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七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3)

1. 失血

全生飲(雲林制)〔批〕(按此方治諸失血之總司也),止吐血、衄血、嗽血、咯血、唾血。

藕汁(磨墨一寸),梨汁,茅根汁,韭汁,生地黃汁(各一兩),刺刺菜汁,蘿蔔汁,白蜜,竹瀝,生薑汁,童便(各半盞)

上合一處,頻頻冷服。此方乃治諸失血之總司。

犀角地黃湯,治上焦有熱,口舌生瘡,發熱,或血熱妄行,或下血,及不嗽,血自來者,並宜服之。

烏犀角(鎊,一錢半),生地黃(二錢),赤芍藥(一錢),牡丹皮(一錢),加黃芩(一錢),黃連(一錢)

上銼一劑,水二鍾,煎一鍾,溫服。肝經血,加條芩。心經血,加黃連、麥門冬。脾經唾血,加白芍藥、百合。肺經衄血,加天門冬、山梔、百部。腎經血,加玄參、黃柏、知母。三焦湧血,加連翹、地骨皮。膽經血,加柴胡、淡竹葉。胃經吐血,加大黃、乾葛。心胞血,倍牡丹皮,加茅根。

大腸便血,加炒山梔、炒槐花。小腸溺血,加炒梔子、木通、牛膝、茅根。積熱,加大黃、芒硝。吐血不止,加大黃、桃仁。

止血立應散(王雙湖方),治吐衄不止如神。

大黃(酒浸,五錢),青黛(一錢),槐花(炒,一錢),血餘(五錢,煅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梔子、丹皮各二錢,煎湯調,食後服。有熱,湯內加地骨皮三錢。

清熱解毒湯,〔批〕(按此方涼血止血之劑),治吐血衄血。

升麻(二兩),乾葛(五錢),赤芍藥(五錢),生地黃(一兩),牡丹皮(五錢),黃連(五錢),黃柏(八錢),黃芩(五錢),桔梗(五錢),梔子(五錢),甘草(五錢),連翹(五錢)

上銼,每劑一兩,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清熱滋陰湯,〔批〕(按此方止瘀血生新血之劑),治吐血、衄血、便血、溺血。

當歸(酒洗,三分),川芎(酒洗,七分),生地(酒洗,二錢),黃柏(酒炒,三分),知母(酒炒,五分),陳皮(酒洗,三分),白朮(炒,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牡丹皮(一錢),赤芍藥(七分),玄參(一錢),山梔(炒黑,一錢半),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身熱,加地骨皮一錢,柴胡五分,子芩一錢。吐、衄血,加炒乾姜七分,柏葉、茜根、大小薊各一錢。大便血,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一錢。溺血,加炒黑山梔子、車前子、小薊、黃連各八分。四病血俱用阿膠珠五分,薑汁、韭汁、童便同服。

止鼻衄方劉(尚書傳)

百草霜,發灰(二物等分),清煙墨(一錠),童便,韭汁,無灰老酒(各一錢)

上下三味合一處,用墨濃磨,調上二物服。

陳槐湯(劉尚書傳),治吐血衄血不止。

當歸(頭、尾,二錢),川芎(二錢),赤芍藥(二錢),黃芩(二錢),槐花(二錢),陳皮(二錢),側柏葉(蜜炒,二錢),烏藥(二錢),山梔子(七個),藕節(三分),細茶(三錢)

白話文:

失血

總方

全生飲(雲林製作):這個方子是治療各種失血情況的總綱,能止住吐血、流鼻血、咳嗽帶血、咯血、唾液帶血等症狀。

用料:

  • 藕汁(磨墨汁約一寸長度的量)
  • 梨汁
  • 茅根汁
  • 韭菜汁
  • 生地黃汁(以上各一兩)
  • 刺刺菜汁
  • 蘿蔔汁
  • 白蜂蜜
  • 竹瀝
  • 生薑汁
  • 童便(以上各半盞)

將以上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頻繁地冷服。這個方子是治療各種失血情況的總綱。

犀角地黃湯:治療上焦有熱,導致口舌生瘡、發熱,或因血熱導致血不循常道亂竄,或出現下血,以及沒有咳嗽卻自己流血的情況,都適合服用此方。

用料:

  • 烏犀角(磨成粉,約一錢半)
  • 生地黃(二錢)
  • 赤芍藥(一錢)
  • 牡丹皮(一錢)
  • 加入黃芩(一錢)
  • 黃連(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兩碗煎成一碗,溫服。

  • 如果是肝經出血,加條芩。
  • 如果是心經出血,加黃連和麥門冬。
  • 如果是脾經唾血,加白芍藥和百合。
  • 如果是肺經流鼻血,加天門冬、山梔子和百部。
  • 如果是腎經出血,加玄參、黃柏和知母。
  • 如果是三焦湧血,加連翹和地骨皮。
  • 如果是膽經出血,加柴胡和淡竹葉。
  • 如果是胃經吐血,加大黃和葛根。
  • 如果是心包出血,牡丹皮加倍用量,並加茅根。
  • 如果是大腸便血,加炒山梔子和炒槐花。
  • 如果是小腸尿血,加炒梔子、木通、牛膝和茅根。
  • 如果是有積熱,加大黃和芒硝。
  • 如果吐血不止,加大黃和桃仁。

止血立應散(王雙湖的方子):治療吐血、流鼻血不止,效果非常顯著。

用料:

  • 大黃(用酒浸泡過,五錢)
  • 青黛(一錢)
  • 槐花(炒過,一錢)
  • 血餘(燒成灰存性,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梔子和牡丹皮各二錢煎湯調服,飯後服用。如果身體有熱,在湯藥中加入地骨皮三錢。

清熱解毒湯:這個方子是清熱涼血止血的藥劑,治療吐血和流鼻血。

用料:

  • 升麻(二兩)
  • 葛根(五錢)
  • 赤芍藥(五錢)
  • 生地黃(一兩)
  • 牡丹皮(五錢)
  • 黃連(五錢)
  • 黃柏(八錢)
  • 黃芩(五錢)
  • 桔梗(五錢)
  • 梔子(五錢)
  • 甘草(五錢)
  • 連翹(五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劑用一兩,用水兩碗煎成一碗,溫服。

清熱滋陰湯:這個方子是止瘀血、生新血的藥劑,治療吐血、流鼻血、便血、尿血。

用料:

  • 當歸(用酒洗過,三分)
  • 川芎(用酒洗過,七分)
  • 生地(用酒洗過,二錢)
  • 黃柏(用酒炒過,三分)
  • 知母(用酒炒過,五分)
  • 陳皮(用酒洗過,三分)
  • 白朮(炒過,五分)
  • 麥門冬(一錢五分)
  • 牡丹皮(一錢)
  • 赤芍藥(七分)
  • 玄參(一錢)
  • 山梔子(炒黑,一錢半)
  • 甘草(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劑用水煎煮後溫服。

  • 如果身體發熱,加地骨皮一錢、柴胡五分、子芩一錢。
  • 如果吐血、流鼻血,加炒乾姜七分,柏葉、茜根、大薊、小薊各一錢。
  • 如果大便出血,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一錢。
  • 如果尿血,加炒黑山梔子、車前子、小薊、黃連各八分。
  • 以上四種出血情況都可加阿膠珠五分,用薑汁、韭菜汁、童便一同服用。

止鼻衄方(劉尚書傳授):

用料:

  • 百草霜
  • 頭髮灰(以上兩樣等量)
  • 清煙墨(一錠)
  • 童便
  • 韭菜汁
  • 無灰老酒(以上各一錢)

將以上三種藥材混合,用墨磨濃稠,調和前兩味藥物服用。

陳槐湯(劉尚書傳授):治療吐血和流鼻血不止。

用料:

  • 當歸(頭部和尾部,二錢)
  • 川芎(二錢)
  • 赤芍藥(二錢)
  • 黃芩(二錢)
  • 槐花(二錢)
  • 陳皮(二錢)
  • 側柏葉(用蜜炒過,二錢)
  • 烏藥(二錢)
  • 山梔子(七個)
  • 藕節(三分)
  • 細茶(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