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8)

回本書目錄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8)

1. 總論

夫寒者天地之刑威,而傷寒其犯之者也。傳變不齊病端不出,陰陽相混經府相淆。張銳且有承氣之誤虞,世南有麻黃桂枝之惑。神明若彼,疑貳若此,況其下者乎?是以班固不服藥為中醫,許仁則以守七日為良法,此皆憤世嫉俗,深知死於傷寒者少,而死於醫藥者多也。屠鵬當用大承氣湯,先以小承氣試之;合用四逆湯,先以理中湯試之。

蓋寧處不及之意也,然亦非確論。但自仲景之言以暨成無己、趙嗣真輩,數十家之論,反復研求,則先聖之心源固有較若列眉者,執以投治,如羿之射的,焉有不中者耶?蓋嘗論之寒之傷人也,自表傳裡者,先由太陽直中於里者,必在少陰。以膀胱與腎俱屬寒水正司之令,故寒邪得以干之,或入於陽,或入於陰,或先陽而陰,或先陰而陽。至於相似之症尤多,不可不審。

白話文:

寒冷是天地間的刑罰威嚴,而傷寒是犯了這種刑罰的病症。傷寒的傳變變化多端,病症難以確切辨別,陰陽相混淆,經絡臟腑也難以分辨。張銳誤用承氣湯,世南誤用麻黃桂枝。像他們這樣精通醫術的人尚且會犯這樣的錯誤,更何況那些醫術低劣的人呢?所以班固認為不吃藥是最好的治療方法,許仁則認為守七日才是良方,他們都是憤世嫉俗,深知死於傷寒的人少,而死於藥物的人多。屠鵬認為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但要先用小承氣湯試驗;合用四逆湯,也要先用理中湯試驗。

這都是寧可錯過治療機會也不願冒險的想法,但也並非絕對正確。但是從仲景的論述到成無己、趙嗣真等人的醫學著作,經過數十家的反覆研究,先聖們的醫學思想中確實存在一些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只要能夠準確掌握這些經驗,就像后羿射箭一樣,必定能夠百發百中。

傷寒的病症會從表傳到里,先由太陽經傳到少陽經,再傳到少陰經,因為膀胱和腎都屬於寒水,主宰著寒水之氣的運行,所以寒邪很容易侵犯這些臟腑,或侵入陽經,或侵入陰經,或先侵犯陽經再侵入陰經,或先侵犯陰經再侵入陽經。而且傷寒的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必須仔細辨別。

有少陰發熱而誤作太陽發熱者,有陰躁而誤作陽狂者,有太陽腑病而誤作里症者,有陽明腑病而誤作經病者,有如狂而呼為真狂者,有熱厥而呼為寒厥者,有動陰血而作衄血者,有瘀血發黃而作鬱熱者,直中咽痛妄作陽熱咽痛者,津液內結,小便不利妄與通利者,太陽脈伏正當發表妄斷死症者。若此之類,難以悉數。

是非博洽深沉,實得仲景之秘者。未易窺其涯涘也。《內經》曰:「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言念及此,可不畏乎?

白話文:

有些少陰經發熱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太陽經發熱;有些陰虛燥熱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陽亢狂躁;有些太陽經腑臟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里證;有些陽明經腑臟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經絡病;有些看似狂躁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真正的狂病;有些熱厥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寒厥;有些動了陰血而導致鼻出血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其他原因;有些瘀血導致發黃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鬱熱;有些咽喉疼痛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陽熱引起的咽喉痛;有些津液內結導致小便不利的病症,卻被誤認為是需要通利;有些太陽經脈沉伏,應該要發散治療的病症,卻被誤判為死症。像這樣的錯誤判斷,實在是太多太多,難以一一列舉。

要避免這些錯誤,必須博覽群書,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仲景醫學的奧妙,絕非容易之事。正如《內經》所說:「沒有絕對的盛,也沒有絕對的虛。只要能避免誤判,避免邪氣侵襲,不偏離正道,就能延長壽命。」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謹慎小心呢?

2. 脈法

傷寒表脈多浮緊,單浮不緊作風看。沉而有力陰經症,無力而沉屬表寒。狂詀反見沉微死,厥逆踡眠浮大安。汗後脈靜為吉兆,如其躁亂卜亡凶。陰症見陽為可喜,陽症逢陰定不祥。趺陽太谿根本在,病雖危篤保無妨。

白話文:

當人受到寒冷侵襲時,皮膚表面的脈搏通常會變得較強且快,如果只是輕度受涼則可以視為普通感冒處理;但如果脈搏深沈且有力量,就可能是陰經病症,若脈搏弱而且深沈,則可能屬於表層寒冷引起的疾病。 如果病人出現口語不清、四肢冰冷和睡眠不安的情況,並且脈搏變慢或消失,那麼這通常是死亡前的徵兆。 病人在發燒出汗之後,如果脈搏平穩,那就是好的跡象;但是如果脈搏混亂或者跳動過於激烈,那就有危險了。 陰性症狀出現陽性反應是值得高興的事,但陽性的症狀遇到陰性的情況則一定不是好跡象。 跌倒時腳踝處的大動脈(即足背動脈)是非常重要的生命體徵之一,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安全無虞。

3. 察色

傷風者闕廷光澤,傷寒者闕廷暗慘。面青黑為陰寒,紫黑為陽熱。黃色見者,吉;黑色見者,凶。允准頭印堂年壽等處黑色枯槁者,死;若明潤者雖困必生。

白話文:

得了感冒的人,額頭會有亮麗的光彩;得了寒冷病的人,額頭則會顯得黯淡無光。臉部呈現青黑色是因為身體太過於陰冷,紫色黑色則表示身體已經發燒了。如果看到黃色,代表情況良好;而看到黑色,就代表情況不妙。在前額、眉心和鼻子之間出現乾燥且深沈的黑色時,這個人可能會死亡;但如果這些地方看起來明亮且光滑,即使他現在很痛苦也一定能夠活下來。

4. 察鼻

鼻青腹痛,微黑停水,黃者小便難,白者氣虛,赤者肺熱,鮮明者留飲也。鼻孔乾燥,邪在陽明,久則衄血也。鼻孔如煤煙者,陽毒深也。鼻出冷氣,滑而黑者,陰毒極也。鼻息鼾睡者,風濕也。鼻寒濁涕者,風熱也。鼻孔煽張為肺絕。

白話文:

鼻部發青、腹部疼痛,皮膚微黑並有停滯水分的現象,如果黃色則可能出現小便困難的情況,如果白色則表示氣血虛弱,如果紅色則是肺部熱症,若鼻腔內分泌物清晰光亮則可能是體內有積存的飲食或水分(留飲)。

鼻孔乾燥,表示邪氣在陽明經脈,若長期持續可能會導致鼻血。

鼻孔顏色像煤煙,表示陽毒深入體內。

鼻孔流出冷氣且色澤滑黑,則表示陰毒非常嚴重。

鼻息過大、常打呼,可能是風濕症狀。

鼻孔有寒氣、分泌物濃稠,代表是風熱症狀。

鼻孔開闊張大,可能暗示肺部功能衰竭。

5. 口唇

唇焦乾為脾熱,焦而紅者,吉;焦而黑者,凶。唇口赤腫者,熱甚也;唇青口黑者,冷極也。口苦膽熱,口甜脾熱,口燥咽乾腎熱也。口禁言風也。上唇有瘡,蟲食其臟。下唇有瘡,蟲食其肛。唇青囊卷,環口黧黑,口張氣直,或如魚口,口唇顫不止,氣出不返,皆不治。

白話文:

嘴唇乾燥發焦是脾臟有熱,焦紅是吉兆,焦黑則是凶兆。嘴唇和嘴巴紅腫是熱氣太盛,嘴唇發青嘴巴發黑是寒氣太重。口苦是膽熱,口甜是脾熱,口乾咽喉乾燥是腎熱。說不出話是風邪入體。上嘴唇有瘡是蟲子侵蝕內臟,下嘴唇有瘡是蟲子侵蝕肛門。嘴唇發青,舌頭捲曲,嘴唇周圍發黑,嘴巴張開,呼吸急促,或者像魚嘴一樣,嘴唇不停地顫抖,氣息出不去,這些都是不治之症。

6. 察耳

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白、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黑、薄而白,皆為腎敗。耳聾耳痛,皆屬少陽,易治。耳聾舌卷,唇青屬厥陰,難治。

白話文:

耳朵紅潤的人是活著的,如果耳朵呈現黃色、白色、黑色或是青色且乾燥的話就是快死了。耳朵皮膚薄而且呈黑色或者白色都是腎臟衰竭的症狀。聽力障礙和耳朵疼痛都與少陽經脈有關,較容易治療。聽力障礙加上舌頭捲曲以及嘴脣發青則屬於厥陰病,比較難以治療。

7. 察目

目明如常,邪未傳裡。黃色則傳於裡而必昏暗,乃熱邪逼枯腎水,急下之,開眼可見人者,陽症也。閉目不欲見人者,陰症也。目赤痛者,陽明之熱。目瞑者將衄血也。目黃將發黃也。目眥黑,鼻準明,山根亮,吉兆也。至於反目上視,瞪目直視,眼胞忽然下陷者,死。

白話文:

眼睛明亮如常,邪氣尚未深入體內。若眼睛泛黃,則邪氣已入侵內臟,必然昏暗無光,這是因為熱邪逼迫腎水枯竭,需要急救治療。眼睛能睜開看見人,是陽性徵兆;閉眼不願見人,則是陰性徵兆。眼睛紅痛,是陽明經熱盛所致。眼睛昏暗,將要流鼻血。眼睛發黃,將要全身發黃。眼角黑、鼻樑明亮、山根發光,都是吉兆。反觀眼睛上翻、瞪眼直視、眼窩突然凹陷,都是死兆。

8. 察舌

津液如常,邪未入里。舌胎而滑,邪在半表半裡。黃苔而乾者,胃熱也,當下之。舌上黑刺裂破,並津枯而燥者,邪熱已極,腎水克心火也。急大下之,十可救六。至於舌上青黑,以手摸之無刺而潤者,陰寒也,急溫之。勿誤為熱也。

白話文:

身體津液正常,病邪尚未侵入內臟。舌苔白潤,病邪停留在表裡之間。舌苔黃而乾燥,是胃火旺盛,應當立即治療。舌上出現黑色裂痕,且口乾舌燥,代表病邪熱毒已達極點,腎水無法克制心火。必須緊急瀉下,十個病人可以救活六個。至於舌苔青黑,但用手摸起來沒有裂痕且濕潤,是陰寒症狀,應當緊急溫暖身體。切勿誤認為是熱症。

9. 察胸

胸痛滿,邪在裡也。已下而痛滿者,結胸也。

10. 察腹

腹痛脹者邪在裡也,若脹不減,痛不止者,下之。脹時減,痛則綿綿,未可下也。

白話文:

腹部疼痛且有腫脅的情況是因為病邪侵入了身體內部,如果腫脳沒有減少而疼痛持續不斷的話,就需要使用通便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腫脹有所緩解但疼痛仍然存在,那麼就還不能進行通便治療。

11. 察小腹

小腹繞臍硬痛,小便數而短,燥屎症也,宜承氣湯。小腹硬痛而小便自利,畜血症也,宜桃仁承氣湯。小腹脹滿,大便如常,此溺澀也,當利小便。

白話文:

如果小腹部圍著肚臍感到堅硬疼痛,並且尿頻且排尿困難,這可能是乾燥的大便阻塞腸道所引起的病症,應該服用「承氣湯」來治療。如果小腹部感到堅硬疼痛但排尿正常,可能有蓄積血液的情況,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進行治療。如果小腹部感覺腫脅和飽脳,但是大便情況正常,那麼這是尿液不暢通的情況,應該通過利尿的方法解決問題。

12. 察身

身輕可轉側者易治,極重不能轉側者難治。頭重視身,天柱骨倒者,死。皮膚潤澤者,生。枯燥者,死。凡傷寒尋衣摸床,兩手撮空,此神去而昏亂也。

白話文:

身體輕鬆可以自由翻身的人容易治療,非常沈重無法翻身的人則很難治療。頭部比身體還重、頸椎像是要斷掉的人,會死亡;皮膚光滑有光澤的人,會活下來;皮膚乾燥粗糙的人,會死亡。總之,得了感冒後不停找衣服或摸索著牀鋪,雙手無意識地做出抓取空氣等動作,這表示精神已經離開了人體,陷入混亂狀態。

13. 傷寒補遺論

余搆傷寒諸書無遺餘力,自長沙公以至今日,不知幾千帙。蓋力索苦思而得其要也,變症難以枚舉,相傳不越六經。經症凡有多端而區分不越表裡,但明表裡則腑臟昭彰而汗下無誤,陰陽別白而溫清有主。高者越之,下者竭之,虛者益之,實者擊之,必先歲炁,毋伐天和。如經之在軸,萬舉而無一失也。

故不破萬卷,無以應無窮之變,稍執一言,適以資夭枉之端。如六經之傳變無常,安可拘六日之次乎。如一二日有里症,下之無疑。七八日有表症,汗之無惑。果挾內傷何妨速補,真知直中,便無與辛溫,此之謂以我用法。若守其常,是以法用我,何異於盲人之蹈火哉。且聖人言不盡意,舉一隅則三隅可反也。

白話文:

我致力鑽研傷寒諸書,從長沙公到今日,不知讀了多少卷。因為我勤奮苦思,才得以掌握其要旨。傷寒變症千變萬化,難以一一列舉,但其變化不脫六經之範疇。

六經證候雖繁多,但區分起來不外乎表裡,只要明辨表裡,便可清楚了解臟腑,汗下之法也自然明白;陰陽之分也一目了然,溫清之治也隨之有據。病勢高者應當升提,病勢低者應當竭下,虛者應當補益,實者應當攻伐,但務必先了解歲時之氣,不可違背天和之理。就像車軸一樣,只要掌握了六經的原理,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應對自如。

所以不研讀萬卷書籍,就無法應對無窮的變化;若只執著於一言,反倒容易走向錯誤的方向。就像六經的傳變無常,怎麼能拘泥於六日的時間次序呢?比如一、二日出現裡症,下法當無疑義;七八日出現表症,汗法當無疑問。如果病症合併內傷,也不妨立即補益。真正明察病情,就無須與辛溫藥物糾纏,這就是所謂「以我用法」。若一味守著常規,反而是「以法用我」,豈不就像盲人摸火一樣危險嗎?

而且聖人說話並非盡言,只言一隅,三隅便可推知。

如太陽為諸經之首,傳變居多,然傳無定體,乘虛即入,若經實者則不受傳也。故太陽水傳陽明土,陽明土傳少陽木,皆妻傳夫,謂之微邪。少陽木傳太陰土,太陰土傳少陰水,皆夫傳妻也,謂之賊邪。少陰水傳厥陰木,太陽水間傳少陽木,皆母傳子,謂之虛邪。太陽水越傳太陰土亦是微邪,又為誤下傳也。

太陽水傳少陰水,陰陽雙傳即兩感也。太陽水傳厥陰木亦是虛邪,又曰首尾傳也。太陽為首,厥陰為尾。厥者盡也,傳盡則邪解。如不解而再傳者,雖六經之症仍現,而治法不同矣。表者但與解肌,里者但與清熱。雖初傳失汗下者,至再傳亦無正汗正下之理,惟視正氣之虛實,邪氣之盛衰而為之變通耳。

白話文:

就像太陽經是所有經脈的起始,病邪傳變頻繁。但病邪沒有固定形態,會乘虛而入,如果經脈充實,病邪便不會入侵。

所以,太陽經(水)會傳給陽明經(土),陽明經(土)再傳給少陽經(木),這些都是從陰經傳給陽經,稱為微邪。少陽經(木)傳給太陰經(土),太陰經(土)再傳給少陰經(水),這些都是從陽經傳給陰經,稱為賊邪。少陰經(水)傳給厥陰經(木),太陽經(水)間接傳給少陽經(木),這些都是從母經傳給子經,稱為虛邪

太陽經(水)跨越傳給太陰經(土)也是微邪,還叫做誤下傳。太陽經(水)傳給少陰經(水),陰陽經同時傳變,叫做兩感。太陽經(水)傳給厥陰經(木)也是虛邪,還叫做首尾傳。太陽經為首,厥陰經為尾。厥是指盡,傳到盡頭,病邪就會消散。

如果病邪沒有消散,再次傳變,雖然六經的症狀仍然存在,但治療方法就會不同。表症只需要解肌散寒,里症只需要清熱。即使最初傳變時出現發汗或腹瀉,再次傳變時也不一定會出現正常的发汗或腹瀉。需要根据正氣的虛實,邪氣的盛衰而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至於傷寒傳足不傳手,嘗竊疑之。夫人身之氣血自平旦會於膻中,朝行於太陰肺經,以次分布諸經,所以一脈愆和則百脈皆病。然則傷寒但有足六經症者,何也。蓋傷寒者冬所感也。是時太陽少陰司令,故宜二經受病。少陽厥陰為風木之令亦受病者,蓋寒邪傷人必與風同類相求也。

陽明太陰土也,土無定位,無專氣,旺於四季之末,能終始萬物,四時之炁皆能傷之也。手之六經屬於火者,火得寒而可禦寒,邪不能傷之。屬於金者,金得寒而愈堅,寒邪不得傷之。若言傷足不傷手則可,以為傳足不傳手則不可也。但言傳經卻有傳至手經者,此事難知也。

白話文: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伤寒会传到脚却不会传到手。人体的氣血從早晨开始汇聚在膻中,然后沿着肺经一路流向全身各经脉,所以如果一条经脉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全身。既然如此,为什么伤寒只会在足六经出现症状呢?

因为伤寒是在冬天感染的,而冬天是太阳和少阴主宰的季节,所以这两个经脉容易生病。少阳和厥阴也容易生病,因为寒邪入侵人体时,总是会和风邪一起出现。

阳明和太阴属土,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专属的氣,在四季末期最旺盛,能包容万物,所以一年四季的氣都能伤害它。手部的六经属于火,火遇到寒能抵御寒冷,邪气无法伤害它。属于金的经脉,金遇到寒反而更坚固,寒邪也无法伤害它。

所以说伤寒会伤到脚而不伤到手是没错的,但是认为伤寒只传到脚而不传到手就不对了。事实上,伤寒确实可以传到手部的经脉,这其中的原因很难说清楚。

曰太陽傷風,風為陽邪,陽邪傷衛,陰血自燥,熱畜膀胱,壬病遂傳於丙,丙丁兄妹由是傳心,心火蒸肺所以神昏也。宜梔子黃芩黃連湯。若脈在丙者,導赤散。脈在心者,瀉心湯。此膀胱傳丙,足傳手也,下傳上也,丙傳丁也,表傳裡也。壬傳丁者坎傳離也,腑傳臟也,此又仲景未發之旨。

故曰:聖人言不盡意。《易》曰:明於天地之道,察於民物之故,以前民用。又曰: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故惟深於《易》者,始可與言傷寒。

白話文:

這叫做太陽傷風,風屬於陽邪,陽邪傷及衛氣,陰血自然乾燥,熱氣積聚在膀胱,壬病於是傳到丙,丙丁兄妹因此傳到心臟,心火蒸灼肺部,所以神志昏迷。應該服用梔子黃芩黃連湯。如果脈象在丙位,則服用導赤散。脈象在心位,則服用瀉心湯。

這膀胱傳到丙,是足部傳到手部,下部傳到上部,丙傳到丁,是表傳到裡。壬傳到丁,是坎宮傳到離宮,腑臟傳到臟器,這是仲景尚未提出的精髓。

所以說:聖人所言,意旨不盡。 《易經》說:明白天地之道,觀察民物之情,才能為民所用。又說:引導推演,觸類旁通。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易經》的人,才能够谈论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