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4)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4)
1. 瘟疫病感冒四氣務要先明
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此天時不正之氣也。人感此氣而為病,則長幼之病皆相似者,名曰瘟疫病也。其症初起憎寒壯熱,頭疼身痛,口渴不惡風寒,治以人參敗毒散表之,小柴胡湯解之,里症見者大柴胡湯下之。疫症日久不除,熱者皆是風寒不清,痰結脾家也。
當用常山、知母、檳榔、草果之劑,以開其痰,闢宿食,一劑而愈。
白話文:
[對於瘟疫和感冒,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四季的正常氣候]。如果春天本應溫暖卻變得寒冷,夏天本應炎熱卻轉為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卻變得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變得溫暖,這些都是大自然氣候的異常現象。人們如果受到這種異常氣候影響而生病,無論老少,他們的病症都十分相似,這就是所謂的瘟疫病。這種病初發時會有畏寒、高燒、頭痛、身體疼痛以及口渴但不怕風寒等症狀。治療上,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來疏風解表,小柴胡湯來調和肝膽,若出現了內臟病症,則可用大柴胡湯來清肅腸胃。
如果瘟疫病久治不愈,持續發燒,往往是因為風寒未清除乾淨,痰濕在脾臟積聚所致。
這時,應使用常山、知母、檳榔、草果等藥材,以化痰開胸,清除宿食,通常服用一劑即可痊癒。
2. 內傷脾胃者辨有餘與不足
內傷者謂勞役過多,飲食失節致傷脾胃之氣,氣虛而發熱也。東垣制補中益氣湯治之,其效捷如影響。然有內傷而挾食,此不足之中而繼之有餘也。治當消導為主,而補脾佐之。又有內傷而挾寒者,此亦不足之中而繼之有餘也。治以散邪為主而補氣佐之。及有內傷而犯欲者,此不足之中又加之不足也。
治以大補為主。(一人身熱惡寒,頭眩體倦兼帶疼痛,予診,口氣並左尺虛而大,此內傷犯欲也,病者唯唯,遂投十全大補湯二劑而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脾胃受損的情況,區分是有餘還是不足的問題。當一個人工作過度,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氣虛,進而發燒,這種情況被稱為內傷。東垣(李杲)創製了補中益氣湯來治療這種病症,效果非常顯著。
然而,有些內傷患者同時伴有食滯,這是在脾胃氣虛的情況下,又出現了食物過剩的問題。對此,治療應以消食導滯為主,輔以健脾。
還有一些內傷患者伴有寒症,這同樣是在氣虛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寒邪入侵。對於這種情況,治療應以驅除寒邪為主,輔以補氣。
至於那些在氣虛狀態下,又進行性行為的內傷患者,這是在不足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消耗了體力。對此,治療應以大力補充為主。
舉例來說,有位患者身體發熱、怕冷,頭暈體倦且伴隨疼痛。我診斷後發現他口氣虛弱,左側腎脈也呈現虛大,顯示他有內傷且進行了性行為。患者承認確有此事,我於是讓他服用了兩劑十全大補湯,病情便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