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四 (3)
卷之十四 (3)
1. 痘疹
如表虛者,瘡易出而難靨;表實者,瘡難出而易收。裡實則出快而輕,裡虛則發遲而重。表實裡虛,則發慢收遲。調養之法,切不可妄用硝黃巴豆大寒大熱之藥。解表不致於冷,調養不致於熱,小兒難任非常之熱,亦不堪非常之冷,稍有偏焉,病從此生。
故熱藥之助熱者,以火濟火,而熱勢太盛,榮衛壅遏,輕為咽喉目疾,吐衄癰瘡,重則熱極生風,斑爛不出;冷藥之乘寒者,以水滋水,使脾胃虛寒,氣血凝滯,輕為吐利腹脹,重則陷伏倒靨。又宜謹避風寒,嚴戒房事,禁止雜人月婦,清除穢氣觸忤,調節乳食,勿食過飽失飢,忌餐冷熱,毋使傷脾損胃。大法活血調氣,安表和中,輕清消毒,溫涼之劑,二者得兼而已。
又曰:首尾宜以保元湯增損為主治焉。醫斯疾者,當看時令寒熱,審兒之虛實,辨痘之榮枯,參考各門方法,庶無執泥之弊。故曰: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冷者溫之,熱者清之,是為隨機應變。若膠柱鼓瑟,則何足以妙圓神,不滯之機乎?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弱,痘瘡容易冒出來但難以消退;如果身體強壯,痘瘡難以冒出但容易收斂。體內熱盛,痘瘡會快速冒出且症狀較輕;體內虛寒,痘瘡會延遲冒出且症狀嚴重。如果體表強壯但體內虛弱,痘瘡會緩慢冒出且難以消退。
調養的方法,絕對不能隨意使用硝石、大黃、巴豆等大寒大熱的藥物。解表時不能過於寒涼,調養時不能過於燥熱。小孩難以承受過於燥熱,也無法承受過於寒涼,稍有偏差,疾病就會因此產生。
因此,熱性藥物助長熱勢,如同以火助火,會使熱勢過盛,導致身體內氣血運行阻滯,輕則引發咽喉、眼睛疾病,嘔吐、流鼻血、癰瘡等,重則熱到極點產生風邪,導致斑疹無法順利發出。寒性藥物助長寒氣,如同以水滋水,會使脾胃虛寒,導致氣血凝滯,輕則引發嘔吐腹瀉、腹脹,重則使痘瘡陷伏難以消退。
此外,要注意避免風寒,嚴格禁止性行為,禁止閒雜人等、月經來潮的婦女靠近,清除污穢的氣味,注意飲食均衡,不要過飽或過飢,忌食生冷或過熱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治療的大原則是活血調氣,安定體表,調和腸胃,輕微清熱解毒,藥物的選擇應兼顧溫涼,二者並用即可。
另外,痘瘡初期到痊癒,應該以保元湯加減藥物為主來治療。治療痘瘡的醫生,應當觀察時令寒熱,審視小孩體質的虛實,辨別痘瘡的榮枯,參考各家的方法,才能避免固執己見的弊病。所以說:虛弱的要補益,強壯的要瀉實,寒冷的要溫熱,燥熱的要清涼,這才是隨機應變。如果像用固定方式彈奏瑟,又如何能達到圓滿靈活、不呆板的境界呢?
2. 豫解胎毒免痘論
痘疹乃胎毒所致,人生無不患者,若欲免之,亦有法也。故《千金方》以小兒初生,啼聲未發,急用棉裹指頭,拭去口中汙汁,免咽入腹,免生痘疹,固是良法。然倉卒之際,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甘草、硃砂等法,用之殊佳。如或又有不及如此者,宜以延生第一等方,擇便用之,可免痘疹,或出亦稀少也。
詳考《全書幼幼》云:凡值天時不正,鄉鄰痘疹盛發,宜服後禁方,則可免,永不出痘疹矣。
白話文:
【預防胎毒引發痘疹的理論】
痘疹是由母體傳來的胎毒所導致,幾乎每個新生兒都可能遭受此苦。但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其實是有方法的。根據《千金方》的記載,在新生兒剛出生,尚未發出啼哭聲時,應立即用棉花包裹手指,清除嬰兒口中的污物,以防污物被吞入腹中,進而避免痘疹的產生,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然而,在匆忙的情況下,可能無法即時做到。古人會使用甘草、硃砂等藥物,這些藥物的效果非常良好。如果在某些情況下,仍無法做到上述的步驟,可以選擇使用延生第一等方,依照方便性來使用,這樣可以避免痘疹的發生,即便出現痘疹,數量也會較少。
仔細研究《全書幼幼》的記載:在天氣異常或是社區內痘疹盛行時,應服用後禁方,這樣就可以避免痘疹,終身都不會再出現痘疹了。
3. 豫解胎毒免痘方
方
延生第一方,小兒初生,臍帶脫落後,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圍,燒至煙將盡,放土地上,用瓦盞之類蓋之,存性研為末,預將硃砂透明者,為極細末,水飛過,臍帶若有五分重,硃砂用二分五釐,生地黃、當歸身煎濃汁一二蜆殼,調和前兩味,抹兒上齶間、乳母乳頭上,一日之內用盡,次日大便遺下穢汙濁垢之物,終身末無瘡疹及諸疾,生一子,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大極丸
臘月八日,取採生兔一隻,取血以蕎麥麵和之,少加雄黃四五分,候乾成餅。凡初生小兒。三日後如綠豆大者,與二三丸,乳汁送下,遍身發出紅點,是其徵驗。有終身不出痘疹者,雖出亦不稠密也。嬰兒已長,會飲食者,就以兔血啖之,尤妙。或云不必八日,但臘月兔亦可,然終不若八日佳。
保嬰丹,凡小兒未出痘疹者,每遇交春分、秋分,時服一丸,其痘毒能漸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亦得減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盡能消化,必保無虞。此方神秘,本不輕傳,但慈幼之心自不能已,願與四方好生君子共之。
纏豆藤(一兩五錢,其藤八月間收,取青豆梗、土藤細紅絲者是,採取陰乾,炒,在此藥為主),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兩),荊芥(五錢),防風(五錢),當歸(五錢),新升麻(七錢半),赤芍(五錢),黃連(五錢),桔梗(五錢),連翹(七錢半),甘草(五錢),生地黃(一兩),川獨活(五錢),辰砂(一兩,水飛,另研),苦絲瓜(二個,長五寸者,隔年經霜方妙,燒灰存性),牛蒡子(一兩,紙裹炒過為度)
上各為極細末,和勻,淨糖拌丸,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
諸藥須預先精辦,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修合務要精誠,忌婦人、貓、犬見,合時向太陽,咒藥曰:神仙妙藥,體合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勒令,一氣七遍。
滌穢免痘湯
五六月間,取絲瓜小小蔓藤絲、陰乾,約二兩半重,收起。至正月初一子時,父母只令一人知,將前絲瓜藤煎湯,待溫,洗兒全身頭面上下,以去其胎毒,洗後亦不出痘也,如出亦輕,只三五顆而已。一方用胡蘆藤蔓,如上法洗,亦妙。扶溝王大中每用楝樹子升許,如上法洗,已經驗數人,皆長大而不出痘,尤妙。
白話文:
【豫解胎毒免痘方】
【延生第一方】:當新生嬰兒的臍帶脫落之後,可以將臍帶放置在新的瓦片上,周圍用炭火燒烤,直到煙快燃盡,然後放到土地上,用瓦片等物品覆蓋,保留其性質研磨成粉末。另外,準備極細的透明硃砂粉,經過水飛處理。如果臍帶重量約五分,硃砂則使用二分五釐。再將生地黃和當歸身煎成濃汁,量約一到二個蜆殼,混合硃砂和臍帶粉,塗抹在嬰兒的上齶間和乳母的乳頭上,一天內用完。第二天,嬰兒的大便會排出污穢的雜質,這樣一生都不會出現瘡疹和其他疾病。生一個孩子,就這樣做一次,這是十全十美的方法。
【大極丸】:在臘月八日,捕捉一隻活兔,取出其血,和蕎麥麵混合,再加入少量的雄黃,等待乾燥成為餅狀。對於新生嬰兒,三天後可以給予綠豆大小的丸藥二三粒,用乳汁送下,全身會出現紅點,這是有效的徵兆。有些嬰兒終身不會出痘疹,即使出現也不會密集。如果嬰兒已經長大,開始飲食,可以直接食用兔血,效果更佳。有人說不必一定要臘月八日,只要在臘月的兔子就可以,但是,八日的效果最佳。
【保嬰丹】:對於尚未出痘疹的小孩,每次遇到春分、秋分,服用一丸,痘毒能夠逐漸消解。即使只服用一二次,也能減少痘疹。如果連續服用三年六次,痘毒完全能消解,必能確保安全。這個配方非常神奇,原本並不輕易傳授,但出於對兒童的關愛,願意與天下有善心的人共享。
【滌穢免痘湯】:在五六月份,收集絲瓜的小蔓藤絲,陰乾,大約二兩半的重量,儲存起來。到了正月初一的子時,父母只讓一人知道,將之前收集的絲瓜藤煎湯,等到溫度適宜,清洗孩子的全身和臉部,以去除胎毒,洗後就不會出痘疹,即使出現也只會有三五顆。另一種方法是使用葫蘆藤蔓,按照同樣的方法清洗,也非常有效。扶溝的王大中經常使用楝樹子,按照上述方法清洗,已經驗證了數人,都長大而沒有出痘疹,效果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