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6)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6)
1. 嘔吐者胃氣逆而不下
有聲之謂嘔,有物之謂吐。聲者氣與火也,物者痰與食也。或寒氣所幹,或暑氣所中,或大怒氣逆,或飲食過傷,或蛔蟲作痛,或大病胃虛,凡此皆能嘔吐。大抵脈虛而細者,吉;脈實而大者,凶。治以二陳湯為主。胃虛者水漿不納,脈息沉遲,加乾薑、肉桂、丁香、益智之類。
傷暑者,煩渴面垢,脈虛體熱,加黃連、扁豆、香茹、厚朴。怒則肝火出,胃嘔而口苦,胸脅不利,脈弦而數,加香附、芍藥、姜炒黃連、竹茹、烏梅。傷食者吐出酸臭,加山楂、草果、神麯、麥芽、枳實、砂仁之類。飲酒過傷而嘔吐者,加葛根、神麯、麥芽、豬苓、澤瀉、白蔻之類。
蛔蟲上攻而吐者,加烏梅、川椒、黃柏、乾薑、白朮,蓋蛔得焦之苦則頭伏,梅之酸則身軟也。久病胃虛,聞穀氣而吐者,加參朮、藿香、伏龍肝。積痰在胃而嘔吐者加南星、枳實、竹瀝、薑汁。內傷瘀血在胃而吐者,加桃仁泥、生韭汁。
有一人過傷飲食,腹痛便秘,嘔吐不止,余曰陽明之氣下行為順,上行為逆,此因地道不通故發嘔吐,法當下之,用脾積丸一服即愈。一人霍亂吐瀉之後,飲湯即吐,食物亦吐,余曰吐瀉者氣之滑也,當以澀劑治之,用燒針丸,一服即愈。
白話文:
嘔吐可以分為兩種:只有聲音但無物吐出稱為嘔,而有物質吐出的則稱為吐。聲音通常是由氣與火引起的,而物質則多是痰液或食物。引起嘔吐的原因可能有許多,可能是受到寒氣或暑氣的影響,或者是因為情緒大怒導致氣機逆亂,也可能因為飲食過量傷害了胃部,或是因為蛔蟲在腸道中活動導致疼痛,甚至有可能是大病後胃部虛弱所致。從脈象來看,如果脈象虛弱且細小,預後通常較好;但如果脈象強勁且粗大,則可能預示著病情較為嚴重。治療上,一般會使用二陳湯作為基本方。
對於胃虛導致無法攝取水份的情況,可加入乾薑、肉桂、丁香、益智等藥材。若是由於暑氣過重導致嘔吐,症狀可能包括煩躁口渴、面色晦暗、脈象虛弱及身體發熱,此時可加入黃連、扁豆、香茹、厚朴等藥材。若是因怒氣導致肝火旺盛,引發嘔吐並感到口苦,胸脅部位不舒適,脈象呈弦且數的特徵,可加入香附、芍藥、姜炒黃連、竹茹、烏梅等藥材。對於因食物過量導致嘔吐,吐出物帶有酸臭味的情況,可加入山楂、草果、神麯、麥芽、枳實、砂仁等藥材。若是因飲酒過量導致嘔吐,則可加入葛根、神麯、麥芽、豬苓、澤瀉、白蔻等藥材。
如果嘔吐是由於蛔蟲上擾所導致,可加入烏梅、川椒、黃柏、乾薑、白朮等藥材,因為這些藥材的味道苦澀,能讓蛔蟲的頭部蜷縮,烏梅的酸味則能使蛔蟲的身體軟化。對於長期疾病導致胃部虛弱,一聞到食物味道就嘔吐的情況,可加入人參、白朮、藿香、伏龍肝等藥材。若胃中有大量痰液導致嘔吐,可加入南星、枳實、竹瀝、薑汁等藥材。若是胃中有瘀血導致嘔吐,可加入桃仁泥、生韭汁等藥材。
有個案例是某人飲食過量,出現腹部疼痛及便祕,嘔吐不停。我認為,陽明經的氣流本該下行,如今卻上行,這是因為消化系統的功能受阻,因此引發嘔吐,治療時應當使用下泄的方法,使用脾積丸一帖後病人就康復了。另一個案例是某人患霍亂後,嘔吐與腹瀉交錯,喝湯或吃東西都會嘔吐。我認為嘔吐與腹瀉是氣機滑脫的表現,應當使用收斂的藥物來治療,使用燒針丸一帖後病人就好了。
2. 泄瀉者脾氣傷而不平
丹溪曰:泄瀉者有濕、有氣虛、有痰、有食積。戴元禮曰:瀉水腹不痛者,濕也。飲食入胃不住,完穀不化者,氣虛也。腹痛瀉水,腸鳴,痛一陣瀉一陣者,火也。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者,痰也。痛甚而瀉,瀉而痛減者,食積也。泄瀉之病,四時感受不同,或因風寒暑濕所幹,或因七情飲食所犯,動傷脾氣,故作泄瀉。
治當分其新久,審其原因。新則以伐邪之藥為主,而健脾之藥為佐;久則以補脾之藥為君,而升提之藥為佐。余嘗辨症用藥,確然有驗者錄於後。
瀉下青色,腹痛脈弦者宜羌活防風。瀉下白,腹痛脈沉遲而弱,四肢清冷,小便澄澈者,挾寒也,宜薑桂附子之類。瀉下焦黃色,口渴煩躁,脈虛身熱者,挾暑也,宜黃連、扁豆、香薷。瀉下青冷或如塵腐水色,腹不痛,身體重,倦怠無力,脈沉而緩,宜蒼白朮、厚朴。瀉下穀肉不化,酸臭異常,胸膈飽悶,惡聞食氣者,傷食也,宜山楂、草果、神麯、萊菔子、麥芽之類。瀉下或多或少,或瀉或不瀉,或如魚凍者,挾痰也,宜南星、半夏。
瀉下過多,小水不利者,當分理陰陽,小水長則大便實也,宜茯苓、滑石、豬苓、澤瀉、木通之類。如泄瀉久者,不可用,用之則損陰氣,常見眼泡下陷而死。此七條皆伐邪之藥也。至於健脾則無如白朮、陳皮、炒芍藥之類,而補脾者則又須人參、茯苓、山藥、扁豆、蓮實、米仁、芡實粉之類。大抵脾胃之氣上升則為生長之令,脾胃之氣下降則為收藏之令。
泄瀉日久,皆因脾胃之氣下陷也,宜用升發之藥,如升麻、柴胡、羌獨活、防風、葛根之類。又有每夜子時後五更前作瀉者,乃腎虛作瀉也,宜用肉果、補骨脂、五味子補腎之品。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腹瀉的原因可能包括溼氣過重、氣虛、痰溼或者食物消化不良。戴元禮先生表示:若腹瀉但腹部無疼痛感,可能是溼氣所致。如果飲食入胃後無法停留,食物未經消化即排出,這可能是氣虛造成的。腹痛並伴隨腹瀉,腸鳴聲頻繁,痛一陣瀉一陣,這可能是火旺導致的。有時腹瀉,有時又不瀉,排便量時多時少,這可能是痰溼引起的。疼痛嚴重並伴隨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這可能是食物消化不良。
腹瀉這種病症,一年四季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發,可能是風寒暑溼侵襲,也可能是情緒波動或飲食不當傷害了脾胃,從而導致腹瀉。
治療時應區分病情的新舊程度,並查明病因。新病應以抗邪藥物爲主,輔以健脾藥物;慢性病則應以補脾藥物爲主,輔以提升脾胃功能的藥物。我根據症狀用藥,確實有顯著療效的記錄在下面。
如果腹瀉物呈青色,伴有腹痛和脈搏緊張,建議使用羌活和防風。如果腹瀉物爲白色,腹痛且脈搏沉弱,四肢冰冷,小便清澈,這可能是寒氣過盛,建議使用生薑、肉桂和附子等藥物。如果腹瀉物爲焦黃色,口渴煩躁,脈搏虛弱,身體發熱,這可能是暑熱所致,建議使用黃連、扁豆和香薷。如果腹瀉物爲青色冷狀或如塵腐水色,腹部無痛,身體沉重,疲倦無力,脈搏沉緩,建議使用蒼白朮和厚朴。如果腹瀉物爲未消化的食物,味道酸臭異常,胸悶飽脹,對食物氣味敏感,這可能是食物消化不良,建議使用山楂、草果、神曲、萊菔子和麥芽等藥物。如果腹瀉量時多時少,有時甚至像魚凍一樣,這可能是痰溼,建議使用南星和半夏。
如果腹瀉過多,小便不通暢,應當調理陰陽,增加小便量可以減少大便量,建議使用茯苓、滑石、豬苓、澤瀉和木通等藥物。但是,如果腹瀉已經持續很久,不應使用這些藥物,否則會損害陰氣,常見的是眼睛下方凹陷,可能導致死亡。以上七種情況是針對抗邪的藥物。至於健脾,則推薦使用白朮、陳皮和炒白芍等藥物,而補脾則需用人參、茯苓、山藥、扁豆、蓮子、薏米和芡實粉等藥物。總體來說,脾胃之氣上升則爲生長之令,脾胃之氣下降則爲收藏之令。
長期腹瀉,多是因爲脾胃之氣下陷,這時應使用升發之藥,如升麻、柴胡、羌獨活、防風和葛根等藥物。另外,如果每天子時(晚上11點至凌晨1點)後到五更(凌晨3點至5點)前出現腹瀉,這可能是腎虛所致,建議使用肉果、補骨脂和五味子等補腎藥物。
3. 霍亂脾寒傷食所致
霍亂之症,卒然心腹疼痛,上吐下瀉者,謂之濕霍亂也。屬寒者,吐利腥穢,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脈沉而遲,四肢厥冷腹痛,不喜飲水,此陰邪勝也。屬熱者,吐利煩熱,自汗口渴,欲飲涼水,脈沉而數,四肢溫暖,此陽邪勝也,總用藿香正氣散加減治之。其或心腹疼痛,不吐不瀉者,謂之乾霍亂也,宜用鹽湯探吐,吐後亦以正氣散調理。
如探吐不吐者,死在須臾,錄治法於後。
寒加乾薑,熱加姜炒黃連;腹痛加官桂,痛甚去藿香,加吳茱萸;小水不利加赤茯苓;轉筋加木瓜;發熱加麥冬、淡竹葉;若頻欲登圊,不利者,加枳殼;中暑加香茹、扁豆;心下痞加枳實、青皮;肉食不化加楂肉,完穀不化加神麯、麥芽;霍亂吐利,腹痛,服藥即吐者,百沸湯半碗,冷井水半碗,合而服之即愈。
白話文:
關於霍亂這疾病,突然發生的心腹部劇烈疼痛,同時伴隨嘔吐與腹瀉的情況,我們稱之為濕性霍亂。如果屬於寒性,會出現嘔吐物和排泄物帶有腥臭,上下消化道排出的水分清澈且冰冷,脈搏沉緩,四肢冰冷,腹部疼痛,不願喝水,這是因為陰性邪氣佔優勢的表現。如果是熱性,則會有嘔吐和腹瀉伴隨煩躁與發熱,自汗,口渴想喝冷水,脈搏沉且快速,四肢溫暖,這是因為陽性邪氣佔優勢,一般來說,我們會使用藿香正氣散進行調整治療,藥方可以根據病情增減。
若是心腹部疼痛,但無嘔吐或腹瀉的情況,我們稱之為乾性霍亂,應該使用鹽水來催吐,催吐後再以藿香正氣散進行調養。
如果催吐不成功,生命可能在瞬間就會消逝,後面記錄了治療方法。
如果是寒性,可加入乾薑;熱性則加入炒黃的薑和黃連;腹部劇痛時,加入官桂,疼痛嚴重時去掉藿香,加入吳茱萸;小便不順暢時,加入赤茯苓;抽筋時,加入木瓜;發燒時,加入麥冬和淡竹葉;如果頻繁想要排便,卻排不出,可以加入枳殼;中暑時,加入香茹和平豆;心下感到悶脹時,加入枳實和青皮;肉類食物不易消化時,加入山楂;完全無法消化食物時,加入神麯和麥芽;霍亂導致嘔吐腹瀉和腹痛,吃藥後馬上又吐出的情況,可以用煮沸後放涼的半碗水和半碗井水混合服用,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