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八物定志丸

人參(一兩五錢) 菖蒲 遠志 茯神(各一兩) 白朮 麥冬(各五錢) 牛黃(二錢) 硃砂(一錢)以上五方治健忘怔忡

溫膽湯

白話文:

這方子叫做「溫膽湯」,用來治療健忘、心悸。藥材包括:

  • 人參:一兩五錢
  • 菖蒲:一兩
  • 遠志:一兩
  • 茯神:一兩
  • 白朮:五錢
  • 麥冬:五錢
  • 牛黃:二錢
  • 硃砂:一錢

以上五味藥材共同組成溫膽湯,用於治療健忘、心悸等症狀。

2. 二陳湯

加黃連、生地、茯神、遠志、歸身

以上二方治驚悸

白話文:

在以下的配方中,使用了黃連、生地、茯神、遠志和歸身這五種藥材來治療驚悸的情況。

3. 三消

內經曰:「二陽結謂之消。」東垣曰:「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液,若消則目黃口乾,乃津液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若熱則消,穀善飢,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岐伯曰:「脈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當分三消治之。

上消者肺也,舌上亦烈,大渴引飲。經曰:「心遺熱於肺,傳為膈消。」由火盛剋金,肺熱葉焦,津液枯涸。人虛用治瘧湯方,人強用白虎湯加花粉、葛根、烏梅、枇杷葉及清肺藥。中消者胃也,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渴飲水多,飢虛癉成為消中。」人虛宜補中,渴甚白虎加人參、黃連、梔子、生地。

白話文:

內經說:「二陽結謂之消。」東垣說:「二陽者陽明也。」

意思是說,古代醫書《內經》中提到,當手陽明和大腸經的陽氣凝聚阻塞時,就會出現「消」的症狀。而醫家東垣則解釋,二陽指的是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

手陽明大腸經主司津液,若消則目黃口乾,乃津液不足也。

手陽明大腸經主掌人體津液的運行和代謝,如果出現「消」的症狀,就會導致眼睛發黃、口乾舌燥,這都是因為津液不足的緣故。

足陽明胃經主血,若熱則消,穀善飢,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

足陽明胃經主宰人體血液的運化,如果胃經有熱,就會出現「消」的症狀,並且容易感到飢餓,還可能出現血虛火旺的表現,這都是因為血液不足造成的。

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

「結」指的是津液不足,導致經絡阻塞不通,身體無法得到潤澤,這都是由於燥熱引起的病症。

岐伯曰:「脈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當分三消治之。

岐伯指出,脈象實者,雖然病症纏綿已久,但仍有治愈的希望;而脈象弦小者,則病症久治不愈,預後不佳。因此,治療「消」的症狀要分為三消來治療。

上消者肺也,舌上亦烈,大渴引飲。經曰:「心遺熱於肺,傳為膈消。」由火盛剋金,肺熱葉焦,津液枯涸。

上消是指肺氣虛弱,表現為舌頭乾燥、口渴難忍,不停地喝水。古代醫書中記載,心火過盛,會傳導到肺部,導致肺熱,稱為「膈消」。這是由於心火過盛克伐肺金,導致肺熱,肺葉被灼傷,津液枯竭所致。

人虛用治瘧湯方,人強用白虎湯加花粉、葛根、烏梅、枇杷葉及清肺藥。

如果患者體質虛弱,可以用治瘧湯來治療;如果患者體質較強,則可以用白虎湯加花粉、葛根、烏梅、枇杷葉等清肺藥物來治療。

中消者胃也,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渴飲水多,飢虛癉成為消中。」人虛宜補中,渴甚白虎加人參、黃連、梔子、生地。

中消是指胃氣虛弱,表現為食慾良好但身材消瘦,容易出汗,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醫家叔和認為,口渴多喝水,並且感到飢餓虛弱,屬於中消。如果患者體質虛弱,應該用補中藥物來治療;如果患者口渴嚴重,則可以用白虎湯加人參、黃連、梔子、生地等藥物來治療。

人強便燥用調胃承氣三黃丸。下消者腎也,煩渴引飲,耳輪焦乾,小便淋濁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治法六味地黃丸、八味丸及用人參、知柏、車前、天冬、麥冬、澤瀉、五味、熟地之類,三消通用。當歸燥潤湯、生浸甘露飲、清心蓮子飲、麥冬飲、四物加減用效豬肚丸。

白話文:

如果人體強壯但乾燥,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三黃丸)來治療。如果出現下消(腎虛),會感到煩躁口渴,想喝水,耳輪乾燥,小便淋漓不暢,像是膏狀。叔和說:「焦煩水易虧,這是腎消。」治療方法是用六味地黃丸、八味丸,以及人參、知柏、車前子、天冬、麥冬、澤瀉、五味子、熟地等藥物,三消都適用。可以用當歸燥潤湯、生浸甘露飲、清心蓮子飲、麥冬飲,再加上四物湯加減,效果良好,也可以用豬肚丸。

火忌半夏及發汗。師云:「曾見消者飲水數升,須臾吐盡。」此何以故?由寒熱不相入,水火不相濟故也。其人終不治而死。

白話文:

在中醫理論中,有這樣的警告:對於"火"類的疾病或體質,應避免使用"半夏"這種藥材,並且不適合進行發汗治療。曾有案例顯示,有人在大量喝水後,很快就將水全部吐出,這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體內寒熱兩種病態未能相互調和,水與火兩種元素也未能達到平衡。結果,這類病人最終沒有得到治療,而走向死亡。這段話主要在強調,在處理"火"類的疾病或體質時,要特別小心選擇治療方式,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4. 治上消消渴

知母、花粉、葛根(各七分)、黃柏、柴胡、牛膝(各五分)、石膏(看渴量加)、麥冬(八分)米一撮水煎

白話文:

知母、花粉、葛根各七分,黃柏、柴胡、牛膝各五分,石膏依渴量添加,麥冬八分,米一撮,水煎服。

5. 白虎湯

治強人消渴(本方加花粉、葛根、烏梅、枇杷葉)

白話文:

治療壯實體質的口渴問題(可在原有方劑中加入蜜花粉、葛根、烏梅、枇杷葉)

6. 調胃承氣湯

三黃丸 治中消

7. 六味地黃丸

八味丸 治下消

8. 當歸潤燥丸

治三消小便多,大便秘乾燥:細辛(生炙),甘草,熟地(各三分),柴胡(七分),黃柏,知母,石膏,桃仁,歸身,麻仁,防風,荊芥穗(各一錢),升麻(一錢五分),紅花(二分),杏仁(七個),小椒(三粒)。

白話文:

治療三消症狀,小便頻繁,大便秘結乾燥:生細辛、甘草(各三分),柴胡(七分),黃柏、知母、石膏、桃仁、歸身、麻仁、防風、荊芥穗(各一錢),升麻(一錢五分),紅花(二分),杏仁(七個),小椒(三粒)。

9. 麥冬飲子

治心移熱於肺名曰膈消

麥冬、花粉、知母、甘草、五味、生地、人參、葛根、茯神加竹葉水煎

白話文:

當心臟的熱氣移到肺部,造成膈肌消損,可以用麥冬、花粉、知母、甘草、五味子、生地、人參、葛根、茯苓,再加上竹葉,用水煎服。

10. 豬肚丸

黃連(五兩) 麥冬 知母 花粉(各四兩) 烏梅(一兩五錢)

上末入肚內縫口,煮熟搗爛,丸桐子大米湯下,百丸可清心止渴。

白話文:

將黃連五兩、麥冬、知母、花粉各四兩、烏梅一兩五錢,一起放入布袋中縫好口。煮熟後搗爛,用桐子大小的米湯送服,每次服用百丸,可以清心止渴。

11. 清心蓮子飲

黃耆、石蓮肉、白茯苓、人參(各七錢五分)、黃芩、甘草、骨皮、麥冬、車前(各五錢)發熱加柴胡、薄荷

白話文:

黃耆、石蓮肉、白茯苓、人參(各七錢五分)、黃芩、甘草、骨皮、麥冬、車前(各五錢),發熱時加柴胡、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