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三、方詩 (1)
十三、方詩 (1)
1. 十三、方詩
麻黃湯,麻黃湯桂枝,甘草杏仁施。傷寒無汗症,發表不宜遲。
桂枝湯,桂枝湯芍藥,薑棗甘草著。發散衛間邪,傷風自汗卻。
葛根解肌湯,葛根湯芍藥,甘桂麻黃摘。太陽合陽明,無汗應須發。
升麻葛根湯,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安。陽明身發熱,一服即平康。
小柴胡湯,小柴胡黃芩,甘草半人參。往來寒熱症,和解少陽經。
白虎湯,白虎湯石膏,知母粳米熬。渴煩並氣急,脈實正相招。
黃連瀉心湯,黃連瀉心湯,一味五錢攢。燈心加二十,煩熱即平安。
桂枝大黃湯,桂枝大黃湯,芍藥甘草嘗。太陽腹滿痛,便閉用之安。
大柴胡湯,大柴胡半芩,芍藥按脾經。將軍甘枳實,一解一通行。
大承氣湯,大承氣硝黃,枳樸四般安。痞滿燥實症,潮熱食陽狂。
小承氣湯,小承氣樸實,胸中痞滿塞。大黃通便堅,除硝慮血賊。
調胃承氣湯,調胃氣承甘,硝黃燥實堅。為無痞滿症,樸實不須兼。
理中湯,理中湯白朮,乾薑甘草炙。吐瀉腹中疼,脈沉寒氣疾。
桂枝人參湯,桂枝人參甘,乾薑白朮兼。中寒身發熱,腹痛瀉能痊。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附細辛湯,寒中少陰方。脈沉身發熱,怕冷麵顏蒼。
四逆湯,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制。寒症脈沉微,助起三陽熾。
當歸四逆湯,即前方加當歸,傷寒外症用藥。
黃耆建中湯,黃耆建中湯,止汗是良方。桂枝甘芍藥,薑棗及飴糖。
半夏茯苓湯,半夏茯苓湯,生薑薑汁良。水停心下症,一服即安康。
半夏生薑湯,半夏生薑湯,半一倍生薑。咳逆兼嘔吐,服此即平安。
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下早痞胸膛。芩連參國老,乾薑棗子安。
附子瀉心湯,附子瀉心湯,芩連半大黃。惡寒汗不止,心下痞難安。
生薑瀉心湯,生薑瀉心湯,芩連甘草攢。乾薑參大棗,腸鳴利痞方。
小陷胸湯,小陷胸黃連,瓜蔞半夏煎。結胸捫摸痛,除熱去痰涎。
大陷胸湯,大陷胸甘遂,硝黃俱下墜。大結痛難禁,服此登時退。
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梔芩柏可安。退黃除熱毒,便血厥陽狂。
化斑湯,化癍煩躁渴,宜用化癍湯。白虎湯加味,人參合一方。
茵陳湯,傷寒身發黃,茵陳蒿最良。大黃梔子共,通利即安康。
桃仁承氣湯,桃仁承氣湯,蓄血症如狂。肉桂桃甘草,芒硝與大黃。
梔子豆豉湯,梔子豆豉湯,枳殼三味強。能醫勞復熱,其實是仙方。
枳殼大黃湯,枳殼大黃湯,梔子豆豉攢。能醫食復熱,一劑即安康。
溫膽湯,溫膽湯二陳,竹茹枳實增。病後不能睡,虛煩即便寧。
人參敗毒散,敗毒散參苓,柴胡羌獨增。桔芎甘枳殼,風熱病相應。
九味羌活湯,九味羌活湯,芎辛芷草防。蒼芩生地入,溫熱病相當。
芩連消毒飲,芩連消毒飲,甘桔射芎防。翹柴芷荊殼,咽痛大頭方。
白話文:
十三、方詩
麻黃湯:治療傷寒無汗症,需及時發汗解表。
桂枝湯:治療傷風自汗,發散風邪。
葛根湯:治療太陽、陽明經合病,無汗症,需發汗。
升麻葛根湯:治療陽明經發熱,服用一劑即可痊癒。
小柴胡湯:治療往來寒熱,和解少陽經。
白虎湯:治療渴煩、氣急、脈實等症。
黃連瀉心湯:治療煩熱症,加燈心草更佳。
桂枝大黃湯:治療太陽經腹滿疼痛,便秘。
大柴胡湯:治療脾經濕熱證。
大承氣湯:治療痞滿、燥實、潮熱等症。
小承氣湯:治療胸中痞滿,便秘。
調胃承氣湯:治療燥實便秘,但無痞滿症狀者。
理中湯:治療吐瀉、腹痛、脈沉等寒症。
桂枝人參湯:治療中寒發熱、腹痛泄瀉。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經寒證。
四逆湯:治療寒證,脈沉微弱。
當歸四逆湯:在四逆湯基礎上加當歸,治療外感寒證。
黃耆建中湯:治療自汗,固表止汗。
半夏茯苓湯:治療水停心下。
半夏生薑湯:治療咳嗽、嘔逆。
半夏瀉心湯:治療胸痞。
附子瀉心湯:治療惡寒、汗出不止、心下痞滿。
生薑瀉心湯:治療腸鳴、痞滿。
小陷胸湯:治療結胸,胸痛。
大陷胸湯:治療大結胸,劇烈疼痛。
黃連解毒湯:治療熱毒、便血等症。
化斑湯:治療癍疹,煩躁,口渴。
茵陳蒿湯:治療傷寒黃疸。
桃仁承氣湯:治療蓄血,症狀嚴重。
梔子豆豉湯:治療勞復熱證。
枳殼大黃湯:治療食復熱證。
溫膽湯:治療病後失眠,虛煩。
人參敗毒散:治療風熱病。
九味羌活湯:治療溫熱病。
芩連消毒飲:治療咽痛,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