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8)

1. 㿗疝

一、元神虛弱,受寒作小腸疝氣滾痛,以蟠蔥散加故紙、小茴、川楝子、木香之類。

一、體壯實,小腸氣痛,或小便不通,以八正散加破故紙、小茴、川楝子。

一、小腹下毛際邊,或左或右,生氣核如桃狀,按之則散,時伏時見,以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蔥白、燈心煎湯,下青木香丸五十七粒。

一、治陽明受濕熱,傳入太陽,惡寒發熱,小腹連毛際結核,悶痛不可忍者,以梔子炒、枳殼炒、桃仁炒、山楂各等分,生薑三片,水煎服。

禹功散,治寒疝。

黑牽牛(頭末,一錢),小茴香(二錢五分),加木香(一錢)

上共為末,每服三錢,薑汁調下。

五積散,治醉飽後色欲過度,觸傷小腹,致成疝氣。其症自小腹痛連兩脅下,心頭吊痛,額上汗出。依本方加玄胡索。

蟠蔥散,治脾胃虛寒,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脅胸,及膀胱、小腸疝氣,又治婦人血氣痛。

丁皮(一兩),砂仁(一兩),莪朮(一兩五錢),三稜(一兩五錢),檳榔(一兩),玄胡索(七錢五分),蒼朮(一兩),青皮(一兩五錢),乾薑(五錢),肉桂(五錢),茯苓(一兩五錢),甘草(一兩)

上銼一劑,生薑、棗子、蔥白,水煎熱服。臍下極冷痛,加吳茱萸、木香、小茴香等味。

加味五苓散

依本方加木香、小茴香、川楝子、檳榔、黑牽牛、故紙、木通、青皮、三稜、莪朮等味。

上銼一劑,水煎服。

橘核丸,治四積㿗疝,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或引臍腹絞痛,腎囊腫脹,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

橘核(炒),海藻(鹽酒炒),昆布(鹽酒炒),桃仁(麵炒,去皮尖),桂心(五錢),川楝肉(炒),海帶(鹽水洗,一兩),枳實(麵炒),厚朴(薑汁炒),玄胡索(炒),木香(五錢),木通(五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陳酒、鹽湯下。如虛寒甚,脈沉細,手足冷者,加川烏一兩。如堅脹久不消,加硇砂二錢,醋煮旋入。

蕩疝丸

黑牽牛(取頭末),破故紙(炒),小茴香(炒),川楝子(去核,炒,各一兩),青皮(三錢),陳皮(三錢),莪朮(四錢),木香(四錢)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青木香丸

黑牽牛(炒,取頭末,二兩),檳榔(二兩,粟米飯裹煨,去飯),青木香(一兩五錢),破故紙(二兩,炒),蓽澄茄(二兩)

上為末,水煮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滾湯送下。

行氣香蘇散,治偏墜氣初起疼痛,憎寒壯熱,依本方加小茴香,木香、三稜、莪朮、木通。

加減香苓散,治偏墜氣初起,憎寒壯熱,發表分利藥,輕者,一服而愈。

白話文:

[㿗疝]

一、 如果是身體虛弱,因為受寒而引起小腸疝氣,導致滾動疼痛,可以用蟠蔥散,再加入補骨脂、小茴香、川楝子、木香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二、 如果是身體強壯,因為小腸氣疼痛,或者小便不順暢,可以用八正散,再加入補骨脂、小茴香、川楝子來治療。

三、 如果在小腹下方接近陰毛的地方,長出像桃子一樣的腫塊,按壓會散開,有時出現有時消失,可以用五苓散,再加入川楝子、小茴香、蔥白、燈心草煎湯服用,再配合服用青木香丸五十七粒。

四、 如果是陽明經受了濕熱,傳到太陽經,出現怕冷發熱,小腹連著陰毛處結成腫塊,悶痛到無法忍受,可以用炒過的梔子、枳殼、桃仁、山楂各等份,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服。

方劑

禹功散, 用於治療寒疝。

配方:黑牽牛(取頭部磨成的粉末,一錢)、小茴香(二錢五分),再加入木香(一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汁調和服用。

五積散, 用於治療因為喝醉吃飽後過度性慾,導致傷到小腹,引發疝氣。症狀是小腹疼痛,牽連到兩脅下,心口處吊痛,額頭出汗。可以用本方,再加入玄胡索來治療。

蟠蔥散,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機阻滯不暢,導致心腹部攻刺疼痛,牽連到脅肋胸部,以及膀胱、小腸疝氣。也可以治療婦女的血氣疼痛。

配方:丁香皮(一兩)、砂仁(一兩)、莪朮(一兩五錢)、三稜(一兩五錢)、檳榔(一兩)、玄胡索(七錢五分)、蒼朮(一兩)、青皮(一兩五錢)、乾薑(五錢)、肉桂(五錢)、茯苓(一兩五錢)、甘草(一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紅棗、蔥白,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如果肚臍下方非常冷痛,可以再加入吳茱萸、木香、小茴香等藥材。

加味五苓散, 可以用本方,再加入木香、小茴香、川楝子、檳榔、黑牽牛、補骨脂、木通、青皮、三稜、莪朮等藥材。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服。

橘核丸, 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疝氣,導致陰囊腫脹,時大時小,有的堅硬如石頭,有的牽引肚臍腹部絞痛,陰囊腫脹,甚至形成瘡毒,輕微的會時常流出黃水,嚴重的會形成膿瘡潰爛。

配方:橘核(炒)、海藻(用鹽酒炒)、昆布(用鹽酒炒)、桃仁(用麵粉炒過,去除皮尖)、桂心(五錢)、川楝肉(炒)、海帶(用鹽水洗淨,一兩)、枳實(用麵粉炒)、厚朴(用薑汁炒)、玄胡索(炒)、木香(五錢)、木通(五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用陳年酒或鹽湯送服。如果虛寒嚴重,脈搏沉細,手腳冰冷,可以加入川烏一兩。如果堅硬腫脹很久不消退,可以加入硇砂二錢,用醋煮過後加入。

蕩疝丸

配方:黑牽牛(取頭部磨成的粉末)、補骨脂(炒)、小茴香(炒)、川楝子(去核炒,各一兩),青皮(三錢),陳皮(三錢),莪朮(四錢),木香(四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

青木香丸

配方:黑牽牛(炒過,取頭部磨成的粉末,二兩)、檳榔(二兩,用粟米飯包裹煨過,去除米飯)、青木香(一兩五錢)、補骨脂(二兩,炒過)、蓽澄茄(二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煮成稀糊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行氣香蘇散, 用於治療偏墜氣(疝氣)初期疼痛,怕冷發熱,可以用本方,再加入小茴香、木香、三稜、莪朮、木通。

加減香苓散, 用於治療偏墜氣(疝氣)初期,怕冷發熱,屬於發散風寒、利水濕的藥方,病情輕微的,服用一次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