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二 (6)
卷二 (6)
1. 六氣治法
仲景《傷寒》,以六經立法,從六氣也。六氣之性情形狀,明白昭揭,醫必知此,而後知六經之證。
六經之變化雖多,總不外乎六氣,此義魏晉而後,絕無解者。先聖之法,一線莫傳,凌夷至於今日,不堪問矣。
白話文: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用六經來建立治療法則,這是根據六氣的原理。六氣的性質、情況、形狀都明白地揭示出來,醫生必須了解這些,才能夠明白六經的證候。
六經的變化雖然很多,但總歸離不開六氣。這個道理在魏晉之後,就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了。古聖先賢的法則,一點都沒有流傳下來,以至於今日衰敗成這樣,實在讓人不忍過問了。
2. 治厥陰風木法
桂枝苓膠湯
甘草,桂枝,白芍,茯苓,當歸,阿膠,生薑,大棗
上熱加黃芩。下寒加乾薑、附子。
白話文:
桂枝茯苓阿膠湯
甘草、桂枝、白芍、茯苓、當歸、阿膠、生薑、大棗。
如果身體上半部有熱象,可以加入黃芩。如果身體下半部有寒象,可以加入乾薑、附子。
3. 治少陰君火法
黃連丹皮湯
黃連,白芍,生地,丹皮
少陰病,水勝火負,最易生寒。若有下寒,當用椒、附。
白話文:
黃連丹皮湯
使用黃連、白芍、生地、丹皮這四味藥材。
少陰病這種病症,通常是因為體內的水液過多而火氣不足,所以很容易產生寒象。如果體內有下焦虛寒的情況,就應該使用花椒、附子等溫熱藥材。
4. 治少陽相火法
柴胡芍藥湯
柴胡,黃芩,甘草,半夏,人參,生薑,大棗,白芍
白話文:
柴胡芍藥湯
用柴胡、黃芩、甘草、半夏、人參、生薑、大棗、白芍這幾味藥材組成。
5. 治太陰濕土法
術甘苓澤湯
甘草,茯苓,白朮,澤瀉
白話文:
治太陰濕土法
使用術甘苓澤湯這個方子來治療。
這個方子的組成藥物有:甘草、茯苓、白朮、澤瀉。
6. 治陽明燥金法
百合五味湯
百合,石膏,麥冬,五味
白話文:
百合五味湯
這帖藥方使用百合、石膏、麥門冬、五味子這四味藥材。
7. 治太陽寒水法
甘姜附湯
甘草,茯苓,乾薑,附子
太陽病,最易化生濕熱,以化氣於丙火,而受制於濕土也。若有濕熱,當用梔、膏之類。
白話文:
甘姜附子湯
藥材:甘草、茯苓、乾薑、附子
太陽病(指初期感受風寒的表證),最容易轉化成濕熱的狀況,這是因為體內陽氣被濕邪困住,化為丙火(指熱象),反而受到濕土的抑制。如果出現濕熱的現象,應該使用梔子、石膏等藥材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