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平治會萃》~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泄瀉,濕,氣虛,火,痰,食積

戴云:凡瀉水腹不痛者,是濕也。飲食入胃不往,或完穀不化者,是氣虛也。腹痛瀉水腹鳴,痛一陣瀉一陣,是火也。或瀉時或不瀉,或多或少,是痰也。腹痛甚而瀉,瀉後痛減者,食積也。

濕,燥濕兼滲泄之,四苓散加蒼朮、白朮,甚者二術炒。氣虛用人參、白朮、炒芍藥、升林。

火,宜伐火、利小水,黃芩、木通,入四苓散。

痰積宜豁之,海石、青黛、黃芩、神麯、蛤粉,或用吐法。

食積,宜消導疏滌之,神麯、大黃。

已上諸藥,皆作丸子服之。

凡泄瀉水多者,仍用五苓散治之。

世俗類用澀藥治痢與瀉,若積久而虛者,或可行之;而初得之者,恐必變他疾,為禍不小矣。殊不知多因於濕,惟分利小水,最為上策。

止瀉方

肉豆蔻(五錢),滑石(春冬一兩二錢半,夏一兩半,秋二兩)

又方,姜曲丸

神麯(六兩,炒),陳麥(亦可),茴香(五錢),生薑(一兩)

上炒白朮、炒曲、炒芍藥,或丸或散,或湯作丸子,切當。

白話文:

戴氏說:凡是拉肚子但肚子不痛的,這是因為濕氣過重。食物進入胃裡無法正常消化,或是食物完全未經消化就排出的,這是因為氣血不足。腹部疼痛,拉出的是水狀,且伴有腸鳴,痛一陣拉一陣的,這是因為有火熱。有時拉肚子,有時不拉,拉的量時多時少的,這是由於痰濕。腹痛得很厲害然後拉肚子,拉完肚子後疼痛減輕的,這是食物積滯。

濕氣過重的情況,應當用能燥濕和利尿的藥物來治療,如四苓散加上蒼朮和白朮,嚴重的情況下可以炒製使用。氣血不足的情況,可以使用人參、白朮、炒芍藥和升麻。

火熱的情況,應該用能清熱和利尿的藥物,如黃芩、木通,加入到四苓散中使用。

痰濕積聚的情況,應當使用能豁痰的藥物,如海石、青黛、黃芩、神麯、蛤粉,或者使用催吐的方法。

食物積滯的情況,應當使用能幫助消化和清理的藥物,如神麯和大黃。

以上提到的所有藥物,都可以做成丸子服用。

對於拉肚子且水份很多的情況,仍然可以使用五苓散來治療。

一般社會上常用止瀉藥來治療腹瀉,如果是長期且虛弱的狀態,或許可以這樣做;但如果是新發病,恐怕會引發其他的疾病,造成的危害不小。很多人不知道,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濕氣過重,最好的策略是通過利尿來解決。

以下是止瀉的處方:

肉豆蔻(5錢),滑石(春冬季節1兩2錢半,夏季1兩半,秋季2兩)

另一個處方,薑麯丸:

神麯(6兩,炒),陳麥(也可以),茴香(5錢),生薑(1兩)

以上藥物炒白朮、炒麯、炒芍藥,可以做成丸子或散劑,或者用水煎煮成湯,再做成丸子,都是非常適合的。

2. 脾泄

治一老人奉養太過,飲食傷脾,常常泄瀉,亦是脾泄。

白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酒拌炒),神麯(一兩半,炒),山楂(一兩半,炒),半夏(一兩,洗),黃芩(五錢,炒)

上為末,荷葉包飯燒為丸。

治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脈弦數,獨胃脈沉滑,因飲白酒,作痢下血,淡水膿後,腹痛,小便不利,裡急後重,參、術為君,甘草、滑石、檳榔、木香、蒼朮,最少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前症俱減,獨小便不利,以益元散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治療脾虛導致的腹瀉。一位老年人因為飲食過度,傷害了脾臟,經常出現腹瀉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脾虛性腹瀉。

治療方式如下:使用白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需與酒混合後炒製),神麯一兩半(同樣需炒製),山楂一兩半(炒製),半夏一兩(需清洗乾淨),黃芩五錢(炒製)。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荷葉包裹著飯一起燒製成丸狀藥物。

另有一位七十歲的老人,面色蒼白,脈搏跳動快速且有力,胃部脈象則顯得深沉滑利。由於飲用了白酒,引發了下痢出血,接著是淡色膿液,伴隨腹部疼痛,小便不暢,有內急後重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將人參、白朮作為主要藥材,輔以甘草、滑石、檳榔、木香、蒼朮,再配以少量的保和丸二十五粒。到了第二天,除了小便不暢之外,其他症狀都有所緩解,於是使用益元散來改善小便問題。

3. 霍亂

戴云:霍亂者吐也,有聲有物。凡有聲無物而躁亂者,謂之乾霍亂也。

轉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其乳,近兩傍邊,此乃《千金》妙法也。

內有所積,外有所感,陽不升陰不降,乖隔而成矣,切勿與米湯,食之立死。脈多伏為絕。

見成吐瀉不徹,還用吐,提其氣起。大法生薑理中湯最好。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吐用二陳湯加減亦可,或樟樹木煎湯吐亦可。

白話文:

【霍亂】

戴雲說:霍亂主要症狀是嘔吐,伴有聲音和吐出物。如果只有聲音,沒有吐出物且煩躁不安的,我們稱之為乾霍亂。

當患者抽搐不停時,男性可以手握自己的生殖器,女性則用手拉扯自己的乳房靠近兩側,這是在《千金方》中記載的一種有效方法。

如果體內有積滯,體外又受到風邪侵襲,導致身體陽氣不能上升,陰氣無法下降,氣血運行受阻,形成疾病。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讓患者喝米湯,因為一旦飲食,很可能立即危及生命。通常,脈象顯示為脈伏,這是病情嚴重的表現。

若嘔吐和腹瀉未完全排除病氣,還需使用催吐的方法,以促使氣機上升。一般來說,生薑理中湯對於這種病症效果最佳。治療上,有的情況適合催吐,有的情況適合通便。如果選擇催吐,可以使用二陳湯進行加減調配,或者使用樟樹木煎湯來催吐也是可行的。

4. 乾霍亂

此病最難治,死在須臾,升降不通故也。此係內有所傷,外有邪氣所遏也。有用吐法者,則兼發散之義也。吐提其氣,亦是良法,世多用鹽湯。

有用溫藥解散者,其法解散不用涼藥。

二陳湯加和解散,川芎、防風、蒼木,白芷。

白話文:

這種病症被稱為「乾霍亂」,是相當棘手且危險的,患者可能瞬間喪命,主要是因為身體的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此病通常是由於體內受到損傷,加上外來病邪阻礙所致。

有時會採用催吐療法,同時配合散邪的方式治療,目的是提升體內氣機,這種方法確實有效,常見的做法是使用鹽水引吐。

另外,也有醫生選擇用溫熱藥物來驅散病邪,這種方法強調不用寒涼藥物。

在治療上,可能會使用「二陳湯」並加入一些有助於調和與散邪的藥材,例如川芎、防風、蒼朮、白芷等。

5. 嘔吐

凡有聲有物,謂之嘔吐。有聲無物,謂之噦。

有痰隔中焦者,食不得下者,有氣逆者,有寒氣鬱於胃口者。然胃中有火與痰,而致嘔吐者多。

胃中有痰有熱。

朱奉議以半夏、生薑、橘皮為主。

孫真人誤以吵為咳逆。

劉河間謂嘔者火氣炎上,此特一端耳。

胃中有熱,隔上有痰,二陳湯加炒梔子、黃連、生薑。

久病嘔者,胃虛不納穀也。用:

生薑,人參,白朮,黃耆,香附

白話文:

[關於嘔吐],只要是有聲音且有東西吐出,我們就稱之為嘔吐。只有聲音但沒有東西吐出,我們則稱之為噦。

當中焦(消化系統中段)有痰存在時,食物便無法順利通過。另外,也可能因氣逆或胃部受寒導致食物不易消化。然而,由胃火和痰所引起的嘔吐情況較為常見。

胃部內有痰和熱氣。

朱奉議認為,半夏、生薑、橘皮是治療此症的主要藥材。

孫真人曾誤將噦診斷為咳嗽。

劉河間認為嘔吐是由於胃部的火氣上升,這只是一種看法而已。

若胃中有熱氣,且膈膜上有痰,可以使用二陳湯,並加入炒梔子、黃連、生薑來調理。

若是長期患病且伴有嘔吐,通常是因為胃虛弱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可用的藥材包括:生薑、人參、白朮、黃耆、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