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治會萃》~ 卷一 (12)
卷一 (12)
1. 盜汗血,陰虛
戴云:盜汗者,睡則汗自出,覺則無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小兒不須治。
東垣有法有方:當歸六黃湯。
盜汗方
白朮四兩(一兩用黃耆問妙,一兩石斛同炒,一兩牡蠣同炒,一兩麩皮同炒),各微黃色,余藥不用,止用白朮。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粟米湯調下,盡四兩為效。
白話文:
戴雲說:盜汗就是在睡覺時自己流汗,醒來後汗就停了,並不像自汗那樣會自己冒出來。對於小孩子的這種情況,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
李東垣有對此症狀的治療方法及處方:就是使用當歸六黃湯。
以下是盜汗的處方:
白朮四兩(其中一兩與黃耆一起妙用,一兩與石斛同炒,一兩與牡蠣同炒,一兩與麩皮同炒),等到這些材料都變成微黃色時,其他藥材就不用了,只保留白朮。
將白朮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粟米湯調和吞服,連續服用四兩後,盜汗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
2. 吃逆
有痰、氣虛、陰火,視其有餘不足治之。
戴云:吃逆者,因痰與熱,胃火者極多。
不足者,人參白朮湯下大補丸。
有餘並痰者吐之,用人參蘆之屬。
白話文:
[飲食反覆]
內容如下:
當身體出現痰多、氣力衰弱、或是陰虛火旺的情況,需根據身體狀況是過剩還是不足來進行治療。
戴氏表示:所謂的飲食反覆,大多是由於痰濕與內熱,或是胃部有火所導致。
若身體機能不足,可服用人參白朮湯,再搭配大補丸來調理。
若是身體機能過剩且伴有痰多,則應先嘔吐排除,可使用如人參蘆這類的藥材。
3. 頭風(有痰者多)
左屬風,荊芥、薄荷;屬血虛,川芎、當歸、芍藥。
右屬痰,蒼朮、半夏;屬熱,黃芩。
搐藥有用蓽茇、豬膽。
白話文:
[頭痛且伴有痰的情況通常較多]
如果是左邊頭痛且是由風邪引起的,可以使用荊芥和薄荷。若是因為血虛導致的頭痛,則應選擇川芎、當歸和芍藥。
如果是右邊頭痛且伴有痰,可用蒼朮和半夏。若頭痛是由熱邪引起,則適合使用黃芩。
對於某些特殊情況的治療,可能還會用到蓽茇和豬膽汁。 以上皆為古代中醫的治療方式。
4. 頭痛(多主於痰)
痛甚者火多,亦有可吐者,亦有可下者。
清空膏,治諸般頭痛,除血虛頭痛不治。
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頭痛,必用川芎當歸湯。
占方有追涎藥,出《東垣試效》。
羌活,防風,黃連(各一兩,炒),柴胡(七錢),川芎(二錢),甘草(炙,一兩半),黃芩(三兩,刮取黃色,銼碎一半,酒炒一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己熱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湯送下,臥臨服之。
白話文:
[頭痛(大多與痰有關)]
疼痛非常嚴重的,可能是火氣較多,有的情況可能需要催吐,有的則可能需要瀉下。
清空膏,可用來治療各種頭痛,但對於因血虛導致的頭痛效果不佳,不建議使用。
因血虛導致的頭痛,疼痛會從魚尾位置向上延伸到頭部,這種情況應使用川芎當歸湯。
古籍《東垣試效》中有一個名為追涎的藥方。
藥方成分包含羌活、防風、炒過的黃連(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二錢)、炙過的甘草(一兩半)、刮取黃色部分並搗碎一半再酒炒一半的黃芩(三兩)。
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先在杯中放入少量茶葉,再倒入熱水調成膏狀,塗抹在口中,然後稍微喝點湯幫助吞服,最好在睡前服用。
5. 頭眩
痰挾氣虛、火,治痰為主,挾補氣藥,並降火藥。屬痰,無痰則不能作眩。屬火,痰因火動。又有濕痰者,有火多者。
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有死血,左手脈實痰積,脈大者必是久病也。
白話文:
[頭暈]
內容:這是因為痰和身體氣力不足,以及火氣所導致的,治療應以清除痰為主要目標,同時輔以補充氣力的藥物,並且使用可以降火的藥物。病症屬於痰,若無痰便不會造成頭暈。病症也屬於火,痰會因火氣而產生。另外,也有濕痰的情況,或火氣過旺的情況。
若是左邊手脈搏跳動頻率高,代表體內熱氣多;脈搏澀,可能是有瘀血;左邊手脈搏強勁,表示有痰積;脈搏大的情況下,通常代表這是一種長期的疾病。
6. 眩運(火動其痰)
二陳湯加黃芩、蒼朮、羌活。散風行濕,或用防風行濕之劑可也。昔有老婦患赤白帶一年,半是頭眩,坐立不久,睡之則安。
專用治赤白帶,除之其眩則自安矣。
白話文:
[暈眩(由火氣引動痰濕)]
治療應使用二陳湯,並加入黃芩、蒼朮、羌活。這些藥物能驅散風邪,排除濕氣,或者使用防風來排濕的藥方也是可以的。過去曾有一名老婦人,她患有赤白帶下病一年,同時伴有嚴重的頭暈症狀,無法久坐或站立,只有躺下時才能感到舒適。
如果專門針對她的赤白帶下病進行治療,待這病症消除後,她的暈眩問題自然也會得到緩解。
7. 眉稜痛
風熱痰,作風痰治類頭風,白朮、酒黃芩未,茶調。又方,草烏、川烏頭二味為君,童便浸洗,炒去毒,細辛、羌活、黃芩、甘草佐之。
白話文:
[眉骨疼痛]
內容:由風邪和熱邪引發的痰濕導致的眉骨疼痛,可視同風痰類型的頭痛來治療。具體用藥如下:白朮與酒黃芩研磨成粉,以茶水調服。另一個處方則是以草烏和川烏頭兩種藥材為主要成分,先用孩童的尿液浸泡清洗以去除毒性,再經炒製降低其副作用,然後輔以細辛、羌活、黃芩和甘草共同使用。
8. 耳聾
少陽、厥陰熱多,皆屬於熱。耳鳴者是。
戴云:亦有氣閉者。蓋亦是熱氣閉者,耳不鳴也。
萆麻子(四十九粒),棗肉(十枚)
上入乳搗成膏於,石頭上略曬乾,便丸如桐子大。以綿裹塞於耳中。
又方,用鼠膽入耳中尤好,仍開痰散風熱。大病復須用四物湯降火。有陰虛火動耳聾者,亦如上法。
白話文:
[耳聾]
在中醫理論裏,如果少陽和厥陰兩個經絡的熱過多,都屬於熱症。而耳朵響鳴的情況就是其中一種表現。
戴雲指出,也有因爲氣閉導致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是熱氣閉塞導致的,耳朵就不會響鳴。
藥方如下:取萆麻子49粒,棗肉10枚
將上述藥材放入乳中搗成膏狀,然後在石頭上稍微曬乾,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然後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
另外還有一個藥方,使用鼠膽滴入耳中效果更佳,同時可以開痰散風熱。對於重病患者,可能還需要使用四物湯來降火。如果有因陰虛火旺導致的耳聾,也可以採用上述方法。
請注意,以上內容爲翻譯結果,並非專業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