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補益
人參(一錢),當歸(一錢),陳皮(一錢),黃耆(蜜炙,一錢),桂心(一錢),白朮(一錢),甘草(炙,一錢),白芍藥(二錢),熟地(酒浸,二錢),茯苓(一錢),五味子(七分),遠志(去心,炒,五分)
上銼一劑,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固真飲子,治中年以上之人陰陽兩虛,元氣不足,頭每痛,日晡微熱,少食力倦,精氣時脫,腰痛䯒酸,服之者,每得良效。
人參(一錢),乾山藥(一錢),當歸身(一錢),熟地黃(二錢五分),黃柏(炒,一錢),白朮(五分),澤瀉(五分),山茱萸肉(五分),補骨脂(五分),五味子(十粒),陳皮(八分),白茯苓(八分),杜仲(炒,斷絲,七分),甘草(炙,七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九仙酒(太醫院傳),治諸虛百損。
八物湯四兩,加甘州枸杞子八兩,用生薑二兩,棗十枚,煮好酒一罈,不拘時隨量飲,大有補益。
六味地黃丸,治形體瘦弱,無力多困,腎氣久虛,寢汗發熱,五臟虧損,遺精便血,消渴淋濁等症。此藥不燥不寒,專補左尺腎水,兼理脾胃,少年水虧火旺,陰虛之症,最宜服之。
澤瀉(二兩),淮熟地黃(八兩,薑汁炒),乾山藥(酒蒸,四兩),山茱萸(酒蒸,去核,四兩),白茯苓(三兩),牡丹皮(去骨,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白湯下。
婦人血虛無子,此方更效。須加醋炒香附、當歸各二兩。虛勞加紫河車一具,蒸爛搗為丸。陰虛火動,加酒炒黃柏、知母各二兩。心腎不交,消渴引飲,加麥門冬三兩、五味子二兩。腰膝痛,加酒洗牛膝,姜炒杜仲各三兩。小便夜多,去澤瀉,加鹽酒炒益智仁三兩。兼補右尺相火,加製附子、童便煮官桂各二兩。遺精,加牡蠣三兩。嗽,加五味子三兩。
神仙既濟丹(少保劉公方),專補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滋腎水,降心火,補脾土。添精髓,益氣和血,壯筋骨,潤肌膚,聰耳明目,開心益智,強陰壯陽,延年益壽。此藥性氣溫而不熱,清而不寒,久服則坎離相濟,陰陽協和,火不炎而神自清,水不滲而精自固。此平補之聖藥也。
山藥(酒蒸,三兩),牛膝(酒洗,三兩),杜仲(酥炙,二兩),巴戟(湯泡,二兩),五味子(二兩),白茯苓(二兩),枸杞(酒洗,二兩),小茴(鹽水炒,二兩),蓯蓉(酒洗,二兩),山茱萸(酒蒸,去核,曬乾,二兩),石菖蒲(去毛,二兩),遠志(甘草水泡,去骨,曬乾,二兩),黃柏(酒炒,四兩),知母(去毛,酒炒,二兩),生地(酒蒸,二兩),熟地(酒蒸,二兩),麥冬(去心,二兩),人參(去蘆,二兩),菟絲子(酒煮爛,搗成餅,焙乾,二兩),甘菊(酒洗,二兩),山梔子(炒黑,二兩),廣橘紅(一兩),天冬(湯泡,二兩),當歸(酒洗,二兩),龍骨(火煅過,二兩)
白話文:
固真飲子:
這個方子適合中年以上的人,如果他們出現陰陽兩虛、元氣不足的情況,像是常常頭痛、下午時分感到輕微發熱、食慾不佳、容易疲倦、時常遺精、腰痛、腿痠等症狀,服用這個方子通常會有很好的效果。
藥材包含:人參(三克)、當歸(三克)、陳皮(三克)、蜜炙黃耆(三克)、桂心(三克)、白朮(三克)、炙甘草(三克)、白芍藥(六克)、酒浸熟地黃(六克)、茯苓(三克)、五味子(二克多)、炒遠志(去心,約一克半)。
使用方法是:將上述藥材切碎成一份,加入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九仙酒:
這個方子據說是太醫院流傳下來的,主要用來治療各種虛弱和損傷。
藥材包含:八物湯(約150克),加入甘州枸杞子(約300克),並使用生薑(約75克)和紅棗(十顆)一起煮入一罈好酒中。不拘時間,隨意酌量飲用,能有很好的補益效果。
六味地黃丸: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身體瘦弱、虛乏無力、容易疲倦、腎氣長期虛弱、睡覺時容易出汗、發熱、五臟虧損、遺精、便血、消渴(糖尿病)和淋濁(泌尿系統疾病)等症狀。這個藥性平和,不燥熱也不寒涼,主要補益左腎的腎水,同時調理脾胃。特別適合年輕人因腎陰不足而導致虛火旺盛的症狀。
藥材包含:澤瀉(約75克)、薑汁炒淮熟地黃(約300克)、酒蒸乾山藥(約150克)、酒蒸去核山茱萸(約150克)、白茯苓(約110克)、去骨牡丹皮(約110克)。
使用方法是: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
這個藥方對婦女因血虛而不孕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加入醋炒過的香附和當歸各約75克。如果是因虛勞導致的疾病,可以加入一具蒸爛搗成丸的紫河車(胎盤)。如果是陰虛火旺,可以加入酒炒過的黃柏和知母各約75克。如果是心腎不交、口渴多飲的情況,可以加入麥門冬約110克、五味子約75克。如果是腰膝疼痛,可以加入酒洗過的牛膝和姜炒過的杜仲各約110克。如果是小便頻繁,可以去掉澤瀉,加入鹽酒炒過的益智仁約110克。如果是要同時補益右腎的相火,可以加入炮製過的附子和用童便煮過的官桂各約75克。如果是遺精,可以加入牡蠣約110克。如果是咳嗽,可以加入五味子約110克。
神仙既濟丹:
這個方子據說是少保劉公所創,主要用來治療各種虛損、五勞七傷,有滋養腎水、降心火、補脾土的功效。它可以補充精髓、益氣和血、強壯筋骨、潤澤肌膚、使人聽力敏銳、視力清晰、心胸開闊、增長智慧,並且能強健陰氣、增強陽氣、延年益壽。這個藥的藥性溫和不燥熱、清潤不寒涼,長期服用可以使腎水與心火達到平衡,陰陽協調,火不至於過於旺盛而心神清明,水不至於外洩而使精氣固守。是屬於平和補養的上等藥方。
藥材包含:酒蒸山藥(約110克)、酒洗牛膝(約110克)、酥炙杜仲(約75克)、湯泡巴戟(約75克)、五味子(約75克)、白茯苓(約75克)、酒洗枸杞(約75克)、鹽水炒小茴(約75克)、酒洗蓯蓉(約75克)、酒蒸去核曬乾山茱萸(約75克)、去毛石菖蒲(約75克)、甘草水泡去骨曬乾遠志(約75克)、酒炒黃柏(約150克)、去毛酒炒知母(約75克)、酒蒸生地(約75克)、酒蒸熟地(約75克)、去心麥冬(約75克)、去蘆人參(約75克)、酒煮爛搗成餅焙乾菟絲子(約75克)、酒洗甘菊(約75克)、炒黑山梔子(約75克)、廣橘紅(約37克)、湯泡天冬(約75克)、酒洗當歸(約75克)、火煅過龍骨(約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