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十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3)

1. 折傷

打撲傷損,去血過多,脈當虛細。若得急疾大數者,風熱乘之必死。如從高墜下,內有瘀血腹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折傷者,謂其有所損傷於身體也。或為刀斧所傷,或墜墮險地,或撲身體,損傷筋骨皮肉,皆能使出血不止。或瘀血停積於臟腑,結而不散,去之不早,則有入腹攻心之患。

治療之法,當視其所損輕重。若血不止者,外宜敷貼之藥,內宜和散之劑;血蓄於內者,宜下去之,然後調理,必以順氣活血,止痛和經,使無留滯氣血之患,此其要也。

大凡打撲傷損墜墮,或刀斧所傷,皮未破而內損者,必有瘀血停積,先宜逐去瘀血,然後和血止痛。若肌肉破而亡血過多者,宜調氣養血,帶補脾胃為主。

如腹痛者,乃瘀血也,宜桃仁承氣湯加當歸、紅花、蘇木,入童便,和酒煎服。

通導散,治跌撲傷損極重,大小便不通,乃瘀血不散,肚腹膨脹,上攻心腹悶亂至死者,先服此藥,打下瘀血,然後方可服補損藥。

大黃,芒硝,枳殼(各四兩),厚朴,當歸,陳皮,木通,紅花,蘇木,甘草(各二兩)

上銼一兩,水煎服。

雞鳴散,治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血瘀、凝積,痛不可忍,此藥推陳致新。

大黃(酒蒸,一兩),歸尾(五錢),桃仁(去皮尖,七粒)

上銼酒煎,雞鳴時服,取下瘀血,即愈。

活血止痛散,治打撲損傷,膜落馬墜車,一切疼痛。

乳香,沒藥,赤芍,白芷,川芎(各一兩),當歸,生地黃,牡丹皮(各二兩),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入童便調下。

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批〕(按此方治打撲傷損,先逐去瘀血之劑),治打撲傷損,肢節疼痛,腹中惡血不下。

依本方倍大黃、當歸,煎熟,調入乳香、沒藥末各二錢。

續骨丹(楊接骨傳)

乳香,沒藥,孩兒茶,繭殼(燒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接骨,黃酒送下;欲下血,燒酒送下。

接骨散(吳兩洲傳),接骨續筋,活血止痛。

當歸(五錢),官粉(煅,五分),硼砂(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蘇木湯調服,頻服蘇木湯。損在腰以上,先吃淡粥半碗,然後服藥,在腰以下,即先服而後食。別作糯米粥,入藥末拌和攤紙上,或絹上,封裹傷處。如骨碎,用竹木夾定,或衣物包之。

接骨神方(張白峰傳)

土鱉(一合,炒乾),半夏,巴豆霜(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分,黃酒服下。

仙人散(黃賓江傳),接骨止痛。

土鱉(十個,焙乾,一錢),土狗(八個。焙乾,一錢),仙人骨(即人骨,三分),巴豆(去油,三分)

上共為末,每服先一錢,次服五分,二服後去巴豆,又服二次五分,又加巴豆一服,俱用燒酒下。

白話文:

折傷

脈象:外傷損傷、失血過多,脈象會虛弱細小。如果脈搏快速而有力,則可能是風熱邪氣入侵,預後危急。從高處墜落,腹部瘀血積聚脹滿,脈象強勁有力者能活,脈象微弱者則凶多吉少。

病症:所謂折傷,就是身體受到損傷。可能是刀斧砍傷,或是從高處墜落,或者身體受到撞擊,導致筋骨皮肉受損,出血不止。瘀血停積在臟腑內,凝滯不散,如果不及時處理,則可能危及性命。

治療:治療方法要根據損傷的輕重而定。如果出血不止,外敷止血藥物,內服和血止血的藥劑;如果瘀血積聚在體內,則需先清除瘀血,然後再調理身體,必須以疏通氣血、活血止痛、調理經絡為原則,避免氣血停滯,這是治療的关键。

凡是打撲、傷損、墜落或刀斧砍傷,皮膚未破損但內部受損的,必然有瘀血停積,應先清除瘀血,然後再和血止痛。如果肌肉破裂,失血過多的,應調理氣血,滋補脾胃為主。

如果腹痛,是瘀血所致,可用桃仁承氣湯加當歸、紅花、蘇木,加入童尿,用酒煎服。

處方:

通導散:治療跌撲傷損嚴重,大小便不通,瘀血不散,腹部膨脹,上衝心胸,導致胸悶氣短甚至死亡的。先服用此藥排出瘀血,然後才能服用補益藥物。 藥物組成:大黃、芒硝、枳殼、厚朴、當歸、陳皮、木通、紅花、蘇木、甘草。

雞鳴散:治療從高處墜落,或被木石壓傷,凡是傷損、瘀血凝滯,疼痛難忍的。藥物組成:酒蒸大黃、歸尾、桃仁。

活血止痛散:治療打撲損傷,跌落馬車等一切疼痛。藥物組成:乳香、沒藥、赤芍、白芷、川芎、當歸、生地黃、牡丹皮、甘草。

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注:此方治療打撲傷損,先清除瘀血。)治療打撲傷損,肢體疼痛,腹中瘀血下不去。 用法:加倍大黃、當歸,煎煮後,加入乳香、沒藥末。

續骨丹(楊接骨傳):藥物組成:乳香、沒藥、孩兒茶、繭殼(燒灰)。

接骨散(吳兩洲傳):接骨續筋,活血止痛。藥物組成:當歸、官粉(煅)、硼砂。

接骨神方(張白峰傳):藥物組成:土鱉蟲、半夏、巴豆霜。

仙人散(黃賓江傳):接骨止痛。藥物組成:土鱉蟲、土狗、仙人骨(人骨)、巴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