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四、十劑之法

回本書目錄

四、十劑之法

1. 四、十劑之法

宣:鬱而不散,必宣劑以散之,如痞滿不通之類。本草云:宣可去壅,生薑橘皮之屬。又曰:宣者,上召下也,謂吐劑也。

通:謂留而不行為滯,必通劑以行之,如水病痰癖之類。本草曰:通可去滯,木通防己之屬。

補:不足為弱,必補劑以扶之,如形氣羸之類。本草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

重:怯則氣浮,必重劑以鎮之,如驚悸怔忡之屬。本草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

白話文:

當身體有阻塞、鬱結不散的情況時,需要用宣劑來疏解它,例如像胸悶、腹脅等症狀。《本草綱目》說:“宣可以去除堵塞”,像是生薑和橘皮這類藥材就有這個功效。另外,《本草綱目》還提到,“宣”也可以指向上引發的作用,也就是催吐劑的意思。 如果身體出現了淤積、停留不動的情況(比如水腫或痰癥),就需要用通劑來疏通它,例如像水病、痰癥等症狀。《本草綱目》指出:“通可以去除淤堵”,像是木通和防己這類藥材就能起到這種作用。 對於虛弱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需要用補劑來增強其體質,例如像身形瘦削、氣血衰弱等症狀。《本草綱目》表示:“補可以去除虛弱”,像是人參和羊腿肉這些食物都有滋陰壯陽的功效。 最後,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害怕或者精神緊張而出現心跳加速、手腳顫抖等情況,此時可以用重劑來安撫神經系統,讓身心得到平靜。《本草綱目》認為:“重可以去除懦弱”,像是磁石和鐵粉這些物質具有穩定情緒的效果。

瀉:有餘為塞,必瀉劑以逐之,如腹脹脾約之類。本草曰:瀉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

滑:澀則氣著,必滑劑以利之,如便難閉澀之類。本草曰: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又曰:大便結燥,治以桃仁、郁李仁。小便淋澀,治以滑石、車前子,亦謂之滑劑也。

澀:滑則氣脫,必澀劑以收之,如開腸洞泄,便溺遺矢之類。本草曰:澀可去滑脫,龍骨牡蠣之屬。

白話文:

瀉:如果有剩餘就會堵塞,必須使用瀉劑來排除它,例如腹部脹氣和便祕等病症。《神農本草經》說:“瀉可以去除閉塞”,比如大黃之類的藥物。

滑:澀則會導致氣血凝滯,必須使用滑劑來使其通暢,例如排便困難和尿液阻塞等症狀。《神農本草經》還提到:“滑可以幫助消除粘附在體內的物質”,例如冬葵籽和榆樹皮等植物;如果大便乾燥結塊,則可以用桃仁或郁李仁治療;如果是小便不暢或者疼痛,則可用滑石或車前子進行治療,這些都被稱爲滑劑。

澀:滑則可能導致脫肛等問題,因此需要用澀劑來進行收斂處理,例如開腸破肚、大小便失禁等情況。《神農本草經》指出:“澀有助於消解滑脫現象”,例如龍骨和牡蠣等藥材。

燥:濕氣淫勝,必燥劑以除之,如腫滿脾濕之類。本草曰:燥可去濕,赤小豆牡蠣之屬。

濕:燥津為枯,必濕劑以潤之,如五臟痿弱,榮衛涸流之類。本草曰:濕可去枯,紫石英之屬。

輕:表氣下陷,必輕劑以升之,如元氣下陷,癮疹發於肌膚不見之類。本草曰:輕可去陷,升麻防風之屬。

白話文:

當溼氣過盛時,必須使用乾燥的藥物來消除它,例如像水腫和脾胃溼氣等症狀。《神農本草經》說:“乾燥可以去除溼氣”,像是紅小豆、牡蠣等就是這種性質的藥材。 當身體缺乏水分而變得乾燥時,則需要用滋潤的藥物來補充,例如像五髒萎縮或血液循環不良等症狀。《神農本草經》也提到:“滋潤可以去除乾燥”,像是紫色石英等就是這種性質的藥材。 如果皮膚表面的氣血下降,就需要用輕盈的藥物來提升它,例如像元氣不足導致的癬病在肌肉層面出現但看不見的情況。《神農本草經》還指出:“輕盈可以去除下沈”,像是升麻和防風等都是這種性質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