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心源》~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昔在黃帝,咨於岐伯,作《內經》以究天人之奧。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然則善言人者,必有驗於天矣。天人一也,未識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後,秘典弗著,至教無傳。嘆帝宰之杳茫,悵民義之幽深,徒託大象,不測其原,空撫渺躬,莫解其要。人有無妄之疾,醫乏不死之方,群稱乳虎,眾號蒼鷹。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門之友,作天人解。

白話文:

從前黃帝向岐伯請教,寫成了《內經》這部書,用來探究天和人之間的奧秘。書中說:「善於談論天道的人,必定能在人身上找到驗證;那麼善於談論人道的人,也必定能在天道中找到驗證。」天和人是合一的,如果不了解天道的運行規律,又怎麼能明白人體的道理呢?

自從扁鵲、張仲景之後,醫學經典沒有被記載下來,高深的醫學道理也失傳了。感嘆著天地主宰的深遠奧秘,憂慮著人世間的道理如此隱晦,人們只是空談天地萬物的表象,卻無法探究根本原因,只能面對渺小的自身,卻無法理解生命的關鍵。人們患有無端的疾病,醫生也找不到起死回生的方法,大家只是互相吹捧,互相稱讚。我哀憐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也想念著我的同門好友,於是寫了這篇《天人解》,希望能闡明天人合一的道理。

2. 天人解

3. 陰陽變化

陰陽未判,一氣混茫。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則浮升,濁則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異位,兩儀分焉。清濁之間,是謂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所謂土也。

樞軸運動,清氣左旋,升而化火,濁氣右轉,降而化水。化火則熱,化水則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氣溫,升而不已,積溫成熱,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氣涼,降而不已,積涼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

四象輪旋,一年而周。陽升於歲半之前,陰降於歲半之後。陽之半升則為春,全升則為夏,陰之半降則為秋,全降則為冬。春生夏長,木火之氣也,故春溫而夏熱。秋收冬藏,金水之氣也,故秋涼而冬寒。土天專位,寄旺於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時,則在六月之間。土合四象,是謂五行也。

白話文:

在陰陽還沒有區分開來的時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狀態。氣裡面包含了陰陽兩種屬性,因此產生了清和濁的區別,清的氣就往上升,濁的氣就往下沉,這是自然的規律。往上升的氣就屬於陽,往下降的氣就屬於陰,陰陽的位置不同,就區分出了天地兩儀。在清濁之間,這部分氣稱為中氣,中氣是陰陽升降的關鍵樞紐,也就是所謂的土。

中氣作為樞紐開始運動,清氣向左旋轉,向上升騰並轉化為火,濁氣向右旋轉,向下沉降並轉化為水。轉化為火就會產生熱,轉化為水就會產生寒。當清氣上升到一半的時候,還沒有完全變成火,就稱它為木。木的氣是溫和的,持續向上升騰,累積溫熱就會變成火。當濁氣下降到一半的時候,還沒有完全變成水,就稱它為金。金的氣是涼爽的,持續向下沉降,累積寒涼就會變成水。

水、火、金、木,這四種狀態稱為四象。四象就是陰陽的升降變化,陰陽就是中氣的浮沉變化。分開來說,就叫做四象,合起來說,也不過是陰陽而已;分開來說,就叫做陰陽,合起來說,也不過是中氣的變化而已。

四象不斷地輪轉,構成了一年的週期。陽氣在一年的一半之前上升,陰氣在一年的一半之後下降。陽氣上升到一半就形成了春天,完全上升就形成了夏天;陰氣下降到一半就形成了秋天,完全下降就形成了冬天。春天生長、夏天茂盛,這屬於木火之氣,所以春天溫暖而夏天炎熱。秋天收穫、冬天收藏,這屬於金水之氣,所以秋天涼爽而冬天寒冷。土的位置非常重要,它在四季的每個月都寄居而旺盛十八天,而它真正主導的時間,則是在六月之間。土結合四象,就形成了五行。

4. 五行生剋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其相生相剋,皆以氣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

蓋天地之位,北寒、南熱、東溫、西涼。陽升於東,則溫氣成春,升於南,則熱氣成夏,陰降於西,則涼氣成秋,降於北,則寒氣成冬。春之溫生夏之熱,夏之熱生秋之涼,秋之涼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溫。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宮在六月火令之後,六月濕盛,濕為土氣也。其實水火交蒸,乃生濕氣,六月之時,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熱相逼,是以濕動。

濕者,水火之中氣。土寄位於西南,南熱而西涼,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剋者,制其太過也。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濕,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濕;金性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滲之以土氣,則水不過潤,皆氣化自然之妙也。

白話文:

五行的道理,有相生也有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它們之間的相生相剋,都是氣的變化,而不是物質的改變。如果變成實質的物體,就無法產生相生相剋的作用了。

天地的方位,北方寒冷,南方炎熱,東方溫暖,西方涼爽。陽氣從東方上升,就會形成溫暖的春天;升到南方,就會形成炎熱的夏天;陰氣從西方下降,就會形成涼爽的秋天;降到北方,就會形成寒冷的冬天。春天的溫暖產生夏天的炎熱,夏天的炎熱產生秋天的涼爽,秋天的涼爽產生冬天的寒冷,冬天的寒冷產生春天的溫暖。土是四季的母親,實際上產生了四象(春夏秋冬),說火生土,是因為土寄居在六月火令之後。六月濕氣旺盛,濕氣是土的氣。實際上是水火交融蒸騰,才產生濕氣。六月的時候,火在土之上,水在土之下,寒熱相互逼迫,所以濕氣才會產生。

濕氣,是水火之間的中和之氣。土寄居在西南方,南方炎熱而西方涼爽,所以說火生土,土生金。

相剋的作用,是為了抑制太過的情況。木的性質是向外擴散,用金氣來收斂它,木就不會過於擴散;火的性質是向上燃燒,用水氣來制伏它,火就不會過於熾熱;土的性質是濕潤,用木氣來疏導它,土就不會過於潮濕;金的性質是收斂,用火氣來溫暖它,金就不會過於收縮;水的性質是向下滋潤,用土氣來滲透它,水就不會過於潤澤。這一切都是氣化自然運作的奧妙。

5. 臟腑生成

人與天地相參也。陰陽肇基,爰有祖氣,祖氣者,人身之太極也。祖氣初凝,美惡攸分,清濁純雜,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倫,後日之靈蠢壽夭,貴賤貧富,悉於此判,所謂命秉於生初也。

祖氣之內,含抱陰陽,陰陽之間,是謂中氣。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氣左旋,則為己土,中氣右轉,則為戊土。戊土為胃,己土為脾。

已土上行,陰升而化陽,陽升於左,則為肝,升於上,則為心。戊土下行,陽降而化陰,陰降於右,則為肺,降於下,則為腎。肝屬木而心屬火,肺屬金而腎屬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陰陽,陰生五臟,陽生六腑。腎為癸水,膀胱為壬水,心為丁火,小腸為丙火,肝為乙木,膽為甲木,肺為辛金,大腸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臟有心主相火之陰,腑有三焦相火之陽也。

白話文:

人與天地是相互應照的。陰陽開始產生,就有了所謂的祖氣,祖氣是人身體的太極。祖氣剛開始凝聚時,就會區分好壞,清澈或混濁,純粹或雜亂,這些都不一樣;厚實或薄弱,完整或殘缺,也各有不同。日後這個人的聰明愚笨、長壽或早夭、富貴或貧賤,都由此決定,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在出生時就已決定」。

祖氣之中,包含著陰陽,陰陽之間,稱作中氣。中氣屬土,土又分戊土和己土,中氣向左旋轉,就成為己土;向右旋轉,就成為戊土。戊土是胃,己土是脾。

己土向上運行,陰氣上升而化為陽氣,陽氣往左上升,就成為肝;往上,就成為心。戊土向下運行,陽氣下降而化為陰氣,陰氣往右下降,就成為肺;往下,就成為腎。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這就是人的五行。

五行之中,各有陰陽。陰氣產生五臟,陽氣產生六腑。腎為癸水,膀胱為壬水;心為丁火,小腸為丙火;肝為乙木,膽為甲木;肺為辛金,大腸為庚金。五行各有其一,而火又分君火和相火,臟有心包經的相火之陰,腑有三焦經的相火之陽。

6. 氣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於胃,血本於脾。蓋脾土左旋,生髮之令暢,故溫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故清涼而化辛金,午半陰生,陰生則降,三陰右降,則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氣清涼而性收斂。子半陽生,陽生則升,三陽左升,則為肝木。肝木即腎水之溫升者也,故肝血溫暖而性生髮。

腎水溫升而化木者,緣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緣戊土之右轉也,是以胃為化氣之原。

氣統於肺,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布也,其在臟腑則曰氣,而在經絡則為衛。血統於肝,凡臟腑經絡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臟腑則曰血,而在經絡則為營。營衛者,經絡之氣血也。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肺臟儲藏氣,而氣的來源在於胃,血的根本在於脾。脾土以左旋的方式運行,使生發的功能順暢,因此能產生溫暖的能量並化生出乙木(肝的能量);胃土以右轉的方式運行,使收斂的功能正常運作,因此能產生清涼的能量並化生出辛金(肺的能量)。

午時(中午)是陰氣開始產生的時候,陰氣產生後就會向下運行,三陰經(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向下運行,就形成了肺金的能量。肺金是心火清降之後產生的,所以肺氣清涼且具有收斂的特性。子時(午夜)是陽氣開始產生的時候,陽氣產生後就會向上運行,三陽經(陽明胃經、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向上運行,就形成了肝木的能量。肝木是腎水溫升之後產生的,所以肝血溫暖且具有生發的特性。

腎水能夠溫升並化生為肝木,是因為己土(脾土)左旋運行的緣故,所以說脾是產生血液的根本。心火能夠清降並化生為肺金,是因為戊土(胃土)右轉運行的緣故,所以說胃是化生氣的根源。

全身的氣都由肺所統領,所有臟腑經絡的氣,都是由肺氣來宣佈布散的,在臟腑之間稱為「氣」,在經絡之間則稱為「衛氣」。全身的血都由肝所統領,所有臟腑經絡的血,都是由肝血來輸注灌溉的,在臟腑之間稱為「血」,在經絡之間則稱為「營血」。營氣和衛氣,就是經絡中的氣和血。

7. 精神化生

肝血溫升,升而不已,溫化為熱,則生心火,肺氣清降,降而不已,清化為寒,則生腎水。水之寒者,六腑之悉凝也,陰極則陽生,故純陰之中,又含陽氣,火之熱者,六腑之盡發也,陽極則陰生,故純陽之中,又胎陰氣。陰中有陽,則水溫而精盈,陽中有陰,則氣清而神旺。

神發於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現其陽魂,精藏於腎,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結其陰魄。《素問》: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蓋陽氣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陽氣全升,則魂變而為神。魂者,神之初氣,故隨神而往來。陰氣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陰氣全降,則魄變而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並精而出入也。

白話文:

肝臟的血液如果持續溫熱上升,沒有停止,溫熱就會轉化成熱,進而產生心火;肺部的氣如果持續清涼下降,沒有停止,清涼就會轉化成寒,進而產生腎水。水的寒冷,會讓六腑全部凝結;陰達到極致就會產生陽,所以在純陰之中,又含有陽氣。火的熱烈,會讓六腑全部發散;陽達到極致就會產生陰,所以在純陽之中,又孕育著陰氣。陰中有陽,那麼水就會溫潤而精氣充盈;陽中有陰,那麼氣就會清爽而精神旺盛。

精神發源於心,當它還在肝臟時,精神還不夠旺盛,但已經顯現出它的陽魂;精氣藏於腎臟,當它還在肺部時,精氣還不夠充盈,但已經先結成了陰魄。《黃帝內經》說:隨著精神往來的,叫做魂;與精氣一同出入的,叫做魄。陽氣剛開始上升時,還不能化為精神,會先化為魂;等到陽氣完全上升,魂就會轉變成精神。魂是精神的初始之氣,所以會隨著精神往來。陰氣剛開始下降時,還不能產生精氣,會先產生魄;等到陰氣完全下降,魄就會轉變成精氣。魄是精氣的開始基礎,所以會與精氣一同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