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 (15)
卷之十 (15)
1. 痹痛
脈
脈澀而緊者,痹。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澀而緊,三脈乃備。
病
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蓋由元精內虛,而為風寒濕三氣所襲,不能隨時祛散,流注經絡,入而為痹。其為病也,寒多則掣痛,風多則引注,濕多則重著。其病在筋者,屈而不能伸,應乎肝,其證夜臥多驚,飲食少,小便數;其病在脈者,則血凝而不流,應乎心,其症令人痿黃,心下鼓暴,上氣逆喘不通,嗌乾善噫;其病在骨者,則重而不能舉,應乎腎,其症手足不遂而多痛,心腹脹滿;其病在皮者,多寒,遇寒則急,遇熱則縱,應乎肺,其證皮膚無所知覺,氣賁喘滿;其病在肌者,多不仁,應乎脾,其症四肢懈怠,發嗽嘔吐,是名五痹。
至如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之耳,無非風寒濕三氣乘之也。若飲酒當風,汗出入水,亦成斯疾,久而不已,令人骨節蹉跌。
丹溪云:大率因血虛受熱,其血已自沸騰,或加之涉水受濕,血得寒汙濁凝滯,不得運行,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治以辛熱之劑,流散寒濕,開通鬱結,使血行氣和而愈,更宜忌口節欲,不宜食肉,肉屬陽,大能助火,如此調治,無有不安者。
治
大法用蒼朮、南星、川芎、白芷、當歸、黃芩、酒,在上者屬風,加羌活、桂枝、桔梗、威靈仙;下者屬濕,加木通、牛膝、防己、黃柏。
方
解表升麻湯,治遍身壯熱,骨節疼痛。
升麻(一升),羌活(一錢),蒼朮(一錢),防風(八分),柴胡(七分),甘草(七分),當歸(五分),藁本(五分),陳皮(三分),麻黃(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蔥白水煎熱服,出微汗。
靈仙除痛飲,〔批〕(按此方止痛發散之劑),肢節腫痛,痛屬火,腫屬濕,兼受風寒而發,動於經絡之中,濕熱流注於肢節之間,而無已也。
麻黃,赤芍(各一錢),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蒼朮,威靈仙,片黃芩,枳實,桔梗,葛根,川芎(各五分),歸尾,升麻,甘草(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在下焦,加酒炒黃柏。婦人加紅花。腫多加檳榔、大腹皮、澤瀉,更加沒藥一錢住痛。一云脈澀數者,有瘀血,宜桃仁、紅花、芎、歸及大黃微利之。
疏筋活血湯(雲林制),患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屬血,多因酒色所傷,筋脈空虛,被風寒濕熱感於內,熱包於寒則痛,傷經絡則夜重,宜以疏筋活血行濕,此非白虎歷節風。
川芎(六分),當歸(一錢二分,酒洗),白芍(二錢半,酒洗),生地黃(一錢半,酒洗),羌活(六分),白茯苓(七分,去皮),蒼朮(一錢,米泔浸炒),桃仁(一錢,炒),牛膝(二錢,酒炒),漢防己(六分),陳皮(一錢,去苗),白芷(六分),龍膽草(八分,酒洗),威靈仙(一錢,酒洗),防風(六分),甘草(四分,炙)
白話文:
痹痛
脈象澀滯而緊緊的,就是痹症。少陰脈浮而虛弱,虛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邪,風邪與血搏鬥,就會疼痛得像被拉扯一樣。風寒濕邪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痹症,脈象浮澀而緊,三種邪氣俱全。
痹症,是指手腳疼痛且感覺遲鈍。主要是因為先天元氣不足,而遭受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身體無法及時驅散,這些邪氣便循經絡流注,而造成痹症。痹症的表現,寒邪多則疼痛如被拉扯,風邪多則疼痛牽引傳播,濕邪多則疼痛沉重而固定。痹症侵犯筋脈,則屈之不能伸,與肝臟相關,症狀表現為夜臥多驚,飲食減少,小便次數增多;痹症侵犯脈絡,則血液凝滯不通,與心臟相關,症狀表現為身體消瘦萎黃,心下悸動疼痛,胸悶氣喘,咽喉乾燥,容易打嗝;痹症侵犯骨骼,則沉重而抬舉困難,與腎臟相關,症狀表現為手足活動不利且疼痛,心腹脹滿;痹症侵犯皮膚,則怕冷,遇冷則加重,遇熱則緩解,與肺臟相關,症狀表現為皮膚感覺遲鈍,氣喘胸悶;痹症侵犯肌肉,則感覺遲鈍,與脾臟相關,症狀表現為四肢無力疲倦,咳嗽、嘔吐,這就是五種痹症。
至於白虎歷節風,因為它的疼痛如走竄一般,四肢關節如同被老虎咬傷的樣子,所以以此命名,其實也是風寒濕三氣侵襲所致。如果飲酒後吹風,出汗後受涼淋雨,也會導致這種疾病,久治不愈,會導致骨節萎縮。
丹溪先生說:大多數痹症是由於血虛而受熱,血液已沸騰,或者再加上涉水受濕,血液受到寒邪而污濁凝滯,不能正常運行,所以疼痛,夜晚疼痛加劇,這是因為寒邪在陰氣盛行的夜晚更容易活動。治療要用辛熱的藥物,疏散寒濕,暢通鬱結,使氣血運行和調而痊癒,更要忌口節欲,不宜吃肉,肉屬陽,容易助長火邪。這樣調治,就不會有不好的情況了。
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方法是用蒼朮、南星、川芎、白芷、當歸、黃芩、酒,上半身的痹症屬於風邪,就再加羌活、桂枝、桔梗、威靈仙;下半身的痹症屬於濕邪,就再加木通、牛膝、防己、黃柏。
處方
解表升麻湯,治療全身發熱,骨節疼痛。
升麻(一升),羌活(一錢),蒼朮(一錢),防風(八分),柴胡(七分),甘草(七分),當歸(五分),藁本(五分),陳皮(三分),麻黃(三分)
上藥磨成粉末,用生薑、蔥白水煎煮服用,微微出汗即可。
靈仙除痛飲,治療肢節腫痛,疼痛屬火邪,腫脹屬濕邪,兼受風寒而發病,邪氣侵犯經絡,濕熱流注於肢節,久治不癒。
麻黃,赤芍(各一錢),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蒼朮,威靈仙,片黃芩,枳實,桔梗,葛根,川芎(各五分),歸尾,升麻,甘草(各等分)
上藥磨成粉末,水煎服用。下焦部位的痹症,加酒炒黃柏。婦女服用加紅花。腫脹厲害的,加檳榔、大腹皮、澤瀉,再加沒藥一錢止痛。也有人說脈象澀滯而數的,有瘀血,應該用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及大黃以利通大便。
疏筋活血湯(雲林方),治療全身遊走性疼痛如針刺般,左腳疼痛尤甚,左邊屬於血,大多是因酒色過度所傷,筋脈虛弱,受風寒濕熱侵襲於內,熱邪包裹寒邪則疼痛,傷及經絡則夜間加重,宜疏通筋脈活血行濕,這不是白虎歷節風。
川芎(六分),當歸(一錢二分,酒洗),白芍(二錢半,酒洗),生地黃(一錢半,酒洗),羌活(六分),白茯苓(七分,去皮),蒼朮(一錢,米泔浸炒),桃仁(一錢,炒),牛膝(二錢,酒炒),漢防己(六分),陳皮(一錢,去苗),白芷(六分),龍膽草(八分,酒洗),威靈仙(一錢,酒洗),防風(六分),甘草(四分,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