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平治會萃》~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心痛(即胃脘痛)

心痛,雖日數多,不吃飲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還痛,用須三五服藥後,方可吃物。

大凡心膈之痛須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而病,於初得之時,當以溫散或溫利之藥。若曰病得稍久則成郁矣,鬱則蒸熱,熱則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備言之矣。若欲行溫利,寧無助火添病那。由是古方中多以山梔為熱藥之嚮導,則邪伏而病易痊,正易復而病易安。雖然病安之後,若縱恣口味,不改前非,病復作時,則難治也。

山梔炒去皮,每十五個,濃煎湯一呷,入生薑汁令辣,再煎小沸,服或入芎一錢,尤妙。山梔大者用七個或九個。大概胃口有熱而作痛,非山梔子不可。佐以薑汁,或半夏、橘紅各五,黃芩三,甘草一。用二陳湯,加蒼、芎,倍加炒梔。痛甚者,用加炒乾姜從之,反治之法。心痛輕者散之,麻黃、桂枝;重者加石鹼、川芎、蒼朮,梔子必炒去皮,用作丸服。

白話文:

心痛即使持續很多天,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但如果疼痛減輕後就開始吃東西,疼痛又會復發,必須服藥三到五劑後才能進食。

一般來說,心膈疼痛要分新舊。如果是因為受寒或吃寒涼食物而引起的,剛開始發病時應該用溫散或溫利藥物治療。如果病程較久,就會變成郁證,郁證會導致熱蒸,熱蒸久了就會生火,這些在《原病式》中都有詳細的說明。如果想要使用溫利藥物,卻不顧忌會助火添病,就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古方中常以山梔子作為熱藥的引導,這樣邪氣更容易消散,病情更容易痊癒,正氣更容易恢復,疾病更容易安穩。不過,即使病情穩定後,如果放縱口慾,不改往日的飲食習慣,病症再次發作時,就難以治療了。

山梔子炒去皮,每次取十五個,用濃水煎成湯,喝一小口,加入生薑汁使湯汁辛辣,再煎至小沸,服用,或者加入川芎一錢,效果更佳。山梔子大的可以用七個或九個。一般來說,胃口有熱而導致疼痛,就非山梔子不可。可以用薑汁輔助,或者搭配半夏、橘紅各五錢,黃芩三錢,甘草一錢,使用二陳湯,加入蒼朮、川芎,並加倍炒山梔子。疼痛嚴重的,可以用加炒乾薑的方法,採用反治的方法。心痛輕微的,可以用麻黃、桂枝散之;疼痛嚴重的,可以加石鹼、川芎、蒼朮,山梔子一定要炒去皮,製成丸劑服用。

凡治病必須先問平日起居如何。假如心痛因平日喜食熱物,以致死血流於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氣湯下之。切記。輕者用韭汁、桔梗,能開提氣血,藥中兼用之。以物拄按痛則止者,挾虛也,以二陳湯加炒乾姜和之。有蟲痛者,面上白斑,唇紅能食,屬蟲,治苦楝根、錫灰之類。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

痛甚者脈必伏,多用溫藥,不用參、術,可用附子。

諸痛不可用補氣藥。

各寒犯胃,草豆蔻丸用之,熱亦可用。止用一二服。

白話文:

例如,心痛可能是因為平日喜好食用熱性食物,導致熱血流入胃部而疼痛。

這種情況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瀉下熱毒。 注意,輕微的症狀可以用韭菜汁和桔梗來治療,可以開提氣血,可加入藥方中。

如果寒氣侵犯胃部,可以用草豆蔻丸,即使是熱性疾病也可以使用。

只需要服用一兩劑即可。

草豆蔻(一錢四分,裹,燒熱,去皮),吳茱萸(湯泡洗去梗焙秤),益智仁,白殭蠶,橘皮,人參,黃耆(各八分),生甘草,歸身,炙甘草,青皮(各六分),曲末,薑黃(各四分),桃仁(七個,去皮),半夏(洗,一錢),麥櫱(一錢半,炒黃),澤瀉(一錢,小便多減半),柴胡(四分),詳膈下痛,多為用之。

白話文:

草豆蔻

(一錢四分,用布包裹,燒熱後去皮),吳茱萸(用湯泡洗去莖,烘乾後稱重),益智仁,白殭蠶,橘皮人參黃耆(各八分),生甘草,歸身,炙甘草,青皮(各六分),曲末,薑黃(各四分),桃仁(七個,去皮),半夏(洗淨,一錢),麥櫱(一錢半,炒至黃色),澤瀉(一錢,若小便量多則減半),柴胡(四分),詳細辨別膈下疼痛的症狀,多用此方。

註解:

  • 一錢、八分、六分、四分:古代重量單位,一錢約等於現代3.75克。
  • 裹,燒熱,去皮:用布包裹草豆蔻,在火上燒熱,然後去除外皮。
  • 湯泡洗去梗焙秤:用熱水浸泡吳茱萸,洗去莖,烘乾後再稱重。
  • 詳膈下痛:詳細辨別膈下疼痛的症狀,即指胃脘部疼痛。
  • 多為用之:指此方常用於治療膈下痛。

說明:

此藥方為中醫經典方劑,用於治療膈下痛,即指胃脘部疼痛。方中藥材各有所用,草豆蔻、吳茱萸、益智仁等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白殭蠶、橘皮、人參等理氣降逆,和胃止嘔;黃耆、生甘草、歸身等補氣益脾,扶正固本;青皮、曲末、薑黃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桃仁、半夏、麥櫱、澤瀉等消積導滯,利水消腫;柴胡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需要注意的是,藥材用量需根據個人體質、病情等因素調整,建議諮詢中醫專業人士,以便得到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上一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余極細末,同桃仁研勻,用湯泡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用白湯送下,旋斟酌多少用之。

又方,用黃荊子炒焦為末,米飲調服。亦治白帶。

又方,脾痛用海蛤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梔,生薑煎辣湯調服為佳。

又方,單用壯蠣粉,酒調下,一二錢。氣實不可用。

白話文:

  1. 上述配方由十八種藥材組成,除了桃仁需研磨成泥外,其他藥材都需研磨成極細末,再與桃仁一起研磨均勻。接著,使用熱湯浸泡後蒸製的面餅來包成藥丸,每個藥丸大小約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時,需服下三十粒藥丸,並在飯前半小時用白開水送服,根據自身情況適量調整。

  2. 另一配方,使用炒焦的黃荊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米湯調和服用。此方法也適用於治療白帶。

  3. 當感到脾臟疼痛時,可以使用海蛤粉,並加入香附粉末,再加上川芎、山梔、生薑等材料,用熱辣的湯水調和後服用效果更佳。

  4. 最後一個單方,使用壯蠣粉,以酒調和後服用,每次約一兩錢。如果體質較強健的人則不適合使用此方法。

2. 腰痛

濕熱腰疼者,遇天陰或久坐而發者是也。腎虛者,疼之不已者是也。瘀血者,日輕夜重是也。

脈大者腎虛,用杜仲、龜板、黃柏、知母、枸杞、五味之類,用豬脊髓丸。

脈澀者瘀血,用補陰丸中加桃仁、紅花。

濕熱者,用蒼朮、杜仲、黃柏、川芎。痰者用南星。

白話文:

腰痛如果是因为湿热引起的,往往在天气阴沉或久坐的时候加重。如果是肾虚,疼痛就会持续不断。如果是瘀血导致的腰痛,白天疼痛较轻,晚上疼痛加重。

如果脉象很大,说明肾虚。可以用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子等药材,做成猪脊髓丸服用。

如果脉象涩滞,说明有瘀血。可以用补阴丸的基础上,再加入桃仁和红花。

如果腰痛是湿热引起的,可以用苍术、杜仲、黄柏、川芎等药材。如果是痰湿引起的腰痛,可以用南星。

注意

  • 这段文字只是描述了中醫古代診斷腰痛的一些理论,并非完整的治疗方案。
  • 诊断和治疗腰痛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请勿自行用药。

凡諸痛皆屬火,寒涼藥不可峻用,必用溫散之藥。

諸痛不可用人參。蓋人參補氣,氣旺不通,而痛愈甚。臍下忽大痛者,人中如黑色者,多死,難治也。

人面上忽有紅點者多死。

白話文:

凡是疼痛都屬於火症,寒冷清涼的藥物不能過度使用,必須要用溫和疏散的藥物。各種疼痛不可以用人參。因為人參能滋養元氣,如果元氣旺盛但仍然不通暢,那麼疼痛會更加嚴重。肚臍下方突然劇烈疼痛的人、人中的部位呈現黑色的人,大多死亡率高且不易治療。人的臉上忽然出現紅色斑點的人,死亡風險較高。

3. 脅痛

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肝急,有痰流注。

本氣實:川芎、蒼朮、青皮、當歸。

龍薈丸瀉火要藥。

死血:桃仁、紅花、川芎。

痰流注: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

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撫芎、蒼朮。血病入血藥中行血。脅痛甚者,用薑汁,下龍薈丸,火盛故也。

咳嗽脅痛,二陳湯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薑汁。

白話文:

患者肝火旺盛,肝氣過於充實,体内有瘀血,肝脏急躁,且有痰液积聚。

可服用川芎、蒼朮、青皮、當歸等药物来疏通肝气,降火。

龙薈丸能泻肝火。

桃仁、红花、川芎可以活血化瘀。

二陳湯加南星、蒼朮、川芎可以化痰。

肝脏急躁,可以用辛辣食物来疏散,例如川芎、蒼朮。血病需要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如果肋骨疼痛严重,可以用生姜汁服用龙薈丸,因为肝火旺盛。

咳嗽伴有肋骨疼痛,可以服用二陳湯加南星,并加入香附、青皮、青黛、生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