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治會萃》~ 卷二 (8)
卷二 (8)
1. 發熱(陰虛難治)
戴云:凡脈數而無力者,便是陰虛也。
陰虛發熱,用四物湯加黃柏,兼氣虛加參、耆、白朮。蓋四物湯加黃柏,是降火補陰之妙藥。
又陰虛發熱,用四物湯,甚者加龜板、炒黃柏。
吃酒人發熱者難治。不飲酒之人,若因酒而發熱者,亦難治。
一男子年三歲,因酒發熱,用青黛、瓜萎仁、薑汁,每日以數匙入口中,三日而愈。
白話文:
戴氏說:凡是脈搏快速但力度不足的,這就是陰虛的徵兆。
當出現陰虛導致的發燒,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入黃柏來治療,如果同時伴隨氣虛的情況,還可再加入人參、黃耆、白朮。因為四物湯加上黃柏,是降低虛火、滋補陰虛的好藥。
同樣的,對於陰虛導致的發燒,可以使用四物湯,病情嚴重的則需添加龜板和炒過的黃柏。
喝酒的人如果發燒,通常比較難治療。即使平時不喝酒的人,若是因酒而發燒,也是比較難治療的。
有一個三歲大的男孩,因為喝酒而發燒,使用青黛、瓜萎仁、薑汁,每天餵他幾勺進嘴裡,三天後就痊癒了。
2. 陽虛惡寒
戴云:凡背惡寒甚者,脈浮大而無力者,是陽虛也,用人參、黃耆之類。甚者加附子少許,以行參、耆之氣。
一女子惡寒,用苦參一錢,赤小豆一錢,為末。齏水吐,用川芎、蒼朮、南星、黃芩,酒麴丸。
白話文:
【對於極度畏寒的陽虛狀況】
戴雲表示,凡是背部感到非常寒冷,且脈搏雖浮大但無力的人,這都是屬於陽氣不足的情況,可用人參、黃耆這一類的藥材來補充。若情況更嚴重的話,可酌量添加一些附子,以增強人參和黃耆的功效。
有一個女子感到非常寒冷,她使用了一錢的苦參和一錢的赤小豆磨成粉末。然後用醋水催吐,接著服用由川芎、蒼朮、南星、黃芩和酒麴製成的藥丸。
3. 手心熱
梔子,香附,蒼朮,白芷,川芎,半夏(生用)
上為末,曲糊丸。
白話文:
對於手心熱的問題,處方使用的是梔子、香附、蒼朮、白芷、川芎以及生用的半夏這些藥材。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後,利用酒麴製成藥丸。
針對手心過熱的情況,治療時會用到梔子、香附、蒼朮、白芷、川芎,還有未經加工的半夏等中藥。
將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後,再用酒麴混合製成藥丸服用。
4. 手麻
此是氣虛也。
白話文:
「手麻這個症狀,是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的。」
5. 手木
東垣云:麻木,氣不行也,補肺中之氣。是濕痰死血,十指麻是胃中有濕痰死血。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肢體出現麻木的情況,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應補充肺部的氣力。而這種麻木感,特別是手指麻木,通常是因為胃裡有濕痰和瘀血造成的。
6. 厥
因痰,用白朮、竹瀝。厥者手足冷也,熱厥逆也,非寒證,因氣虛。熱,承氣湯。外感解散,加薑汁、酒。
白話文:
如果是因爲痰導致的問題,可以使用白朮和竹瀝來治療。所謂的厥,就是手足冰冷的意思,這是因為熱邪導致的逆亂,並不是寒證,而是由於氣虛所致。如果是熱造成的,可以使用承氣湯。若是外感疾病,需要疏解表症,則需加入薑汁和酒一起服用。
7. 面寒面熱
火起,寒鬱熱,面寒,退胃熱。
白話文:
當火氣上升時,寒氣會被壓抑而產生熱感,這時候臉部會感覺到寒冷,這是在排除胃部的熱氣的表現。換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當身體上火時,寒氣被內在的熱氣逼迫,使得臉部感覺冰冷,這其實是身體正在排出胃部過剩熱氣的現象。
8. 喉痹
大概多是熱痰也,只以桐油吐之。或用射干逆流水吐。又方,用李實根皮一片,噙口內,更用李實根研水,傅頂上,立效,新採園中者。
白話文:
[喉痹]的部分內容大意如下:
這類病症大多是由於熱痰造成的,可以使用桐油來催吐。或者使用射干配合逆流水(即順流而下的河水)來催吐。另外有一個方法,使用李子樹根的外皮一片,含在口中,再將李子樹根研磨成汁,敷在頭頂,立即見效,最好使用剛從花園裡新採集的。
9. 纏喉風
戴云:屬痰熱纏喉風者,謂其咽喉裡外皆腫者是也,用桐油以鵝翎探吐。又法,用燈油腳探吐之。又方,用遠志去心,水調,傅頂上一道,立效。
白話文:
戴雲表示:屬於痰熱導致的纏喉風,指的是咽喉內外都出現腫脹的情況。治療方法之一是使用桐油,以鵝毛刺激喉嚨引發嘔吐。另一種方法則是使用燈油的殘渣來同樣達到引吐的效果。還有一個處方,就是取遠志這種藥材去掉心部,用水調和後敷在頭頂上,可以立即見效。
10. 咽喉生瘡並痛
多屬虛血熱遊行無制,客於咽喉。
人參蜜炙,黃柏,荊芥
虛,人參、竹嚦。無實火。
熱,黃連、荊芥、薄荷、硝石。
上為細末,用蜜、薑汁調噙。
血虛,四物湯中加竹瀝。
白話文:
[咽喉發炎並且疼痛]
這通常是由於體內血液虛弱且有熱氣亂竄,沒有得到控制,影響到了咽喉部位。
對於體虛的人,可用人參和蜂蜜製成藥材,加上黃柏和荊芥。
若身體並無實質的火氣,則只需用人參和竹瀝。
若是因為體熱,可以使用黃連、荊芥、薄荷以及硝石。
以上藥材需磨成細粉,再用蜂蜜與薑汁調合後服用。
如果是因為血虛,可以在四物湯中額外添加竹瀝。
11. 口瘡
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
用理中湯,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可。
又方,用西瓜漿水,口痛甚者,以此徐徐飲之。冬月紫榴皮燒灰噙,亦可。
白話文:
對於患有口腔潰瘍,服用清涼藥物後仍未見好轉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你的消化系統中段(中焦)的能量不足,導致虛弱的火氣無法得到控制而向上氾濫。
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理中湯進行調理,如果病情嚴重,還可以在湯中加入附子來增強療效。另外,含著官桂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另一種方法是,對於口腔疼痛非常厲害的人,可以用西瓜汁緩慢地飲用,以緩解疼痛。而在冬天,可以將紫石榴皮燒成灰後含在口中,也有助於病情的改善。
12. 酒皶鼻(血熱入肺)
四物湯中加陳皮、紅花、酒炒黃芩,煎入好酒數滴,就炒五靈脂末服效。
又用桐油入黃連,以天吊藤燒油熱傅之。
白話文:
對於酒皶鼻,也就是因為血熱影響到肺部的情況,可以使用四物湯作為基礎,再加入陳皮、紅花以及經過酒炒的黃芩。在熬煮藥材時,可滴入一些好酒,最後加入炒過的五靈脂粉末服用,會有療效。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桐油與黃連混合,再利用天吊藤燒熱油,然後將此熱油塗抹於患處。
13. 肺癰
已破入風者不治,搜風湯吐之。(出《醫壘元戎》)
收斂瘡口,止有合歡樹皮,白蘞湯飲之。
白話文:
對於已經惡化到風邪入侵的肺癰病症,基本上是無法治癒的,可以使用搜風湯來嘔吐排毒。(此法出自《醫壘元戎》)
要幫助收縮傷口,只有合歡樹的皮可以使用,同時喝下白蘞湯能有助於病情的控制。
14. 肺痿
專主養肺,養血,養氣清金。
白話文:
「專門主張保養肺部,補養血液,調養氣息以及清熱潤肺。」
15. 天泡瘡
通聖散及蚯蚓泥略炒,蜜調傅之妙。
從肺上起者,裡熱發,外邊服通聖散可也。
白話文:
對於天泡瘡這種病狀,可用通聖散加上一些炒過的蚯蚓泥,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極佳。
如果天泡瘡是從肺部開始發作,這通常是由於體內有熱毒所致。在這種情況下,服用通聖散可以從外部幫助治療。
16. 漏瘡
先須服補藥以生氣血,即參、耆、朮、歸、芎為主,大劑服之。外以附子末,唾和作餅,如錢厚,以艾炷灸之。漏大艾炷亦大,漏小艾炷亦小。但灸令微熱,不可令痛。於則易之。乾研為末,再和再灸。如困則止。來日如前法再灸,直至肉平為效。亦有用附片灸,仍前氣血藥用作膏藥貼之。
白話文:
[對於漏瘡的治療]
首先,必須服用補藥來增強身體的氣血,主要使用的藥材有:人參、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等,要大劑量地服用。外部治療上,可以使用附子磨成粉,與口水混合做成像錢幣厚度的餅狀,再用艾炷進行灸療。如果漏瘡的範圍大,艾炷也應相對加大;漏瘡範圍小,艾炷也應相對縮小。灸療時只需讓患部感到微微的熱感,切記不要讓患者感到疼痛。若餅狀物乾了就換新的,然後再次混合再次灸療。如果患者感到疲倦,就暫停灸療。第二天再按照前一天的方法繼續灸療,直到患部的肉長平為止。另外,也有使用附子片進行灸療的方式,並搭配前述的補氣血藥材製成膏藥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