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生津甘露飲

升麻、防風、甘草、防己、生地、歸身、柴胡、羌活、炙甘草、黃耆、知母、黃芩、石膏、龍膽草、黃柏、紅花、桃仁、杏仁水煎加酒一小鐘稍熱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包含以下藥材:

  • 升麻:有清熱解毒,散風火的功效。
  • 防風:可以祛風除濕,止痛。
  •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補脾益氣的作用。
  • 防己:能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 生地: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效。
  • 歸身:補血養心,調經止痛。
  • 柴胡: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 羌活:散寒止痛,祛風解表。
  • 炙甘草:強心安神,調和諸藥。
  • 黃耆:補中益氣,固表止汗。
  • 知母:滋陰降火,清熱潤燥。
  • 黃芩:清熱燥濕,解毒退黃。
  • 石膏:清熱解毒,鎮靜止痛。
  • 龍膽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 黃柏: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 紅花: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 桃仁:活血通絡,止咳平喘。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這是一個由多種藥材組合而成的方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調和五臟、活血化瘀等功效。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2. 赤白濁

濁者,胃中濕熱滲入膀胱,清濁不分,大率皆是濕痰流注,治宜燥濕降火兼升提之劑,所謂清陽升則濁陰降。耳赤者,濕熱血分,由心與小腸來;白者,熱傷氣分,由肺與大腸來,與婦人下赤白帶同看,皆原於濕熱內傷虛損所致。丹溪曰:有濕痰,有氣虛,有血虛。濕痰用二陳湯加蒼朮、黃柏、白朮、海粉;氣虛補氣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山梔;血虛四物湯加行濕藥。亦有心熱腎虛而成濁也,當清心補腎。

白話文:

尿液浑浊是因为胃中湿热渗入膀胱,清浊不分,大多是湿痰流注所致,治疗应该用燥湿降火、兼顾升提的药物,这叫做“清阳升则浊阴降”。耳朵发红是湿热侵犯血分,由心和小肠引起;发白是热伤气分,由肺和大肠引起,这与妇女下赤白带的情况相同,都是湿热内伤、虚损所致。丹溪先生说:有湿痰,有气虚,有血虚。湿痰要用二陈汤加上苍术、黄柏、白术、海粉;气虚要补气,用补中益气汤加上茯苓、山栀;血虚要用四物汤加上行湿药。也可能因为心热肾虚而导致尿液浑浊,这时要清心补肾。

又便濁年久不愈,小腹急痛不可忍者,當作寒治,東垣酒煮當歸丸或附子理中湯、萆薢分清飲通用珍珠丸、清心蓮子飲。

白話文:

若患者久病不癒,小腹劇烈疼痛難忍,應當以寒症論治。可以使用東垣的酒煮當歸丸,或附子理中湯、萆薢分清飲等方劑。這些方劑可以與珍珠丸、清心蓮子飲互相搭配使用。

3. 二陳湯

治濕痰便濁(本方加蒼朮、黃柏、白朮、海粉、赤白芍)

白話文:

治療濕痰和尿液混濁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藥方,並且在方中加入蒼朮、黃柏、白朮、海粉、赤白芍這五味草藥。

4.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便濁(本方加茯苓、山梔)

5. 四物湯

治血氣便濁(本方加行濕藥)

6. 萆薢分清飲

治元氣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石菖蒲、烏藥、益智、川萆薢、白茯苓、甘草梢(各一錢),燈心三分,煎服。

白話文:

治療元氣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

石菖蒲、烏藥、益智、川萆薢、白茯苓、甘草梢(各一錢),燈心三分,煎煮後服用。

7. 珍珠粉丸

治精滑白濁,濕熱在內,下二焦

黃柏、真蛤粉(各一斤)、珍珠(三兩)

上末水丸,桐子大,空心,溫酒服。

又方:用青黛四兩,不用珍珠。

白話文:

治療精液滑弱、白濁,以及體內有濕熱之症,主要影響下焦。

使用以下藥物:

  • 黃柏 (一斤)
  • 真蛤粉 (一斤)
  • 珍珠 (三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以溫熱的酒服用。

另外一個方子:使用青黛 (四兩),不需使用珍珠。

8. 固本治濁丸

治胃中濕熱滲入膀胱濁下不禁

蓮鬚、黃連、茯苓、砂仁、益智、半夏、黃柏、甘草(各二兩)、豬苓(二兩五錢)

蒸餅為丸,空心酒下

白話文:

治療胃部濕熱下注膀胱,導致小便失禁的症狀,可以用蓮鬚、黃連、茯苓、砂仁、益智、半夏、黃柏、甘草各二兩,豬苓二兩五錢,蒸餅為丸,空腹時用酒送服。

9. 九龍丸

治精滑濁下

枸杞、金櫻子、山楂、石蓮肉、蓮鬚、熟地、芡實、白茯苓、當歸(等分)

上末麵糊丸桐子大鹽湯下

白話文:

治療精液滑落的方子如下:

材料:枸杞、金櫻子、山楂、石蓮肉、蓮鬚、熟地、芡實、白茯苓、當歸(各等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與麥粉調和成糊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使用鹽水吞服。

10. 東垣酒煮當歸丸

治寒濁小腹急痛難忍

茴香(五錢)

黑附子

良薑(七錢)

當歸(一兩)

炙甘草

苦楝(生用)

丁香(五分)

木香

升麻

柴胡(一錢)

炒鹽

全蠍(三錢)

玄胡(四錢)

上末麵糊丸桐子大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寒氣凝結造成的小腹劇痛,難以忍受的症狀。藥物包括茴香、附子、良薑、當歸、甘草、苦楝、丁香、木香、升麻、柴胡、全蠍、玄胡,以麵糊做成丸藥,空腹用鹽湯送服。

11. 附子理中湯

治寒濁

12. 清心蓮子飲

治心熱腎虛見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