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五 (9)
卷之十五 (9)
1. 疔瘡
蟾酥(二錢),血竭(二錢),蝸牛(二十個,瓦上焙乾,肉殼俱用),銅綠(二分半,與上三味同研),枯白礬(一錢),輕粉(二錢,二味同研),硃砂(三錢,研細,留一錢為衣)
上為細末,用人乳汁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令病人嚼蔥二根,令爛吐出,裹藥三丸在內吞下,熱酒送之。
趙府小靈丹,治一切惡毒疔瘡,諸般無名腫毒及四時傷風傷寒,憎寒壯熱,無汗初覺者。
乳香,沒藥,輕粉,血竭,硃砂,川烏尖,草烏尖,巴豆霜,細辛,蟾酥(等分),麝香(減半)
上為末,糯糊丸黃米大,雄黃為衣。每服十五丸,小兒五、七丸,用蔥白三根劈開,入丸在內,細嚼好酒下。被蓋汗出,避風,婦人有孕不可服。
金蟾丸(羅穎波傳),治疔瘡
硃砂,雄黃,輕粉,草烏,海金沙(各一錢)
上為末,用蟾酥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蔥白一根,劈破夾藥在內,線縛住,灰火煨令香,取去線,連須帶藥嚼下,以溫水送之。被蓋出汗,忌生醋、冷水。
蟾酥丸(毛惟中傳),治疔瘡發背,無名腫毒,咽喉腫痛,小兒急慢驚風,痘疹,傷寒陰證等疾。
硃砂(五錢),雄黃(五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以端午日將蟾酥為丸如菜子大。每服三丸,蔥酒送下,取汗為效。咽喉腫疼,點患處立愈。
神仙解毒丸
治疔瘡、發背、魚口諸般惡瘡、腫毒初發,一服立消。
白礬不拘多少,溶化作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丸,用連須蔥七、八根,水煎一碗送下,立愈。已成者不傷生,未成者即消。
老軍散,治發背、癰疽、疔瘡、惡毒,一切無名腫痛、焮熱初起未潰者。
大黃(半生半煨),甘草節(等分)
上為細末,和勻,每用一匙,空心溫酒調服一、二服,疏利為度。
〔批〕(按上方治療瘡內消專攻之劑)
還魂散,凡患疔瘡、癰疽、癤毒,此藥能令內消去毒,化為黑水,從小便出,萬無一失。
知母,貝母,白芨,半夏,天花粉,皂角刺,金銀花,穿山甲,乳香(各一錢)
上銼一劑,無灰酒一碗,煎至半碗,去渣,只作一服溫服,不得加減。再將渣搗爛,加秋過芙蓉葉一兩,用蜜調井花水,和敷瘡口上,如干再用蜜水潤濕。過一宿,自然消,不必別用峻利之藥。以伐元氣也。
類聖散(西園公方),治一切疔瘡惡毒腫痛,神效。
川烏,草烏,蒼朮,細辛,白芷,薄荷,防風,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雞子清調塗,留頂。
點點金丹(胡前溪傳),治一切疔瘡發背,無名腫毒。三月清明,將蝦豚收一罐,用雄黃一兩,硃砂一兩,研細末,入罐內曬之。至端午日取出聽用,如搽瘡,用藥磨水,點上立消。
陶潛膏,治疔瘡腫痛,危急欲死者。
白話文:
疔瘡
[第一方] 蟾酥(約7.5克),血竭(約7.5克),蝸牛(二十個,在瓦片上烤乾,肉和殼都用),銅綠(約0.9克,與以上三種藥材一同研磨),枯白礬(約3.7克),輕粉(約7.5克,與枯白礬一同研磨),硃砂(約11.2克,磨成細粉,留約3.7克做藥丸外衣)。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人乳汁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再用硃砂做外衣。讓病人嚼爛兩根蔥,吐出來,把三顆藥丸包在蔥爛裡吞下,用熱酒送服。
[第二方](趙府小靈丹)治療各種惡毒疔瘡、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以及四季感冒引起的傷風、發冷發熱、沒有汗的初期症狀。
乳香,沒藥,輕粉,血竭,硃砂,川烏尖,草烏尖,巴豆霜,細辛,蟾酥(各等分),麝香(減半)。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糯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黃米粒,再用雄黃做外衣。每次服用十五顆,小孩服用五到七顆,用三根蔥白劈開,把藥丸包在裡面,細嚼後用好酒送服。服藥後蓋被子發汗,注意避風,孕婦不可服用。
[第三方](金蟾丸,羅穎波傳授)治療疔瘡。
硃砂,雄黃,輕粉,草烏,海金沙(各約3.7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蟾酥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顆,用一根蔥白劈開,把藥夾在裡面,用線綁住,用灰火煨熱到有香味,取出去除線,連蔥和藥一起嚼下,用溫水送服。服藥後蓋被子發汗,忌食生醋、冷水。
[第四方](蟾酥丸,毛惟中傳授)治療疔瘡發背、不明原因的腫毒、咽喉腫痛、小孩急慢性驚風、痘疹、傷寒陰證等疾病。
硃砂(約18.7克),雄黃(約18.7克),麝香(少許)。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在端午節那天用蟾酥做成丸子,大小如菜籽。每次服用三顆,用蔥和酒送服,以發汗為有效。咽喉腫痛,塗抹在患處立即見效。
[第五方](神仙解毒丸)
治療疔瘡、發背、魚口瘡等各種惡瘡、腫毒初發,服用一次立即消退。
白礬,用量不拘,融化後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再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十顆,用七、八根連根的蔥,用水煎一碗送服,立即見效。已經形成的瘡不會傷害身體,尚未形成的瘡就會消退。
[第六方](老軍散)治療發背、癰疽、疔瘡、惡毒,各種不明原因的腫痛、紅熱初起但未潰破的情況。
大黃(一半生用,一半煨過),甘草節(等分)。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用一湯匙,空腹用溫酒調服一到兩次,以排便通暢為度。
(註:以上方劑專用於治療瘡瘍,使其在內部消散。)
[第七方](還魂散)凡是患有疔瘡、癰疽、癤子等毒瘡,此藥能使其在內部消散,去除毒素,化為黑色液體,從小便排出,萬無一失。
知母,貝母,白芨,半夏,天花粉,皂角刺,金銀花,穿山甲,乳香(各約3.7克)。
以上藥材粗略切碎,加一碗沒有灰的酒,煎到剩半碗,去除藥渣,只服用一次,溫服,藥量不可增減。再將藥渣搗爛,加入一兩秋季過後的芙蓉葉,用蜂蜜和井水調和後敷在瘡口上,如果乾了就再用蜜水潤濕。過一晚,瘡自然消退,不必另外使用峻猛的藥物來傷害身體的元氣。
[第八方](類聖散,西園公方)治療各種疔瘡、惡毒腫痛,效果神奇。
川烏,草烏,蒼朮,細辛,白芷,薄荷,防風,甘草(各約18.7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瘡頭要留出。
[第九方](點點金丹,胡前溪傳授)治療各種疔瘡發背、不明原因的腫毒。在三月清明時,將蝦蟆(蝦蟆)收集一罐,加入雄黃和硃砂各一兩(約37.5克),磨成細末,放入罐內曬太陽。到端午節取出備用,如果要塗抹瘡瘍,用藥磨水,點在瘡上立即消退。
[第十方](陶潛膏)治療疔瘡腫痛,病情危急,幾乎要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