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0)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0)
1. 痢因濕熱及受積停
痢疾之症,傷於氣分痢下則白,傷於血分痢下則赤,氣血俱傷則赤白相雜。黃色者食積也,黑色者濕勝也。下痢之脈微小者,吉;浮洪者,凶。滑大者,吉;弦急者,凶。河間曰:治痢之法,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又曰: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脈弦則去風。
膿血稠黏以熏藥竭之,身冷自汗以熱藥溫之,風邪外束以汗之,鶩溏為痢宜溫之。
附治痢經驗方,痢疾初起便膿血,裡急後重者芍藥湯。白痢用溫六丸,赤痢用清六九,赤白相雜,裡急後重用立效散。痢疾初時失下反用固澀之藥以致邪熱內蓄,血不得行,腹痛欲死者,桃仁承氣湯。痢疾發熱,腸胃中有風邪也,人參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薑、棗煎服。及治時行疫痢,噤口不食,加石蓮肉七枚。
下痢日久,赤白已盡,虛寒脫肛者,真人養氣湯。立效散(附),川連(四兩),吳茱萸(二兩同炒,去茱萸),枳殼(二兩麩炒,共為末,每服三錢,黃酒下)。噤口痢,陳倉米煎湯下。
白話文:
關於痢疾這病症,如果傷害到氣分,那麼排泄物就會是白色的;如果傷害到血分,排泄物就會是紅色的;如果氣血都受到傷害,排泄物就會呈現赤白相間的情況。黃色的排泄物表示有食物積滯,黑色的排泄物則顯示濕氣過盛。排泄物的脈象如果微弱細小,預示病情好轉;若是浮動洪大,則暗示病情惡化。脈象滑大為吉兆,而弦急則是凶兆。河間先生說:治療痢疾的方法,行血則膿便自然痊癒,調節氣機則後重感自行消失。他又說:後重感強烈應採用下法,腹部疼痛需調和,身體沉重需祛濕,脈象弦緊需驅風。
對於膿血稠粘的情況,應用燻藥使其乾涸;身體冰冷且自汗的情形,應使用熱藥來溫暖身體;受到風邪侵襲,應採用出汗法;鶩溏如痢,宜溫補。
接著附上一些治療痢疾的經驗方:痢疾初起便有膿血,伴有裡急後重的症狀,可服用芍藥湯。白痢可用溫六丸,紅痢可用清六九,赤白相間且有裡急後重,可用立效散。痢疾初期未得到適當治療,反而使用收澀藥導致邪熱內蓄,血行不暢,腹痛劇烈,可用桃仁承氣湯。痢疾伴隨發熱,表明腸胃有風邪,可用人參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薑、棗煎服。對於流行性疫痢,口噤不能進食,可加石蓮肉七枚。
長期痢疾,赤白已盡,出現虛寒脫肛,可用真人養氣湯。立效散配方如下:川連四兩,吳茱萸二兩一同炒制後去掉茱萸,枳殼二兩麩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三錢,用黃酒送服。對於噤口痢,可用陳倉米煎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