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3)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3)
1. 五般黃疸濕熱熏蒸而成
疸病有五,曰黃胖、黃疸、谷疸、酒疸、女勞疸。《金匱要略》論之詳矣。丹溪則曰:不必分五,同是濕熱而成,如盦曲相似,故色黃也。治宜利水為先,解毒次之,茵陳去疸湯主之。凡疸病,腹滿臍突,手足心黃,寸口無脈者,皆不治也。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是五種疸病,包括黃胖、黃疸、谷疸、酒疸和女勞疸。《金匱要略》對這些病症做了詳細說明。朱丹溪認為這五種疸病都是由溼熱所引起的,就像庵曲一樣,所以會呈現出黃色。治療的方法應該首先利尿排水,其次是清熱解毒,可以使用茵陳去疸湯來進行治療。如果患有疸病的人出現腹部脹大、肚臍突出、手腳掌心發黃以及手腕處沒有脈搏的情況,那麼就無法救治了。
簡而言之: 五種疸病是由於溼熱引起,治療方法應從利尿排水開始,接著清熱解毒,可服用茵陳去疸湯。若患者出現腹部脅下腫脳、肚臍突出、手掌及腳底泛黃且腕部無脈象等症狀時,即表示病情已至末期而難以救藥。
2. 眩暈者無痰不作
無痰不作眩暈,丹溪之言也。余觀《靈樞》云:腦為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要知眩運之症,實由房勞過度,精氣走泄,腦髓空虛之故,或經勞動則火氣上炎,故卒然頭旋目暗,身將倒僕之狀,治當大補其腎,六味地黃丸加鹿茸、牛膝。《內經》云:滋苗者必固其根,此治本之法也。
若夫丹溪所言,無痰不作眩暈者,乃是風寒暑濕之四炁,一有所幹則氣道不順,遂生痰涎,積於胸中,兀兀欲吐不吐之狀,心神煩躁而頭目昏花如運之意,非真眩運也。治以二陳湯為主,風加天麻、甘菊、川芎、羌活;寒加附子、乾薑;暑加香薷、扁豆、黃連;濕加蒼朮、白朮、薑汁、乾薑。又有吐血太過及婦人崩產脫血而暈者,此血脫氣無所倚,神將飛越故暈絕也。
宜用獨參湯補之,乃血悅益氣之法,陽生陰長之義。
白話文:
沒有痰就無法引起眩暈,這是丹溪的說法。我觀察到《靈樞》中提到:腦髓是體內的海,如果腦髓充盈,人就會感到輕快有力,超出常態;反之,如果腦髓不足,會出現頭暈耳鳴、腳酸眩暈、視力模糊、精神疲憊、嗜睡的情況。要瞭解眩暈的症狀,其實是由於房事過度,導致精氣流失,腦髓虛弱,或者是勞累後火氣上昇,突然頭暈眼花,身體搖晃,這種情況應當大補腎臟,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鹿茸和牛膝。
《內經》提到:滋養植物必須堅固其根部,這是治療根本的方法。
如果按照丹溪的說法,沒有痰就不能引起眩暈,這是因為風寒暑濕等四種氣候影響,一旦侵入,會導致氣道不暢,生成痰液,積聚在胸腔,讓人感覺想要嘔吐但又吐不出來,心神煩躁,頭腦混亂,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眩暈。這時應該以二陳湯為主藥,風寒加天麻、甘菊、川芎、羌活,風熱加天麻、甘菊、川芎、羌活,寒加附子、乾薑,暑加香薷、扁豆、黃連,濕加蒼朮、白朮、薑汁、乾薑。還有因為過量吐血或婦女月經失調導致的暈厥,這是因為血氣大量流失,精神無依,心神飛揚,導致暈厥。
適合使用獨參湯來補救,這是滋養血液,增強氣質的方法,也是陽氣生發,陰氣增長的道理。
3. 消渴者無火不生
消渴有三:上消者,肺也。多飲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中消者,胃也。多飲食而小便黃赤;下消者,腎也。小便濁淋如膏,煩渴引飲,耳輪焦黑,小便頻數能食者,必發癰疽背瘡。不能食者必傳中滿腹脹。大抵三消皆因火熱之氣煎熬臟腑,消爍血液也。治以四物湯為主,上消加人參、五味子、麥冬、天花粉,煎入藕汁、生地汁、人乳,飲酒人加生葛汁;中消加石膏,以降胃火;下消加知柏、五味,以滋腎水。一人患渴不止,以青黛一兩,水調服,下長蟲一條,其渴遂止。
蓋黛解鬱熱,能殺蟲,故用之有效。
白話文:
消渴症狀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肺部消渴,患者會頻繁飲水但飲食量較少,大小便情況正常;第二種是胃部消渴,患者飲食量大,但小便呈黃色且混有赤色;第三種是腎部消渴,患者小便混濁如膏,口渴難耐,耳垂乾枯黑色,如果患者飲食能量充足但小便頻繁,可能會出現癰疽或背部潰瘍的症狀;如果患者飲食減少,則可能出現腹部脹滿的情況。總體來說,這三種消渴都與內臟受到熱氣煎熬,消耗血液有關。治療原則以四物湯為基礎,對於肺部消渴,可加入人參、五味子、麥冬、天花粉,再加入藕汁、生地汁和人乳一起煎煮,若患者喜歡喝酒,則可以加入生葛汁;對於胃部消渴,可加入石膏以降胃火;對於腎部消渴,則可加入知母和柏子仁,以滋潤腎水。有一人經常感到口渴,使用青黛一兩,用水調服後,排出一條長蟲,其口渴症狀即刻得到緩解。
蓋黛具有解鬱熱、殺蟲的功效,因此使用後效果顯著。
4. 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
不寐有三:有痰在心經,神不歸舍而不寐者,用溫膽湯加酸棗仁、竹瀝、薑汁;有病後虛弱而不寐者,六君子湯加黃耆、酸棗仁;又有云不寐者,膽虛寒也,棗仁炒末,竹葉湯下;多睡者,膽實熱也,生棗仁為末,薑茶湯送下;有血少而不寐者,歸脾湯。
白話文:
失眠有三種情況:
- 若是心經中有痰,導致神魂不能安歇而無法入眠,可以使用溫膽湯並加入酸棗仁、竹瀝、薑汁來治療。
- 若是病後虛弱導致失眠,則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黃耆、酸棗仁來調理。
- 另一種說法認為失眠是因為膽氣虛寒所引起,這種情況下可以用炒過的酸棗仁,加入竹葉湯中服用。
- 當人常感到睏倦,這是因為膽氣實熱所導致,可以使用生酸棗仁研成粉末,加入薑茶中服用。
- 若是血量不足引起的失眠,則可以使用歸脾湯來調理。
5. 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
脾胃倦則怠惰嗜臥,神思短則懶怯多眠,六君子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脾胃疲勞了就會感到懈怠和無力,喜歡躺著;精神不足的話就容易懶散害怕並且睡覺時間長。使用「六君子湯」來治療這種情況。
6. 大便閉乃血液燥絡
大便秘結者,乃津液枯少,大腸不潤之故也。治當養血潤燥,切不可妄用芒硝、大黃、巴豆、牽牛峻削之劑,戕損其陰,故敗傷胃氣,反受其害。若夫胃氣不虛,邪熱內蓄,大便不通者,則非下不可,而硝黃之類可用。
白話文:
如果出現嚴重的大便乾硬和排便困難的情況,那是因為身體缺乏水分和營養物質導致大腸無法正常運作。治療方法應該是補充血液並滋潤腸道,千萬不要胡亂使用像芒硝、大黃、巴豆等強烈刺激性的藥材來破壞身體的陰性平衡,這樣反而會對胃部造成更大的損害。但如果胃部功能沒有問題且有內部積聚的熱毒引起大便不通暢的話,那麼就必須要進行清洩,這時可以考慮使用硝黃等藥材。
7. 小便閉乃氣滯不行
東垣云:小便不通以渴與不渴辨之,以在氣在血治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邪在上焦氣分,宜清肺氣,瀉其火,以滋水之上源,清肺飲主之。如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宜除其熱閉,以滋膀胱腎水之下源也,滋腎丸主之。一人小便不利,諸藥不能效,余曰:膀胱者津液藏焉,有上口而無下口,由氣化而小便利也。今秘而不利,氣滯也,用大皂角一物炒焦為末,蜜丸桐子大,白湯下七丸,即利。
白話文:
東崗說:小便不通可以透過是否口渴來分辨症狀,並根據病症出現在血液或氣體中進行治療。如果感到口渴且小便不順暢,那麼病邪就在上胸部的氣分,應該清理肺部的氣息、消炎降火,從而滋養水分的上游源泉,使用「清肺飲」配方;如果不感口渴但小便不順暢,則是熱度在下腹部的血分,應消除阻塞的熱量,從而滋潤膀胱和腎臟的下游水源,使用「滋腎丸」配方。
有一人小便不順暢,所有藥品都沒有效果。我認為:膀胱是儲存身體液體的地方,只有進口卻沒有出口,通過氣化的過程才能使尿液排出。如今他無法排尿,這是因為氣流受阻了。因此,我們可以用一大把皁角炒至微焦後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製成像油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粒,配合溫開水吞服即可解決問題。
8. 痔疾腸風濕熱所致
痔疾者,濕熱之氣所生也。譬如樹生菌物必因濕熱而生,遇涼則枯,其理一也。余制一方,用條芩、秦艽、生地、防風、青皮、槐米、黃連、當歸、荊芥、甘草、枳殼、白朮,水煎服,外用冰片三釐、熊膽三分、番木鱉一個,井水濃磨藥汁敷之,即日奏效,治驗多人。大便下血清而色鮮者,名曰腸風;濁而色黯者,名曰臟毒。
白話文:
痔瘡是由於溼熱之氣引起的疾病,就像樹上長出真菌一定是因為溼熱才會產生,遇到冷就會乾枯,道理是一樣的。我自己配製了一個方子,使用條芩、秦艽、生地、防風、青皮、槐米、黃連、當歸、荊芥、甘草和枳殼等材料,用水煮後服用,外部再使用冰片七分、熊膽五分、番木鱉一個,與井水混合研磨成藥汁塗抹在患處,立即見效,已經治療過很多人了。
大便出血且血液清澈顏色鮮紅的情況叫做「腸風」;如果血液混濁且顏色暗淡的情況叫做「臟毒」。
糞前來者,近血;糞後來者,遠血。總用當歸和血散、烏梅丸,血止後用白朮散收功。
白話文:
排便之前出血的是靠近血液的地方,排便之後出血的是離血液較遠的地方。總而言之,可以使用「當歸和血散」、「烏梅丸」來治療,等到血止住以後再使用「白朮散」來完成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