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1)

回本書目錄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1)

1. 九種心疼痛在胃脘

心痛則胃脘痛也。古云:心痛有九種:一蟲、二蛀、三風、四悸、五飲、六食、七寒、八熱、九去來痛。雖有其名而無其症,故醫者認之不真,治亦無效。余嘗辨治得法者列後。蟲痛者,懊憹不安,口吐清水,面多蟹爪紋路,用白礬、雄黃、檳榔為末,溫水調下;蛀痛者,平素無心痛之病,忽然作痛,妄言神鬼,脈乍大乍小,乃飛屍鬼蛀也,用忍冬藤一兩水煎服;風痛者,因暑天露臥,風邪入於脾中,脾運連心即是乾霍亂之症也,用藿香正氣散;悸痛者,其痛不甚,但覺胸中隱隱作痛,此因驚氣乘心也,治用二陳湯加茯苓、遠志、枳實、當歸、黃連;飲痛者,因痰飲留於胃脘,阻塞氣道,故作痛也。

其人眼下必如灰煙燻黑之狀,胸中常如冰水之停,甚者以滾痰丸下之,輕者以導痰湯加蒼朮、香附、撫芎;食痛者,胸中痞滿或噯氣吞酸,惡聞食氣,用平胃散加枳實、山楂、萊菔子、神麯、麥芽之類;寒痛者,客寒犯胃,其痛大作,四肢清冷,六脈沉遲,蟠蔥散主之;熱痛者,積熱在胃,心煩身熱,二便少利,二陳湯加山梔、黃連、撫芎、香附、金鈴子;去來痛者,時作時止,面赤口渴,瘦弱之人多有此症,乃胃火作痛也,四物湯加山梔、香附、陳皮。又按丹溪云:凡人喜食熱物,致熱傷胃口,多作心痛。

其症得熱飲而愈加,其脈沉澀,甚者以桃仁承氣湯下之,輕者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沒藥、五靈脂、延胡索。

白話文:

胃部疼痛往往和心臟問題有關。古籍記載,心臟疼痛大致可分為九種:由寄生蟲引起的、由腐蝕造成的、由風邪導致的、由心悸引發的、由水濕滯留產生的、由飲食不當導致的、由寒冷刺激引起的、由熱邪導致的,以及一種來去不定的疼痛。雖然有這些名稱,但若未見到相應的症狀,醫生往往難以正確診斷,治療效果自然不佳。以下列出各類疼痛的特徵及對策:

  1. 若是由寄生蟲引起的疼痛,患者會感到不安,並可能出現口吐清水,臉上出現類似蟹爪的紋路,可用白礬、雄黃和檳榔磨成粉,以溫水服用。
  2. 若是突然發生的疼痛,且患者會胡言亂語,脈搏忽大忽小,可能是由鬼蛀所致,可用忍冬藤煎水服用。
  3. 風邪引起的疼痛,可能是在夏天露天睡覺,風邪進入脾臟,影響到心臟運行,導致乾霍亂症狀,可用藿香正氣散治療。
  4. 心悸引起的疼痛,痛感不強烈,但胸中會隱隱作痛,這是因為驚嚇影響到心臟,可用二陳湯加茯苓、遠志、枳實、當歸、黃連治療。
  5. 若是由痰飲滯留胃部,阻塞氣道所導致的疼痛,患者眼睛下方可能呈現灰黑狀,胸口常像有冰水停留,嚴重者可用滾痰丸,輕微者可用導痰湯加蒼朮、香附、撫芎。
  6. 由飲食問題引起的疼痛,患者可能會感到胸中脹滿,打嗝或反酸,聞到食物味道就感到不舒服,可用平胃散加枳實、山楂、萊菔子、神麯、麥芽等藥物。
  7. 若是由寒冷刺激引起的疼痛,患者會感到劇烈的疼痛,四肢冰冷,脈搏沉緩,可用蟠蔥散治療。
  8. 熱邪導致的疼痛,患者會感到心煩、身體發熱,大小便不順暢,可用二陳湯加山梔、黃連、撫芎、香附、金鈴子治療。
  9. 來去不定的疼痛,患者時好時壞,面色紅潤,口渴,體弱者易患此症,這是因為胃火過旺所致,可用四物湯加山梔、香附、陳皮治療。

另外,根據丹溪的說法,若人們愛吃熱的食物,熱量過多傷害胃口,也會導致心臟疼痛。這種情況下,患者喝熱飲會讓疼痛更嚴重,脈搏可能沉澀,嚴重者可用桃仁承氣湯,輕微者可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沒藥、五靈脂、延胡索治療。

2. 七般疝氣病在厥陰

七疝者,寒疝、水疝、血疝、氣疝、筋疝、狐疝、癲疝也。張子和論之詳矣。丹溪曰:疝屬厥陰肝經,與腎絕無相干,多因肝經濕熱之氣下注,不得泄越,或為偏墜,或為疼痛也。治當疏其肝氣,散其濕熱,痛自除矣。劉生三捷湯專治偏墜,不拘遠近,或升或降,疼痛不止者,或不痛者,服三劑即奏神功,故名三捷。

附方:青皮(一錢),官桂(五分),歸尾(一錢),檳榔(一錢),黃柏(三錢),柴胡(一錢),橘核(二錢),木通(一錢),紫蘇(七分),香附(一錢),赤苓(一錢),大茴(七分),荔核(七個),生薑(三片),河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七種疝氣病症,包括寒疝、水疝、血疝、氣疝、筋疝、狐疝和癲疝。這些疝氣病症的詳細討論,張子和已有深入研究。丹溪指出,疝氣屬於厥陰肝經的範疇,與腎臟完全無關。通常是因為肝經的濕熱之氣下行,無法得到釋放,導致部分下垂或疼痛。治療上應疏導肝氣,散去濕熱,疼痛自然會消失。

劉生所創的三捷湯專門用來治療這種下垂的情況,無論是新舊病患,或上或下,持續疼痛或無痛,服用三劑後就會有顯著效果,因此命名為三捷。

附上的藥方是:青皮一錢,官桂五分,歸尾一錢,檳榔一錢,黃柏三錢,柴胡一錢,橘核二錢,木通一錢,紫蘇七分,香附一錢,赤苓一錢,大茴七分,荔核七個,生薑三片,使用兩杯河水煎至一杯,空腹時服用。

3. 脅痛有兩邊之別

脅痛即肋痛也。兩脅屬少陽膽經,肝居左,脾居右,故又有兩邊之別。有痰飲作痛者,有瘀血作痛者。痰則脈弦而滑,血則脈弦而澀。痰用陳皮、茯苓、瓜蔞、甘草、枳殼、柴胡、竹瀝、白芥子、薑汁;血用歸尾、赤芍、桃仁、紅花、柴胡、官桂、香附、沒藥。如肝火作痛者加黃連、龍膽草;如食積作痛者,加麥芽、砂仁;肋痛寒熱氣急不食者,多死。瘦人脅下微痛者,血少也,四物湯加柴胡梢。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側腹疼痛,也就是肋骨部位的疼痛。在中醫學上,認為兩側的脅部屬於少陽膽經的範疇,左側是肝臟的位置,右側則是脾臟所在,所以有左右的區別。

疼痛可能是由痰飲或瘀血引起。如果是痰飲造成的,脈搏會呈現弦滑狀;若是瘀血導致的,脈搏則會是弦澀的。治療痰飲所引起的脅痛,可用陳皮、茯苓、瓜蔞、甘草、枳殼、柴胡、竹瀝、白芥子、薑汁等藥材;若是由瘀血導致,則應使用歸尾、赤芍、桃仁、紅花、柴胡、官桂、香附、沒藥。

如果疼痛是因為肝火旺盛,可加入黃連、龍膽草;若因食物積滯所致,則需添加麥芽、砂仁。若患者肋痛伴有發燒、寒戰且呼吸困難,並無法進食,通常預後不佳。對於瘦弱的人如果脅下輕微疼痛,這可能是血液不足的表現,治療上可在四物湯中添加柴胡梢。

4. 頭風有左右之分

頭居一身之上,當風寒之沖,一有間隙則風邪乘虛而入也。如血虛而風邪乘之則左邊痛,脈浮滑者易治,短澀者難治。方以川芎茶調散為主。血虛加熟地、當歸;氣虛加黃耆、人參;有痰加半夏、南星;熱加黃芩、石膏;風盛加明天麻、蔓荊子。其法以加者為君,本方為臣佐也。

白話文:

頭部位在身體的最上方,正對著風寒的侵襲,一旦防禦有空隙,風邪就會趁虛而入。如果血液不足,又被風邪侵擾,就會感到左側頭痛,脈搏浮滑的情況較容易治療,而脈搏短促且滯澀的則較難治療。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川芎茶調散為主。如果血液不足,可以加入熟地和當歸;若氣力不足,則可以加入黃耆和人參;如果有痰,則可以加入半夏和南星;若是因熱引起的頭痛,可以加入黃芩和石膏;如果風邪嚴重,可以加入明天麻和蔓荊子。治療原則上,後加的藥物是主要的,而川芎茶調散則作為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