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1)

1. 痔漏(三十八)

痔漏者。皆腸胃蘊熱而成。丹溪云專以涼血為主。其理治本固當。常見人服涼血內劑。未獲全效。切不宜用腐肉藥取痔。多致殞命。今得試驗一法。具列於後。

秘傳隔礬灸法(治痔漏神效。此方購費珍價。)

皂礬(一斤。用新瓦一片。兩頭用泥作一壩。再用香油刷。瓦上焙乾。再著皂礬放在瓦上。微火煆枯。去砂研末。),穿山甲(一錢入紫罐內。煆存性。取出研末。),小鱉子(如前法去殼。火煆二錢五分。淨研末。),乳香,沒藥(各一錢五分。研末臨灸時加入)

上件共和勻一處。以冷水調。量瘡大小。作餅子貼瘡上。用艾炷灸三四壯。灸畢。就用熏洗藥。先熏後洗。每日六度。三五日如前法灸妙。以瘥為節。

秘傳熏洗方(煎法灸畢。以此方熏洗。此方購費珍價。)

皂礬(製法如前為末約手規二把),知母(四兩焙乾為末取一兩淨),貝母(四兩為末取一兩淨),蔥(七莖)

上件先將蔥用水煎三四沸。傾入瓶內。再入前藥。令患者坐於瓶口熏之。待水溫。傾一半。洗瘡處。留一半。俟再灸復熱熏洗。以瘥為度。

秘傳滌風散(治痔漏及一切瘋證。此方購費珍價。)

川烏,草烏(併火炮去皮尖),蒼朮(米泔浸各四兩),人參,白茯苓(各二錢),兩頭尖(二錢),殭蠶(七錢用紙隔炒),甘草(炙三兩),白花蛇(酒浸三日棄酒火炙去皮骨用),石斛(酒浸各一兩),川芎,白芷,細辛,當歸(酒洗),防風,麻黃,荊芥,全蠍(新瓦上焙乾),何首烏(米泔水浸忌鐵),天麻,藁本(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或五分。臨臥酒調服下。輒服同前。若不用酒者。茶清調服。忌多飲酒。並一切熱物。

秘傳熏洗方(治痔漏神效。)

黃連,黃柏,蒼朮,荊芥,枳殼,防風,苦參,玄明粉(各等分)

上細切。加過冬藤一握。水四五碗煎。至桶中。先熏後洗。

白話文:

痔漏的形成,大多是由腸胃熱毒積聚所導致。丹溪先生認為,應以清涼血液為主要療法,這種理論基礎是正確的。然而,我們常看到有人服用清涼血液的內服藥物,但效果卻不盡理想。這裡要強調的是,切勿使用化膿藥物來處理痔瘡,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現在,我將分享一個經過實踐檢驗有效的療法,詳情如下:

有一種灸療方法,被稱為祕傳隔礬灸法,對於痔漏有奇效,這個方法的價值不菲。

所需材料包括:一斤的皁礬,需在新瓦片上以微火煅燒至枯幹,研磨成粉末;一錢的穿山甲,需放入紫罐中煅燒,取出後研磨成粉末;二錢五分的小鱉子,去殼後用同樣方法處理;以及乳香和沒藥,各一錢五分,研磨成粉末,在灸療時加入。

將上述材料混合均勻,以冷水調和,根據瘡口大小做成餅狀,貼在瘡口上,再用艾炷灸三到四次。灸療結束後,立即使用燻洗藥,每天六次,連續三到五天,直到痊癒。

另外,還有一個祕傳燻洗方,灸療後可用此方燻洗,這個配方價值不菲。

所需材料包括:皁礬,按照前面的製法研磨成粉末;知母,四兩,烘乾後取一兩研磨成粉末;貝母,四兩,研磨成粉末取一兩;以及七根蔥。

先將蔥用水煮沸,倒入瓶中,再加入前面的藥物,讓病人坐在瓶口上方燻蒸。待水溫適宜時,倒出一半洗瘡口,剩下的一半待再次灸療時加熱使用,直到痊癒。

最後,還有一個祕傳滌風散,適用於痔漏和各種精神疾病,這個配方價值不菲。

所需材料包括:川烏、草烏、蒼朮、人參、白茯苓、兩頭尖、殭蠶、甘草、白花蛇、石斛、川芎、白芷、細辛、當歸、防風、麻黃、荊芥、全蠍、何首烏、天麻、藁本,這些藥材需研磨成細末。

每次服用三分或五分,睡前用酒調服。如果不喝酒,也可以用茶水調服,但要避免過量飲酒和食用熱性食物。

此外,還有一個祕傳燻洗方,對痔漏有顯著療效。

所需材料包括:黃連、黃柏、蒼朮、荊芥、枳殼、防風、苦參、玄明粉,這些藥材需等量使用。

將藥材細切,加入一把過冬藤,用水煮沸,倒入桶中,先燻後洗。

2. 瘡瘍(三十九)

瘡瘍者。有在表在裡之不同。在表者其脈浮洪焮腫。在外治法。當先內托。使邪毒外散。如千金托裡散。敗毒散之類是也。在裡者其脈沉實。發熱煩躁。當先內疏。如栝蔞散。連翹散。內疏黃連湯之類是也。若外無焮惡之氣。內已臟腑宣通。此為內外之中。當和其榮衛。如十宣散。復煎散之類是也。

秘傳一捷法。治發背。癰疽。疔腫。瘰癧。便毒等瘡。初起十日內。焮赤腫痛宜發散。先服羌活保生湯。外用圍藥解和散。次服一味妙濟飲。或榮衛返魂湯。如虛弱人。宜復煎散。當自消退。如日久將膿者。服妙劑飲不消。服真人活命湯入散毒散和服之。追膿從大便出。如膿已成將潰者。

用三稜針刺破。入拔毒藥線。次日膿滿放出。再換內入。膿盡洗去圍藥。用千捶膏貼護風拔毒收口。如臟已潰。日久臭腐。未肯收斂者。用除舊布新之法。俗人用刀割去腐肉傷人。只用拔毒丹末藥津調敷瘡口。外用烏金紙黏封。自然腐化矣。須先用川椒湯或濃茶洗淨。然後敷藥。

外用圍藥塗之。再洗如前圍敷。待膿盡腐去。方用生肌散外摻。內服十全大補湯。

秘傳羌活保生湯

羌活,獨活,防風,荊芥,連翹,黃連,白芷,柴胡,木通,陳皮,桔梗,甘草

上細切。用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滓。察病上下服。

秘傳真人活命湯

當歸尾(二錢),穿山甲(炒),金銀花,皂角刺,陳皮(各二錢五分),防風,貝母,白芷(各一錢五分),乳香(五分另研),沒藥(一錢另研),甘草(五分),

上細切。用水酒各一盞。煎去滓。入乳香沒藥和服。得微汗良。

秘傳敗毒散

穿山甲(火煆存性或炒一兩),白芷(五錢一半生一半炒),川大黃(五錢一半生一半煨),

一方有敗龜板酒炙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下。重者煎真人活命湯調下。覺腹中作疼。則膿毒從大便出矣。

秘傳妙濟飲(治便毒小瘡癤。只服此一味。將滓罨瘡上。其腫即消立效。)

一枝箭(水洗去土用。出貴州。考本草不載。)

上用生白酒煎服。得微汗為佳。

秘傳圍藥解和散(如腫毒初起。圍敷即消。)

芙蓉葉,野菊根,蒲黃,黃連,黃芩,黃柏,連翹,白芨,白蘞,白芷,乳香,沒藥,雄黃,孩兒茶,甘草,蛇含石(煆醋淬),赤石脂,大黃

上為細末。用雞子清調敷其瘡四圍腫處。如干以雞子清常潤。如腫毒重大。加萆撥。水槿葉。

秘傳拔毒丹

白礬(三錢),雄黃,硼砂,辰砂(各三分),雌黃,血竭,硇砂(各五分),牛黃,乳香,沒藥(各二分),砒霜(一分煉),斑蝥(三個去翅足),巴豆(三粒去油)

上件除白礬各為細末。先將白礬用鐵銚熔化後。將前藥末摻礬上。候煙盡取起。置土地上出火毒。再研極細末。入麝香五釐。蟾酥一分。輕粉五分。再共研和勻。用竹筒收貯。每用旋取少許。以糯米飯搗成藥線。如粗布針大。焙乾。如膿已成者無眼用三稜針刺破。將藥線徐徐納入。

白話文:

瘡瘍(三十九)

瘡瘍的病症,有表有裡之分。表邪的脈象浮而洪大,紅腫明顯,治療應先內托,使邪毒外散,例如千金托裡散、敗毒散等藥方。裡邪的脈象沉而實,伴隨發熱煩躁,治療應先內疏,例如栝蔞散、連翹散、內疏黃連湯等藥方。如果外觀沒有紅腫熱痛的症狀,內臟腑經絡也通暢,這是內外兼顧的情況,應調理氣血,例如十宣散、復煎散等藥方。

治療發背、癰疽、疔腫、瘰癧、便毒等瘡瘍,有一種秘傳的快捷方法:初期十日內,紅腫熱痛明顯,宜用發散法治療。先服用羌活保生湯,外用圍藥解和散;然後服用一味妙濟飲,或榮衛返魂湯。如果體質虛弱,宜用復煎散,待其自行消退。如果久病將要化膿,服用妙濟飲無效,則服用真人活命湯,並配合敗毒散服用,促使膿液從大便排出。如果膿液已成,將要潰破,則用三稜針刺破,放入拔毒藥線,次日膿液滿溢後排出,再換入新的藥線,膿液排盡後清洗乾淨,再用千捶膏保護傷口,防止感染,並幫助傷口癒合。如果瘡瘍已經潰爛,久治不愈,臭氣熏天,則需採用除舊布新的方法,民間常用刀子割除腐肉,但會傷及人體,應只用拔毒丹末藥和藥液敷於瘡口,外用烏金紙封住,自然腐化。使用前需先用川椒湯或濃茶清洗乾淨,然後再敷藥。

外用圍藥塗抹,再清洗乾淨後,再次圍敷,待膿液排盡、腐肉去除後,再用生肌散外敷,內服十全大補湯。

秘傳羌活保生湯藥方:

羌活、獨活、防風、荊芥、連翹、黃連、白芷、柴胡、木通、陳皮、桔梗、甘草。

秘傳真人活命湯藥方:

當歸尾、穿山甲(炒)、金銀花、皂角刺、陳皮、防風、貝母、白芷、乳香(另研)、沒藥(另研)、甘草。

秘傳敗毒散藥方:

穿山甲(火煅存性或炒)、白芷(一半生一半炒)、川大黃(一半生一半煨)。(另一方加敗龜板,酒炙)

秘傳妙濟飲藥方(專治便毒小瘡癤,只服此藥,將藥渣敷於瘡上,腫脹即消,效果顯著):

一枝箭(水洗去土)。

秘傳圍藥解和散藥方(腫毒初期,圍敷即消):

芙蓉葉、野菊根、蒲黃、黃連、黃芩、黃柏、連翹、白芨、白蘞、白芷、乳香、沒藥、雄黃、孩兒茶、甘草、蛇含石(煆醋淬)、赤石脂、大黃。

秘傳拔毒丹藥方:

白礬、雄黃、硼砂、辰砂、雌黃、血竭、硇砂、牛黃、乳香、沒藥、砒霜(煉)、斑蝥(去翅足)、巴豆(去油)。 (另加麝香、蟾酥、輕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