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8)

1. 耳病

腎脈浮而盛為風,洪而實為熱,短而澀為虛。兩尺脈短而微,或大而數,皆屬陰虛。相火上炎,其人必遺精,而兩耳蟬鳴,或聾。

夫耳者,腎之竅也,其為病亦有數種:有氣厥而聾者;有挾風而聾者;有勞傷而聾者;有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而為膿耳者;有耳出津液,風熱搏之,結核塞耳,亦令暴聾而為聤耳者。然又有左聾者,有右聾者,有左右俱聾者。不可不分經而治之也。

夫左耳聾者,因有所忿怒過度,則動少陽膽火,故從左起,以龍薈丸主之;右耳聾者,因有所色欲過度,則動太陽膀胱相火,故從右起,以六味地黃丸主之;左右俱聾者,因有所醇酒厚味過度,則動足陽明胃火,故從中起,以通聖散、滾痰丸主之。蓋左耳聾者,婦人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聾者,男子多有之,以其多色欲故也;左右俱聾者,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其多肥甘故也。總三者而論之,忿怒致耳聾者為多。

丹溪曰:厥陰、少陽熱多,當用開痰散風熱,其此之謂乎。

通明利氣湯,治虛火上升,痰氣鬱於耳中,或閉,或鳴,痰氣熾盛,或憂鬱痞滿,咽喉不利,煩躁不寧。

蒼朮(一錢,鹽水炒),白朮(一錢,瓦焙),撫芎(八分),陳皮(二錢半),香附(一錢,童便炒),生地黃(一錢,薑汁浸),貝母(三錢),黃連(一錢半,酒浸,豬膽汁拌炒),黃芩(一錢半,酒浸,豬膽汁拌炒),黃柏(二錢,酒炒),梔子仁(二錢,炒),玄參(二錢,酒洗),木香(五分),檳榔(一錢),甘草(炙,四分)

上銼二劑,生薑水煎,入竹瀝服。

加減龍薈丸,〔批〕(按此方治耳鳴之劑),聰耳瀉火。

當歸(一兩,酒洗),龍膽草(一兩,酒洗),梔子仁(一兩,炒),黃芩(一兩),大黃(五錢,酒蒸),蘆薈(五錢),青黛(五錢),木香(二錢半),柴胡(五錢),青皮(一兩),膽星(三錢),麝香(五分)

上為末,神麵糊為丸,綠豆大。每二十丸,薑湯下,日進三服。一七後,用針砂酒以通其氣,針砂一兩,穿山甲末一錢,拌針砂養一晝夜,播出山甲,以酒一碗,將針砂浸三四日,噙酒口內,外用磁石一塊,綿裹塞耳,忌怒戒色。

玄參貝母湯(陳白野方),治耳熱出汁作癢,乃痰也,腎火上炎也。

防風,天花粉,貝母,黃柏(鹽水炒),白茯苓,玄參,蔓荊子,白芷,天麻(各一錢),生甘草(五分),半夏(一錢,泡)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黃龍散,〔批〕(按此方治耳膿之劑),治膿耳,因腎經氣實,其熱上衝於耳,遂使津液壅滯為膿,久不瘥,變成耳聾,亦有小兒沐浴,水入耳中停留,搏於氣血,醞釀成熱,亦成膿耳。

白話文:

耳病

脈象方面,腎經脈浮盛則為風邪,脈洪實則為熱邪,脈短澀則為腎虛。兩尺脈短微或大數,都屬於陰虛。相火上炎,患者必遺精,並伴有耳鳴或耳聾。

病因方面,耳朵是腎的竅竅,耳疾的成因有很多種:有因氣厥導致的耳聾;有因風邪導致的耳聾;有因勞損導致的耳聾;有因熱邪乘虛而入,循經絡入耳,導致膿耳;還有因耳內分泌津液,風熱邪氣搏結塞耳,導致突然耳聾或流膿的聤耳。此外,耳聾還分為左耳聾、右耳聾和兩耳俱聾,治療時必須區分經絡而施治。

治療方面,左耳聾是因過度憤怒,導致少陽膽火動,從左耳開始,宜用龍薈丸;右耳聾是因過度房事,導致太陽膀胱相火動,從右耳開始,宜用六味地黃丸;兩耳俱聾是因過度飲酒食肥甘厚味,導致足陽明胃火動,從中間開始,宜用通聖散、滾痰丸。總體來說,女性左耳聾較多,因其易於憤怒;男性右耳聾較多,因其易於縱欲;膏粱富貴之家兩耳俱聾較多,因其多食肥甘厚味。總而言之,憤怒致耳聾者居多。

丹溪先生說:厥陰、少陽熱盛,當用開痰散風熱的藥物治療,這正符合此理。

處方方面:

通明利氣湯:治療虛火上升,痰氣鬱滯於耳中,出現耳閉、耳鳴等症狀,痰氣熾盛,伴有胸悶、咽喉不利、煩躁不安等症狀。藥物組成:蒼朮(一錢,鹽水炒)、白朮(一錢,瓦焙)、川芎(八分)、陳皮(二錢半)、香附(一錢,童便炒)、生地黃(一錢,薑汁浸)、貝母(三錢)、黃連(一錢半,酒浸,豬膽汁拌炒)、黃芩(一錢半,酒浸,豬膽汁拌炒)、黃柏(二錢,酒炒)、梔子仁(二錢,炒)、玄參(二錢,酒洗)、木香(五分)、檳榔(一錢)、甘草(炙,四分)。上藥共為二劑,用生薑水煎服,加入竹瀝。

加減龍薈丸:(此方治療耳鳴)聰耳瀉火。藥物組成:當歸(一兩,酒洗)、龍膽草(一兩,酒洗)、梔子仁(一兩,炒)、黃芩(一兩)、大黃(五錢,酒蒸)、蘆薈(五錢)、青黛(五錢)、木香(二錢半)、柴胡(五錢)、青皮(一兩)、膽星(三錢)、麝香(五分)。上藥研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每日三次。服用十七天后,用針砂酒通氣。針砂一兩,穿山甲末一錢,混合後放置一天一夜,取出穿山甲,用一碗酒浸泡針砂三四天,含在口中,外部用磁石一块,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忌怒戒色。

玄參貝母湯:(陳白野方)治療耳熱流汁瘙癢,因痰熱、腎火上炎引起。藥物組成:防風、天花粉、貝母、黃柏(鹽水炒)、白茯苓、玄參、蔓荊子、白芷、天麻(各一錢)、生甘草(五分)、半夏(一錢,泡)。上藥共為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服,飯後溫服。

黃龍散:(此方治療膿耳)治療膿耳,因腎經氣血實熱上衝於耳,導致津液壅滯成膿,久治不愈,變成耳聾。小兒洗澡時,水進入耳中停留,搏於氣血,化熱成膿,也屬於此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