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平治會萃》~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茶癖

石膏,黃芩,升麻

上為末,砂糖水調服。

白話文:

將石膏、黃芩和升麻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然後用砂糖水來調和服用。

2. 癭氣

先須斷厚味。海石藻(一兩),黃藥(二兩),上為末,以少許置於掌中,時時舐之,津嚥下。如消三分之二,須止後服藥。(食積一方乃在婦人門食積條下。)

白話文:

首先,必須戒除重口味的食物。取海石藻(一兩),黃藥(二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將少量的藥粉放在手掌中,不時用舌頭舔食,讓唾液與藥粉一同吞下。當病狀已消除三分之二的時候,就應停止後續的藥物服用。(另有一個關於消化不良的處方,可在婦科門類的消化不良條目下找到。)

3.

濕熱痰積,流下作痛,大概因寒鬱而作也,即是痰飲、食積並死血。

戴云:疝本屬厥陰肝之一經,余嘗見俗說小腸,膀胱下部氣者,皆妄言也。

子和云:疝本肝經,宜通勿塞,只此見治之法。

專主肝經,與腎絕無干,不宜下。

白話文:

[疝氣]

這是由濕熱和體內積聚的痰造成,往下流動引起疼痛,大抵上是因為寒氣鬱結所導致的,這就是痰飲、食物積滯以及瘀血的情況。

戴氏表示:疝氣本來屬於厥陰肝經的問題,我曾經聽過民間稱之為小腸或膀胱下部的氣,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說法。

子和說:疝氣本來就和肝經有關,應該保持通暢而不是阻塞,這就是治療的基本原則。

專門針對肝經處理,和腎臟完全無關,所以不適合使用下法(一種中醫治療手法)。

4. 㿗濕多(疝氣灸大敦穴)

食積與瘀血成痛者:

梔子,桃仁,山楂,枳實,吳茱萸

上為末,生薑汁順流水作湯調服。

按之不定,必用桂枝,屬虛:

桂枝,山梔(炒),烏頭(細切,炒)

上為末,薑汁為丸,每服三十丸劫痛。

治病方,定痛速效,濕勝者加荔枝核(炮)。

枳殼(十五個),山梔(炒),糖球(炒),茱萸(炒,或等分)

又守效丸,治㿗要藥,不疼者:

蒼朮,南星,白芷,山楂,川芎,半夏,枳實(又云枳核)

上為末,神麯作丸。

治陽明受濕熱,傳入大腸,惡寒發熱,小腸連毛際結核,悶痛不可發:

山梔(炒),枳殼(炒),桃仁(炒),山楂(等分)

上研細,炒,缽內入生薑汁,用水一盞,煎令沸,熱服之。

治諸疝發時,用海石、香附二味為末,以生薑汁湯調服。亦能治心痛。

治疝方

梔子,桃仁,橘核,茱萸,川烏

研細煎服。

劫藥,用烏頭細切,炒梔子、枳核散,單止痛。

白話文:

對於因食物積滯和瘀血導致疼痛的情況:

使用梔子、桃仁、山楂、枳實、吳茱萸這些藥材。將它們磨成粉末後,以生薑汁和流動的清水煮成湯服用。

如果疼痛位置不固定,且確定是虛證,則應使用桂枝、炒山梔、細切並炒過的烏頭。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薑汁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三十粒來緩解劇烈的疼痛。

這是一個治療疾病的方子,可以快速緩解疼痛,如果濕氣較重,可添加炮製過的荔枝核。

另一種長效的治療丸,是治療㿗的主要藥物,對於無疼痛感的人適用:蒼朮、南星、白芷、山楂、川芎、半夏、枳實(另一說法是枳核)。將這些藥材磨成粉後,用神麯製成丸狀。

針對陽明經受濕熱影響,傳入大腸,出現惡寒發燒,小腸連同毛髮邊緣有結塊,悶痛無法發散的情況:使用炒過的山梔、炒過的枳殼、炒過的桃仁、山楂(比例相同)。將這些藥材研磨細緻,再放入缽中加入生薑汁,倒入一碗水,煮至沸騰,趁熱服用。

對於各種疝氣發作時,可以使用海石和香附兩種藥材磨成粉,以生薑汁調和後服用,同樣也能治療心痛。

治療疝氣的方子包括:梔子、桃仁、橘核、茱萸、川烏。將這些藥材研磨細緻後煎煮服用。

緊急止痛藥物,使用細切的烏頭,以及炒梔子和枳核的散劑,專門用於止痛。

5. 腳氣

蒼朮(鹽炒),白朮,防己,檳榔,川芎,犀角,甘草,木通,黃連,生地黃(酒炒),黃柏,有熱加黃芩、黃連,有痰加竹瀝、薑汁。凡大熱及時令熱加石膏,大便實加桃仁,小便澀加牛膝。

有食積流注:

蒼朮,黃柏,防己,南星,川芎,白芷(作丸),犀角,檳榔

血虛加牛膝、龜板。

如常腫者專主乎濕熱,朱先生有方,肥人加痰藥。

戴云:有腳氣衝心,宜四物湯加炒柏;再宜湧泉穴,用附子津拌䭃,以艾灸,泄引其熱。

健步丸

歸尾,芍藥,陳皮,蒼朮(各一兩),生地黃(半兩),大腹子(三兩),牛膝,茱萸(各半兩),條黃芩(半兩),桂枝(二錢)

上為末,蒸餅為丸,每服百丸。白朮、通草煎湯,食前下。

一婦人足腫:

黃柏,蒼朮,南星,紅花(酒洗),草龍膽,川芎,牛膝(酒洗),生地黃

筋動於足大指動上來,至大腿近腰結了,奉養厚,因風寒作,四物湯加酒芩、紅花、蒼朮、南星。

筋轉皆屬乎血熱,四物湯加酒芩、紅花。

大病虛脫,本是虛陰。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則陰生故也。不可用附子,可用參多服。

白話文:

【腳氣】

使用經鹽炒過的蒼朮、白朮、防己、檳榔、川芎、犀角、甘草、木通、黃連、酒炒過的生地黃、黃柏。若伴有熱象,可加用黃芩、黃連;若有痰,可加竹瀝、薑汁。對於大熱症狀或季節性熱象,可加入石膏;若大便乾硬,可加桃仁;若小便不暢,可加牛膝。

若因食物積滯引起流注,可用蒼朮、黃柏、防己、南星、川芎、白芷製成丸藥,並加入犀角、檳榔。血虛者,應加牛膝、龜板。

對於經常性水腫,主要由濕熱引起,朱先生有個處方,體型較肥胖者可加用化痰藥。

戴氏指出,對於腳氣衝心的情況,適合使用四物湯加炒過的黃柏;還應在湧泉穴上,使用附子汁拌和的藥物,再以艾灸方式,以助於排解熱氣。

【健步丸】

使用歸尾、芍藥、陳皮、蒼朮各一兩,生地黃半兩,大腹子三兩,牛膝、茱萸各半兩,條狀黃芩半兩,桂枝二錢。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後,與蒸熟的餅混和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一百粒。可用白朮、通草煎湯,在飯前服用。

一位婦女出現腳部腫脹,可用黃柏、蒼朮、南星、酒洗過的紅花、草龍膽、川芎、酒洗過的牛膝、生地黃。

若腳趾活動時感到疼痛,且痛感延伸到大腿靠近腰部的位置,可能是由於生活養護過度,受到風寒影響而發作。此情況下,可在四物湯中加入酒洗過的黃芩、紅花、蒼朮、南星。

若筋骨轉動時感覺到血熱,可在四物湯中加入酒洗過的黃芩、紅花。

對於嚴重疾病導致的虛弱脫力,通常是因為虛弱的陰氣所致。使用艾灸丹田的方式,是為了補充陽氣,因為陽氣增強可以促進陰氣生成。這種情況下,不應使用附子,但可大量使用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