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0)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0)
1. 痰涎血屬於脾臟
痰中帶血者,出於脾也,犀角地黃湯加白芍、茯苓、瓜蔞、竹瀝。如血紫黑加桃仁泥、當歸、韭汁。
白話文:
痰裡夾帶血絲的情況,這通常是脾臟功能失調所導致的。對於這種狀況,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白芍、茯苓、瓜蔞和竹瀝來進行治療。如果痰血呈現紫黑色,則需要在上述藥方中再添加桃仁泥、當歸以及韭菜汁。
2. 咯血屬於腎經
咯血者,咯出血屑也。唾血者,鮮血隨吐而出也。俱屬腎,犀角地黃湯加知母、黃柏、玄參、熟地。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咳嗽出血屬於腎經問題]
內容翻譯爲:[咳嗽並伴隨血絲,指的是在咳嗽時咳出帶有血絲的情況。吐血,指的是新鮮血液隨著嘔吐物一起吐出的情形。這兩種情況都與腎臟相關,治療上可使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知母、黃柏、玄參、熟地等藥材。]
3. 牙宣者陽明之熱極
齒縫中出血謂之牙宣,乃陽明之熱也。足陽明之脈貫於上齦,手陽明之脈貫於下齦,腸胃中濕熱上熏則齒齦腐爛。出血用黃芩、薄荷、生甘草、連翹、山梔水煎服。外用灶突煤、龍骨鹽炒,為末敷之,即愈。
白話文:
當牙齒間隙出現出血的情況,我們稱之為牙宣,這是由於腸胃的熱氣過盛所致。在人體中,足部的陽明經絡貫穿上牙齦,而手部的陽明經絡則貫穿下牙齦。如果腸胃中有過多的濕熱氣上升,就會導致牙齦腐爛。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黃芩、薄荷、生甘草、連翹和山梔等中藥煎煮後服用。另外,還可以將竈突煤和龍骨鹽炒過後研磨成粉,然後塗敷在患處,這樣就可以得到治療效果。
這樣一來,牙宣的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
4. 舌衄者少陰之火升
舌上出血,名曰舌衄。用槐花炒為末,摻之。有舌長出口者,多用冰片末敷之,即收。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當舌頭出現出血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舌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用炒過的槐花研磨成粉末,然後撒在出血的地方。如果遇到舌頭伸出嘴外的情況,多使用冰片粉末敷在舌頭上,舌頭就會縮回去。
這句話的大意是提供了兩種中醫治療方法,一種是用槐花粉末來止舌頭出血,另一種是用冰片粉末來使伸出嘴外的舌頭縮回去。
5. 腹中窄狹而痰火各別
肥人自覺腹中窄狹是濕痰流注胃腑,用蒼朮、香附以燥飲行氣。瘦人自覺腹中窄狹是熱氣熏蒸臟腑,用蒼朮、黃連以開鬱清熱。
白話文:
對於體型較豐腴的人,如果感覺到腹部有種狹窄不適的感覺,這通常是因為濕痰在胃部和腹部聚集所導致的。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蒼朮和香附這兩味藥材來幫助消除濕氣,並且順暢氣機。
而對於體型較瘦削的人,若同樣有腹部狹窄的不適感,則可能是由於體內熱氣過盛,燻蒸到內臟所引起的。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蒼朮和黃連,這兩味藥材能幫助打開鬱結,並清除體內的熱氣。
6. 胸中煩熱而虛實可分
胸煩熱而實者,用梔子仁為切當。若虛煩須用人參、茯苓、白芍、大棗、白朮、黃芩、麥門冬之類。
白話文:
如果胸部感到煩悶且有灼熱感,但體質偏實證的,使用梔子仁會非常適合。但如果屬於虛弱型的胸部煩悶,則應使用人參、茯苓、白芍、大棗、白朮、黃芩、麥門冬這類藥材。
7. 驚悸痰迷恐懼所致
驚悸者,心中忽然跳動也。其因驚恐所致,痰迷心竅,神不安耳。治用二陳湯加茯仁、酸棗仁、當歸、遠志、柏子仁、人參。丸藥用八物定志丸、天王補心丹。怔忡者,心中惚惚不安,如畏人捕捉之狀,乃心血少也,用八物湯加酸棗仁、辰砂服之。
白話文:
驚悸的情況,指的是心裡突然間產生劇烈的跳動感。這通常是由驚嚇或恐懼引起,使得痰濕困擾心臟,導致精神無法安穩。治療上,可以使用二陳湯,並加入茯苓、酸棗仁、當歸、遠志、柏子仁和人參。如果要服用丸藥,可以選擇八物定志丸或天王補心丹。
怔忡的症狀,表現為心裡惶惶不安,彷彿害怕被人追捕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心血不足所導致。治療時,可採用八物湯,再額外添加酸棗仁和辰砂服用。
8. 健忘血少憂鬱而成
健忘之病其因憂思過度,損傷心胞以致神舍不清,故令人轉盼遺忘,宜養血安神,歸脾湯、八物定志丸主之。
白話文:
這健忘的病症,主要是因為過度憂慮和思考,損害了心臟的功能,使得精神無法集中,所以讓人剛轉頭就忘記事情。應該要補充血液、安定神經,可以使用歸脾湯或是八物定志丸來治療這種情況。
9. 顛狂者分心肝之熱極
心熱極則顛,肝熱極則狂。顛多喜,狂多怒。脈大者,吉;脈細者,凶。顛宜清心養神,寧志化痰湯治之。狂宜去風除熱,防風通聖散主之。
白話文:
當心臟的火氣太旺盛時,人會出現精神錯亂的症狀;當肝臟的火氣達到極點時,則會表現出狂躁的行為。精神錯亂的人常顯得過於高興,而狂躁的人則多怒。
如果病人的脈象強大,這是一個好的徵兆;反之,若脈象細弱,則是不好的預兆。對於精神錯亂的情況,治療方式應著重在清心安神,可以用寧志化痰湯來調理。而對於狂躁的情況,則應從去除風邪和消退熱氣入手,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作為主要的治療藥方。
10. 癇症者尋痰火之輕重
癇症大率屬痰火與驚,不必分五等,治法行痰為主,黃連、南星、瓜蔞、半夏。尋痰尋火分多少而治,及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
白話文:
對於患有癇症的人,其病情大多與痰和火氣以及受到驚嚇有關,無需刻意區分成五個等級。在治療上,主要著重於排除痰濕,常用藥物有黃連、南星、瓜蔞和半夏。
在處理痰濕和火氣時,應根據患者體內痰和火的多寡來調整治療方式。同時,用於平肝的藥物如青黛、柴胡、川芎等也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1. 便濁者有赤濁白濁之異
便濁者小腸經之熱,膀胱經之結。血受熱則赤,氣受熱則白。治用清心蓮子飲主之,赤加木通、黃柏;白加赤苓、滑石;痛者去人參、黃芩,用甘草梢、梔子仁。
白話文:
「大便混濁的情況可分為赤色混濁和白色混濁兩種不同類型。這是由於小腸和膀胱部位產生了熱毒及阻塞所導致。當血液受到熱毒影響會呈現赤色,氣體受到熱毒影響則呈現白色。治療上主要使用清心蓮子飲。如果出現赤色混濁,應添加木通和黃柏;如果是白色混濁,則添加赤苓和滑石。如果伴有疼痛,則去掉人參和黃芩,改用甘草梢和梔子仁。」
12. 汗出者有自汗盜汗之名
自汗者無時而濈濈然,動則為甚,屬於陽虛。盜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於陰虛。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自汗用補中益氣湯,加麻黃根、浮小麥。虛甚者加熟附一二片,內升柴,俱用蜜炒以制其升發之性。蓋非升柴不能領參耆之性達於肌表,故用之耳。
盜汗用當歸六黃湯。方附:生地、熟地、黃柏、黃連、黃芩、酒炒黃耆。獨勝散五倍為末,津調配臍中一夜,汗出登時即退。
白話文:
內容翻譯如下:
對於出汗的情況,我們可以分為自汗和盜汗兩種。自汗就是不分時間,總是不停出汗,尤其在活動後更嚴重,這通常是由於陽氣不足所致。而盜汗是在睡夢中全身濕透,彷彿沐浴一般,醒來才會發現,這主要是因為陰氣虧虛所導致。
對於自汗,治療應以補充陽氣,調理防禦功能為主。對於盜汗,則應該補充陰氣,降低體內火氣。治療自汗可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麻黃根、浮小麥。若虛弱情況較嚴重,可添加一兩片熟附子,且內部的升麻和柴胡均需用蜂蜜炒過,以此抑制其升騰的特性。這是因為沒有升麻和柴胡,人參和黃耆的藥效難以達到肌膚表面,因此必須使用它們。
治療盜汗則可使用當歸六黃湯。該處方包含生地、熟地、黃柏、黃連、黃芩、以及酒炒黃耆。另有一種獨勝散,取五倍量研磨成末,用唾液調和後敷在肚臍上一夜,汗出的情況即可立即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