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調胃承氣湯

治太陽、陽明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結,譫語、嘔渴、日晡潮熱,脈實者

大黃(六錢五分) 芒硝(一合) 甘草

以利為度。方中除枳實,欲其無犯上焦也。

白話文:

治療太陽、陽明經症狀,患者不畏寒,反而畏熱,大便秘結,神志不清、說胡話,口渴想吐,下午發熱,脈搏有力,可用大黃六錢五分、芒硝一合、甘草適量,以瀉下通便為度。此方中不加入枳實,以免傷及上焦。

2. 桃仁承氣湯

治外症已解,小腹急,大便黑,小便利,其人如狂,此蓄血之症也。

大黃(三錢) 桃仁(十個) 桂心 芒硝(各一錢五分) 甘草溫服,血盡為度。

白話文:

外傷已經痊癒,但病人小腹疼痛、大便黑色、小便量少,並且精神恍惚,像是發狂一樣,這是積血的病症。用大黃三錢、桃仁十個、桂心、芒硝各一錢五分、甘草溫水送服,直到血排乾淨為止。

3. 大臣神朮散

治四時瘟疫頭痛項強增寒壯熱身痛,專主山嵐瘴氣之妙劑也

蒼朮 藿香 厚朴(各一錢) 陳皮(二錢) 甘草 石菖蒲(各一錢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四季瘟疫導致的頭痛、脖子僵硬、發冷發熱、全身疼痛的良方,尤其針對山嵐瘴氣造成的病症特別有效。藥材包括蒼朮、藿香、厚朴各一錢,陳皮二錢,甘草、石菖蒲各一錢五分,生薑三片,大棗兩枚。

4. 甘梗湯

治冬瘟疫喉嚨腫痛:甘草、桔梗

白話文:

治療冬季瘟疫引起的咽喉腫痛,可以使用以下兩種草藥:

  • 甘草
  • 桔梗

5. 姜蘇湯

治冬瘟增寒壯熱頭疼身痛口渴(面腫)

姜蘇(二錢五分) 麻黃 白蘞 青木香 羌活 杏仁 川芎 甘草

白話文:

治療冬季瘟疫引起的發燒、頭痛、全身疼痛、口渴(伴隨面部腫脹),可用生薑、蘇葉各二錢五分、麻黃、白芷、青木香、羌活、杏仁、川芎、甘草各適量。

6. 二黃湯

治天行大頭瘟:黃連、黃芩、甘草、黃柏。

白話文:

治療天行大頭瘟的方法為:

  1. 使用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
  2. 使用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3. 使用甘草(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
  4. 使用黃柏(具有清熱燥濕、固表止汗的功能)

7. 普濟消毒散

治大頭瘟疫: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喉嚨不利,舌乾口燥。

黃芩、黃連(各五錢);柴胡、桔梗、人參、陳皮、甘草、玄參(各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黏子(各一錢);白殭蠶、升麻(各七分)。如大便秘,加大黃。

白話文:

治療大頭瘟疫,初期會感到怕冷、發燒、身體沉重,接著臉部腫脹厲害,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喉嚨不舒服,舌頭乾燥,口渴。使用黃芩、黃連各五錢,柴胡、桔梗、人參、陳皮、甘草、玄參各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黏子各一錢,白殭蠶、升麻各七分。如果便秘,可以加些大黃。

8. 防風通聖散

治蝦蟆瘟(方見中風)

9. 香蘇散

治四時感冒風邪頭痛發熱。凡遇瘟疫,先服此藥,再不相染。

紫蘇、香附(各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治療四季的感冒、風邪引起的頭痛和發熱。面對瘟疫時,首先服用此藥方,便不會受到感染。

紫蘇、香附(各兩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

10. 斑疹

斑疹外症悉由中出。潔古云:「瘡發斑紅腫於外者,屬少陽三焦相火也,謂之斑。小紅靨行皮膚之中,或不出者,或出而隨沒,又隨出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蓋斑重而疹輕也。」凡顯斑症而自吐瀉者,慎勿亂治而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小兒斑疹並出身溫者吉,身冷者逆。

斑疹首尾俱不可下,秘則微疏之。大抵此症有陰有陽。陽症發斑有四種:有傷寒,有時氣,有熱病,有溫毒斑。斑如錦紋,點大而色赤,此外感熱症也。陰症發斑,色雖微紅而出則稀少。若作熱症治之,生死反掌。宜調中溫胃,稍兼解散。陰陽二症,須當辨明。又內傷症亦出斑疹,但現微紅。

白話文:

斑疹等外在病症,都是由內部引發的。古人說:「瘡瘍長出紅腫的斑點,屬於少陽三焦相火,稱為斑。小紅點在皮膚中移動,有的不冒出,有的冒出後又消失,又再冒出的,屬於少陰君火,稱為疹。斑症較為嚴重,疹症較為輕微。」凡是出現斑症並伴隨嘔吐腹瀉的,要小心謹慎,不要隨意治療,通常預後良好。這是因為邪氣從上到下都排出體外了。小兒出現斑疹並伴隨發燒的,預後良好,若伴隨發冷,則預後不佳。

斑疹無論是剛開始還是快結束,都不宜使用瀉下藥,若便秘則可用輕微的通便藥。總的來說,此症有陰陽之分。陽症發斑有四種:傷寒、時氣、熱病、溫毒斑。斑點像錦紋,點大而顏色鮮紅,屬於外感熱症。陰症發斑,顏色雖然微紅,但出現的次數較少。如果按照熱症治療,則生死難料。應該調理中焦溫暖胃氣,同時稍微配合一些散寒解表藥。陰陽二症,必須要分辨清楚。此外,內傷症也會出現斑疹,但顏色較為微紅。

此胃氣極虛,一身之火遊行於外。當補益血氣,則中有主而氣不外遊,榮有養而血不外散。此症尤當慎之。或謂古云:「發斑色紅赤者,胃熱也。五死五生。紫黑者,胃爛也。九死一生。」又云:「下之早則熱乘虛入胃,下之遲則胃熱不得泄。」此以斑疹悉屬之胃矣。而潔古以斑屬少陽,疹屬少陰,不幾背馳歟?子曰:「胃者總司也。

五臟六腑之氣皆由胃發。故胃熱失下,則熱氣熏蒸,衝入少陽,則助相火而成斑;衝入少陰,則助心火而成疹。苟胃熱被下,則胃火亦息,二經之火亦息,斑疹二症亦隨冺矣。何背馳之有?」或又云:「斑疹首尾忌下,今欲下之何也?」予曰:「治病當隨時變通,不可執一。若熱未入腑,大便得通,此忌下之時,宜用升麻葛根化斑白虎等劑,消其邪熱。

白話文:

這個病人的胃氣非常虛弱,導致身體的熱氣往外遊走。應該補益血氣,讓胃有力量,才能控制住熱氣不往外散,滋養身體,讓血液不外流。這個病症需要格外小心。有人說古人說過,發紅色的斑點是胃熱,五死五生;發紫黑色的斑點是胃爛,九死一生。還說瀉藥用得早,熱氣就會趁虛進入胃,用得晚,胃熱就無法排出。這些都把斑疹歸咎於胃。但是潔古認為斑點屬於少陽,疹子屬於少陰,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子曰:「胃是總司,五臟六腑的氣都由胃發出來。所以胃熱無法排泄,熱氣就會蒸騰,衝入少陽,就會助長相火而形成斑點;衝入少陰,就會助長心火而形成疹子。只要胃熱被瀉掉,胃火就會熄滅,二經的火也會熄滅,斑疹兩種病症也會隨之消失。哪裡有矛盾呢?」也有人說,斑疹從頭到尾都忌諱瀉藥,現在為什麼要使用瀉藥呢?我說,治病應該根據情況靈活變通,不能死板。如果熱氣還沒有進入內臟,大便暢通,這就是忌諱瀉藥的時候,應該用升麻葛根化斑白虎等藥方,消滅邪熱。

如陽明結熱八九日不大便,此正火氣盛發,上沖二經,斑出猛烈,輕則紅赤,重則紫黑,此時不下,安得全命歟?三一承氣,莫之疑矣。」古云:「藥不執方,合宜而用,善夫。」夫癮疹者,隱隱在皮肉之中,多屬於脾。發則多癢,或不仁者,是兼風濕;色紅者,兼火化也。

白話文:

如果陽明經積熱八九天沒有排便,說明火氣已經很盛,向上衝擊到其他經脈,導致身上出現斑點,輕微的呈紅紅色,嚴重的則呈紫黑色。這種情況如果再不瀉下,怎麼能保住性命呢?所以一定要用三一承氣湯,毫無疑問!古人說:「用藥不必拘泥於方劑,只要適合病症即可,這才是善於用藥。」癮疹的病症隱藏在皮膚和肌肉中,大多屬於脾經的問題。發病時會很癢,甚至麻木,這是因為兼有風濕之氣;顏色發紅,則是兼有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