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能醫》~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卷之一
2. 運氣司天
3. 主運
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天地相合則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始也。天氣終於癸,地氣終於亥,天地相合則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陰陽相間,剛柔相須,是以甲子之後,乙丑繼之;壬戌之後,癸亥繼之。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有主運焉,有客運焉;有主氣焉,有客氣焉。
主運主氣,萬載而不易,客運客氣,每歲而迭遷。自天干兄弟次序言之,甲乙東方木也,丙丁南方火也,戊己中央土也,庚辛西方金也,壬癸北方水也。故木為初之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此主運也。
詩曰
大寒木運始行初,清明前三火運居,
芒種後十土運是,立秋後六金運推,
立冬後九水運伏,周而復始萬年好。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主運」概念,以天干地支來象徵四季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運行週期。
天干開始於甲,地支開始於子,當天干和地支結合在一起時,就是甲子。因此,甲子是干支的起點。天干終結於癸,地支終結於亥,當天干和地支再次結合在一起時,就是癸亥。所以,癸亥是干支的終點。陰與陽相互交替,剛與柔相輔相成,因此在甲子之後,接續的是乙丑;在壬戌之後,接續的是癸亥。三十年是一個紀元,六十年是一個週期。在這個週期裡,有主運,也有客運;有主氣,也有客氣。
主運和主氣,經歷萬載都不會改變,客運和客氣,每年都會輪流變換。從天干兄弟的排序來看,甲乙代表東方的木,丙丁代表南方的火,戊己代表中央的土,庚辛代表西方的金,壬癸代表北方的水。因此,木運是第一個運行的,火運是第二個運行的,土運是第三個運行的,金運是第四個運行的,水運是第五個運行的。這些就是所謂的「主運」。
詩句中提到:
在大寒節氣時,木運開始運行。在清明節前的三天,火運開始運行。在芒種節氣後的十天,土運開始運行。在立秋節氣後的六天,金運開始運行。在立冬節氣後的九天,水運開始運行。這些運行週期,會周而復始,萬年不變。
4. 客運
自其夫婦之配言之,甲與己合而化土,乙與庚合而化金,丙與辛合而化水,丁與壬合而化木,戊與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此客運也。
詩曰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之歲木成林,
丙辛化水戊癸火,逐年客運細推尋。
甲己之歲,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為土運,餘四運仿此。
假如甲己年,甲為土運,初之運,即土也。(天之五運於以明)土生金,二之運,即金也。金生水,三之運,即水也。水生木,四運之,即木也。木生火,五之運,即火也。每一運各主七十二日零五刻,此天干在上為陽,所以主乎運也。
白話文:
從夫妻的配合來說,甲和己相合會生成土,乙和庚相合會生成金,丙和辛相合會生成水,丁和壬相合會生成木,戊和癸相合會生成火。因此,在甲己的年份,土運主導;在乙庚的年份,金運主導;在丙辛的年份,水運主導;在丁壬的年份,木運主導;在戊癸的年份,火運主導。這就是所謂的「客運」。
有詩說:
甲己結合生成土,乙庚結合生成金,丁壬的年份木如林, 丙辛結合生成水,戊癸結合生成火,每年的客運需細心推敲。
在甲己的年份,正月開始於丙寅,丙是火,能生土,所以這一年的運勢是土運,其他四種運勢以此類推。
舉例來說,在甲己年,甲代表土運,第一個運勢就是土運。 (這樣就清楚了天干五運的情況)土能生金,第二個運勢就是金運。 金能生水,第三個運勢就是水運。 水能生木,第四個運勢就是木運。 木能生火,第五個運勢就是火運。 每一個運勢各自掌管七十二天又五刻,這是因為天干在上方代表陽性,所以能主導運勢。
5. 主氣
又以地支循環次序言之,寅卯屬春,術也;己午屬夏,火也;辰戌丑未屬四季,土也;申酉屬秋,金也;(六氣於以明)亥子屬冬,水也。故風為初之氣,火為二之氣,暑為三之氣,濕為四之氣,燥為五之氣,寒為終之氣。此主氣也。
詩曰
大寒厥陰氣之初,春分君火二之隅,
小滿少陽分三氣,大暑太陰四相呼,
秋分陽明五位是,小雪太陽六之餘。
白話文:
如果以十二地支所代表的年度循環順序來說,寅和卯屬於春季,是木的象徵;巳和午屬於夏季,代表火;辰、戌、醜、未分別屬於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交替時期,象徵土;申和酉屬於秋季,象徵金;(透過這六氣可以明白)亥和子屬於冬季,象徵水。因此,風代表第一階段的氣,火代表第二階段的氣,暑熱代表第三階段的氣,溼氣代表第四階段的氣,乾燥代表第五階段的氣,寒冷則代表最後階段的氣。這就是所謂的主氣。
有詩云:
大寒時節,正是厥陰風木氣的開始, 到了春分,君火氣則在第二階段顯現, 小滿時分,少陽相火氣爲第三階段, 大暑時節,太陰溼土氣則在第四階段響應, 秋分之時,陽明燥金氣在第五階段出現, 到了小雪,太陽寒水氣則在第六階段結束。
以上就是根據季節變化,五行屬性與六氣之間的關係解釋。
6. 客氣
自其對衝之定位言之,子對午而為少陰君火,醜對未而為太陰濕土,寅對申而為少陽相火,卯對酉而為陽明燥金,辰對戌而為太陽寒水,巳對亥而為厥陰風木。故子午之歲,君火主之;丑未之歲,濕土主之;寅申之歲,相火主之;卯酉之歲,燥金主之;辰戌之歲,寒水主之;巳亥之歲,風木主之。此客氣也。
詩曰
子午少陰君火天,陽明燥金應在泉,
丑未太陰濕土上,太陽寒水雨綿綿,
寅申少陽相火旺,厥陰風木地中聯,
卯酉卻與子午友,辰戌巳亥例皆然。
白話文:
從其相對位置來看,子時對午時代表的是少陰君火,醜時對未時代表的是太陰濕土,寅時對申時代表的是少陽相火,卯時對酉時代表的是陽明燥金,辰時對戌時代表的是太陽寒水,巳時對亥時代表的是厥陰風木。因此,在子時和午時,由君火主宰;醜時和未時,由濕土主宰;寅時和申時,由相火主宰;卯時和酉時,由燥金主宰;辰時和戌時,由寒水主宰;巳時和亥時,由風木主宰。這就是所謂的「客氣」。
詩歌如下:
子時和午時是少陰君火在天空中,陽明燥金則在地面下相應,
醜時和未時是太陰濕土在上方,太陽寒水帶來綿綿細雨,
寅時和申時是少陽相火旺盛,厥陰風木則在地底連接,
卯時和酉時與子時午時相配,辰時、戌時、巳時、亥時也都依循這樣的規律。
7. 司天
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厥少太是陰,少陽太是陽
指,太(陰),少(陰),上為司天,下為在泉
掌,少(陰),太(陰),右左為間氣
圖,厥(陰),太(陽),陽(明),少(陽)
主歲者為司天,位當三之氣。司天之下相對者,為在泉,位當終之氣。司天之左,為天之左間。司天之右,為天之右間。在泉之左,為地之左間。在泉之右,為地之右間。(順行)
客運之行也,甲丙戊庚壬五陽干為太過,太寒前十三日交名先天。乙丁己辛癸五陰乾為不及,大寒後十三日交名後天。平氣之年,大寒日交名齊天。
正司化,令之實,對司化
正化,寅午未酉戌亥。
對化,子醜卯辰巳申。
疊見曰盛者,病。相剋曰衰者,病。
以子臨父,曰不當位者,病。
以父臨子,曰相得,謂平氣。
客勝主則從,主勝客則逆。
司天管上半年。
在泉管下半年。
天符(歲運與司天相合,故曰天符。)如丁巳年(丁壬化木,木運。巳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
歲值(運氣與地支年辰相值,故曰值歲。)如丁卯年(丁壬化木,木運。地支寅卯為木。)
三合(司天運氣地支,三者俱會,故曰三合。)如己丑年(甲己化土,土運。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地支丑年屬土。)
五天歌
木蒼危室柳鬼宿,火丹牛女壁奎旁,
土黅心尾軫角度,金素亢氐昂畢前,
水玄張翌婁胃是,下為運氣上經天。
三氣歌
敷和發生委和木,升明赫曦伏明火,審平堅成從革金,備化敦阜卑監土,
靜順流衍涸流水,平氣太過不及數,
甲太宮,乙少商,丙太羽,丁少角,戊太徵
己少宮,庚太商,辛少羽,壬太角,癸少徵
甲丙戊庚壬為陽屬太,太者為有餘;
乙丁己辛癸為陰屬少,少者為不及。
南北政
甲己土運為南政,蓋土居中央,君遵南面而行,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四運為北政,以臣事之,而北面受令所別也。
南政子午兩寸沉,丑未、己亥左右尋(左右寸),
卯酉兩尺寅申左左尺,辰戌右尺真分明,
北政陽明卯酉沉兩寸,太陽(辰戌)少陽(寅申)左寸應,
少陰子午兩尺厥陰(己亥)左(左尺),太陰(丑未)右尺何須問。
十二經手足所屬
心手少陰包厥陰,太陰屬肺手之經,
小腸太陽三焦少,大腸卻是手陽明,
腎足少陰肝足厥,太陰脾土就中分,
太陽膀胱少陽膽,陽明屬胃足經行。
十二經氣血多少
心腎三焦膽肺脾,氣多血少是根基;
小腸膀胱肝包絡,血多氣少定無疑;
惟有陽明大腸胃,氣血俱多兩不虧。
十二經絡本旨
中焦肺脈起之中,出手大指之端沖;
大腸即手起次指,上行環口交鼻里;
胃經源又下鼻交,出足大指之端饒;
脾脈就足指端上,注於心中少陰向;
心經中之入掌循,手內端出小指行;
白話文:
司天:
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少陰、太陰這六種氣,少陽、太陰、太陽屬陽;厥陰、少陰屬陰。太陰、少陰在上,稱為司天;它們在下方相對應的,稱為在泉。少陰、太陰分別在左右,稱為間氣。厥陰、太陽、陽明、少陽依次排列。主導一年的氣候者為司天,位居三氣之首。司天之下相對應的為在泉,位居三氣之末。司天的左側為天之左間,右側為天之右間;在泉的左側為地之左間,右側為地之右間。(順序以此類推)
甲、丙、戊、庚、壬五個陽干,為氣候太過,在太寒之前十三日交替,稱為先天。乙、丁、己、辛、癸五個陰干,為氣候不及,在大寒之後十三日交替,稱為後天。平穩的年份,在大寒日交替,稱為齊天。
正司化,是指氣候的盛行;對司化,是指氣候的衰退。
正化,指寅、午、未、酉、戌、亥六個地支。
對化,指子、丑、卯、辰、巳、申六個地支。
兩種氣候同時出現,則為盛,為病;相剋則為衰,為病。
子臨父(子年遇父年),則為不當位,為病。
父臨子(父年遇子年),則為相得,謂之平氣。
客氣勝過主氣,則順應客氣;主氣勝過客氣,則逆轉客氣。
司天主宰上半年。
在泉主宰下半年。
天符(歲運與司天相合,故稱天符),例如丁巳年(丁壬化木,木運,巳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
歲值(運氣與地支年辰相值,故稱歲值),例如丁卯年(丁壬化木,木運,地支寅卯屬木)。
三合(司天、運氣、地支三者相合,故稱三合),例如己丑年(甲己化土,土運,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地支丑年屬土)。
五天歌:
木:蒼龍、危月燕、室火猪、柳土獐、鬼金羊。 火:丹鳥、牛金牛、女土蝠、壁水貐、奎木狼。 土:黅土蚓、心月狐、尾火虎、軫水蚓、角木蛟。 金:素女、亢金龍、氐土貉、昂日雞、畢月烏。 水:玄武、張月鹿、翼火蛇、婁金狗、胃土雉。下為運氣,上為司天。
三氣歌:
敷和發生、委和(木);升明赫曦、伏明(火);審平堅成、從革(金);備化敦阜、卑監(土);靜順流衍、涸流(水)。平氣、太過、不及的數目。
甲太宮,乙少商,丙太羽,丁少角,戊太徵;己少宮,庚太商,辛少羽,壬太角,癸少徵。
甲、丙、戊、庚、壬為陽,屬太,太者為有餘;乙、丁、己、辛、癸為陰,屬少,少者為不及。
南北政:
甲己土運為南政,因為土居中央,君王面南而治;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四運為北政,臣子北面聽令,由此區分。
南政:子午兩寸脈沉,丑未、己亥左右寸脈可尋;卯酉兩尺,寅申左尺,辰戌右尺,脈象分明。
北政:陽明(卯酉)兩寸脈沉,太陽(辰戌)、少陽(寅申)左寸脈應;少陰(子午)兩尺,厥陰(己亥)左尺,太陰(丑未)右尺。
十二經手足所屬:
心經屬手少陰,包經屬手厥陰,太陰屬肺手經;小腸經屬太陽,三焦經屬少陽,陽明屬大腸手經;腎經屬足少陰,肝經屬足厥陰,太陰屬脾足經;太陽屬膀胱足經,少陽屬膽足經,陽明屬胃足經。
十二經氣血多少:
心、腎、三焦、膽、肺、脾,氣多血少;小腸、膀胱、肝、包絡,血多氣少;陽明、大腸、胃,氣血俱多。
十二經絡本旨:
肺經起於中焦,出於大拇指端;大腸經起於食指,上行環繞口鼻;胃經起於鼻下,到達大拇指端;脾經起於足拇指端,入於心經;心經入掌,出於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