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9)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9)
1. 傷暑
有冒暑傷暑中暑三者,亦有輕重之分。中暑症,其重者故已見類中風條,而傷與冒則其輕者也。
暑傷元氣不傷形,身體無疼困倦生。卒然昏倒名為中,傷者頭疼躁不寧。痛瀉噁心為感冒,冒輕中重瞭然明。安樂辛勞分動靜,還將見症治須精。此言暑症淺深不同也。傷暑必自汗背寒面垢,或口舌煩悶,或頭疼發熱,神思倦怠,身體不痛與感風寒者異。蓋暑傷氣而不傷形故也。
卒然昏倒不知人,或咳嗽發熱、汗不止,脈數者,火傷肺也,此為中暑,宜白虎湯加天水散。身熱頭疼,躁亂不寧,或身如針刺,熱傷肉也,此為傷暑,黃連白虎湯加柴胡,氣虛者加人參。腹痛水瀉,或噁心嘔吐者,此為冒暑,黃連香薷飲。辛勞之人,奔馳酷日,動而得之乃傷熱之症,其脈洪大,用蒼朮白虎湯。
安樂之人納涼廣廈,靜而得之,乃熱為寒抑之症,其脈沉疾,用大順散。更有兼內傷或腹痛瀉或便閉,或嘔渴煩心,或停食多痰,或脾胃太虛挾風,或自汗而手足搐搦謂之暑風,貴隨其症而活變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論了受暑、中暑和冒暑三種情況,並指出它們有輕重之分。中暑的嚴重情況已經在類似中風的條目中描述過,而受暑和冒暑則是較輕的情況。
受暑主要影響的是我們的元氣,而不是形體,會讓人感到疲憊睏倦。突然間昏倒,被稱作中暑。受暑的人可能頭痛、焦躁不安。如果出現噁心、腹瀉等症狀,則可能是冒暑。
冒暑比受暑更輕微,但中暑更嚴重,這種差別很明顯。安靜或勞累的人,會因不同的活動狀態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暑熱影響。治療時,必須根據具體的症狀來決定。
突然昏倒失去意識,或者咳嗽、發熱、大量出汗、脈搏急促,這是肺部受到火熱侵害的中暑,應使用白虎湯加上天水散。如果身體發熱、頭痛、焦躁不安,或是感覺皮膚像被針刺,這是肉體受到熱度侵害的受暑,應使用黃連白虎湯加上柴胡,若氣力不足,可加入人參。如果腹痛、水瀉、噁心、嘔吐,這是冒暑,應該使用黃連香薷飲。
對於在烈日下勞動的人,他們因活動而得到的,是傷熱的病症,脈象會顯得洪大,應使用蒼朮白虎湯。而那些在涼爽的房子裏享受的人,他們在靜止狀態下得到的,是熱度被寒冷抑制的病症,脈象會顯得沉疾,應使用大順散。
此外,還有可能同時伴有內傷,比如腹痛、瀉痢、便祕、嘔吐、口渴、心煩、食物停留、多痰、脾胃虛弱、風邪夾雜、自汗、手腳抽搐等,這些被稱作暑風,應根據具體症狀靈活調整治療方案。
2. 總論
夫己午未之三月赤帝司權,汗泄而亡津液。太陽之壬水已絕於巳,少陰之癸水已絕於午,更多濕氣助熱為邪,西方北方之寒清絕矣。即三伏之義,亦言庚金被囚也。燥金受邪則津衰氣耗,絕寒水生化之源故氣虛而喘;津枯而竭,神昏而倦,足緩而軟,治之之法莫過於清心保肺,而燥熱之劑多所忌也。大抵傷暑與傷寒俱是發熱,而寒則傷形,暑則傷氣。
傷寒則惡寒而脈浮緊,傷暑則惡熱而脈虛微。雖日禁燥熱而取涼無度,食冷太多,陽氣拂逆,在內之伏陰反專權而行政,脈必沉微,又不妨以熱劑救之,謂之舍時從症。若脈沉而有力,白虎湯加蒼朮、柴胡以發之,雖有水寒,不敢溫中,謂之舍症從時也。
白話文:
在夏季的三個月份,也就是農曆五月、六月及七月,因為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出汗,導致身體的水分和津液大量流失。此時,人體的腎水能量已經在初夏時減弱,而心臟的陰水也在盛夏時達到最低點,加上這段時間濕氣重,更容易造成身體的不適,北方和西方的寒冷氣候已經完全消失。
這就是所謂的三伏天,同時也是金屬元素受到抑制的時期。如果肺部受到燥熱影響,就會導致津液減少,氣力消耗,切斷了腎水生成和滋潤身體的來源,因此會出現氣虛喘息,津液枯竭,精神疲憊,腳部乏力等症狀。治療的方法主要是清心安神和保護肺部,避免使用燥熱的藥物。
基本上,中暑和感冒都會引起發燒,但感冒是對身體造成實質的傷害,而中暑則是對氣力的損耗。感冒的人會感覺到寒冷,脈搏浮淺緊繃;中暑的人則會感到熱,脈搏虛弱。即使在酷熱的天氣中,過度追求涼快,過量食用冰冷的食物,反而會讓體內的陰寒之氣更強,脈搏也會變得深沉微弱,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這稱為「舍時從症」。
然而,如果脈搏雖然沉但有力,就可以用白虎湯加上蒼朮和柴胡來治療,即便有水寒,也不敢輕易地溫暖中焦,這就是所謂的「舍症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