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五 (8)
卷之十五 (8)
1. 疔瘡
證
夫疔瘡者,皆由臟腑積受熱毒邪氣,相搏於經絡之間,以致血氣凝滯,注於毛孔手足頭面,各隨五臟部分而發也。其形如粟米,或疼或癢,以致遍身麻木,頭眩寒熱,時生嘔逆,甚則四肢沉重,心驚眼花。蓋疔腫初發熱,突起如釘蓋,故謂之疔。疔瘡含蓄毒氣,突出寸許,痛癢異常,一、二日間,害人甚速。
《內經》以白疔發於頸鼻,赤疔發於舌根,黃疔發於口唇,黑疔發於耳前,青疔發於目下。蓋取五色以應五臟,各有所屬部位而已。然或肩、或腰、或足,發無定處,如在手足、頭面、骨節間最急,其餘猶可緩也。近世多食災牛疫馬之肉,而成此證。其形有十三種,皆以形而名之耳。
一曰麻子疔,始末極癢,忌麻子油,犯之多不救;二曰石疔;三曰雄疔;四曰雌疔;五曰火疔;五曰爛疔;七曰三十六疔;八曰蛇眼疔;九曰鹽膚疔;十曰水洗疔;十一曰刃鐮疔;十二曰浮鷗疔;十三曰牛狗疔。惟三十六疔最為可畏,其狀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後日生三,乃至十數,猶為可治。若滿三十六,則不可治矣。
又有所謂紅絲疔,魚臍疔之類,其名甚多。其紅絲疔者,或生手足間,有紅絲一條,急宜用針刺斷。不然其絲入心,必難治矣。魚臍疔者,狀如魚臍也。
治
凡療疔瘡,皆宜刺瘡中心至痛處,又刺四邊十餘下,令去惡血,乃以藥敷之,仍服蟾酥丸之類。發汗諸疔名目雖多,其治法略同。如身冷自汗,嘔逆燥喘,狂喝妄語,直視者,皆毒氣攻內,不可治矣。
方
飛龍奪命丹
治疔瘡,發腦疽、乳癰、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之便有頭。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惡證藥中至寶,危者服之立安。
雄黃(二錢),硃砂(一錢,為衣),輕粉(五分),血竭(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蟾酥(二錢),銅綠(二錢),膽礬(一錢),麝香(五分),片腦(五分),蜈蚣(一條,去頭足),蝸牛(二十一個),寒水石(一錢)
上為末,先將蝸牛連殼研如泥,和為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麵糊丸之。每服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人嚼爛,吐於男左女右手心,將丸藥裹在蔥白內,用無灰熱酒三、四杯送下,於避風處,以衣蓋覆之。約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熱酒數杯以助藥力,發熱大汗為度。如重者無汗,再進二丸,汗出即效。
如疔瘡走黃過心者,並出冷汗者難治。病人不能嚼蔥,研爛裹之。瘡在下,食前服,瘡在上,食後服。忌冷水、黃瓜、茄子,油膩雞魚肉,濕面,一切發物不可食。
化生丸(戴近山傳)
治一切發背癰疽,無名腫毒,諸般惡毒疔瘡,及治破傷風,陰證傷寒,並楊梅瘡毒,筋骨疼痛等證,並皆一服奏效。
白話文:
疔瘡
疔瘡的產生,都是因為臟腑積累熱毒邪氣,互相搏鬥在經絡之間,導致氣血凝滯,聚集在毛孔、手腳、頭面等處,根據五臟的部位而發病。疔瘡的形狀像小米粒大小,有的疼痛有的發癢,嚴重時會全身麻木、頭暈、寒熱、嘔吐,甚至四肢沉重、心慌眼花。因為疔腫初期發熱,突然隆起像釘子蓋一樣,所以叫做疔。疔瘡蘊含毒氣,突出約一寸,疼痛瘙癢異常,一兩天內就能危及性命。
《內經》認為,白色的疔瘡長在頸部和鼻子上,紅色的疔瘡長在舌根,黃色的疔瘡長在嘴唇上,黑色的疔瘡長在耳前,青色的疔瘡長在眼下。這是根據五色來對應五臟,各有其歸屬部位。但是疔瘡也可能長在肩膀、腰部、腳上等身體各處,沒有固定位置。如果長在手腳、頭面、關節處最為危急,其他部位則相對較輕。近來很多人食用患病牛馬的肉,容易導致此症。疔瘡的形狀有十三種,都是根據其形狀來命名的。
一、麻子疔:開始和結束都很癢,忌諱麻子油,若誤用則多半無法治愈;二、石疔;三、雄疔;四、雌疔;五、火疔;六、爛疔;七、三十六疔;八、蛇眼疔;九、鹽膚疔;十、水洗疔;十一、刃鐮疔;十二、浮鷗疔;十三、牛狗疔。其中三十六疔最為可怕,其形狀是頭部黑色隆起,像黑豆一樣,四周較大,呈現紅色,第一天長一個,第二天長兩個,後天長三個,一直增加到十幾個,還可以治療。如果長到三十六個,就無法治愈了。
還有所謂的紅絲疔、魚臍疔等等,名稱很多。紅絲疔,長在手腳之間,有一條紅色的絲線,應該立即用針刺斷。否則紅絲線深入心臟,就難以治療了。魚臍疔,形狀像魚的肚臍。
治療
治療疔瘡,都應該刺破瘡的中心和最痛的地方,再刺四周十幾下,排出惡血,然後敷藥,同時服用蟾酥丸等藥物。各種疔瘡的治療方法大致相同。如果病人自汗、身冷、嘔吐、呼吸急促、胡言亂語、眼睛直視,都是毒氣侵犯內臟的表現,無法治愈。
方劑
飛龍奪命丹
治療疔瘡、發腦疽、乳癰、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用後就能看到膿頭。不痛的服用後就會痛,已經成形的服用後就能立即痊癒。這是治療惡性疾病的珍貴藥物,危急的情況服用後就能立即安定病情。
組成:雄黃(二錢)、硃砂(一錢,硃砂研成粉末做衣)、輕粉(五分)、血竭(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蟾酥(二錢)、銅綠(二錢)、膽礬(一錢)、麝香(五分)、片腦(五分)、蜈蚣(一條,去頭足)、蝸牛(二十一個)、寒水石(一錢)
用法:將藥物研成粉末,先將蝸牛連殼研磨成泥,和藥粉一起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如果藥丸難以成型,加入酒和麵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丸,先用三寸蔥白,讓病人嚼爛,吐在男性左手女性右手掌心,將藥丸包裹在蔥白內,用無灰熱酒三、四杯送服,在避風的地方,用衣物蓋住。大約走五里路的時間,再用熱酒幾杯幫助藥力,直到發熱出汗為止。如果病情嚴重沒有出汗,再服用二丸,出汗就有效。
如果疔瘡毒氣蔓延到心臟,同時出冷汗,則難以治療。病人不能嚼蔥,就將蔥白研磨後包裹藥丸。瘡在下肢,飯前服用;瘡在上肢,飯後服用。忌食冷水、黃瓜、茄子、油膩的雞魚肉、濕面、以及一切發物。
化生丸(戴近山傳)
治療一切發背癰疽、無名腫毒、各種惡性疔瘡,以及治療破傷風、陰證傷寒、梅毒、筋骨疼痛等症,都是一服藥就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