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9)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9)
1. 五積六聚總是氣凝其痰血
五臟五積,六腑六聚。積屬陰而有定位,聚屬陽而無常形。肝曰肥氣,心曰伏梁,脾曰痞氣,肺曰息賁,腎曰奔豚,世人謂之氣塊。丹溪論曰:塊乃有形之物,氣不能成形,俱是痰與食積,死血也。在中為痰積,右為食積,左為死血。婦人腹中有塊,俱是死血。不能移動者曰癥,能移動者曰瘕。
大法咸以軟之,堅以削之,行氣開痰為主,潰堅湯丸治之,外用琥珀膏或三聖膏貼之。左脅有塊加青皮;右脅有塊加莪朮;血塊加桃仁、紅花、肉桂,去半夏;食積塊加神麯;痰塊加瓜蔞仁、海石,去山楂;瘦人加人參少許。潰堅湯加海石、瓦楞子、鱉甲,各為細末,將阿魏用醋煮化,和入藥中,薑汁調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黃酒送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理論中的「五積六聚」,指的是五臟的五種積滯和六腑的六種聚結。積滯屬於陰性,且位置固定;聚結屬於陽性,形狀不定。具體來說,肝的問題被稱為「肥氣」,心的問題稱為「伏梁」,脾的問題稱為「痞氣」,肺的問題稱為「息賁」,腎的問題則稱為「奔豚」,這些通常都被視為氣血凝滯形成的塊狀物。
丹溪學派認為,這些塊狀物是有形的東西,單純的氣無法形成這種實質的形狀,它們都是由痰濕、食物殘留以及死血所構成的。在身體中間的塊狀物是痰積,右側的是食積,左側的則是死血。女性腹部的塊狀物,也多是由死血所造成的。固定的稱為癥,可以移動的則稱為瘕。
治療原則上,都以軟化、削減為主,重點在於行氣和開痰。潰堅湯丸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外部則可以使用琥珀膏或三聖膏進行敷貼。左側脅部有塊狀物,應加用青皮;右側脅部有塊狀物,應加用莪朮;血塊的問題,應加用桃仁、紅花和肉桂,並去除半夏;食積的塊狀物,應加用神麯;痰積的塊狀物,應加用瓜蔞仁和海石,並去除山楂;體型瘦弱的人,應加少量的人參。
潰堅湯的配方,還可加入海石、瓦楞子和鱉甲,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醋煮化的阿魏混入藥中,再加入薑汁調製的麵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粒,用黃酒送服。
2. 五勞六極皆緣火爍乎天真
五勞者,心肝脾肺腎有所勞傷也。六極者,皮焦、肉脫、筋痿、骨重、津枯、脈數也。大抵勞怯之人,個個有此。六極皆因二火無制,煎爍天真,氣血精神日漸衰弱不能充養一身,以致病成六極。輕則期年而斃,重則半載而亡,良可嘆哉。凡治勞之法,須辨其何臟之虛,何臟之實,氣虛血虛,氣熱血熱,務真知灼見則治之無差。
蓋其臟之虛者,診其臟脈必虛而細小;其臟實者,診其臟脈必實而洪大;氣虛者面白而無神;血虛者面黑而枯瘦;氣熱者面紅而光,聲雄而清,病甚於晝,脈浮而數;血熱者面赤而黯,聲雄而濁,病甚於夜,脈沉而數;氣血俱熱者,病則晝夜俱甚,氣急而津枯。依此辨之,無不中的。
氣虛用四君子湯,血虛用四物湯,氣血俱虛用八物湯。清氣用麥冬、竹葉、知母、銀柴胡之類;涼血用天冬、生地、胡連、黃柏、枯芩之類;安心神用茯苓、遠志、酸棗仁;壯筋骨用牛膝、杜仲、虎骨;補陽用鹿茸、枸杞、鎖陽、肉蓯蓉、菟絲子之類;補陰用山藥、牡丹皮、龜板、柏子仁之類;降相火用知母、黃柏;澀精用萸肉、龍骨、牡蠣、鹿角霜、赤石脂之類。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五勞」指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些主要臟器受到損傷。「六極」則是指皮膚乾燥、肌肉萎縮、筋力疲乏、骨骼沉重、津液枯竭、脈搏頻速等六種極度衰弱的症狀。基本上,身體虛弱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些症狀。這些「六極」的產生,主要是因為體內的兩種火(通常指人體內的陰火和陽火)失去控制,耗損了身體的元氣,導致氣血精神逐漸衰弱,無法滋養全身,最終發展為「六極」。病情輕的,可能一年後就會死亡;病情重的,可能半年內就會去世,真是令人惋惜。
治療勞疾的原則,必須先辨明是哪個臟器虛弱,哪個臟器實旺,以及氣血的虛實,還有氣血是否過熱。只有真正明白病因,治療纔不會出錯。
如果臟器虛弱,診斷其脈象必定虛弱且細小;如果臟器實旺,診斷其脈象必定實旺且洪大;氣虛的人面色蒼白且無神;血虛的人面色晦暗且消瘦;氣熱的人面色紅潤且光澤,聲音洪亮且清晰,病情在白天加重,脈象浮動且頻速;血熱的人面色紅且暗淡,聲音洪亮且渾厚,病情在夜晚加重,脈象沉且頻速;氣血都熱的人,病情無論晝夜都很嚴重,呼吸急促且津液枯竭。依照這些特徵來辨識,一般都能準確判斷。
氣虛的人可以服用四君子湯,血虛的人可以服用四物湯,氣血都虛的人可以服用八物湯。要清氣,可以用麥冬、竹葉、知母、銀柴胡等藥材;要涼血,可以用天冬、生地、胡連、黃柏、枯芩等藥材;要安神,可以用茯苓、遠志、酸棗仁等藥材;要壯筋骨,可以用牛膝、杜仲、虎骨等藥材;要補陽,可以用鹿茸、枸杞、鎖陽、肉蓯蓉、菟絲子等藥材;要補陰,可以用山藥、牡丹皮、龜板、柏子仁等藥材;要降相火,可以用知母、黃柏等藥材;要固精,可以用萸肉、龍骨、牡蠣、鹿角霜、赤石脂等藥材。
3. 諸血
4. 吐血出於胃腑
吐血嘔血出於胃也。其因有飲食過傷者,有負重損傷者,有房勞損傷者,有勞心過多者,有大怒氣逆者,種種不同必須診脈問因,方可施治。犀角地黃湯為主,酒傷加葛根、黃連、茅根、藕汁;內傷加當歸、桃仁、紅花、韭汁;房勞傷加當歸、熟地、知母、黃柏、山梔、竹瀝;勞心傷加茯苓、茯神、酸棗仁、當歸、柏子仁;怒傷加青黛、黃芩;如精神壯健,大便燥結,吐血不止者,加炒黑大黃、桃仁泥、童便;吐血過多,形容脫色,脈微欲絕者,以獨參湯飲之,乃血脫益氣之法,氣旺則能生陰血也。
一人吐血過多,服諸藥不能止,余即用其所吐血磁器內炒乾為末,麥冬煎湯,服五分即止。此以血導血,血歸經之法也。
白話文:
[血從胃部吐出的情況]
血從口中吐出,包括嘔血,這些都是源自胃部的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是飲食過量或食物選擇不當導致的傷害,可能是承擔過重工作造成的身體損傷,可能是性生活過度造成的傷害,可能是用腦過度,也可能是因大怒導致氣血逆行。因為種種原因不同,必須透過診斷脈象並詢問病史來確定病因,才能進行適當的治療。
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犀角地黃湯為基礎。如果是酒精傷害,可以添加葛根、黃連、茅根、藕汁;如果是內傷,可以添加當歸、桃仁、紅花、韭汁;如果是性生活過度導致的傷害,可以添加當歸、熟地、知母、黃柏、山梔、竹瀝;如果是用腦過度,可以添加茯苓、茯神、酸棗仁、當歸、柏子仁;如果是怒氣傷身,可以添加青黛、黃芩;如果患者精神狀態良好,但大便乾燥且持續吐血,可以添加炒黑的大黃、桃仁泥、童便;如果吐血過多,面色蒼白,脈搏微弱,近乎休克,應該使用單一的人參湯飲用,這是一種補氣的方法,因為氣足了就能夠生成陰血。
有一個人吐血過多,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法止血,我使用他所吐出的血,將其在瓷器中炒乾後磨成粉,再用麥冬煎成湯送服,只服用五分就成功止血了。這就是利用血引導血,讓血液回歸正常運行的原理。]
5. 衄血本乎肺經
衄血者,血出於鼻也。鼻為肺之竅,故曰本乎肺經,犀角地黃湯加枯芩、茅花、柏葉、藕節。一方用荷葉蒂、藕節各七個,水煎服。
白話文:
「鼻血的情況,指的是血液從鼻子流出。由於鼻子是肺部的開口部位,因此說鼻血的根本在於肺經。治療上可使用犀角地黃湯,並添加枯芩、茅花、柏葉、藕節等藥材。另外一個處方是使用荷葉蒂和藕節各七個,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