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氣積

肺藏氣而性收斂,氣病則積聚而不散,而肝氣之積聚,較多於肺。肺氣積聚,則痞塞於心胸,肝氣積聚,則滯結於臍腹。

白話文:

肺部儲藏氣體,其性質是收斂的。如果氣血出現問題就會囤積而不散發,而肝氣的囤積比肺氣多。肺氣囤積,就會堵塞胸腔;肝氣囤積,就會滯留在腹部。

蓋氣在上焦則宜降,而既降於下,則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升,生氣旺則氣升,生氣不足,故氣陷而下郁也。而肝氣之下郁,總由太陰之弱。以氣秉金令,但能降而不能升,降而不至於下陷者,恃肝木之善達,肝木之善達者,脾土之左旋也。

白話文:

當氣位於上焦時,宜於下降,但當它下降至下焦時,又應上升。上升是由肝臟控制的,因為肝屬於木,主升,生氣旺盛則氣上升,生氣不足,氣就會下陷而鬱積。而肝氣下陷鬱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太陰(脾臟)虛弱。因為脾臟屬金,其性只能降而不能升。儘管氣不會下陷過甚,是因為肝臟善於疏通,而肝臟善於疏通,則是由於脾臟旋轉向左的緣故。

氣盛於肺胃而虛於肝脾,故肺氣可瀉而肝氣不可瀉。氣積胸膈右肋,宜瀉肺胃以降之,氣積臍腹左脅,宜補肝脾以升之,此化積調氣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肺、胃的氣很旺盛,而肝、脾的氣卻很虛弱,那麼肺部的氣可以瀉掉,而肝部的氣不可以瀉掉。如果氣積在胸部、橫膈膜和右側肋骨處,應該瀉掉肺、胃的氣讓它下降;如果氣積在肚臍、腹部和左側肋骨處,應該補強肝、脾的氣讓它上升。這就是化解積氣、調和氣血的方法。

2. 達郁湯

桂枝(三錢),鱉甲(三錢,醋炙焦,研),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砂仁(一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積在臍腹左脅者。

白話文:

桂枝(15克),鱉甲(15克,用醋炙烤至焦黑,研磨成粉),甘草(10克),茯苓(15克),乾薑(15克),砂仁(5克)

肺胃積氣,在胸膈右脅,肝脾積氣,在臍腹左脅,皆中氣虛敗之病也。補之則愈悶,破之則愈結。蓋其本益虛,其標益實,破之其本更虛,補之其標更實,是以俱不能效。善治者,肺胃之積,瀉多而補少,肝脾之積,補多而瀉少。半補而半行之,補不至於壅閉,行不至於削伐,正氣漸旺,則積聚消磨矣。

白話文:

肺和胃氣滯積,在胸部膈膜到右肋之間;肝和脾氣滯積,在臍部到左肋之間,這些都是中氣虛弱衰敗的疾病。如果用補的方法治療,會讓積聚更嚴重;如果用瀉的方法治療,會讓積聚更難化解。這是因為,它們的根本是虛弱,而病症的表現是實證。用瀉的方法治療,會讓虛弱的根本更虛;用補的方法治療,會讓實證的病症更嚴重,所以都不能奏效。擅長治療的人,對於肺和胃的積聚,瀉得多而補得少;對於肝和脾的積聚,補得多而瀉得少。補和瀉同時進行,補不會導致阻塞,瀉不會導致虛弱,正氣逐漸旺盛,積聚就會消散。

3. 血瘀

肝主藏血,凡臟腑經絡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溫升為性,緣腎水左旋,則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陽魂,故其性溫和而升散。實則直升,虛則遏陷,升則流暢,陷則凝瘀。

白話文:

肝臟是貯藏血液的器官,全身所有臟腑經絡的血液,都是肝臟供應和灌注的。血液的特性是溫熱而上行的,因為腎臟中的水份左旋旋轉,就會產生肝血。當肝血生成後,就擁抱和保護陽氣,所以肝血的性質溫和,具有上升和散佈的作用。如果肝血充足,血液就會順暢地上行;如果肝血虛弱,血液就會被阻滯而下陷。血液上行時,就會暢通流利;血液下陷時,就會凝結瘀積。

蓋血中溫氣,化火之本,而溫氣之原,則根於坎中之陽。坎陽虛虧,不能生髮乙木,溫氣衰損,故木陷而血瘀。久而失其華鮮,是以紅變而紫,紫變而黑。木主五色,凡肌膚枯槁,目眥青黑者,皆是肝血之瘀。而肝血不升之原,則在於脾,脾土滯陷,生氣遏抑,故肝無上達之路。

白話文:

血液中溫熱的氣,是產生火氣的根本,而溫熱之氣的來源,則根源於腎中的陽氣。腎陽虛弱不足,不能生長乙木,溫熱之氣衰弱,因此木氣陷落,血液瘀滯。長久下去,失去光澤,於是紅色變紫色,紫色變黑色。木主導五色,凡是肌膚枯槁,目光青黑的人,都是肝血瘀滯所致。肝血不能升達的根源,就在於脾,脾土壅滯沉陷,生氣受到抑遏,因此肝氣無法向上通達。

肝脾不升,原因陽衰陰旺,多生下寒。而溫氣抑鬱,火胎淪陷,往往變而為熱。然熱在於肝,而脾腎兩家,則全是濕寒,不可專用清潤。至於溫氣頹敗,下熱不作者,十之六七,未可慨論也。

白話文:

肝脾功能下降的原因是由於陽氣衰弱而陰氣旺盛,常常產生下寒。而如果溫暖的氣被壓抑,熱症會沉積,經常會轉變成熱症。然而,熱症來自於肝臟,而脾和腎臟卻全部是濕寒的,不能只用清潤的方法來治療。至於溫熱的氣衰敗,導致下半身無法產生熱量的患者,大概有六七成,不能一概而論。

血瘀之證,其下宜溫而上宜清,溫則木生,清則火長。若木鬱而為熱,乃變溫而為清,而脾腎之藥,則純宜溫燥,無有二法。以脾陷之由,全因土濕,土濕之故,全因水寒。腎寒脾濕,則中氣不運,是以太陰不升。水土濕寒,中氣堙郁,君相失根,半生上熱。若誤認陰虛,滋濕生寒,夭枉人命,百不一救也。

破瘀湯

白話文:

血瘀證的治療,下半身宜溫暖,上半身宜清爽。溫暖能生發氣血,清爽能促進火氣。如果氣血鬱結化熱,就要把溫暖法改為清爽法。而針對脾腎的藥物,則純粹宜溫熱乾燥,沒有其他方法。

因為脾陷是由於濕土所致,而濕土的根源又來自於水寒。腎寒脾濕,就會導致中氣運行不暢,所以太陰之氣無法升發。水土濕寒,中氣壅塞,君相失去根基,導致上半身有熱象。

如果誤以為是陰虛,而滋補濕寒,就會奪人性命,百中無一能救。

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桂枝(三錢),丹參(三錢),桃仁(三錢,泡,去皮尖),乾薑(三錢),首烏(三錢,蒸)

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甘草 2 錢 茯苓 3 錢 丹皮 3 錢 桂枝 3 錢 丹參 3 錢 桃仁 3 錢(泡軟去皮) 乾薑 3 錢 首烏 3 錢(蒸熟)

4. 血脫

肝藏血而性疏泄,血病則脫亡而不守。未脫之先,溫氣虛虧,凝瘀不流。瘀少則結積而不下,瘀多則注泄而莫藏。凡便溺流漓,崩漏不禁,紫黑成塊,腐敗不鮮者,皆陽虛而木陷,血瘀而弗容也。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具有疏洩功能。如果血液出現問題,就會脫落而無法固守。在脫落之前,陽氣虛弱虧損,血液凝結而不能流動。瘀血少的話,就會鬱結而不能向下排出,瘀血多就會像泉水湧出一樣無法控制。凡是大小便流出不止,崩漏不能控制,顏色紫黑凝結成塊,腐敗不鮮紅色,這些都是因為陽氣虛弱、肝氣鬱結,導致血液瘀積所致。

蓋木性善達,水土寒濕,生氣不達,是以血瘀。木鬱風動,疏泄不斂,是以血脫,而肺血之脫亡,較多於肝。肝血下脫,則遺泄於便溺,肺血上流,則吐衄於口鼻。以血在下焦則宜升,而既升於上,則又宜降。降者,肺之所司,緣肺金主收,收氣盛則血降。收氣不足,故血湧而上溢也。

白話文:

木頭的特性是生髮通達,而水土則寒濕,會阻礙生氣的運行,導致血瘀。木氣鬱結會引起風動,疏泄不斂,導致血脫(出血),其中肺血脫出的情況比肝血多。肝血脫落,會導致大便失禁;肺血上湧,則會從口鼻吐血。如果出血在下焦,應該升提;如果已經升到上焦,則又應該降下。降下是肺所主控的,因為肺金具有收斂作用,收斂之氣旺盛則血會下降。若收斂之氣不足,血液就會上湧溢出。

而肺血之上溢,總由陽明之虛。以血秉木氣,但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於上溢者,恃肺金之善斂。肺金之收斂者,胃土之右轉也。

白話文:

肺部的血氣上逆,通常是由陽明胃氣虛弱所導致。因為血液具有肝木之氣,它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血液之所以不會過度上逆,是因為有肺金的斂降作用。肺金的斂降作用,是由胃土的右旋運動所幫助的。

血盛於肝脾而虛於肺胃,其脫於便溺,則由肝脾之寒,其說於口鼻,或緣肺胃之熱。而陽衰土濕,中氣頹敗,實為脫血之根。若專用清涼滋潤,助陰伐陽,以敗中氣,人隨藥殞,百不一生。此非血病之必死,皆粗工之罪也。

白話文:

如果肝脾有血氣過剩,而肺胃血氣不足,就會隨著大小便排出血液,可能是因為肝脾受寒。如果血液出現在口鼻,可能是因為肺胃有熱。然而,陽氣不足導致脾土濕熱,中氣衰敗,纔是脫血的根本原因。如果只用清涼滋潤的藥物,幫助陰氣抑制陽氣,就會損傷中氣,病人服藥後就會死亡,幾乎不可能存活。這並不是血病本身就會導致死亡,而是庸醫誤治的過錯。

5. 衄血

肺竅一鼻,肺氣降斂,則血不上溢。肺氣逆行,收斂失政,是以為衄,其原因於胃土之不降。

白話文:

肺的外開通路是鼻子,如果肺氣能順利下降收斂,血液就不會向上溢出。如果肺氣逆向運行,收斂功能失調,就會導致鼻血,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胃的功能失調所導致的。

《靈樞·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衄血者,陽絡之傷,則營血逆流,而衛氣不能斂也。

白話文:

忽然暴飲暴食,就會腸胃脹滿;不規律的作息,過度用力的活動,就會損傷經脈。

陽經受傷,就會導致出血;出血就會鼻出血;陰經受傷,就會內出血;內出血就會大便出血。

鼻出血是因為陽經受傷,導致血液逆流,而衛氣不能收斂。

肺主衛氣,其性收斂,血升而不溢者,賴衛氣斂之。而衛氣之斂,由於肺降,降則收令行也。而肺氣之降,機在胃土,胃土上壅,肺無降路,收令失政,君相升泄,肺金被刑,營血不斂,故病鼻衄。而火炎金傷,不皆實熱,多有中下濕寒,胃逆而火瀉者。至於並無上熱,而鼻衄時作,則全因土敗而胃逆,未可清金而瀉火也。

白話文:

肺臟負責保護身體,其性質是收斂斂縮,保持血液上升而不溢出,這依賴於衛氣的收斂作用。而衛氣的收斂是由於肺臟的下降,肺臟下降後,收斂的命令才能執行。

肺氣的下降,關鍵在於脾胃,如果脾胃壅滯,肺臟就無法下降,收斂的命令無法執行,導致津液上湧、氣血外泄,肺金受到損傷,血液無法收斂,因此會出現鼻出血的症狀。

而肺火過盛導致金氣受傷,並不都是實熱引起的,很多情況下是由於中下焦濕寒,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胃氣上逆,火氣下瀉所致。

如果沒有明顯的上火症狀,但鼻出血經常發生,則完全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胃氣上逆,此時不能清肺熱,瀉肺火。

外感傷寒之衄,亦非關火盛。緣寒傷營血,營鬱而衛閉,衛氣壅遏,蓄而莫容,逆循鼻竅,以瀉積鬱。衛氣升發,故沖營血,而為衄證。衄則衛郁瀉而表病解,原非火旺金刑之故也。

仙露湯

白話文:

感冒時流鼻血,也不一定是因為火氣太旺的緣故。主要是因為寒氣損傷血脈,血脈壅塞導致衛氣閉阻,衛氣壅遏蓄積而無法疏通,逆行鼻竅,從而緩解積鬱。衛氣上升發散,所以會衝擊血脈,導致流鼻血。流鼻血時,衛氣鬱結得以疏瀉,表證逐漸解除,原本就不是火氣旺盛和金剋木(肺金克脾木)導致的。

麥冬(三錢),五味(一錢),貝母(二錢),半夏(三錢),柏葉(三錢),甘草(二錢),芍藥(三錢),杏仁(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白話文:

麥冬(15克),五味子(5克),貝母(10克),半夏(15克),柏樹葉(15克),甘草(10克),芍藥(15克),杏仁(15克)

衄血之證,火泄金刑,氣傷血沸,宜清金斂肺,以回逆流。而必並降胃氣,降胃必用半夏。近世誤以血證為陰虛,半夏性燥,不宜血家,非通人之論也。

白話文:

流鼻血的狀況,主要是因肝火旺盛,剋制肺氣,導致血氣逆流,必須清肝斂肺,讓血流逆返。同時也需要降胃氣,而降胃氣時必定會用到半夏。近代有些人誤以為流血是因為陰虛,認為半夏屬燥性,不適合用於流血的情況,這不是通達醫理的說法。

若上熱非盛,而衄證時作,則全因中下濕寒,當加乾薑、茯苓溫燥之藥。若大衄之後,氣泄陽亡,厥逆寒冷,宜加參、耆、薑、附,以續微陽,清潤之藥,切不可用。

白話文:

如果上熱不嚴重,但鼻血經常流,通常是由於體內中下有濕寒引起,此時應該加入乾薑、茯苓等溫燥藥物。

但如果大出血後,氣血流失,陽氣虛弱,肢體冰冷,則應加入人參、黃耆、生薑、附子等補氣藥物,以支持微弱的陽氣。此時應避免使用清涼滋潤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