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三、方詩 (3)
十三、方詩 (3)
1. 十三、方詩
青六丸,滑石六兩,粉草一兩,紅曲五錢,為末水丸。
芍藥湯,治痢芍藥湯,芩連桂大黃。香檳歸國老,後重即能安。
和中湯,和中歸酒連,陳芍樸蒼甘。茯苓並枳殼,新久痢皆痊。
真人養臟湯,養臟芍當歸,人參桂術隨。木香甘粟果,訶子與烏梅。
香連丸,香連丸二味,能醫赤白痢。木香四錢入,黃連貳兩制。
燒針丸(嘔吐),黃丹水飛、炒,白枯礬,辰砂,各等分,為末,棗肉為丸。
五苓散(泄瀉),五苓散白朮,茯苓桂豬澤。泄瀉用之靈,分利膀胱濕。
胃苓湯,寒瀉腹中疼,大小便利清。胃苓湯一盞,薑棗水煎吞。
薷苓湯,暑瀉熱如湯,心煩渴不安。薷苓湯八味,燈心用一團。
柴苓湯,身熱口中渴,更兼瀉下頻。柴苓湯一味,施治捷如神。
參苓白朮湯,參苓白朮散,蓮肉扁苡仁。砂仁甘桔藥,久瀉胃中虛。
藿香正氣散(霍亂),正氣散蘇藿,二陳姜芷樸。桔梗腹皮均,吐瀉陰陽搏。
丁香柿蒂湯(咳逆),丁香柿蒂湯,人參三味攢。傷寒吐利後,胃冷服之安。
竹茹橘皮湯,橘皮竹茹湯,人參甘草攢。生薑並棗子,胃熱服之安。
木香調氣湯,木香調氣湯,丁香白蔻仁。藿檀砂國老,鹽湯送下吞。
蘇沉九寶飲(咳嗽),蘇沉九寶飲,麻桂薄荷陳。杏仁甘大腹,寒嗽效如神。
知母茯苓湯,知母茯苓湯,當歸芍藥黃。天門甘白朮,勞嗽是良方。
清肺飲,清肺飲梔芩,桑歸茯二門。桔陳甘杏味,薑棗水煎吞。
中滿膨脹分消湯,分消湯治膨,二術陳香附,樸實茯香砂,腹皮豬澤佐。
分心氣飲,分心氣二陳,通桂腹皮青,桑蘇羌芍藥,薑棗共同煎。
流氣飲,流氣飲香蘇,陳皮半樸莪。腹檳瓜殼術,芷桂藿菖蒲。
五子十皮飲,五子十皮飲,車葶腹紫香。加桑苓大橘,瓜果木青姜。
五膈寬中散(噎膈),五膈寬中散,青皮丁木香。蔻砂香附樸,國老與鹽姜。
蘇子降氣湯(喘急),蘇子降氣湯,二陳枳桔桑。瓜蔞同枳殼,喘嗽即時安。
潰堅湯(積聚),潰堅湯枳實,半陳歸白朮。香附樸山楂,砂仁木香汁。
潰堅丸,加海石,瓦楞子,鱉甲,各為細末,將阿魏用醋煮化,和入藥中,薑汁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黃酒下。
琥珀膏,大黃、朴硝等分為末,以獨囊大蒜搗膏貼之,用綿束住鼻,聞臭氣則效。
三聖膏,未化石灰半斤為末,瓦上微炒紅,提出候熱稍減,入大黃末一兩,炒熱提起,入桂心末五錢,略炒,醋熬膏調藥厚攤,烘熱貼。
犀角地黃湯(吐血),犀角地黃湯,丹皮赤芍攢。能醫諸失血,加減服之安。
八物定志丸,八物定志原八味,人參遠志茯苓神。菖蒲開竅通心氣,麥術牛黃煉蜜陳。安神鎮驚,補氣清心之劑。
天王補心丹,天王補心生地君,參味玄丹遠茯群。桔梗當歸天麥配,柏仁酸棗蜜丸吞。
白話文:
十三、方詩
青六丸: 用滑石六兩、甘草粉一兩、紅麴五錢,磨成粉末後用水做成藥丸。
芍藥湯: 用來治療痢疾的芍藥湯,裡面有黃芩、黃連、肉桂、大黃。加入木香、檳榔、當歸、甘草,能治療痢疾後腹部墜脹不適的感覺。
和中湯: 和中湯使用當歸、黃連(用酒炒過)、陳皮、白芍、厚朴、蒼朮、甘草。再加入茯苓、枳殼,無論是新發或久治不癒的痢疾都能治好。
真人養臟湯: 養臟湯使用白芍、當歸、人參、肉桂、白朮。再加入木香、甘草、粟殼、訶子和烏梅。
香連丸: 香連丸只有兩味藥,能治療赤白痢疾。加入木香四錢、黃連二兩製成。
燒針丸(嘔吐): 黃丹用水飛過、炒過,再加入白礬(燒過)、辰砂,各取等份,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藥丸。
五苓散(泄瀉): 五苓散使用白朮、茯苓、肉桂、豬苓、澤瀉。能治療泄瀉,主要是透過利小便來排除體內的濕氣。
胃苓湯: 寒性腹瀉造成腹痛,大小便清澈。服用一碗胃苓湯,用薑、棗加水煎煮後飲用。
薷苓湯: 暑熱引起的腹瀉像水一樣,伴隨心煩口渴。用薷苓湯,其中含有八味藥材,並加入燈心草一團。
柴苓湯: 身發熱、口渴,還頻繁腹瀉。用柴苓湯一味藥,治療效果快速。
參苓白朮湯: 參苓白朮散,含有蓮子肉、扁豆、薏苡仁。再加入砂仁、甘草、桔梗,能治療久瀉導致的脾胃虛弱。
藿香正氣散(霍亂): 正氣散使用蘇葉、藿香,以及二陳湯的藥材、生薑、白芷、厚朴、桔梗、腹皮。可用於治療嘔吐腹瀉導致的陰陽失調。
丁香柿蒂湯(咳逆): 丁香柿蒂湯,再加入人參,三種藥材一起使用。用於治療傷寒嘔吐腹瀉後,因胃寒導致的咳逆。
竹茹橘皮湯: 橘皮竹茹湯,加入人參、甘草。再加入生薑和棗子,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
木香調氣湯: 木香調氣湯,加入丁香、白豆蔻。再加入藿香、檀香、砂仁、甘草,用鹽水送服。
蘇沉九寶飲(咳嗽): 蘇沉九寶飲,含有麻黃、桂枝、薄荷、陳皮。再加入杏仁、甘草、大腹皮,治療寒性咳嗽有很好的效果。
知母茯苓湯: 知母茯苓湯,加入當歸、白芍、黃芩。再加入天門冬、甘草、白朮,是治療勞嗽的良方。
清肺飲: 清肺飲使用梔子、黃芩、桑白皮、當歸、茯苓、麥門冬。再加入桔梗、陳皮、甘草、杏仁,用生薑、棗子加水煎煮後飲用。
中滿膨脹分消湯: 分消湯用來治療腹部脹滿,使用蒼朮、白朮、陳皮、香附、厚朴、枳實、茯苓、木香、砂仁,再加入腹皮和澤瀉輔助。
分心氣飲: 分心氣飲使用二陳湯的藥材、肉桂、腹皮、青皮、桑白皮、蘇葉、羌活、白芍,加生薑和棗子共同煎煮。
流氣飲: 流氣飲使用木香、蘇葉、陳皮、半夏、厚朴、莪朮。再加入腹皮、檳榔、瓜蔞、枳殼、白朮、白芷、肉桂、藿香、菖蒲。
五子十皮飲: 五子十皮飲,使用車前子、葶藶子、腹皮、紫蘇梗、香附。再加入桑白皮、茯苓、大腹皮、橘皮、瓜蔞皮、木瓜、青皮、生薑。
五膈寬中散(噎膈): 五膈寬中散,使用青皮、丁香、木香。再加入豆蔻、砂仁、香附、厚朴、甘草和鹽薑。
蘇子降氣湯(喘急): 蘇子降氣湯,使用二陳湯的藥材、枳殼、桔梗、桑白皮。再加入瓜蔞和枳實,能立即緩解喘嗽。
潰堅湯(積聚): 潰堅湯使用枳實、半夏、陳皮、當歸、白朮。再加入香附、厚朴、山楂、砂仁、木香。
潰堅丸: 加上海浮石、瓦楞子、鱉甲,磨成細末。用醋煮化阿魏,加入藥末,再用薑汁炒糊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用黃酒送服。
琥珀膏: 大黃、芒硝等分為末,用獨頭大蒜搗成膏狀,貼在鼻子上,用棉布束緊鼻子,聞到臭氣即有效。
三聖膏: 將未經煅燒的石灰半斤磨成粉末,在瓦片上稍微炒紅,取出等稍微涼後,加入大黃末一兩,炒熱後取出,再加入肉桂末五錢,略炒一下,用醋熬成膏狀,再將藥粉厚厚地塗上,烘熱後貼在患處。
犀角地黃湯(吐血): 犀角地黃湯,加入丹皮、赤芍。能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可根據情況加減藥物服用。
八物定志丸: 八物定志丸由八味藥組成,包括人參、遠志、茯苓、神曲、菖蒲、麥冬、白朮、牛黃,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具有安神定驚、補氣清心的作用。
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使用生地黃作為主藥,再加入人參、麥冬、玄參、丹參、遠志、茯苓、桔梗、當歸、天門冬、柏子仁、酸棗仁,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