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小產後下血不止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芍、艾葉、炙甘草、阿膠、川芎、青皮、香附、砂仁

白話文:

這段古代中醫文字在現代白話文中可解讀為:在小產後如果出血無法止住,可以考慮使用以下的藥材來調理身體,包括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芍、艾葉、炙甘草、阿膠、川芎、青皮、香附和砂仁。這些藥材可能有助於控制出血並調節身體狀況。

2. 小產後心腹疼痛

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芍(各一錢) 玄胡(七分) 桃仁(三分) 紅花(二分) 香附 青皮 澤蘭葉 丹皮(各五分) 童便酒各半鍾,溫服。

白話文:

對於小產後出現的心腹疼痛,可用以下藥方: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各使用一錢,玄胡用七分,桃仁用三分,紅花用二分,香附、青皮、澤蘭葉、丹皮各用五分。服用時,需用童便和酒各半混合,溫熱後飲用。

這即是所開列的藥方,用於緩解小產後的心腹疼痛問題。各藥材的份量已明確標示,請按指示使用。

3. 枳殼散

治妊婦八、九個月內胎氣壅滿,常宜服之,滑胎易產,安和子藏,益血舒氣。

枳殼(五兩) 扮甘草炙(一兩五錢) 香附(一兩)

上末,空心白水下二錢,每日三服。加糯米同丸更妙。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枳殼散」,主要用於治療孕婦在懷孕八、九個月時,因胎兒成長導致的腹部脹滿不適。定期服用此藥,可幫助順利分娩,使子宮平穩,增加血液循環,舒緩呼吸,調節氣血。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枳殼五兩、炙甘草一兩五錢、香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空腹時以清水吞服二錢,一天三次。如果能加入糯米一同製成丸狀,效果會更好。

4. 當歸黃耆湯

治產後失血過多,腰痛,身熱,自汗。

歸身(三錢) 黃耆(二錢) 白朮(一錢五分) 姜二片

白話文:

這是在說:[當歸黃耆湯]用於治療產後出血過量,導致的腰部疼痛、身體發熱以及自汗的症狀。

處方成分包括:當歸(份量為三錢)、黃耆(份量為二錢)、白朮(份量為一錢五分),以及兩片薑。

5. 三聖散

治兒枕痛

當歸、肉桂、玄胡索

白話文:

這則古方「三聖散」是用來治療產後因為瘀血積在子宮引起的小腹疼痛,這種疼痛俗稱為「兒枕痛」。使用的藥材有:當歸,能補血活血;肉桂,有溫經止痛的作用;玄胡索,主要用於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6. 黃耆湯

治產後虛汗不止

黃耆(二錢) 白朮 防風 熟地 牡蠣 茯苓 麥冬 炙甘草(各五分) 棗二枚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產後虛弱而出汗不停的黃耆湯方。藥方成分包含:黃耆兩錢、白朮、防風、熟地、牡蠣、茯苓、麥冬、炙甘草各五分,以及兩枚棗子。

7. 定痛散

治產後惡血不盡腹中作痛

當歸、芍藥(二錢)、肉桂(五分)、五靈脂(一錢),加姜三片,水酒各半煎服。

白話文:

這是在處理產後子宮內殘留污血導致腹部疼痛的處方。

使用當歸、芍藥各二錢,肉桂五分,五靈脂一錢,再加上三片薑,用水和酒各一半的方式來煎煮服用。

8. 麻仁丸

治產後大便秘結

麻仁、人參、枳殼、大黃、當歸

上末等分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便潤為度。

白話文:

藥方成分包含:麻仁、人參、枳殼、大黃、當歸。

以上藥材應磨成粉,並製作為與桐子大小相似的蜜丸。每次服用約二十粒,直到大便變得順暢為止。

9. 大便血症

大便下血多原坐臥風濕醉飽入房餐冷停寒湿热鬱積以致营血失道渗入大肠,此肠风脏毒之所由作也。挟热下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邪气外入,随感而随见;挟冷下血浊而色黯者为脏毒,郁至久而始发。粪前来者为近血,出于肠胃;粪后来者为远血,出于肺肝。便血大行为泻血,又有另作一派唧唧然出,有力而远,四散如节,肠腹中作痛者,多热毒所致,悉属胃与大肠主病。

丹溪曰:凡下血不可纯用寒凉,必加辛味为佐,久不愈,用温剂必兼升举药,仍加酒浸酒炒,寒因热用之法,通治槐花、槐角、地榆、生地、扁柏条、芩炒连、栀子、芎归、阿胶、升麻、白芍、茯苓、蒲黄,酌用之。如兼风邪者,加秦艽、防风、荆芥、香附、苍朮。肠风用蒜连丸极效。

脏毒人实宜桃仁、红花、苏木之类,少行之。泻大下不止,四物加黄连、槐花,急治。百草霜研末,或用百药煎为丸,每服二三钱,酒下。仍以上项药,加减添莲房灰、棕榈灰止之。有气虚下陷者,当升提之。补中调中益气汤加乌梅、槐花、芩连、乾姜少许。大抵人身精血皆生于穀气,脾胃统血,故治斯疾者,不宜纯用寒凉,必资补剂收功。

久病虚弱,必用黄耆四君子汤、参苓白朮散以和之,胃气一回,诸血循于经络矣。又方书论血从下流为顺易治,若大下数升,形肉枯槁,此为阴脱,正所谓微则易治,甚则难痊。若先吐血后变为下血者,则又吉矣。

脉大身热者死,肠澼下脓血,脉弦绝者死,滑大者生。

白話文:

標題: [大便出血症狀]

內容: 大便時出現大量血跡,通常是由於長期坐臥在潮溼環境,或是飽食後立即進行性行爲,食用過冷的食物,體內寒溼和熱氣積聚,導致血液運行異常,滲入大腸所造成的。這可稱爲腸風或髒毒。如果血液清亮且顏色鮮豔,那是因爲熱氣導致的腸風,這種情況會隨着感受外部邪氣而立即顯現。若血液混濁且顏色較暗,則是髒毒,這是體內鬱結時間較長後才發作的狀況。

在排便前出現的血跡被稱爲近血,來自腸胃;排便後出現的血跡被稱爲遠血,可能源自肺或肝臟。大量出血可視爲嚴重腹瀉。另外有一種情況,血液噴射而出,有力且範圍廣,同時伴隨腹部疼痛,這多數是由熱毒引起,主要與胃部和大腸相關。

丹溪先生指出,治療大便出血不應完全依賴寒涼藥物,必須輔以辛味藥物。如果長時間不見好轉,應使用溫熱藥物,並搭配提升藥物效能的藥材,同時加入酒浸泡和炒制的步驟,運用“寒因熱用”的療法。常用的藥物包括槐花、槐角、地榆、生地、扁柏條、芩炒連、梔子、芎歸、阿膠、升麻、白芍、茯苓、蒲黃等,根據病情適量使用。如果伴隨風邪,可以添加秦艽、防風、荊芥、香附、蒼朮。對於腸風,蒜連丸效果顯著。

對於髒毒患者,適合使用桃仁、紅花、蘇木等藥物,但用量應適度。如果持續大量腹瀉無法停止,可以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黃連、槐花,迅速治療。也可將百草霜研磨成粉末,或者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二至三錢,用酒送服。同時,可酌情添加蓮房灰、棕櫚灰來控制病情。對於氣虛下陷的患者,應提升體內氣血。可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烏梅、槐花、芩連、少量乾姜。

人體的精血皆來源於食物,脾胃負責統攝血液,因此治療此類疾病不應只依賴寒涼藥物,必須配合補藥才能見效。

對於長期患病且體質虛弱的患者,應使用黃耆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來調理。一旦胃氣恢復,血液就能正常循環於經絡之中。此外,醫書指出,血液自下而流出是正常的,相對容易治療。但如果大量出血,身體變得乾癟無力,這就是所謂的陰脫,輕微的情況容易治療,嚴重的則難以痊癒。如果先出現嘔血,之後轉爲大便出血,反而可能是好事。

如果脈搏強而體溫高,預示著病情危急,可能會致命。如果出現腸澼症狀,伴有膿血,脈象弦細或消失,預示著死亡,但若脈象滑大,則可能存活。

10. 槐角地榆湯

槐角 地榆 蒲黃(各六分) 生地 條芩(五分) 扁柏 升麻(各八分) 川芎、當歸、梔子、阿膠(各七分) 白芍(一錢)煎服

白話文:

【槐角地榆湯】

所需材料如下:槐角、地榆、蒲黃,這三樣各需要六公克;生地、黃芩需五公克;扁柏、升麻則各要八公克;川芎、當歸、梔子、阿膠各需七公克;最後白芍需一錢。將所有藥材一起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