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平治會萃》~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發熱(陰虛難治)

戴云:凡脈數而無力者,便是陰虛也。

陰虛發熱,用四物湯加黃柏,兼氣虛加參、耆、白朮。蓋四物湯加黃柏,是降火補陰之妙藥。

又陰虛發熱,用四物湯,甚者加龜板、炒黃柏。

吃酒人發熱者難治。不飲酒之人,若因酒而發熱者,亦難治。

一男子年三歲,因酒發熱,用青黛、瓜萎仁、薑汁,每日以數匙入口中,三日而愈。

白話文:

戴云說:凡是脈象跳動頻繁,卻沒有力量的,就是陰虛。

陰虛導致發熱,可用四物湯加上黃柏,若兼有氣虛,則再加上人參、黃耆、白朮。因為四物湯加黃柏,是降火補陰的良藥。

另外,陰虛發熱,也可以用四物湯治療,嚴重者可以加龜板、炒黃柏。

喝酒的人發熱很難治。不喝酒的人,如果因為喝酒而發熱,同樣也很難治。

有一個三歲的男孩,因為喝酒而發熱,用青黛、瓜萎仁、薑汁,每天用幾匙放進他口中,三天就好了。

2. 陽虛惡寒

戴云:凡背惡寒甚者,脈浮大而無力者,是陽虛也,用人參、黃耆之類。甚者加附子少許,以行參、耆之氣。

一女子惡寒,用苦參一錢,赤小豆一錢,為末。齏水吐,用川芎、蒼朮、南星、黃芩,酒麴丸。

白話文:

戴云說:凡是背部感到嚴重的寒氣,脈象浮大而無力的,這是陽虛的症狀,可以用人參、黃耆之類的藥物。病情嚴重者可以加少許附子,以幫助人參、黃耆的藥氣運行。

一位女子感到惡寒,可以用苦參一錢,赤小豆一錢,研成細末。用酒水調服,吐出之後,再用川芎、蒼朮、南星、黃芩,製成酒麴丸服用。

3. 手心熱

梔子,香附,蒼朮,白芷,川芎,半夏(生用)

上為末,曲糊丸。

白話文:

把梔子、香附、蒼朮、白芷、川芎和半夏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麩皮黏合製成藥丸。

4. 手麻

此是氣虛也。

5. 手木

東垣云:麻木,氣不行也,補肺中之氣。是濕痰死血,十指麻是胃中有濕痰死血。

白話文:

東崗說:麻木症狀表示氣無法流動,應該要補充肺中的氣。這是因為有溼痰和死亡血液阻礙了氣的流通,如果手指發麻就是代表胃中有溼痰和死亡血液。

6.

因痰,用白朮、竹瀝。厥者手足冷也,熱厥逆也,非寒證,因氣虛。熱,承氣湯。外感解散,加薑汁、酒。

白話文:

由於痰阻,可以使用白朮和竹瀝。

所謂「厥」,是指手腳冰冷的現象,熱厥則是指體內有熱邪逆流,這並非寒證,而是由於氣虛所致。

若是熱邪所致,則可用承氣湯來治療。

若為外感所致,則需在藥方中加入薑汁和酒來幫助散寒解表。

7. 面寒面熱

火起,寒鬱熱,面寒,退胃熱。

8. 喉痹

大概多是熱痰也,只以桐油吐之。或用射干逆流水吐。又方,用李實根皮一片,噙口內,更用李實根研水,傅頂上,立效,新採園中者。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大意為:大多數的情況下,這種病症是由於熱痰引起的,可以使用桐油來催吐治療。或者也可以使用射幹配合逆流而上的水流進行催吐。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取一個李子樹的樹皮含在口中,同時再把李子樹研磨出的水分塗抹在頭部,立刻就能見到效果,最好選擇從花園裡新鮮採摘下來的李子樹。

9. 纏喉風

戴云:屬痰熱纏喉風者,謂其咽喉裡外皆腫者是也,用桐油以鵝翎探吐。又法,用燈油腳探吐之。又方,用遠志去心,水調,傅頂上一道,立效。

白話文:

戴雲說:如果是因為痰和熱氣在喉部引起的風邪(疾病),也就是喉嚨內部外部都腫脅的人,可以用桐油利用鵝毛刺激引誘嘔吐。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燈油腳刺激引誘嘔吐。另外一個藥方是使用遠志去除中心部分,用水混合後塗抹在頭頂上一條,立刻見效。

10. 咽喉生瘡並痛

多屬虛血熱遊行無制,客於咽喉。

人參蜜炙,黃柏,荊芥

虛,人參、竹嚦。無實火。

熱,黃連、荊芥、薄荷、硝石。

上為細末,用蜜、薑汁調噙。

血虛,四物湯中加竹瀝。

白話文:

這些中醫古文主要在描述疾病的分類以及對應的藥方使用方法:

  1. 多數情況下,疾病可能是由於虛弱與熱氣在身體內流動失去控制,並影響到咽喉部位。

  2. 人參經過蜜炙處理後可以使用。人參本身有補氣的作用,蜜炙後更能強化其效果。對於虛弱的狀況,單用人參或配合竹嚦(一種草本植物)都是適用的,因為他們都有補氣的特性,並且沒有實火的問題。

  3. 當遇到熱性的病症時,可以使用黃連、荊芥、薄荷和硝石等藥材。這些藥材能夠清熱解毒。

  4.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然後使用蜂蜜和薑汁調和,讓患者含服。

  5. 如果是血虛的情況,可以在四物湯(一種常用於補血的藥方)中加入竹瀝(竹子蒸餾出的液體)。這樣可以增強四物湯的補血效果。

11. 口瘡

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

用理中湯,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可。

又方,用西瓜漿水,口痛甚者,以此徐徐飲之。冬月紫榴皮燒灰噙,亦可。

白話文:

治療方法

  • 可以服用理中湯,病情嚴重者可加入附子。
  • 也可以含服肉桂。

另一個方子

  • 用西瓜汁緩慢飲用,口痛嚴重者可以採用此方法。
  • 冬天可以用紫石榴皮燒成灰,然後含服,也能緩解疼痛。

12. 酒皶鼻(血熱入肺)

四物湯中加陳皮、紅花、酒炒黃芩,煎入好酒數滴,就炒五靈脂末服效。

又用桐油入黃連,以天吊藤燒油熱傅之。

白話文:

將四物湯中加入陳皮、紅花,以及用酒炒過的黃芩,煎好後滴入少許好酒,再將炒好的五靈脂末服用。

另外,可用桐油浸泡黃連,再以天吊藤燒熱油後敷患處。

13. 肺癰

已破入風者不治,搜風湯吐之。(出《醫壘元戎》)

收斂瘡口,止有合歡樹皮,白蘞湯飲之。

白話文:

已經被風邪侵入的人無法治療,可以使用搜風湯使其嘔吐排出風邪(出自《醫壘元戎》)。

要使傷口癒合,只有用合歡樹皮,服用白薺湯。

14. 肺痿

專主養肺,養血,養氣清金。

15. 天泡瘡

通聖散及蚯蚓泥略炒,蜜調傅之妙。

從肺上起者,裡熱發,外邊服通聖散可也。

白話文:

將通聖散和略微炒過的蚯蚓泥用蜂蜜調勻後塗抹在患處效果很好。如果病症是由於內部燥熱引起且表現在皮膚外部的話,可以服用通聖散來治療。

16. 漏瘡

先須服補藥以生氣血,即參、耆、朮、歸、芎為主,大劑服之。外以附子末,唾和作餅,如錢厚,以艾炷灸之。漏大艾炷亦大,漏小艾炷亦小。但灸令微熱,不可令痛。於則易之。乾研為末,再和再灸。如困則止。來日如前法再灸,直至肉平為效。亦有用附片灸,仍前氣血藥用作膏藥貼之。

白話文:

首先需要服用補藥來滋養氣血,以人參、黃耆、蒼朮、當歸、川芎為主,大量服用。外用附子粉末,以唾液調和成餅,厚度如錢幣,用艾條灸之。灸時,艾條的大小要根據漏的大小調整,漏大則艾條也大,漏小則艾條也小。但灸的時候只需令其微熱,不可使其疼痛,如果感到疼痛,就需立即更换。將附子粉末研磨成細末,再次調和成餅,再次灸之。如果感到疲倦就停止灸治。隔日依照前法繼續灸治,直到肉面平復為止。也可以用附子片灸,同時配合先前氣血藥製成膏藥貼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