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人不能有生而無死,而死多不盡其年。外有伐性之斧,內有腐腸之藥,重以萬念紛馳,百感憂勞,往往未壯而衰,未老而病。顧保煉不謹,既失之東隅,而醫藥無瘥,冀挽之桑榆。古聖不作,醫法中乖,貴陰賤陽,反經背道,輕則飲藥而病加,重乃逢醫而人廢。金將軍且將玉碎,石學士未必瓦全,嘆豎子之侵陵,痛鬼伯之催促,書窮燭滅,百慨俱集,作勞傷解。

白話文:

人不可能生下來而不死,但大多數人死的時候都還沒到應該壽終正寢的年紀。外在有傷害生命的東西,內在有損害身體的因素,再加上各種雜亂的想法紛紛擾擾,以及各種憂愁勞累的感受,常常使得人在還沒強壯就衰弱,還沒年老就生病。只因為保養身體不謹慎,就像在早上失去了機會,想靠醫藥來治療卻沒有效果,想要在晚年補救卻也無力回天。古代的聖人不再出現,醫學方法也偏差,重視陰而輕視陽,違背了自然的規律,病情輕微的,吃藥反而加重,嚴重的甚至因為看醫生而喪命。即使像金將軍一樣勇猛,也可能像玉一樣破碎,即使像石學士一樣有學問,也未必能像瓦片一樣保全自身。感嘆無知小輩的侵擾,痛恨死神的催促,寫到燈燭燃盡,各種感慨湧上心頭,於是寫下這篇關於勞損的解說。

2. 勞傷解

3. 中氣

脾為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穀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

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鬱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而不寧,精病則遺泄而不秘,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嬰兒奼女之交,非媒不得,其義精矣。

醫書不解,滋陰瀉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而藥不一生。蓋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敵太陰之濕。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濕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於火而火死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於此矣。

黃芽湯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炙),茯苓(二錢),乾薑(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

其有心火上炎,荒悸煩亂,則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溫腎。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四維之病,另有專方,此四維之根本也。

白話文:

脾臟屬性為己土,屬於太陰,主要負責上升的功能;胃的屬性為戊土,屬於陽明,主要負責下降的功能。升與降的權衡,就在於陰陽交界之處,這就是所謂的「中氣」。胃負責容納食物,脾負責消化食物,中氣旺盛時,胃能順利下降以接納食物,脾能順利上升以磨化食物,這樣水穀才能被消化腐熟,產生精氣以滋養身體,所以不會生病。脾氣上升,腎氣和肝氣也會跟著上升,這樣水氣和木氣就不會鬱滯;胃氣下降,心氣和肺氣也會跟著下降,金氣和火氣就不會停滯。火氣下降,水氣就不會過於寒冷;水氣上升,火氣就不會過於燥熱。一般健康的人下身溫暖而上身清爽,都是因為中氣運轉順暢的緣故。

中氣衰弱時,升降功能就會受到阻礙,腎水會變得寒冷而導致精氣方面的疾病,心火會上炎而導致精神方面的疾病,肝木會鬱滯在左邊而導致血液方面的疾病,肺金會停滯在右邊而導致氣方面的疾病。精神方面出現問題,就會感到驚恐害怕而不得安寧;精氣方面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遺精滑洩而無法固守;血液方面出現問題,就會凝結瘀阻而無法正常流動;氣方面出現問題,就會感到痞塞不暢而無法宣通。身體四個方面的疾病,都是由於中氣衰弱所引起的。中氣是調和水火、升降金木的關鍵,道家稱之為黃婆,嬰兒和奼女(陰陽)的結合,需要媒人的撮合,這個道理非常精妙。

醫書不理解這個道理,只知道滋陰瀉火,反而會削弱中氣,所以病患不會都死,但藥物也無法使其痊癒。因為足太陰脾屬濕土,主導濕的運作;足陽明胃屬燥金,將氣轉化為燥。所以陽明的燥氣,往往抵不過太陰的濕氣。當人體生病時,通常會出現胃陽衰弱而脾陰旺盛的情況,十個人之中,有八九個人體內濕氣過重。

胃主要負責下降濁氣,脾主要負責上升清氣。如果體內濕氣過重,中氣就無法正常運作,升降功能就會反常,導致清陽之氣下陷,濁陰之氣上逆。人體的衰老、生病和死亡,大多都是由這個原因引起的。因此,醫家用藥,首要重點就在於調理中氣。中氣位於脾胃兩土之間,土生於火,而火又被水所剋制。火過盛則土過於乾燥,水過盛則土過於潮濕。瀉除體內過多的水,補充不足的火,扶助陽氣,抑制陰氣,使中氣重新運轉,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這是祛病延年最好的方法。

黃芽湯

人參(三錢)、炙甘草(二錢)、茯苓(二錢)、乾薑(二錢)。

將藥材煎成大半杯,溫服。

治療中氣的原則是崇尚陽氣,補充火氣,所以適合使用人參、乾薑;培補脾土,瀉除體內過多的水氣,所以適合使用甘草、茯苓。

如果出現心火上炎,導致心悸煩亂,可以加入黃連、白芍以清心火;如果出現腎水下寒,導致遺精滑洩,可以加入附子、川椒以溫腎;如果出現肝血左鬱,導致血液凝滯不暢,可以加入桂枝、丹皮以疏肝;如果出現肺氣右滯,導致胸悶不暢,可以加入陳皮、杏仁以理肺。

身體其他四個方面的疾病,另有專門的藥方,這裡講述的是治療四維疾病的根本。

4. 陰陽

中氣升降,是生陰陽,陰陽二氣,上下回周。陰位於下,而下自左升,則為清陽,陽位於上,而上自右降,則為濁陰。清陽生髮於木火,則不至於下陷,濁陰收藏於金水,則不至於上逆。清氣之下陷者,陽噓於上也,濁氣之不逆者,陰吸於下也。濁氣不逆,則陽降而化陰,陽根下潛而不上飛,清氣不陷,則陰升而化陽,陰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環抱,是曰平人。

而清氣之左升,賴乎陰中之陽生,陽生則浮動而親上,權在己土,濁陰之右降,賴乎陽中之陰生,陰生則沉靜而親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賴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於西而水藏於北,陽氣蟄封,此木火生長之根本也。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

人知其金水之虧,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陽體而含陰魄,旺則氣化而陰生。以氣統於肺而實化於胃,肺氣清降而產陰精,即胃土之右轉而變化者也。是宜降肺胃以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地魄湯

甘草(二錢,炙),半夏(三錢,制),麥冬(三錢,去心),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研),元參(三錢),牡蠣(三錢,煆,研)

煎大半杯,溫服。

水為陰,而陰生於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斂,君相升泄,則心液消亡,而陰無生化之原。麥冬、芍藥,雙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攝肺胃之逆,元參清金而益水,牡蠣斂神而藏精。

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參、黃耆,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此補陰之法也。

白話文:

人體中氣的上升和下降,產生了陰陽,陰陽二氣在上下之間循環往復。陰氣位於下方,它從左邊上升,就變成清陽之氣;陽氣位於上方,它從右邊下降,就變成濁陰之氣。清陽之氣在木火的生發作用下,就不會向下陷落;濁陰之氣在金水的收藏作用下,就不會向上逆行。清氣之所以會向下陷落,是因為陽氣向上虛耗;濁氣之所以不會向上逆行,是因為陰氣向下吸引。濁氣不向上逆行,那麼陽氣就能下降並轉化為陰氣,陽氣的根基潛藏在下,不會向上飛散;清氣不向下陷落,那麼陰氣就能上升並轉化為陽氣,陰氣的根基向上密藏,不會向下走散。彼此互相依存,上下環繞抱合,這就是健康的人。

清氣從左邊上升,依賴於陰氣中的陽氣生發,陽氣生發就會浮動而向上,這個關鍵在於脾土(己土);濁陰從右邊下降,依賴於陽氣中的陰氣生發,陰氣生發就會沉靜而向下,這是它的屬性,因此金氣收斂,水氣收藏。而金水的收藏,完全依賴於胃土的下降,胃土向右下降,金氣收藏於西方,水氣收藏於北方,陽氣潛伏封藏,這是木火生長的根本。

如果胃土不下降,金水就會失去收藏的功能,君火和相火就會宣洩而向上升騰,心液耗損,就會出現上熱而陰虛的病症。

人們只知道金水虧虛,卻不知道是胃土虛弱。胃以陽的形體而包含陰的精華,胃氣旺盛就能使氣轉化而產生陰氣。氣由肺來統攝,而實質則化生於胃,肺氣清肅下降,就能產生陰精,這就是胃土向右轉動變化的結果。因此應當下降肺和胃氣來幫助收藏,而不是單純地滋養心液。

地魄湯

甘草(二錢,炙用),半夏(三錢,製過),麥冬(三錢,去心),白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研末),元參(三錢),牡蠣(三錢,煅燒後研末)

用水煎成大半杯,溫服。

水屬陰,而陰氣產生於肺和胃,胃氣上逆,肺金就不能收斂,君火和相火升泄,那麼心液就會消亡,陰液也就失去了生化的根源。麥冬、芍藥,可以雙重清除君火和相火,半夏、五味子,可以降逆並收攝肺胃之氣,元參可以清肺金而滋養腎水,牡蠣可以收斂神氣而收藏精氣。

如果熱邪損傷肺氣,導致肺不能化生水液,那麼就用人參、黃耆,補益肺氣,產生水液,來培養陰精的根源。這就是滋補陰液的方法。

5. 陰虛

陽盛於上而生於下,水中之氣,是曰陽根。陽氣長養,爰生木火。陽性浮動,其根一生,則浮動而親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長。而木火之生長,全賴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於東而火長於南,純陽之位,陰氣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長之政,一陽淪陷,腎氣澌亡,則下寒而病陽虛。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陰體而抱陰魂,旺則血生而神化。以血藏於肝而實生於脾,肝血溫升,而化陽神,即脾土之左旋而變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長,不止徒溫腎氣也。

天魂湯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人參(三錢),附子(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火為陽而陽升於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溫氣頹敗,則陽無生化之源。脾陷之根,因於土濕,土濕之由原於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瀉濕,乾薑、附子,暖脾而溫腎,人參、桂枝,達木而扶陽。

若肝血虛弱,不能生火,則用歸、地、首烏,以培陽神之原。以火清則神發,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純陽則仙,純陰則鬼。陽盛則壯,陰盛則病。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病於陽虛者,盡人皆是也。後世醫術乖訛,乃開滋陰之門,率以陽虛之人而投補陰之藥,禍流今古,甚可恨也。

白話文:

陽氣在上方旺盛,卻根源於下方,水中的氣,就是所謂的陽根。陽氣成長滋養,進而產生木和火。陽的性質是向上浮動的,它的根一旦產生,就會向上浮動而接近上方,這是它的本性,所以木生成後,火才能成長。而木和火的生長,完全仰賴脾土的上升,脾土向左上升,木在東方生成,火在南方成長,都是陽氣純粹的位置,陰氣在此萌生滋長,這是金和水收藏的根本。

如果脾土不能上升,木和火就失去生長的動力,陽氣一旦衰敗,腎氣也會隨之消亡,就會導致下方寒冷,形成陽虛的病症。

人們只知道木和火的衰弱,卻不知道是脾土虛弱的緣故。脾臟以陰的本質,包藏著陰的神魂,脾臟功能旺盛,就能產生血液,使精神充沛。血液儲藏在肝臟,但實際上是從脾臟產生,肝血溫和上升,化為陽氣的神,就是脾土向左旋轉變化的結果。所以應該提升肝脾的功能,來幫助生長,而不僅僅是單純地溫補腎氣。

天魂湯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人參(三錢),附子(三錢)

用水煎煮成大半杯,溫熱服用。

火屬於陽,陽氣要靠肝脾來提升,脾臟功能衰退,肝木就不能生長,溫暖的氣息衰敗,陽氣就失去了生化的根源。脾臟功能衰退的根本原因,在於脾土濕氣過重,而土濕的根源,在於水寒。甘草和茯苓,可以培補脾土,排除濕氣;乾薑和附子,可以溫暖脾臟,溫補腎氣;人參和桂枝,可以疏通肝木,扶助陽氣。

如果肝血虛弱,不能產生火,就要用當歸、熟地黃、何首烏,來培補陽氣之源。因為火氣清明,精神才會煥發,血液是精神的母親。

純陽的人可以成仙,純陰的人會變成鬼。陽氣旺盛則身體強壯,陰氣旺盛則容易生病。因為陰虛而生病的人,千百個裡面才有一個,而因為陽虛而生病的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後世醫學錯誤,開啟了滋陰的門徑,總是給陽虛的人服用滋陰的藥物,導致禍害流傳到現在,實在令人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