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十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0)

1. 諸疳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食前服。

黃連丸,治肥熱疳。

胡黃連(五錢),川黃連(五錢),硃砂(二錢半,另研)

上為細末,和勻,填入豬膽內,用淡漿煮,以杖子如銚子,上用線約之,勿著底,候一時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為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一方是蝦蟆半兩,焙乾不燒。

蘭香散,治外疳鼻下赤爛。

蘭香葉(二錢,燒存性),銅青(五分),輕粉(五分)

上為細末,干敷之。

小蘆薈丸,治疳積瘰癧結核,耳內生瘡,或疝氣囊癰,下疳潰爛,或莖出白津,股腹有瘡,或體瘦熱渴,大便不調,牙齦蝕落,頰腮腐爛等證。

胡黃連(一兩),黃連(一兩),蘆薈(一兩),木香(一兩),白雷丸(一兩),青皮(一兩),鶴蝨草(一兩),白蕪荑(炒,一兩),麝香(二錢)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米湯下。

一小兒,下疳潰爛,發熱作痛。一小兒,莖中作癢,不時搔捻。一小兒,腎莖中潰痛,小便閉澀,日晡尤甚。一小兒,目癢出水,或項中結核,或兩眼連札,或陰囊瘙癢年餘矣,俱屬肝火,用此立愈。

大蘆薈丸,治五疳皮黃肌瘦,髮直尿白,肚大青筋,好食泥、炭、米、茶之物,或吐或瀉。

蒼朮(米泔浸,炒),陳皮,厚朴(姜炒),青皮,枳實(炒),檳榔,神麯(炒),山楂(去子),麥芽(炒),三稜(煨),莪朮(煨),砂仁,茯苓,黃連,胡黃連,蕪荑仁,使君子,青黛,蘆薈(各等分)

上為細末,使君子殼,煎湯浸,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一丸,清米湯化服。

黃土丸,治小兒疳積在脾,面黃腹脹,咬指甲,撏眉毛,揉口鼻,泥、土、炭、茶、紙之類。

黃土(一兩),陳皮(一兩),木香(二錢半),黃連(五錢),巴豆(去殼,二十粒,不去油)

上為細末,面丸如綠豆大。每歲十丸,黑豆汁下。直候泄五、七次,疳積盡,與益黃散助藥,後與疳藥常服。

白話文:

[諸疳]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綠豆一般。每次服用三到五顆,嚴重者可增至一二十顆,用薄荷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黃連丸,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疳證(此處指小兒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疾病)。

配方:胡黃連(五錢)、川黃連(五錢)、硃砂(二錢半,另行研磨)。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攪拌均勻,填入豬膽中,用淡米漿煮,用一根像銚子(古代一種炊具)的木棍壓住豬膽,再用線將木棍固定,不要讓豬膽底部接觸鍋底,煮約一個時辰後取出,將豬膽內的藥材研磨成末,加入蘆薈、麝香各一分,用米飯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一般。每次服用五到七顆,嚴重者可增至一二十顆,用米湯送服。另一種配方是用乾燥不燒烤的蛤蟆半兩。

蘭香散,治療鼻孔下方紅腫潰爛的外疳(此處指發生在體表的疳證)。

配方:蘭香葉(二錢,燒成炭存性)、銅青(五分)、輕粉(五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直接塗敷於患處。

小蘆薈丸,治療因疳積引起的瘰癧(淋巴結核)、結核,耳朵內生瘡,或疝氣引起的陰囊腫痛,下部潰爛,或陰莖流出白色分泌物,大腿、腹部生瘡,或身體消瘦發熱口渴,大便不規律,牙齦腐蝕脫落,臉頰腮部腐爛等症狀。

配方:胡黃連(一兩)、黃連(一兩)、蘆薈(一兩)、木香(一兩)、白雷丸(一兩)、青皮(一兩)、鶴蝨草(一兩)、白蕪荑(炒,一兩)、麝香(二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蒸熟的麵餅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一般。每次服用一錢,空腹用米湯送服。

一位小孩,下疳潰爛,發燒疼痛。一位小孩,陰莖內瘙癢,時常搔抓。一位小孩,腎陰莖潰爛疼痛,小便不暢,傍晚更加嚴重。一位小孩,眼睛發癢流淚,或脖子長出結核,或兩眼紅腫粘連,或陰囊瘙癢一年多,這些都屬於肝火旺盛引起的,使用此藥可以立即治癒。

大蘆薈丸,治療五疳(指多種疳證)導致的皮膚發黃肌肉消瘦,頭髮豎立,尿液發白,肚子腫大青筋暴露,喜歡吃泥土、木炭、米、茶等異物,或吐或瀉的症狀。

配方: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陳皮、厚朴(薑炒)、青皮、枳實(炒)、檳榔、神麯(炒)、山楂(去核)、麥芽(炒)、三稜(煨)、莪朮(煨)、砂仁、茯苓、黃連、胡黃連、蕪荑仁、使君子、青黛、蘆薈(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使君子殼煎的湯浸泡蒸熟的麵餅,做成丸子,大小如彈珠一般。每次服用一丸,用清米湯化開服用。

黃土丸,治療小兒疳積在脾(脾胃虛弱)引起的臉色發黃、腹部腫脹、咬指甲、拔眉毛、揉搓口鼻、喜歡吃泥土、木炭、茶、紙等異物的症狀。

配方:黃土(一兩)、陳皮(一兩)、木香(二錢半)、黃連(五錢)、巴豆(去殼,二十粒,不去除油脂)。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粉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一般。每歲服用十丸,用黑豆汁送服。待排泄五到七次,疳積清除乾淨後,再配合益黃散輔助藥效,之後可長期服用疳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