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病源》~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

回本書目錄

十、考證病源七十四種 (1)

1. 病因賦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則顯其症。症者病之標,因者病之本。《內經》曰: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蓋百病皆生於六氣,諸症莫逃乎四因。傷寒傳遍六經,必須熟識。瘟疫病感冒四氣,務要先明。內傷脾胃者,辨有餘於不足。外感熱病者,知夏熱與春溫。

卒中風,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傷風,原有二種,治別三經。中暑有動靜之異,受濕有內外之分。火有七說,痰有十因。氣有九論,郁有六名。瘧犯暑風,更兼痰食,痢因濕熱,及受積停。嘔吐者,胃氣逆而不下。泄瀉者,脾氣傷而不平。霍亂脾寒,傷食所致。痞滿脾倦,積濕而成。

白話文:

疾病的發生都有各自的原因,原因受到感染就會出現症狀。症狀是疾病的標誌,原因是疾病的根源。《內經》說:“知道標和本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正確處理;不知道標和本的人,就是胡亂行事。”所有的疾病都源於六氣,各種病症都不能逃脫四個原因。傷寒會傳遍六個階段,必須熟悉掌握。瘟疫等傳染病會導致身體感受四季的變化,一定要事先瞭解清楚。內部傷害到脾胃的情況,要在缺乏的情況下辨別是否有餘。外部感受到熱性疾病的情況,要知道夏季炎熱與春季溫暖的區別。 突然中風,病因有四種,治療方法分爲三種。創傷性風溼病原本有兩種類型,治療方式不同。中暑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溼疹內外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火災有七個說法,痰液有十個原因。氣體有九種理論,抑鬱有六個名稱。瘧疾侵犯了夏天的風,再加上痰液食物的影響,腹瀉是因爲潮溼、熱量以及積聚停滯的結果。嘔吐是因爲胃部氣息不順而無法向下流動。腹瀉則是由於脾氣受損而導致不平衡的狀態。霍亂是由寒冷導致的脾臟損傷所引起的,積食也是原因之一。胸悶滿腹脹則是因爲長期積累溼度造成的疲乏狀態。

咳逆者,胃氣之不順。咳嗽者,肺氣之不清。噯氣皆由於痰火,咽酸盡為乎食停。中滿臌脹者,脾虛不運。噎膈反胃者,氣食相凝。喘急有虛有實,痙痓有陽有陰。五積六聚者,總是氣凝其痰血。五癆六極者,皆緣火爍乎天真。吐血出於胃腑,衄血本乎肺經。痰涎血,屬於脾臟。

咯唾血,屬於腎經。牙宣者,陽明之熱極。舌衄者,少陰之火升。腹中窄狹,而痰火各別。胸中煩熱,而虛實可分。驚悸痰迷,恐懼所致。健忘血少,憂鬱而成。癲狂者,分心肝之熱極。癇症者,尋痰火之重輕。便濁,有赤濁白濁之異。汗出,有自汗盜汗之名。九種心疼,痛在胃脘。

白話文:

咳嗽不順是因為胃氣運行不暢,咳嗽是因為肺部清氣受阻。噯氣和喉嚨痠痛通常是由於痰火引起的,而食物停滯也會導致類似症狀。中滿、脹痛是脾虛不能正常運化所引起。噎食、反胃是因氣與食物凝結所致。喘息有虛有實之分,痙攣則有陽有陰之別。五積六聚都是由於氣凝結了痰血。五癆六極則是因火傷及本質所致。吐血主要源自胃腸,鼻出血則與肺經有關。痰、涎、血主要與脾臟有關。

咯血、唾血則屬腎經問題。牙宣是因為陽明經的熱氣極度旺盛,舌衄則是少陰經的火氣上昇。腹中狹窄,痰火分隔不同。胸中煩熱,可以分辨虛實。驚悸、痰迷是由於受到驚嚇或憂慮所引起。健忘、血少是因憂鬱所致。癲狂是心肝熱氣極度旺盛的表現,癇症則是尋找痰火輕重的症狀。排便混濁,有紅色混濁和白色混濁的不同。出汗有自汗和盜汗之分。九種心疼,疼痛主要在胃部。

七般疝氣,病在厥陰。脅痛有兩邊之別,頭風有左右之分。腰痛者,腎虛而或閃挫。腹痛者,寒氣而或食停。痿症,不足與濕熱。痹症,寒濕與風乘。四種遺精,心腎不能既濟。五般黃疸,濕熱熏蒸而成。眩暈者,無痰不作。消渴者,無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

大便閉,乃血液燥結。小便閉,乃氣滯不行。痔疾腸風,濕熱所致。發癍癮疹,風熱所乘。耳聾者,腎虛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齒痛乃胃熱蟲蛀,喉痹乃火動痰升。鼻塞由肺氣之不利,口瘡緣脾火之遊行。女子經水不調,皆因氣逆。寡婦心煩潮熱,多是郁生。帶下沙淋,由於濕熱。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本: 七種疝氣,病因出現在厥陰經脈上。肋骨疼痛有左、右兩側的不同;頭部風邪引起的疾病也有左、右之分。腰部疼痛通常是因為腎臟虛弱或者受到外力扭傷。腹部疼痛則可能是因為受了寒冷侵襲或者是食物積聚在消化道內。萎縮病症通常是由於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素或是受到了溼熱影響。痙攣病症則可能和冷溼以及風邪有關。四種遺精情況都是因為心臟和腎臟功能失調導致無法正常排泄。五種黃疸病例都和溼熱交織在一起形成。眩暈症狀沒有痰液就不會出現。糖尿病患者沒有火氣就不可能產生高血糖。失眠的人往往是因為痰液和火氣過盛而且血液量較低。睡眠時間過長的人常常是因為脾胃疲憊並且精神混亂。 大便乾硬堵塞主要是因為血液太過乾燥凝固起來。小便阻塞則可能是因為氣體流通不暢造成的。痔瘡和直腸出血等肛門疾病大多數是由於溼熱感染引發的。皮膚起紅斑丘疹等癬症多半是因為風邪和熱毒入侵人體後形成的。耳朵聽力下降通常是因為腎臟虛弱造成。眼睛疾病往往是由於肝臟火氣旺盛引起。牙齒疼痛主要原因是胃部火氣太大加上口腔細菌滋生。咽喉部位被堵住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火氣上升再加上痰液堆積。鼻子不通氣通常是因為肺部呼吸系統運轉不良。口腔潰瘍問題通常是因為脾臟火氣過重。女性月經週期紊亂通常是因為情緒波動太大。尿路感染和流產等生殖器官疾病通常是因為溼熱感染。

血山崩漏,為損衝任。胎孕不安,治有二理。產後發熱,原有七因。茲七十四種之病,略舉其概而賦云,欲知其備,後論詳明。看方猶看律,用……

白話文:

血液大量流失、經期不正常出血,是因為傷到了沖脈和任脈。懷孕期間身體不舒服,治療方法有兩種道理。生產後出現發燒的情況,可能的原因有七個。這74種病症,大約列出了大概情況並寫在這裡,如果想要瞭解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在之後的文章裡查看。看病就像看法律條例一樣,使用......(此處省略了部分字詞)

2. 百病皆因乎六氣

六氣者,風濕熱火燥寒也。《原病式》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濕脹滿,皆屬於脾。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暴強直,支痛軟戾,裡急筋縮,皆屬於風。

諸熱喘咳,嘔血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腫大,鼓之如鼓,癰疽瘍疹,癭瘤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衊,血汙之病,皆屬於熱。諸熱瞀瘛,暴瘖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痠疼,氣逆上衝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吐湧溢,食不下咽,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死,皆屬於火。諸痙強直,積飲痞膈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肌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

白話文:

「六種自然現象是風、溼、熱、火、燥和寒。《原病式》說:所有類型的頭暈和搖晃都與肝臟有關;所有的疼痛和潰瘍都與心臟有關;所有的溼氣引起的腹部脅脣脹滿都與脾臟有關;所有的呼吸困難和胸悶都與肺部有關;所有的寒冷導致身體緊繃都與腎臟有關;突然出現的僵硬不靈活、肢體疼痛、柔弱無力、內在緊張以及筋脈萎縮等症狀都與風邪有關。 各種發燒、哮喘咳嗽、嘔吐大量血液或急性水樣瀉痢、尿液混濁、腹部脹大且像打鼓一樣有彈性、皮膚上的潰爛斑點、頸部或胸部的囊腫、結節、嘔吐物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眼睛模糊不清、情緒抑鬱、浮腫、鼻子不通、流鼻涕、出血、排尿受阻、全身發熱、怕冷顫抖、精神恍惚、喜怒哀樂不定、胡言亂語、口臭、面色蒼白、疲倦乏力、四肢痠痛、氣息上湧並伴隨恐懼感、打噴嚏、嘔吐、皮膚潰瘍、咽喉堵塞、耳朵嗡嗡作響甚至聽不到聲音、反胃嘔吐、食物難以下嚥、視覺模糊不清、拉肚子、抽搐而亡等等這些病症都是因為過度的熱所造成的。各種因肌肉痙攣而產生的僵硬、聚積於胃中的痰涎、胸隔之間充滿了黏稠的東西、嘔吐不止、身體沈重、腳腕腫脹、肌肉如同泥巴一般鬆弛、用手壓下去沒有反應等等這些病症都是由溼氣所造成。」

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諸病上下,所出水溢,澄澈清冷,癥瘕疝氣,腹滿急痛,下痢清白,食已不飢,吐痢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風有風熱、風寒。風寒則發散,祛風而寒自解。風熱則疏散,熱退而風自平。熱有虛熱、實熱、鬱熱。虛熱者補之,實熱者瀉之,鬱熱者散之。

火有陽火、陰火、虛火、實火。陰火虛火從其補,陽火實火從其瀉。濕有寒濕、風濕、濕熱、濕氣。寒濕者,熱藥以燥之;風濕者,風藥以勝之;濕熱者,寒藥以清利之;濕氣者,氣藥以通暢之。燥有寒燥、熱燥、風燥。熱燥者清熱,寒燥者溫經,風燥者祛風,亦必以養血潤燥之藥為君。

寒有外寒、內寒、虛寒。外寒發表為先,內寒溫中為急,虛寒壯陽而兼固本。

白話文:

各種乾燥、枯竭、脫水的情況,都屬於燥症。所有上上下下的病症,如果出現水腫,且清澈冷涼,有癥瘕、疝氣、腹脹急痛、下痢清白、食後無食慾、嘔吐物腥穢、活動不便、厥逆僵硬等現象,都屬於寒症。

風可以分為風熱和風寒。風寒需要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祛除風邪就能解寒。風熱需要用疏散的方法來治療,熱氣消退後風勢自然平復。

熱可以分為虛熱、實熱、鬱熱。對虛熱的要補充營養,對實熱的要排除,對鬱熱的要疏解。

火可以分為陽火、陰火、虛火、實火。對陰火和虛火要補充營養,對陽火和實火要進行排泄。

濕可以分為寒濕、風濕、濕熱、濕氣。對於寒濕,要用熱性的藥物來祛除;對於風濕,要用風藥來剋制;對於濕熱,要用寒性的藥物來清涼利導;對於濕氣,要用氣藥來通暢。

燥可以分為寒燥、熱燥、風燥。對熱燥要清熱,對寒燥要溫暖經絡,對風燥要祛除風邪,但都需要配合滋養血液、潤滑皮膚的藥物作為主藥。

寒可以分為外寒、內寒、虛寒。對外寒,首先要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對內寒,要迅速用溫暖中焦的方法來治療;對虛寒,要強調壯陽並兼顧固本。

3. 諸症莫逃乎四因

四因者,氣、血、痰、食也。予考丹溪治病,每用四君子湯以治氣,四物湯以治血,二陳湯以治痰,平胃散以治食。多用此四方為主,更參以郁法治之,故藥品不繁而多中於病。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在說「四因」是指氣、血、痰和食。「四君子湯」可以治療與氣有關的疾病、「四物湯」可以治療與血有關的疾病、「二陳湯」可以治療與痰有關的疾病、「平胃散」可以治療與食有關的疾病。作者認為朱丹溪醫生常用這四種方子作為主要療法,再配合其他方法來治療病人,因此他的處方雖然簡單但卻能有效對症下藥。

4. 傷寒症傳遍六經必須熟認

霜降以後春分前,傷寒即病六經傳。傳過六經當自愈,請看《素問》不虛言。若然兩感傷寒症,一日兩經表裡病。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間當損命。是故傷寒不服藥,待過七日無差錯。七日之中一劑差,變為壞症終擔閣。先師立法玄又玄,誰人識得顛倒顛。陽盛格陰須細察,陰盛格陽必再研。

表裡陰陽明的確,汗溫吐下用無偏。如斯曲盡傷寒理,直達長沙一脈源。

白話文:

以下是對該古文中醫理論的簡要概述:

  1. 霜降後至春分前,如果感染了感冒(傷寒),就會按照六經(太陽、少陽、厥陰等)進行傳播和發展。
  2. 當六經都經過之後,病情自然會好轉;這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有詳細說明,並非空談。
  3. 如果同時感染兩個經絡(例如太陽與少陽),那麼一天之內可能會出現表證和裏證的症狀。
  4. 患者不能進食或喝水,且失去意識時,可能在六天左右死亡。
  5. 因此,對於傷寒患者來說,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等待七天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因誤診而產生問題。
  6. 在七天期間服用一次藥物,有可能使病情惡化,最終導致治療失敗。
  7. 先輩們制定的療法深奧難懂,只有真正理解其原理的人才能掌握其中的道理。
  8. 陽氣旺盛時,即使有陰象也需仔細觀察;陰氣旺盛時,則必須再次研究。
  9. 表證和裏證的陰陽特徵應清楚明瞭,使用發汗、加熱、催吐及瀉下的方法應恰到好處。
  10. 只有如此深入地瞭解傷寒的本質,才能追溯到張仲景所代表的一派學說根源。

5. 太陽經症

(夏日用九味羌活湯代麻黃)

太陽經症惡寒先,身熱頭疼脊痛連。有汗傷風脈浮緩,無汗傷寒脈緊弦。無汗麻黃湯可汗,汗多宜以桂枝煎。時藥香蘇加減用,對經中病即時痊。初病原來是太陽,即宜發表便安康。若還誤用陽明藥,引入肌中熱不涼。

白話文:

夏日使用「九味羌活湯」代替「麻黃」治療太陽經病症狀:包括畏寒、身體發燒、頭痛和背部疼痛等。如果患者有汗水且脈搏浮緩,可能是受風感冒;如果沒有汗水且脈搏緊張,則可能受到寒冷影響。「麻黃湯」可以透過出汗來治癒疾病,但如果出汗過多,應改為服用「桂枝」煮製的飲品。在當時使用的草藥中,添加了香附和紫蘇進行調節,根據病情對症下藥即可康復。最初患病的原因是因為太陽照射,因此應該及早表達並恢復健康。如果不慎錯誤地使用陽明藥物,可能會引致皮膚中的熱量無法降溫而導致更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