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32)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32)
1. 總論
夫寒者天地之刑威,而傷寒其犯之者也。傳變不齊病端不出,陰陽相混經府相淆。張銳且有承氣之誤虞,世南有麻黃桂枝之惑。神明若彼,疑貳若此,況其下者乎?是以班固不服藥為中醫,許仁則以守七日為良法,此皆憤世嫉俗,深知死於傷寒者少,而死於醫藥者多也。屠鵬當用大承氣湯,先以小承氣試之;合用四逆湯,先以理中湯試之。
蓋寧處不及之意也,然亦非確論。但自仲景之言以暨成無己、趙嗣真輩,數十家之論,反復研求,則先聖之心源固有較若列眉者,執以投治,如羿之射的,焉有不中者耶?蓋嘗論之寒之傷人也,自表傳裡者,先由太陽直中於里者,必在少陰。以膀胱與腎俱屬寒水正司之令,故寒邪得以干之,或入於陽,或入於陰,或先陽而陰,或先陰而陽。至於相似之症尤多,不可不審。
有少陰發熱而誤作太陽發熱者,有陰躁而誤作陽狂者,有太陽腑病而誤作里症者,有陽明腑病而誤作經病者,有如狂而呼為真狂者,有熱厥而呼為寒厥者,有動陰血而作衄血者,有瘀血發黃而作鬱熱者,直中咽痛妄作陽熱咽痛者,津液內結,小便不利妄與通利者,太陽脈伏正當發表妄斷死症者。若此之類,難以悉數。
是非博洽深沉,實得仲景之秘者。未易窺其涯涘也。《內經》曰:「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言念及此,可不畏乎?
白話文:
[總論]
寒冷是自然界嚴厲的表現,而患感冒的人就是因為觸犯了這自然界的寒冷。疾病的轉變並沒有固定模式,病症的開始往往不易察覺,陰陽兩種能量互相交錯,經絡和臟腑的功能也容易混淆。即便是像張銳這樣的名醫,也可能會誤用承氣湯,而世南也有分辨不清麻黃湯和桂枝湯的時候。就算醫術高超的醫生也會有疑惑和錯誤,何況是一般水平的醫生呢?因此班固認為不輕易服藥纔是上等的醫生,許仁則認為守護七天就是好的治療方法,這些都是對當時醫療環境的批評,他們清楚地知道死於感冒的人少,而被藥物誤殺的人卻很多。例如,應該使用大承氣湯時,屠鵬會先用小承氣湯試探;應該使用四逆湯時,他會先用理中湯試探。
這種做法雖然有其保守的一面,但也未必是絕對正確。然而,從張仲景的理論到成無己、趙嗣真等數十位醫學家的論述,反覆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先聖的智慧確實有如列眉一樣清晰,只要依循這些理論來治療,就像後羿射箭一樣準確,怎麼可能不見效呢?
寒冷傷害人體,可能是從皮膚進入體內,也可能直接影響到少陰經絡。因為膀胱和腎臟都屬於寒冷的水系統,所以寒邪能夠侵襲它們。寒邪可能進入陽經,也可能進入陰經,或者先進陽經再進陰經,或者先進陰經再進陽經。有些類似的症狀尤其多,我們必須仔細辨別。
有把少陰經的發熱誤認為太陽經的發熱,有把陰性躁動誤認為陽性瘋狂,有把太陽腑的疾病誤認為內臟的病症,有把陽明腑的疾病誤認為經絡的問題,有把類似瘋狂的症狀誤認為真正的瘋狂,有把熱厥誤認為寒厥,有把陰血過度消耗誤認為鼻出血,有把瘀血導致的黃疸誤認為鬱熱,有把直接影響咽喉疼痛誤認為陽性熱毒的咽喉疼痛,有把體內津液凝結、小便不暢誤認為需要通利,有把太陽脈搏隱藏、應該發汗的情況誤判為死亡症狀。像這樣的情形,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
除非你有廣博的知識、深入的研究,真正理解了張仲景的理論,否則很難達到這個境界。《內經》說:「不要讓過剩的更過剩,不要讓虛弱的更虛弱,以免讓人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不要引導邪氣,不要失去正道,以免斷送人的長壽。」想到這裡,我們怎能不感到害怕呢?
2. 脈法
傷寒表脈多浮緊,單浮不緊作風看。沉而有力陰經症,無力而沉屬表寒。狂詀反見沉微死,厥逆踡眠浮大安。汗後脈靜為吉兆,如其躁亂卜亡凶。陰症見陽為可喜,陽症逢陰定不祥。趺陽太谿根本在,病雖危篤保無妨。
白話文:
[脈診方法]
患有傷寒病時,表面的脈象多呈現浮且緊的狀態,如果只是浮而不緊,那通常被視為風邪所引起的病症。若脈象沉且有力,這多是身體內部(陰經)的問題;若是脈象無力且沉,則表明表層有寒氣。
如果病人出現狂躁且脈象反而呈現沉且微弱,這是一個死亡的徵兆。相反的,如果病人有厥逆蜷縮著睡覺,但脈象卻浮且大的情況,則表示病情穩定。出汗後脈象平穩是個好預兆,但若脈象躁亂,則預示病情將往壞的方向發展。
若陰性病症出現陽性脈象是值得高興的,因為這表示病情可能有轉機;反之,若陽性病症出現陰性脈象,則病情可能更嚴重。趺陽和太谿兩處的脈象是判斷病情的根本,即使病情危急,只要這兩處的脈象正常,生命安全就有所保障。
3. 察色
傷風者闕廷光澤,傷寒者闕廷暗慘。面青黑為陰寒,紫黑為陽熱。黃色見者,吉;黑色見者,凶。允准頭印堂年壽等處黑色枯槁者,死;若明潤者雖困必生。
白話文:
【觀察面色】
得了風邪的人,額頭會失去光澤,得了寒邪的人,額頭會顯得晦暗。臉色青黑代表體內有寒氣,紫黑則表示體內有熱氣。如果出現黃色,是好的徵兆;但如果出現黑色,則是不祥之兆。如果在額頭、印堂、鼻子這些部位出現乾枯的黑色,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可能預示著死亡;反之,如果這些部位明亮且濕潤,即使病人現在病情嚴重,也有康復的希望。
以上是對古代中醫學中觀察面色診斷疾病方法的現代解讀。
4. 察鼻
鼻青腹痛,微黑停水,黃者小便難,白者氣虛,赤者肺熱,鮮明者留飲也。鼻孔乾燥,邪在陽明,久則衄血也。鼻孔如煤煙者,陽毒深也。鼻出冷氣,滑而黑者,陰毒極也。鼻息鼾睡者,風濕也。鼻寒濁涕者,風熱也。鼻孔煽張為肺絕。
白話文:
【觀察鼻子】
如果鼻子看起來偏青色且伴有腹痛,可能是有水分積滯的徵兆;若鼻色略顯黑色,表示可能有水液停滯。鼻色黃,可能代表小便不順;鼻色白,顯示氣血較虛弱;鼻色紅,可能是肺部有熱。若是鼻色鮮明,這可能是體內有飲食或水液滯留。
如果鼻孔感到乾燥,這可能是邪氣侵入了陽明經,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鼻出血。鼻孔黑得像煤煙,這是體內陽毒很深的跡象。若鼻子呼出冷氣,且鼻色發黑,這是極度陰毒的表現。如果睡覺時鼻息沉重,這可能是受到風濕影響。鼻涕清冷,這可能是風熱的症狀。鼻孔不斷地張開和縮小,這可能是肺功能嚴重衰竭的徵兆。
5. 口唇
唇焦乾為脾熱,焦而紅者,吉;焦而黑者,凶。唇口赤腫者,熱甚也;唇青口黑者,冷極也。口苦膽熱,口甜脾熱,口燥咽乾腎熱也。口禁言風也。上唇有瘡,蟲食其臟。下唇有瘡,蟲食其肛。唇青囊卷,環口黧黑,口張氣直,或如魚口,口唇顫不止,氣出不返,皆不治。
白話文:
「嘴脣乾燥且焦是因為脾臟有熱,如果嘴脣焦而呈紅色,這是好的徵兆;但如果焦而變黑色,則是不好的徵兆。嘴脣和嘴巴赤紅腫脹,表示體內熱度過高;若嘴脣和嘴巴呈現青色或黑色,則顯示體內極度寒冷。感到嘴裡苦澀是膽有熱,口中有甜味是脾有熱,口乾喉嚨乾燥是腎有熱。無法開口說話可能是受風邪影響。上脣長瘡可能表示腸胃有寄生蟲。下脣長瘡可能表示肛門有寄生蟲。如果嘴脣發青、睪丸收縮、口周圍皮膚變黑,或者嘴巴大開呼吸急促,像魚一樣張口呼吸,或者嘴脣不停顫抖,呼吸出而不回,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徵兆。」
6. 察耳
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白、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黑、薄而白,皆為腎敗。耳聾耳痛,皆屬少陽,易治。耳聾舌卷,唇青屬厥陰,難治。
白話文:
【觀察耳朵】
如果耳朵的輪廓紅潤,這表示身體健康。但若是呈現黃色、白色、黑色或青色,且乾燥無光澤,這可能是病態的徵兆,預示著生命危急。耳朵輪廓如果薄且顏色偏黑或偏白,可能代表腎臟功能不佳。
耳鳴或是耳痛,通常和少陽經絡相關,這類疾病相對容易治療。但若是出現聽力下降,同時伴有舌頭蜷縮,嘴脣呈青色的情況,這可能涉及厥陰經絡,治療起來會比較困難。
7. 察目
目明如常,邪未傳裡。黃色則傳於裡而必昏暗,乃熱邪逼枯腎水,急下之,開眼可見人者,陽症也。閉目不欲見人者,陰症也。目赤痛者,陽明之熱。目瞑者將衄血也。目黃將發黃也。目眥黑,鼻準明,山根亮,吉兆也。至於反目上視,瞪目直視,眼胞忽然下陷者,死。
白話文:
【觀察眼睛】
如果眼睛明亮如同平時,表示病邪尚未深入體內。但如果眼睛出現黃色,這代表病邪已進入體內,且會使視力變得昏暗,這是因為熱邪正在耗損腎臟的功能,需要緊急進行瀉下治療。如果病人睜開眼睛能看見人,這屬於陽證;若病人閉眼不想看人,則屬於陰證。
眼睛紅且疼痛,這通常是胃經有熱的表現。如果眼睛緊閉,預示可能會出現鼻出血的情況。眼睛變黃,可能預示即將出現黃疸。若眼睛眼角呈黑色,但鼻子和鼻樑處的皮膚明亮,這是好的徵兆。然而,如果眼睛向上翻白,或瞪大眼睛直視,或者眼皮突然凹陷,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