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人不能有生而無死,而死多不盡其年。外有伐性之斧,內有腐腸之藥,重以萬念紛馳,百感憂勞,往往未壯而衰,未老而病。顧保煉不謹,既失之東隅,而醫藥無瘥,冀挽之桑榆。古聖不作,醫法中乖,貴陰賤陽,反經背道,輕則飲藥而病加,重乃逢醫而人廢。金將軍且將玉碎,石學士未必瓦全,嘆豎子之侵陵,痛鬼伯之催促,書窮燭滅,百慨俱集,作勞傷解。

白話文:

每個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但許多人都英年早逝。外有傷害生命的兇器,內有毒害腸胃的藥物,加上無數胡思亂想和各種憂愁勞苦,往往還沒有年老就衰敗,還沒有年邁就生病。再加上保養和鍛鍊方法不當,已經錯失年輕的好時光,現在醫藥也無法治癒,只能寄希望於晚年能得到補救。然而古時候的聖賢已經不存在了,醫術方法也已錯亂不堪,尊崇陰柔而貶低陽剛,背離了自然規律,輕則吃藥後病情加重,重則碰到醫生後身體毀廢。哪怕是強壯如金將軍,說不定也會粉身碎骨;即使是學識淵博如石學士,也未必能平安無事。哀嘆後輩的侵犯凌辱,痛恨死神催促的無情。面對將盡的燈燭和無限的感傷,不禁寫下這篇《勞傷解》來抒發心中的憂傷。

2. 中氣

脾為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穀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

白話文:

脾胃系統被稱為「己土」,其中脾臟屬陰,主導向上升舉,胃臟屬陽,主導向下降降。升降的平衡點在陰陽交會處,這一點稱為「中氣」。胃臟負責接收食物,脾臟負責消化,中氣旺盛,胃臟才能順利下降受納食物,脾臟才能上升有助於消化,食物才能充分消化吸收,精氣才能滋生,因此身體才會健康。當脾臟上升時,腎臟和肝臟也會上升,因此水木之氣不會鬱結。當胃臟下降時,心臟和肺臟也會下降,金火之氣不會滯留。火氣下降,水氣就不會寒冷;水氣上升,火氣就不會過熱。健康的人身體下半部溫暖,上半部清涼,是因為中氣運作良好。

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鬱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而不寧,精病則遺泄而不秘,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嬰兒奼女之交,非媒不得,其義精矣。

白話文:

當脾胃機能衰退,影響氣的升降運作,腎臟的陰寒水液無法正常運作導致精氣不足,心臟的陽熱火氣上炎導致精神異常,肝臟的木行之氣鬱結在左邊導致血液問題,肺臟的金色之氣滯留在右邊導致氣息問題。

精神異常會導致驚恐不安,精氣不足會導致遺精、小便失禁,血液問題會導致瘀血不通,氣息問題會導致胸悶氣滯。這四種病症都是由於脾胃機能衰退所致。

脾胃機能就像和諧調節水火之氣的樞紐,控制金木之氣的升降軸心。道家稱其為黃婆。嬰兒與少女之間的交合,沒有媒人撮合是無法完成的,這個道理非常精妙。

醫書不解,滋陰瀉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而藥不一生。蓋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敵太陰之濕。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濕居八九而不止也。

白話文:

如果不懂醫書,只知滋陰降火,會損傷脾胃之氣,所以病人不一定會死亡,但藥物也無法完全治好。因為脾屬土,主濕,胃屬金,化燥。所以胃的燥氣,比不上脾的濕氣。一旦發病後,胃陽虛弱,脾陰旺盛,十個病人中,有八九個都是濕氣過盛所致。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於火而火死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濕。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於此矣。

白話文:

胃的主要作用是向下排泄渾濁廢物,脾的主要作用是向上運化清氣。如果身體濕氣太重,會導致中氣運作不暢,導致升降功能逆轉,清氣向下沉降,濁氣向上逆流。人的衰老、疾病和死亡,大多是由於這個原因。因此,中醫治療的首要目標是調理中氣。中氣位於脾胃之間,脾土生於心火,而心火受腎水抑制。如果心火旺盛,脾土就會乾燥;如果腎水旺盛,脾土就會濕潤。通過利水補火,扶助陽氣,抑制陰氣,使中氣運行正常,清濁各歸其位,這是延緩衰老、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

黃芽湯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炙),茯苓(二錢),乾薑(二錢)

白話文:

人參(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乾薑(10克)

煎大半杯,溫服。

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

其有心火上炎,荒悸煩亂,則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溫腎。肝血左郁,凝澀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白話文:

如果有心火上炎,心慌焦躁不安,就加上黃連、白芍來清心降火。如果有腎水下寒,小便失禁、大便稀溏,就加上附子、川椒來溫暖腎臟。如果有肝血淤積在左側,運行不暢,就加上桂枝、丹皮來疏通肝鬱。如果有肺氣停滯在右側,胸悶氣不通,就加上陳皮、杏仁來理順肺氣。

四維之病,另有專方,此四維之根本也。

3. 陰陽

中氣升降,是生陰陽,陰陽二氣,上下回周。陰位於下,而下自左升,則為清陽,陽位於上,而上自右降,則為濁陰。清陽生髮於木火,則不至於下陷,濁陰收藏於金水,則不至於上逆。清氣之下陷者,陽噓於上也,濁氣之不逆者,陰吸於下也。濁氣不逆,則陽降而化陰,陽根下潛而不上飛,清氣不陷,則陰升而化陽,陰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環抱,是曰平人。

白話文:

中氣運行升降,是生長陰陽二氣的根本。陰陽二氣在身體內部上下循環。陰氣沉降於下,但會從左邊往上升,稱為清陽;陽氣浮於上,但會從右邊往下降,稱為濁陰。

清陽生發於肝木心火,不會下陷;濁陰收藏於肺金腎水,不會上逆。清氣如果下陷,是因為陽氣浮在上部;濁氣如果不逆,是因為陰氣沉在下方。濁氣不逆,陽氣就會下降轉化為陰氣,陽氣的根源會沉降而不上升;清氣不下陷,陰氣就會上升轉化為陽氣,陰氣的根源會上升而不下行。陰陽二氣互相依存,上下循環環抱,這樣的人就是身體健康的人。

而清氣之左升,賴乎陰中之陽生,陽生則浮動而親上,權在己土,濁陰之右降,賴乎陽中之陰生,陰生則沉靜而親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賴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於西而水藏於北,陽氣蟄封,此木火生長之根本也。

白話文:

清氣向上升,是因為陰中陽氣生長。陽氣生長,就浮動向上,權利在於​​脾胃之土。濁陰向下降,是因為陽中陰氣生長。陰氣生長,就沉靜向下,這是它們的本性。所以,金氣收斂,水氣潛藏。而金水之收藏,完全依賴胃土下降。胃土向右下降,金氣收斂於西方,水氣潛藏於北方。陽氣蟄伏封印,是草木生長之根本。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

人知其金水之虧,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陽體而含陰魄,旺則氣化而陰生。以氣統於肺而實化於胃,肺氣清降而產陰精,即胃土之右轉而變化者也。是宜降肺胃以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白話文:

人們只知道自己的腎精和肺氣不足,卻不知道自己的胃氣虛弱。胃是陽性的器官,但包含陰性的精魄。胃氣強盛時,精氣就會轉化為陰液。肺氣通過呼吸將陰精輸送至胃,肺氣清降則會產生陰精,這正是胃氣轉化發生的過程。因此,治療時應該滋養肺胃,促進收藏功能,而不應僅僅滋養心液。

甘草(二錢,炙),半夏(三錢,制),麥冬(三錢,去心),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研),元參(三錢),牡蠣(三錢,煆,研)

白話文:

甘草(6 克,經過炙烤) 半夏(9 克,經過處理) 麥冬(9 克,去除中心) 芍藥(9 克) 五味子(3 克,研磨成粉) 元參(9 克) 牡蠣(9 克,經過煅燒,研磨成粉)

煎大半杯,溫服。

水為陰,而陰生於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斂,君相升泄,則心液消亡,而陰無生化之原。麥冬、芍藥,雙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攝肺胃之逆,元參清金而益水,牡蠣斂神而藏精。

白話文:

水性屬陰,陰氣源於肺和胃。當胃氣上逆時,肺中的金氣不能斂藏,君主之氣和相臣之氣向上升散泄瀉,就會導致心液耗損,陰氣失去生化之源。麥冬和芍藥可以清瀉君主之氣的火熱,半夏和五味子可以降和肺胃的上逆,元參可以清泄肺金並滋養水液,牡蠣可以斂藏神氣並儲藏精華。

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參黃耆,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此補陰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熱邪傷害肺部氣血,導致無法轉化水液,就要使用人參和黃耆來滋補元氣,生化津液,從而培育陰精的根基。這就是滋補陰氣的方法。

4. 陰虛

陽盛於上而生於下,水中之氣,是曰陽根。陽氣長養,爰生木火。陽性浮動,其根一生,則浮動而親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長。而木火之生長,全賴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於東而火長於南,純陽之位,陰氣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白話文:

陽氣旺盛於上半身,而生發於下半身,這如同水中的蒸氣,被稱為「陽根」。陽氣增長,於是產生木火之性。陽性屬性向上浮動,當陽根生長出來時,它會浮動並親近上體,這是它的本性,所以木氣生長,火氣就會旺盛。木火之性的生長,完全依賴脾土向上升發的運作。脾土向上升發,木氣生長於東方,火氣旺盛於南方,這是純陽的位置,陰氣在此萌生滋長,這是金水收藏的根本。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長之政,一陽淪陷,腎氣澌亡,則下寒而病陽虛。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陰體而抱陰魂,旺則血生而神化。以血藏於肝而實生於脾,肝血溫升,而化陽神,即脾土之左旋而變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長,不止徒溫腎氣也。

白話文:

人們只知道木火不足,卻不知道脾土虛弱。脾臟屬陰,懷抱陰魂,強盛時能生血化神。血藏於肝臟,而生長於脾臟,肝血溫升,化為陽神,這就是脾土左旋轉化而來的。所以,不僅要溫腎氣,還要升舉脾肝以促進生長髮育。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人參(三錢),附子(三錢)

白話文:

甘草(12 克),桂枝(18 克),茯苓(18 克),乾薑(18 克),人參(18 克),附子(18 克)

煎大半杯,溫服。

火為陽而陽升於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溫氣頹敗,則陽無生化之源。脾陷之根,因於土濕,土濕之由原於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瀉濕,乾薑、附子,暖脾而溫腎,人參、桂枝,達木而扶陽。

白話文:

火屬陽,而陽氣升於肝臟和脾臟。脾氣虛弱,肝木(肝臟功能)受損,溫熱之氣不足,陽氣就沒有產生化生的根源。脾氣虛弱的根源,在於土氣濕鬱。土氣濕鬱的緣故,來自於水寒之氣。

甘草和茯苓可以補益脾土,利水除濕。乾薑和附子可以溫暖脾臟,溫補腎臟。人參和桂枝可以補益肝氣,扶助陽氣。

若肝血虛弱,不能生火,則用歸、地、首烏,以培陽神之原。以火清則神發,血者,神魂之母也。

夫純陽則仙,純陰則鬼。陽盛則壯,陰盛則病。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病於陽虛者,盡人皆是也。後世醫術乖訛,乃開滋陰之門,率以陽虛之人而投補陰之藥,禍流今古,甚可恨也。

白話文:

如果純粹屬於陽性,就能成仙;如果純粹屬於陰性,就會變成鬼。陽氣過盛就會強壯,陰氣過盛就會生病。在患有陰虛症狀的人中,只有千分之一;而在患有陽虛症狀的人中,卻是全部都有。後世的醫術錯誤,於是開啟了滋陰養陰的大門,經常對陽虛的人進行補充陰性的藥物,這種禍害流傳至今,實在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