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能醫》~ 序 (2)
序 (2)
1. 序
讀書之法,廣稽博考,參互錯綜,兩不可缺。中人之姿,強識既難,貫通非易,安望能兼?況岐黃之道,死生攸寄,其於古人方論,資乎善記善悟,更非儒書比。而世之習醫者,往往以舉業不就,退而從事,則質性已半屬中下,平時既鮮博考之功,臨症又乏明辨之識,費人之誚,初非過也。
余讀書三十年,竊苦姿性庸鈍,過目易忘,少所觸類,因就耳目所及,於古今名家辨論,手抄卷匯,積成是編。類列病形,瞭如掌上之螺;詳分治法,判若水中之犀。俾得指下分明,胸中有主,雖初學之士見之,亦可依類而求,按書而治,名之曰《一見能醫》。付之梨棗,亦聊為未能廣稽博考,參互錯綜者,開一捷徑云爾。
時乾隆己丑春王月南邑石筍里朱時進南珍氏題于振秀草
白話文:
[序]
談到讀書的方法,應廣泛地搜尋與深入地研究,相互參考、多方比較,這兩點缺一不可。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強記大量的知識已屬困難,要融會貫通更是不易,如何能兩者兼備呢?況且中醫學問,關乎生死,對於古人的藥方理論,必須有良好的記憶力和領悟力,這絕不是讀讀一般書籍可以相比的。然而,世上學習醫術的人,往往是因為科舉考試不順,才轉而從醫,他們的天賦已屬於中下等,平時沒有深厚的學術基礎,面對病人時又缺乏明確的判斷能力,因此常受到他人嘲笑,這其實並不冤枉。
我讀書三十年,常常感到自己的天賦平庸,讀過的書容易忘記,也很少能舉一反三。因此,我將自己接觸過的,古今名家的醫學辯論,親手摘錄成冊,日積月累,終於編纂成這本書。書中詳細列出了各種疾病的特徵,清晰得就像手掌上的紋路;仔細分類了治療方法,明確得就像水中的犀牛角一樣顯眼。如此一來,讀者在診治疾病時便能心中有數,即使剛入門的學子,也能根據書中的分類去尋找答案,照著書本去治療,所以我將這本書命名為《一見能醫》。我將它出版,也算是為那些無法廣泛搜尋、深入研究、多方比較的人,提供了一條捷徑。
乾隆己丑年春天,南邑石筍裏的朱時進,南珍,在振秀草堂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