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內外感傷,百變不窮,溯委窮源,不過六氣。六氣了徹,百病莫逃,義至簡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沒,此義遂晦,寒熱錯訛,燥濕乖謬,零素雪於寒泉,飄溫風於陽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彌熱。生靈夭札,念之疚心,作六氣解。
白話文:
不管外在或內在受到的各種傷害,情況千變萬化,但追根究柢,都逃不過六種病邪。只要透徹瞭解六種病邪的特性,各種疾病都無所遁形。這個道理看似簡單,但方法卻非常精妙。仲景過世後,這個道理就逐漸被人遺忘,導致許多關於寒熱、燥濕的觀念出現偏差。就像在寒泉中添加水會讓水更深;在陽谷中吹拂溫風會讓火更旺。用水滋水會越積越多,用火助火會越燒越烈。這樣一來,許多病患因此夭折。想到這些,內心十分痛心,於是撰寫《六氣解》。
2. 六氣名目
厥陰風木,足厥陰肝,乙木,手厥陰心主相火
少陰君火,手少陰心,丁火,足少陰腎,癸水
少陽相火,手少陽三焦相火,足少陽膽,甲木
太陰濕土,足太陰脾,己土,手太陰肺,辛金
陽明燥金,手陽明大腸庚金,足陽明胃,戊土
太陽寒水,足太陽膀胱壬水,手太陽小腸丙火
白話文:
厥陰風木,指的是足厥陰肝經,它屬於乙木;手厥陰心包經,與相火有關。
少陰君火,指的是手少陰心經,它屬於丁火;足少陰腎經,則屬於癸水。
少陽相火,指的是手少陽三焦經中的相火;足少陽膽經,則屬於甲木。
太陰溼土,指的是足太陰脾經,它屬於己土;手太陰肺經,則屬於辛金。
陽明燥金,指的是手陽明大腸經,它屬於庚金;足陽明胃經,則屬於戊土。
太陽寒水,指的是足太陽膀胱經,它屬於壬水;手太陽小腸經,則屬於丙火。
3. 六氣從化
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六氣者,風、熱、暑、濕、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氣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氣之魄。人為天地之中氣,秉天氣而生六腑,秉地氣而生五臟。六氣五行,皆備於人身,內傷者,病於人氣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氣偏,而人氣感之。
白話文:
天上六種氣,地上五種物,六種氣就是風、熱、暑、濕、燥、寒,五種物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些氣在地球上形成形狀,在天上形成景象,六種氣是五種物的精髓,五種物也是六種氣的靈魂。人身為天地間的精氣,吸取天上的氣形成六腑,吸取地上的氣形成五臟。六種氣和五種物都存在於人體中,內傷是人體內氣失調,外感是由於天地間某種氣失調,人體受到影響。
內外感傷,總此六氣。其在天者,初之氣,厥陰風木也,在人則肝之經應之。二之氣,少陰君火也,在人則心之經應之。三之氣,少陽相火也,在人則三焦之經應之。四之氣,太陰濕土也,在人則脾之經應之。五之氣,陽明燥金也,在人則大腸之經應之。六之氣,太陽寒水也,在人則膀胱之經應之。
白話文:
從外來的或自身內部受到傷害,都與這六種氣有關。在自然界中,第一種氣是「厥陰風木」,在人體中對應肝臟的經絡。第二種氣是「少陰君火」,在人體中對應心臟的經絡。第三種氣是「少陽相火」,在人體中對應三焦的經絡。第四種氣是「太陰濕土」,在人體中對應脾臟的經絡。第五種氣是「陽明燥金」,在人體中對應大腸的經絡。第六種氣是「太陽寒水」,在人體中對應膀胱的經絡。
天人同氣也,經有十二,六氣統焉。足厥陰以風木主令,手厥陰火也,從母化氣而為風。手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木也,從子化氣而為暑。手少陰以君火主令,足少陰水也,從妻化氣而為熱。足太陽以寒水主令,手太陽火也,從夫化氣而為寒。足太陽以濕土主令,手太陰金也,從母化氣而為濕。手陽明以燥金主令,足陽明土也,從子化氣而為燥。
白話文:
人體與自然界氣息相通。人體經絡有十二條,六氣統領著這些經絡。
- 足厥陰經:以風木之氣為主,而手厥陰經屬火,是來自母親而化的風氣。
- 手少陽經:以相火(心包絡之火)為主,而足少陽經屬木,是來自兒子而化的暑氣。
- 手少陰經:以君火(心火)為主,而足少陰經屬水,是來自妻子而化的熱氣。
- 足太陽經:以寒水之氣為主,而手太陽經屬火,是來自丈夫而化的寒氣。
- 足太陰經:以濕土之氣為主,而手太陰經屬金,是來自母親而化的濕氣。
- 手陽明經:以燥金之氣為主,而足陽明經屬土,是來自兒子而化的燥氣。
蓋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手少陰以君火司氣,而足少陰癸水在從化之例。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陽以寒水當權,而手太陽丙火在奉令之條。木之化火也,木氣方盛,而火氣初萌,母強子弱,故手厥陰以相火而化氣於風木。火氣既旺,而木氣已虛,子壯母衰,故足少陽以甲木而化氣於相火。
白話文:
當癸水向上運動,並轉化爲丁火,因此手少陰心經是以君火來主管氣的功能,而足少陰腎經中的癸水則處於從屬轉化的關係。丙火向下運動,並轉化爲壬水,所以足太陽膀胱經是以寒水爲主導,而手太陽小腸經中的丙火則是遵循其命令行事。木轉化爲火的情況是,在木氣正旺盛的時候,而火氣剛開始萌生,這時母(木)強而子(火)弱,因此手厥陰心包經是以相火來轉化氣於風木之中。當火氣已經旺盛,而木氣已經虛弱時,子(火)壯而母(木)衰,因此足少陽膽經是以甲木來轉化氣於相火之中。
土之化金也,土氣方盛,而金氣初萌,母強子弱,故手太陰以辛金而化氣於濕土。金氣方旺,而土氣已虛,子壯母衰,故足陽明以戊土而化氣於燥金。母氣用事,子弱未能司權,則子從母化,子氣用事,母虛不能當令,則母從子化,所謂將來者進,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
白話文:
土生金的過程,當土氣正盛,而金氣才剛剛萌芽,母親強大而孩子弱小,所以手太陰肺經以辛金的特性化成水濕之氣。金氣正旺,而土氣已經虛弱,孩子壯大而母親衰落,所以足陽明胃經以戊土的特性化成乾燥的金氣。母親的元氣發揮作用,孩子虛弱,還不能掌權,那麼孩子會跟隨母親而變化;孩子的元氣發揮作用,母親虛弱,不能主導,那麼母親會跟隨孩子而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將要來臨的就進展,已經成功的就退卻」,這是自然的法則。
4. 六氣偏見
人之六氣,不病則不見,凡一經病則一經之氣見。平人六氣調和,無風、無火、無濕、無燥、無熱、無寒,故一氣不至獨見,病則或風、或火、或濕、或燥、或寒、或熱,六氣不相交濟,是以一氣獨見。如厥陰病則風盛,少陰病則熱盛,少陽病則暑盛,太陰病則濕盛,陽明病則燥盛,太陽病則寒盛也。
白話文:
人的六種氣(風、火、濕、燥、熱、寒),在身體健康時不會顯現異狀;一旦某個臟腑生病,就會顯露出該臟腑相關的氣。當一個人身體健康時,六氣是調和的,沒有過度的風、火、濕、燥、熱、寒,因此不會單獨出現某一種氣的特徵。但當人生病時,可能會出現風、火、濕、燥、寒、熱中的某一種,這表示六氣之間失去了平衡,使得某一種氣特別顯著。例如,當厥陰經生病時,風氣會比較旺盛;少陰經生病時,熱氣會較強;少陽經生病時,暑氣會明顯;太陰經生病時,濕氣會較重;陽明經生病時,燥氣會增加;而當太陽經生病時,寒氣會變得較強烈。
以此氣之偏盛,定緣彼氣之偏虛。如厥陰風盛者,土金之虛也。少陰熱盛、少陽暑盛者,金水之虛也。太陰濕盛者,水木之虛也。陽明燥盛者,木火之虛也。太陽寒盛者,火土之虛也。以六氣之性,實則克其所勝而侮所不勝,虛則己所不勝者乘之,而己所能勝者亦來侮之也。
白話文:
根據這些氣偏盛的情況,可以確定相應的氣偏虛。比如,厥陰之風氣偏盛,就代表土金之氣偏虛;少陰之熱氣偏盛或少陽之暑氣偏盛,就代表金水之氣偏虛;太陰之濕氣偏盛,就代表水木之氣偏虛;陽明之燥氣偏盛,就代表木火之氣偏虛;太陽之寒氣偏盛,就代表火土之氣偏虛。這是因為六氣的性質,當實盛時,就會剋制它所勝的氣,又會凌犯它所不勝的氣;當虛弱時,就會受到它所不勝的氣欺凌,甚至它所能勝的氣也會來欺侮它。
究之一氣之偏盛,亦緣於虛。厥陰能生,則陽氣左升而木榮,其風盛者,生意之不遂也。少陰能長,則君火顯達而上清,其熱盛者,長氣之不旺也。陽明能收,則陰氣右降而金肅,其燥盛者,收令之失政也。太陽能藏,則相火閉蟄而下暖,其寒盛者,臟氣之不行也。土為四維之中氣,木火之能生長者,太陰己土之陽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陽明戊土之陰降也。
白話文:
探究各種身體不適的根本原因,往往都是因為身體虛弱。
當肝氣 (厥陰) 生發強盛,會導致陽氣上升,出現肝旺的症狀,風熱盛行,生機受阻。
肺氣 (少陰) 增長旺盛,會使心火顯達,出現心熱症狀,長氣不旺。
胃氣 (陽明) 衰弱,會使陰氣下降,出現胃燥症狀,收斂功能失調。
大腸氣 (太陽) 虛弱,會使腎火閉藏,出現腎寒症狀,臟腑氣血運行不暢。
脾胃 (土) 是人體的樞紐,其生發能量來自太陰己土的陽氣升發;其收藏功能來自陽明戊土的陰氣下降。
中氣旺則戊己轉運而土和,中氣衰則脾胃濕盛而不運。土生於火而火滅於水,土燥則剋水,土濕則水氣氾濫,侮土而滅火。水泛土濕,木氣不達,則生意盤塞,但能賊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氣所以困敗也。血藏於肝而化於脾,太陰土燥,則肝血枯而膽火炎,未嘗不病。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內臟機能強盛,戊土和己土兩者就會正常運轉,脾胃也強健。如果內臟機能衰弱,脾胃就會濕氣過重,導致運作不暢。
土屬性由火屬性產生,但火屬性又會被水屬性剋制。如果土屬性太乾燥,就會剋制水屬性。如果土屬性太濕,水氣就會氾濫,侵蝕土屬性並熄滅火屬性。
水屬性氾濫導致土屬性潮濕,木屬性就會受到阻礙,生命力無法順暢流動。木屬性只能削弱土屬性,無法生出火屬性來滋養土屬性。這就是土屬性衰敗的原因。
血液儲存在肝臟,通過脾臟轉化。如果脾土屬性太乾燥,肝血就會枯竭,膽火就會旺盛。這樣一來,身體肯定會出現病症。
但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濕為本氣而燥為化氣,是以燥氣不敵濕氣之旺。陰易盛而陽易衰,土燥為病者,除陽明傷寒承氣證外不多見,一切內外感傷雜病,盡緣土濕也。
白話文:
然而,足太陰脾臟以濕潤的土屬性為主導,足陽明胃臟從乾燥的金屬性轉化氣血。濕氣是根本之氣,乾燥是轉化之氣,因此乾燥之氣無法勝過旺盛的濕氣。陰氣容易過旺,陽氣容易衰弱。土屬乾燥而引起的疾病,除了陽明胃經因傷寒而導致的腹瀉症狀之外,並不多見。所有內外因感受外邪而導致的各種疾病,都與土屬濕氣有關。
5. 本氣衰旺
經有十二,司化者六經,從化者六經。從化者不司氣化,總以司化者為主,故十二經統於六氣。病則或見司化者之本氣,或見從化者之本氣,或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或從化者而見司化之氣,全視乎本氣之衰旺焉。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經脈,負責化生氣血的是六經,受化生氣血的是六經。受化生氣血的六經不主導氣的化生,而是以主導氣化生的六經為主,所以十二經脈都由六氣統一管理。生病時,可能會看到主導氣化生的六經的本氣,或受化生氣血的六經的本氣,或主導氣化生的六經出現受化生的氣,或受化生氣血的六經出現主導氣化的氣,這完全取決於本氣的衰弱或旺盛。
手少陰以君火司化,足少陰之水從令而化熱者,常也。而足少陰之病寒,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水性原寒,手少陰之病寒,是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以君火原從水化也。足太陽以寒水司化,手太陽之火從令而化寒者,常也。而手太陽之病熱,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火性原熱,足太陽之病熱,是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以寒水原從火化也。
白話文:
手少陰經由君火掌管化生,而足少陰經的水分依令化熱,這是正常現象。但足少陰經出現寒病,是因為從化的水氣表現出了自身的本性——水性原本就寒;而手少陰經出現寒病,是因為掌管化生的君火表現出了從化的水氣——君火原本是要由水來化生的。
足太陽經由寒水掌管化生,而手太陽經的火氣依令化寒,這是正常現象。但手太陽經出現熱病,是因為從化的火氣表現出了自身的本性——火性原本就熱;而足太陽經出現熱病,是因為掌管化生的寒水錶現出了從化的火氣——寒水原本是要由火來化生的。
足厥陰以風木司化,手厥陰之火從令而化風,手少陽以相火司化,足少陽之木從令而化暑者,常也。而手厥陰之病暑,足少陽之病風,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火性生暑而木性生風也。足太陰以濕土司化,手太陰之金從令而化濕,手陽明以燥金司化,足陽明之土從令而化燥者,常也。而手太陰之病燥,足陽明之病濕,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金性本燥而土性本濕也。
白話文:
腳部的厥陰經與風及木相關,主管風和木的變化;手部的厥陰經屬火,會隨著命令而轉化為風;手部的少陽經與相火有關,主管相火的變化;腳部的少陽經屬木,會隨著命令而轉化為暑氣,這些都是正常的情況。而當手部的厥陰經出現暑的症狀,或是腳部的少陽經出現風的症狀時,這表示它們顯現出原本的氣質,因為火的本性會產生暑氣,而木的本性會產生風。
同樣地,腳部的太陰經與濕及土相關,主管濕和土的變化;手部的太陰經屬金,會隨著命令而轉化為濕氣;手部的陽明經與燥及金相關,主管燥和金的變化;腳部的陽明經屬土,會隨著命令而轉化為燥氣,這些也都是正常的情況。而當手部的太陰經出現燥的症狀,或是腳部的陽明經出現濕的症狀時,這表示它們顯現出原本的氣質,因為金的本性本來就是燥的,而土的本性本來就是濕的。
大抵足太陽雖以寒化,而最易病熱。手少陰雖以熱化,而最易病寒。厥陰原以風化,而風盛者固多。少陽雖以火化,而火敗者非少。金性本燥,而手太陰從土化濕者,常有七八。土性本濕,而足陽明從金化燥者,未必二三也。
白話文:
總體而言,足太陽膀胱經雖然以寒症為主,但最容易產生熱症。手少陰心經雖然以熱症為主,但最容易產生寒症。厥陰心包經原本以風症為主,而風盛的人本來就很多。少陽膽經雖然以火症為主,但火衰的人也不少。金屬性乾燥,而手太陰肺經從土性化濕,這種情況常見。土性濕潤,而足陽明胃經從金性化燥,這種情況則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