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氣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於胃,血本於脾。蓋脾土左旋,生髮之令暢,故溫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故清涼而化辛金,午半陰生,陰生則降,三陰右降,則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氣清涼而性收斂。子半陽生,陽生則升,三陽左升,則為肝木。肝木即腎水之溫升者也,故肝血溫暖而性生髮。

腎水溫升而化木者,緣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緣戊土之右轉也,是以胃為化氣之原。

氣統於肺,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布也,其在臟腑則曰氣,而在經絡則為衛。血統於肝,凡臟腑經絡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臟腑則曰血,而在經絡則為營。營衛者,經絡之氣血也。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肺臟儲藏氣,而氣的來源在於胃,血的根本在於脾。脾土以左旋的方式運行,使生發的功能順暢,因此能產生溫暖的能量並化生出乙木(肝的能量);胃土以右轉的方式運行,使收斂的功能正常運作,因此能產生清涼的能量並化生出辛金(肺的能量)。

午時(中午)是陰氣開始產生的時候,陰氣產生後就會向下運行,三陰經(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向下運行,就形成了肺金的能量。肺金是心火清降之後產生的,所以肺氣清涼且具有收斂的特性。子時(午夜)是陽氣開始產生的時候,陽氣產生後就會向上運行,三陽經(陽明胃經、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向上運行,就形成了肝木的能量。肝木是腎水溫升之後產生的,所以肝血溫暖且具有生發的特性。

腎水能夠溫升並化生為肝木,是因為己土(脾土)左旋運行的緣故,所以說脾是產生血液的根本。心火能夠清降並化生為肺金,是因為戊土(胃土)右轉運行的緣故,所以說胃是化生氣的根源。

全身的氣都由肺所統領,所有臟腑經絡的氣,都是由肺氣來宣佈布散的,在臟腑之間稱為「氣」,在經絡之間則稱為「衛氣」。全身的血都由肝所統領,所有臟腑經絡的血,都是由肝血來輸注灌溉的,在臟腑之間稱為「血」,在經絡之間則稱為「營血」。營氣和衛氣,就是經絡中的氣和血。

2. 精神化生

肝血溫升,升而不已,溫化為熱,則生心火,肺氣清降,降而不已,清化為寒,則生腎水。水之寒者,六腑之悉凝也,陰極則陽生,故純陰之中,又含陽氣,火之熱者,六腑之盡發也,陽極則陰生,故純陽之中,又胎陰氣。陰中有陽,則水溫而精盈,陽中有陰,則氣清而神旺。

神發於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現其陽魂,精藏於腎,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結其陰魄。《素問》: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蓋陽氣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陽氣全升,則魂變而為神。魂者,神之初氣,故隨神而往來。陰氣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陰氣全降,則魄變而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並精而出入也。

白話文:

肝臟的血液如果持續溫熱上升,沒有停止,溫熱就會轉化成熱,進而產生心火;肺部的氣如果持續清涼下降,沒有停止,清涼就會轉化成寒,進而產生腎水。水的寒冷,會讓六腑全部凝結;陰達到極致就會產生陽,所以在純陰之中,又含有陽氣。火的熱烈,會讓六腑全部發散;陽達到極致就會產生陰,所以在純陽之中,又孕育著陰氣。陰中有陽,那麼水就會溫潤而精氣充盈;陽中有陰,那麼氣就會清爽而精神旺盛。

精神發源於心,當它還在肝臟時,精神還不夠旺盛,但已經顯現出它的陽魂;精氣藏於腎臟,當它還在肺部時,精氣還不夠充盈,但已經先結成了陰魄。《黃帝內經》說:隨著精神往來的,叫做魂;與精氣一同出入的,叫做魄。陽氣剛開始上升時,還不能化為精神,會先化為魂;等到陽氣完全上升,魂就會轉變成精神。魂是精神的初始之氣,所以會隨著精神往來。陰氣剛開始下降時,還不能產生精氣,會先產生魄;等到陰氣完全下降,魄就會轉變成精氣。魄是精氣的開始基礎,所以會與精氣一同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