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平治會萃》~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痔漏

用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煎湯,先蒸後洗。腫者用木鱉子、五倍子,研細末,調傅。

漏專以涼藥為正。

痔漏方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生地,升麻,枳殼,條芩,槐角

白話文:

對於痔瘡和瘻管問題,可用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蓬煎煮成湯,先以蒸汽薰蒸患處再進行清洗。若出現腫脹,則可使用木鱉子與五倍子,研磨成細粉,調和後敷在患處。

處理瘻管問題時,主要應使用性質較涼的藥物。

這是一份針對痔瘡和瘻管的藥方: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生地、升麻、枳殼、黃芩、槐角。這些都是藥方中的成分。

2. 腸癰

作濕熱食積治。入風難治。

治漏外塞藥,蘆甘石小便煅、牡蠣粉。

白話文:

對於腸癰這種病症,應當按照濕熱和食物積滯來進行治療。如果病情已經夾雜了風邪,那麼治療上就會變得困難。

至於治療腸癰導致的漏出物,可以使用外塞的方式,所用的藥物有經過小便煅燒過的蘆甘石,以及牡蠣粉。

3. 結核

或在頸在項在身在臂,如腫毒。多痰注作核不散。治耳後頂門各一塊:

殭蠶(炒),青黛,膽星,酒大黃

上為末,蜜丸噙化之。

頸頰下生痰核:

二陳湯加炒大黃、連翹、桔梗、柴胡。

治臂核作痛:

連翹,防風,川芎,酒芩,蒼朮,皂角刺

治環跳穴痛防生附骨癰方:

以蒼木佐黃柏之辛,行以青皮,冬月加桂伎,夏月加條子黃芩,體虛者加土牛膝,以生甘草為使,大料煎入生薑汁,帶辣食前飲之。病甚者,恐朮、柏、桂枝十數貼發不動,少加麻黃一兩貼。又不動者,恐癰將成矣,急撅地成坑,以火煅紅,沃以小便,赤體坐其上,以被席圍抱下體,伏熱氣黛蒸,腠理開,血氣暢而愈。

白話文:

[結核]

有的結核可能出現在脖子、肩膀、身體或是手臂上,看起來就像是腫脹的毒素,主要是因為痰液凝結成塊而無法散去。如果要治療耳後或是頭頂部位的結核:

用炒過的殭蠶、青黛、膽星和酒大黃,把這些藥材磨成粉,再加入蜂蜜揉成丸狀,含在口中讓它慢慢溶解。

若頸部或頰下出現因痰液造成的結節:

可以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上炒過的大黃、連翹、桔梗以及柴胡。

若臂部的結節引起疼痛:

可以使用連翹、防風、川芎、酒芩、蒼朮以及皁角刺來治療。

對於環跳穴周圍的疼痛,防止發展成附骨癰的方法:

使用蒼朮和黃柏來平衡辛味,再配合青皮一起使用。冬季可添加一些肉桂,夏季則可加入條子黃芩。如果身體虛弱,可加入土牛膝,最後以生甘草作為引導,大量熬煮並加入生薑汁,在飯前飲用,味道會有些辛辣。病情嚴重時,即使連續服用十幾帖的朮、柏、桂枝仍無效,可以再加入少量的麻黃,大概一兩帖左右。若還是沒有改善,恐怕結節即將形成,這時要趕快在地上挖一個坑,用火將它燒紅,然後澆上小便,裸體坐在上面,用被子或毯子包住下半身,讓身體處於熱氣之中,讓毛孔張開,血液循環暢通,疾病就會痊癒。

4. 脫肛

氣熱,氣虛。

氣虛補氣,用人參、當歸、黃耆、川芎、升麻。

血虛者,四物湯。血熱者涼血,四物湯加黃柏炒。

白話文:

[脫肛]

這狀況是由於體內氣熱或是氣虛所導致。

若是氣虛的情況,我們會使用一些補氣的藥材,如人參、當歸、黃耆、川芎和升麻。

對於血虛的患者,我們會用四物湯來調理。而如果是血熱的情況,我們會在四物湯中加入炒過的黃柏來達到涼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