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陰脫

陽自右降,降於坎府,而化濁陰,則又含陽氣,是謂陽根。陽性溫和而升散,陰氣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陽以闢之也。其升散之權,全在於脾,脾氣不升,則精血馳走而陰脫。

二十難曰:脫陰者,目盲。目者,陽明所發,陽根於坎。坎水,陰也,而中抱陽氣,坎陽溫升,而生肝木。肝藏血而含魂,魂即血中溫氣之漸靈者。溫化而為熱,則魂化而為神。陽神發露,上開雙竅,而為兩目,目乃陽神之所出入而遊行也。陰脫者,陽根澌敗,精血失藏,魂神不能發露,是以目盲。

凡人之清旦目盲者,是其陰氣亡脫,定主死期不遠。名為脫陰,而實以陽根之敗,《素問》所謂目受血而能視者,亦是此理。後人不解經義,眼科書數千百部,悉以滋陰涼血,瀉火伐陽,敗其神明,以致眼病之家,逢醫則盲。醫理玄奧,非上智不解,乃以俗腐庸妄之徒,無知造孽,以禍生靈,可恨極矣!

烏肝湯

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炮),首烏(三錢,蒸),芍藥(三錢),桂枝(三錢)

煎大杯,溫服。

白話文:

陽氣從右邊下降,進入腎臟(坎府),轉化成濁陰,但其中又包含著陽氣,這就叫做陽根。陽氣的性質是溫和且向上發散的,而陰氣本應向左上升而不下陷,就是因為有這個腎中的陽氣來疏導它。陽氣上升發散的力量,完全取決於脾,如果脾氣不上升,精血就會散亂流失,導致陰脫的狀況。

《難經》第二十難說:「陰脫的人,會失明。」眼睛是陽明經的精氣發散出來的地方,而陽氣的根源在腎(坎)。腎水屬陰,但其中包藏著陽氣,腎陽溫煦上升,就能夠生發肝木。肝臟儲藏血液,並含有魂,魂就是血液中溫熱之氣逐漸變得靈動的表現。溫熱之氣進一步轉化成熱,魂就會轉化成神。陽神發露出來,就會在頭部打開兩個孔竅,形成雙眼,眼睛是陽神出入和遊走的地方。陰脫的人,陽根已經敗壞,精血失去儲藏,魂神無法發露,所以就會失明。

凡是早上醒來就失明的人,是因為他的陰氣亡失脫落,可以斷定他離死期不遠了。這叫做陰脫,但實際上是陽根的敗壞。《黃帝內經》說眼睛接受血液才能看見,也是這個道理。後人不了解經文的含義,寫了成千上百本眼科書籍,全部都是用滋陰涼血、瀉火伐陽的方法來治療,反而敗壞了病人的神明,導致眼病的人家,一碰到醫生就會失明。醫理非常深奧玄妙,不是有很高智慧的人不能理解,但卻被那些庸俗腐朽、沒有知識的人胡亂行醫,造成禍害,真是太可恨了!

烏肝湯

甘草(二錢)、人參(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炮附子(三錢)、蒸首烏(三錢)、芍藥(三錢)、桂枝(三錢)

用水煎煮一大杯,溫熱服用。

2. 陽脫

陰自左升,升於離位而化清陽,則又含陰精,是謂陰根。陰性清肅而降斂,陽氣右降而不逆者,有此離陰以翕之也。其降斂之機,全在於胃,胃氣不降,則神氣飛騰而陽脫。

二十難曰:脫陽者,見鬼。仙為純陽,鬼為純陰,人居陰陽之半,仙鬼之交。陽脫則人將為鬼,同氣相感,是以見之。凡人之白晝見鬼者,是其陽氣亡脫,亦將續登鬼錄矣。

兔髓湯

甘草(二錢),人參(三錢),五味(一錢),半夏(三錢),龍骨(二錢,煅,研),元參(三錢),附子(三錢),牡蠣(三錢,煅,研)

煎大半杯,溫服。

陽脫則白日見鬼,陰脫則清旦目盲。陰陽既脫,無方可醫,於其將脫之前,當見機而預防也。

白話文:

陰氣從左邊上升,升到離卦的位置轉化為清陽之氣,這清陽之氣又包含著陰精,這就叫做陰的根基。陰的性質是清靜而向下收斂的,陽氣從右邊下降而不逆流,是因為有這個離卦的陰氣來吸引它。這種下降收斂的機制,完全在於胃,如果胃氣不下降,那麼精神之氣就會向上飄散,導致陽氣脫散。

《難經》第二十難說:「陽氣脫散的人,會看到鬼。」仙人是純陽之體,鬼是純陰之體,人處於陰陽之間,是仙鬼交接的地方。陽氣脫散,人就將要成為鬼,同氣相感,所以會看到鬼。凡是人在白天看到鬼的,就是他的陽氣已經散失,也將要接著登上鬼的行列了。

兔髓湯

甘草(二錢),人參(三錢),五味子(一錢),半夏(三錢),龍骨(二錢,煅燒後研磨),玄參(三錢),附子(三錢),牡蠣(三錢,煅燒後研磨)

煎成大半杯,溫服。

陽氣脫散就會在白天看到鬼,陰氣脫散就會在清晨眼睛失明。陰陽之氣如果都脫散了,就沒有辦法醫治了,所以要在它將要脫散之前,就要觀察到徵兆並事先預防。

3. 精神

神胎於魂而發於心,而實根於坎陽,精孕於魄而藏於腎,而實根於離陰。陰根上抱,是以神發而不飛揚,陽根下蟄,是以精藏而不馳走。陽神發達,恃木火之生長而究賴太陰之升,陰精閉蟄,資金水之收藏而終籍陽明之降,太陰陽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陽神,升木火以噓陰精者也。

陽明不降,則火金浮升而神飄於上,太陰不升,則水木沉陷而精遺於下。蓋陽中有陰,則神清而善發,陰中有陽,則精溫而能藏。脾陷則精不交神,胃逆則神不交精。陽神飛蕩,故生驚悸,陰精馳走,故病遺泄。

陰升陽降,權在中氣,中氣衰敗,升降失職,金水廢其收藏,木火鬱其生長,此精神所以分離而病作也。培養中氣,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長,則精秘而神安矣。

白話文:

人的精神產生於魂魄,表現在心,但實際上根源於腎中的陽氣;精華蘊藏於魄,藏於腎,實際上根源於心臟的陰氣。陰氣向上包容,所以精神才能發散而不至於飄散;陽氣向下潛藏,所以精華才能收藏而不至於流失。陽氣的神明發達,依靠木火的生長,最終要仰賴太陰(脾)的上升;陰氣的精華閉藏,依靠金水的收藏,最終要借助陽明(胃)的下降。太陰和陽明,是藉由下降金水來吸收陽氣的神明,藉由上升木火來滋養陰氣的精華。

如果陽明(胃)不能下降,那麼火和金就會浮升,導致精神飄浮於上;如果太陰(脾)不能上升,那麼水和木就會下沉,導致精華遺失於下。陽氣中含有陰氣,精神才能清明而善於發散;陰氣中含有陽氣,精華才能溫暖而能夠收藏。如果脾氣虛陷,精華就無法和精神交合;如果胃氣逆亂,精神就無法和精華交合。陽氣的神明過於飄蕩,就會產生驚悸;陰氣的精華過於奔走,就會導致遺精洩精。

陰氣上升,陽氣下降,這個權衡在於中氣(脾胃之氣)。如果中氣衰敗,升降的功能就會失常,金水的收藏功能就會廢弛,木火的生長功能就會鬱滯,這就是精神分離而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因此要培養中氣,下降肺胃之氣來幫助金水的收藏,上升肝脾之氣來幫助木火的生長,這樣精華就能密藏,精神就能安定了。

4. 神驚

神發於心而交於腎,則神清而不搖。神不交精,是生驚悸,其原由於膽胃之不降。

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則為君而降則為相,雖異體而殊名,實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賴乎胃土,胃氣右轉,陽隨土蟄,相火下根,是以膽壯而神謐。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則君火根深而不飛動,是以心定而神安。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虛浮驚怯,神宇不寧。緣君相同氣,臣敗而君危,故魂搖而神蕩也。陽神秘藏,則甘寢而善記,陽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

胃土之不降,由於脾土之濕。足陽明化氣於燥金,性清降而收斂,金收而水藏之,故陽蟄於坎府。濕則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陽飛也。

火炎於上,腎水沉寒,陰凝氣結,久而彌堅,歷年增長,狀如懷子,是謂奔豚。奔豚者,腎肝之陰氣聚而不散者也。水寒木枯,鬱而生風,搖撼不已,則心下悸動。悸見臍下,則根本振搖,奔豚發矣。奔豚上騰,侮土陵心,發作欲死,最為劇證。數年之後,漸而火敗土崩,則人死矣。

大凡脾腎寒濕,無不有驚悸之證,驚悸不愈,必生奔豚積塊。此皆中氣虧損,陰盛陽虛之病也。庸工不解,以為心血不足,乃以歸脾、補心之方,清涼滋潤,助陰伐陽,百不一生,最可傷也。

少陽相火,其性甚烈,而驚悸之家,則陽敗而火熄,非少陽之旺也。其相火極旺,如小建中、炙甘草兩證。

乃少陽傷寒將傳陽明,故以芍藥、生地,瀉膽胃之燥熱。內傷中此證頗少也。

金鼎湯

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驚悸之證,土濕胃逆,相火不藏,應用茯苓去濕,半夏降胃,桂枝達肝,芍藥斂膽,龍骨、牡蠣,藏精聚神,以蟄陽根。陽降根深,則魂謐神安,驚悸不作矣。

其上熱者,倍芍藥以清膽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溫腎水。

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結,少腹氣塊,堅硬澌寒,此陰邪已盛。緩用附子,當燥土去濕,調其脾胃,後以溫燥之藥熬膏貼之。詳具奔豚證中。

白話文:

人的精神出自於心,並與腎相交合,這樣精神才會清明而不動搖。如果精神不能與精氣相交,就會產生驚悸,這主要是因為膽和胃的氣機不能下降。

乙木向上運行,能產生君火(心火),甲木向下運行,能化為相火(肝火)。向上升發時是君火,向下潛降時是相火,雖然名稱不同,但實際上它們的本源是一致的。相火的下降,依靠胃土的功能,當胃氣向右轉動時,陽氣會隨著胃土而潛藏起來,相火也能下潛歸根,所以膽氣強壯而精神安寧。相火是輔助君火的,如果相火能向下潛藏,那麼君火就能根基穩固而不浮動,所以心才能安定而精神才能安寧。

如果胃土的氣機不能下降,相火就會失去根基,導致虛浮、驚恐、膽怯,精神不安。因為君火和相火的氣機相同,當臣(指相火)衰敗時,君(指心火)也處於危險之中,所以魂魄搖動而精神散亂。陽氣能潛藏密閉,人就能安睡且記憶力好;如果陽氣外泄不能收藏,人就會健忘而且失眠。

胃土氣機不能下降,是因為脾土有濕氣。足陽明胃經能化氣為燥金,它的特性是清肅下降並收斂。金氣收斂後,水氣才能潛藏,所以陽氣能潛藏在腎府。如果脾土有濕氣,胃土的氣機就會被郁滯而上逆,收斂的功能不能執行,就會導致火氣外泄而陽氣浮越。

火氣向上炎熱,腎水卻向下寒冷,陰氣凝聚氣機阻滯,久而久之越來越嚴重,經過多年,就會出現像懷孕一樣的腹部腫塊,這就稱為奔豚。所謂奔豚,是指腎肝的陰氣凝聚而不能消散。水氣寒冷導致木氣枯槁,郁滯而產生風氣,不停地搖動,就會導致心下悸動。如果悸動的部位在臍下,那就是根本動搖,奔豚病就發作了。奔豚的氣機向上騰起,侵犯胃土,壓迫心臟,發作時痛苦欲死,是最嚴重的症狀。經過幾年之後,逐漸發展到火敗土崩,人就會死亡。

大凡脾腎寒濕的人,都會有驚悸的症狀,如果驚悸不能治好,就一定會產生奔豚和腹部腫塊。這些都是因為中氣虧損,陰氣盛而陽氣虛的病症。庸醫不明白這些道理,認為是心血不足,就用歸脾湯、補心湯等清涼滋潤的藥物來滋陰伐陽,這樣治療百無一生,是最有害的。

少陽相火的特性非常猛烈,但是患有驚悸的人,卻是陽氣衰敗而火氣熄滅,並不是少陽之氣旺盛。只有當相火極度旺盛時,才會出現像小建中湯證和炙甘草湯證那樣的症狀。

那是因為少陽傷寒邪氣將要傳入陽明經,所以要用芍藥、生地等藥物來瀉膽和胃的燥熱。內傷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金鼎湯

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三錢)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服。

患有驚悸的人,是因為脾土濕氣重導致胃氣上逆,相火不能潛藏。因此,要用茯苓來去除濕氣,半夏來降胃氣,桂枝來疏肝氣,芍藥來收斂膽氣,龍骨和牡蠣來收藏精氣,匯聚精神,使陽氣潛藏歸根。當陽氣下降而且根基深固時,魂魄就能安寧,精神也能安寧,驚悸的症狀自然就不會再發作了。

如果上焦有熱,可以加倍芍藥的用量來清泄膽火;如果下焦有寒,可以加入附子來溫補腎水。

如果病情嚴重而且時間長,已經形成奔豚的腫塊,少腹有氣塊,堅硬而冰冷,這是陰邪已經很盛。可以緩慢使用附子,要先燥濕健脾胃,然後用溫燥的藥物熬成膏藥貼在患處。具體的治療方法,在奔豚證中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