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三 (1)
卷之十三 (1)
1. 卷之十三
2. 幼科
3. 形氣發微論
大哉醫乎,其來遠矣。粵自混沌既判,鴻荒始分。陽之輕清者,以氣而上浮為天;陰之重濁者,以形而下凝為地。天確然而位乎上,地隤然而位乎下。於是陽之精者為日,東昇而西墜;陰之精者為月,夜見而晝隱,兩儀立矣,二曜行焉。於是玄氣凝空,水始生也;赤氣炫空,火始生也;蒼氣浮空,木始生也;素氣橫空,金始生也;黃氣際空,土始生也。五行備萬物生,三才之道著矣。
是以人之生也,稟天地陰陽,假父母之精血,交感凝結而為胞胎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自襁褓,以致齠齔,迨其成童,與夫壯年,豈易然哉?故一月之孕,有白露之稱;二月之胚,有桃花之譬。及至三月,則先生右腎而為男,陰包陽也;先生左腎則為女,陽包陰也。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陰。
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勝己者,小腸屬火,六腑由是為陽。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十絲絡,絲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備矣。
所謂四月形象具,五月骨節成,六月毛髮生,七月遊其魂,兒能動左手,八月遊其魄,兒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滿足,母子分解。其中延月生者,必生貴子;不足日月生者,必生貧薄之人,誕生之後,有變蒸之熱,長其精神,壯其筋骨,生其意志。
三十二日一變蒸,生腎氣焉;六十四日二變蒸,生膀胱之氣焉,腎與膀胱屬水,其數一也;九十六日三變蒸,生心氣焉;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蒸,生小腸之氣焉,心與小腸屬火,其數二也;一百六十日五變蒸,生肝氣焉;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蒸,生膽氣焉,肝與膽屬木,其數三也;二百二十四日七變蒸,生肺氣焉;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蒸,生大腸之氣焉,肺與大腸屬金,其數四也;二百八十八日九變蒸,生脾氣焉;三百二十日十變蒸,生胃氣焉,脾與胃屬土,其數五也。變蒸已畢,一期歲焉,齒生髮長,神智有異於前也。
故曰:齒者,腎之餘也;發者,血之餘也;爪者,筋之餘也,籲!人身之難得也如此哉。方其幼也,有如水面之泡,草頭之露,氣血未定,易寒易熱,腸胃軟脆,易飢易飽。為母者,調攝不得其宜,必不能免乎吐瀉驚疳之病矣。及其長也,嗜欲既開,不能修養,是以六氣迭侵於其外,七情交戰於其中,百憂累其心,萬事勞其神,一蝸之氣,安能無病焉。小兒之瘡疹,大人之傷寒,尤其甚也。
所以黃帝問於歧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作衰矣。時世異耶,人將失之?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和於陰陽,法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矣。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白話文:
[形氣發微論]
醫學的偉大與深奧,源遠流長。自混沌初開,天地形成。輕盈清澈的陽氣上升形成天空;厚重渾濁的陰氣下沉成為大地。天空堅定地在上方,大地穩固地在下方。於是,最純粹的陽氣形成了太陽,東升西落;最純粹的陰氣形成了月亮,夜晚出現,白天隱藏。天地兩儀成立,日月雙星運行。接著,黑色的氣息凝聚空中,水開始生成;紅色的氣息閃耀空中,火開始生成;青色的氣息飄浮空中,木開始生成;白色的氣息橫跨空中,金開始生成;黃色的氣息瀰漫空中,土開始生成。五行齊全,萬物開始生長,天地人三才的原則顯現了。
因此,人的生命,是由天地陰陽之氣所賦予,藉由父母的精血交會,凝結而成胚胎。男性遵循乾道,女性遵循坤道,從嬰兒到幼兒,再到童年和壯年,這個過程並非易事。所以懷孕一個月,被稱為「白露」;懷孕兩個月,用「桃花」來比喻。到了第三個月,如果先形成右腎,那將是男孩,這是陰包陽的現象;如果先形成左腎,那將是女孩,這是陽包陰的現象。接著腎臟生成脾臟,脾臟生成肝臟,肝臟生成肺臟,肺臟生成心臟,每一器官生成剋制自己的器官,腎臟屬水,因此五臟由此被視為陰性。
接著心臟生成小腸,小腸生成大腸,大腸生成膽囊,膽囊生成胃,胃生成膀胱,膀胱生成三焦,每一器官生成剋制自己的器官,小腸屬火,六腑由此被視為陽性。接著三焦生成八脈,八脈生成十二經脈,十二經脈生成十二絡脈,十二絡脈生成一百八十條絲狀絡脈,絲狀絡脈生成一百八十條纏繞絡脈,纏繞絡脈生成三萬四千條孫絡脈,孫絡脈生成三百六十五個骨節,骨節生成三百六十五個大穴,大穴生成八萬四千個毛孔,於是耳、目、口、鼻、四肢、全身的骨骼都完全形成了。
所謂的四個月,外形具備;五個月,骨節形成;六個月,毛髮生長;七個月,靈魂活動,嬰兒可以移動左手;八個月,魄力活動,嬰兒可以移動右手;九個月,嬰兒能翻身三次;十個月,胎兒成熟,母親和嬰兒分離。如果延遲一個月出生,必定生出貴族的孩子;如果早產,必定生出貧困的人。出生後,有「變蒸」的發熱現象,促進精神成長,強健筋骨,產生意志。
三十二天第一次變蒸,腎氣生成;六十四天第二次變蒸,膀胱氣生成,腎和膀胱屬水,其數字為一;九十六天第三次變蒸,心氣生成;一百二十八天第四次變蒸,小腸氣生成,心和小腸屬火,其數字為二;一百六十天第五次變蒸,肝氣生成;一百九十二天第六次變蒸,膽氣生成,肝和膽屬木,其數字為三;二百二十四天第七次變蒸,肺氣生成;二百五十六天第八次變蒸,大腸氣生成,肺和大腸屬金,其數字為四;二百八十八天第九次變蒸,脾氣生成;三百二十天第十次變蒸,胃氣生成,脾和胃屬土,其數字為五。變蒸完成,一年過去,牙齒生長,頭髮增長,神智與之前不同。
因此,牙齒是腎的剩餘物;頭髮是血液的剩餘物;指甲是筋的剩餘物。呼嘆!人體的珍貴程度竟然是這樣。當他還小的時候,就像水面的泡沫,草尖上的露珠,氣血未定,容易感冒發燒,腸胃脆弱,容易餓也容易飽。作為母親,如果不適當照顧,肯定無法避免孩子嘔吐、腹瀉、驚嚇、疳積等疾病。等到他長大,慾望開啟,若不懂得調養,因此六氣輪流侵害他的外部,七情在內部交戰,各種煩惱累積在心,萬事勞累他的精神,一個小小的氣息,怎能不生病呢?小孩子的瘡疹,大人的風寒,更是嚴重。
因此,黃帝向岐伯詢問:我聽說上古時代的人,都能活到一百歲,身體機能不會衰退;現在的人,五十歲就開始衰退。是時代不同嗎?還是人們自己出了問題?岐伯回答:上古時代的人,他們懂得道理,和諧陰陽,遵循自然法則,飲食有節制,生活作息規律,不隨意過度勞動,所以能夠形體和精神同在,盡享天然壽命,活到一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卻不然,把酒當水喝,放縱成習慣,慾望消耗精氣,損耗真元,不懂得保持飽滿,不適時控制精神,只求心靈的快樂,違背生命的樂趣,生活沒有規律,所以五十歲就開始衰退了。因此,聖人不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而是預防疾病尚未發生;不治理已經混亂的局面,而是預防混亂尚未發生。
疾病形成後才用藥,混亂形成後才治理,這就像是口渴了纔去挖井,打鬥時纔去鑄造武器,不是太晚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