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症會要》~ 卷三 (11)
卷三 (11)
1. 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
治肝火盛脅痛:柴胡(一錢)、人參、青皮、車前(各五分)、龍膽草、梔子(各四分)、半夏、黃芩(各七分)、甘草(三分)、白芍(一錢)、歸梢(六分)、姜一片煎服,仍服蘆薈丸三次。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肝火旺盛導致的脅痛的處方:使用柴胡1錢、人參、青皮、車前子各5分、龍膽草、梔子各4分、半夏、黃芩各7分、甘草3分、白芍1錢、歸梢6分,再搭配一片薑一起煎煮服用。此外,還需連續服用三次蘆薈丸。
(古代的分量單位:1錢=10分)
2. 又用效方
治肝火太盛脅痛不止,服一二劑頓愈
青皮、陳皮、柴胡、牡蠣(各七分)、白芍(一錢六分)、片芩、蘿蔔子(五分)、龍膽草(四分)、厚朴(三分)、生甘草、黃連(各二分)、姜一片煎服
白話文:
這處方用於治療因肝火過旺導致的脅部疼痛不止,服用一兩劑後,症狀可迅速改善。
藥方成分及其份量如下:青皮、陳皮、柴胡、牡蠣各七分,白芍一錢六分,片芩、蘿蔔子各五分,龍膽草四分,厚朴三分,生甘草、黃連各二分,再加入一片薑,一起煎煮後服用。
3. 伐肝養血潤燥湯
治脅痛因火盛血衰溲赤便秘
青皮、柴胡(八分)、龍膽草、川連、通草(五分)、白芍、歸梢、桃仁(一錢)、生地、郁李仁、山枝(七分)、棗二枚煎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伐肝養血潤燥湯」用於治療因火氣旺盛、血液虛弱導致的脇肋疼痛,以及小便色紅、大便乾結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青皮、柴胡各取八分,龍膽草、黃連、通草各取五分,白芍、當歸尾、桃仁各一錢,生地、郁李仁、山楂各取七分,再加上兩枚棗子一同煎煮服用。
4. 去痰散腫降火開鬱方
治痰注脅下,形高色赤大痛
膽星、香附、赤茯苓、黃連、羗活(五分)、陳皮、海粉、片芩、歸身(七分)、半夏、松節、白芥子(一錢)、薄荷(四分),加薑汁二匙、童便竹瀝。
白話文:
這張處方適用於治療痰濕凝結在脅下的病症,症狀表現為局部腫脹,顏色泛紅且疼痛劇烈。
藥物組成包括:膽南星、香附、赤茯苓、黃連、羌活(用量五分)、陳皮、海藻粉、黃芩片、當歸身(用量七分)、半夏、松節、白芥子(用量一錢)、薄荷(用量四分)。此外,還需添加兩茶匙的薑汁,以及兒童尿液和竹瀝。
5. 抵當湯
治汙血脅痛
白話文:
治療的是因為瘀血所導致的側腹疼痛,這就是[抵當湯]的功效。在現代白話文中,我們可以理解為:這個藥方主要是用來治療因體內瘀血所引起的側腹部疼痛。
6. 桃仁承氣湯
治同上。
白話文:
治療方式與上述相同。
在這句話中,"治同上"意謂著治療方法和前面提到的一樣,也就是使用桃仁承氣湯這種藥方來治療。但是因為上下文中未提供更多的信息,只能理解到這裡是指示用同樣的方法或藥物進行治療。
7. 瀉白散合阿膠四物湯
治肝氣被郁脅痛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脅肋疼痛,使用的方法是結合「瀉白散」和「阿膠四物湯」兩種藥方。在現代白話文中,這句話可以解釋為:「用於治療因為肝臟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脅部的疼痛,其治療方式是採用瀉白散與阿膠四物湯的綜合療法。」
8. 保和丸
治食積脅痛
白話文:
[保和丸],用來治療因食物積滯所導致的脅肋疼痛。在現代白話文中,這句話的意思是:「保和丸」主要用於解決因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積累所引發的側腹部疼痛問題。
9. 四物湯
(加炒鹽) 治元氣虛弱脅痛,以補肝。
白話文:
「四物湯若添加炒過的鹽,可用來治療因元氣虛弱導致的脅痛,主要是為了補充肝臟的能量。」
10. 四君子湯
加柴苓以補氣。
白話文: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添加柴苓來增強補氣的效果。
11. 小柴胡湯
治傷寒寒熱往來,耳聾胸脅痛,本方加牡蠣、龍膽草。
白話文:
這段文字在現代白話文中可以表達為:「用於治療類似流感所引起的忽冷忽熱,以及伴隨的耳鳴和胸側疼痛。若使用此方,應加入牡蠣與龍膽草。」
12. 推氣散
治右脅痛甚脹滿不食
薑黃、枳殼、桂心(各五錢)、甘草(三錢)
上末,每服二錢,薑湯下。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右側脅部劇烈疼痛且伴有脹滿感、食慾不振的處方[推氣散]。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薑黃五錢、枳殼五錢、肉桂心五錢以及甘草三錢。
這些藥材需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用薑湯送服。
13. 枳芎散
治左脅痛
枳實 川芎(各五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
上末每服二錢薑湯下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左側脅部疼痛的枳芎散。
藥方成分與用法如下:需要枳實和川芎各五錢,以及炙甘草一錢五分。這些藥材需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用薑湯送服。
14. 諸氣
經曰百病皆生於氣,是氣也在外則護衛皮毛,充實腠理,內則導引血脈,調和陰陽,周流一身,運化不息,源出中焦,總統於肺,曷嘗病於人也。惟夫人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間發,是為冷氣、滯氣、逆氣、上氣之諸症作焉。其原皆由肺受大邪氣,得上升之化,有升無降。河間所謂五志過極即為火,丹溪所謂氣有餘便是火。
治法當分有餘不足,邪氣有餘宜行之,正氣不足宜補之,冷氣宜溫。必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冷物方作冷治。如病人自覺冷氣從下而生,此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自下而上,其熱為甚,乃火極似水,陽亢陰微,非真冷也。氣滯宜開,氣上宜降。氣在胸臆為痞滿、刺痛、伏梁等症,二陳加枳實、黃連、桔梗、栝蔞、木香。
氣在下焦為奔㹠、七疝等症,二陳加桃仁、山楂、橘子、茴香、川楝、荔枝。氣在兩脅築攻作痛,二陳加青皮、柴胡、白芍、龍膽草。氣在中焦為痞滿、脹急,二陳加木香、厚朴、檳榔、枳殼,或平胃散以平其敦阜之氣。惟婦人胎前、產後一切氣疾,但用四物湯為主,少加疏利行氣藥。
大抵男子屬陽,得氣易散,是以男子之氣病少治,宜調氣以養血。女人屬陰,遇氣多郁,故女人之氣病多治,宜調血以和氣。此治氣之大旨也。又按人身之氣有七,有宗氣、營氣、衛氣、中氣、元氣、清神、沖和之氣、上升之氣。惟宗氣尤為一身之主氣,起自氣海下一寸五分,上出於胃,輸散於五臟六腑。
若宗氣不虛,雖症重不死。凡病人危篤之際而喘息奔急,是宗氣將絕,有出無入也。
白話文:
[關於各種氣的問題]
古人說,所有的疾病都源自於氣。這氣在外可以保護皮膚,填充肌腠;在內則能引導血液循環,調和陰陽,全身上下,不停運轉,源自中焦,由肺總管。它何時對人體有害呢?然而,人的情緒起伏,喜怒哀樂交織,就可能產生冷氣、滯氣、逆氣、上氣等症狀。這些病症的根源,都是因為肺部受到強烈的邪氣,導致氣上升卻無法下降。正如河間所說,五志過度就會成為火,丹溪所言,氣過剩就是火。
治療上,應區分過剩還是不足。邪氣過剩應該疏通,正氣不足則需補充,冷氣需溫暖。只有確定身體感受寒氣,或是食用冰冷食物,才以治療冷氣的方式處理。例如,患者自覺冷氣從下方升起,這是肝臟釋放的氣,夾帶著相火從下而上,其熱度非常高,這是火勢到達極點,表現出像水一樣的特性,陽氣過旺,陰氣微弱,並不是真正的冷。氣滯需疏通,氣上沖需降氣。氣在胸膛可能造成痞滿、刺痛、伏梁等症狀,可用二陳湯加上枳實、黃連、桔梗、栝蔞、木香。
氣在下腹部可能造成衝擊、七疝等症狀,可用二陳湯加上桃仁、山楂、橘子、茴香、川楝、荔枝。氣在兩側脅肋可能引起劇痛,可用二陳湯加上青皮、柴胡、白芍、龍膽草。氣在中腹部可能造成痞滿、脹急,可用二陳湯加上木香、厚朴、檳榔、枳殼,或者使用平胃散來平復敦阜之氣。唯有女性在懷孕、產後的所有氣的問題,主要使用四物湯,稍微加入疏利行氣的藥物。
基本上,男性屬陽,得到氣容易散失,所以男性的氣病較少,應調節氣以滋養血。女性屬陰,遇到氣容易鬱結,因此女性的氣病較多,應調節血以和氣。這就是治療氣的大原則。另外,人體的氣有七種,有宗氣、營氣、衛氣、中氣、元氣、清神、沖和之氣、上升之氣。其中宗氣是身體的主要氣,起源於氣海下1.5寸的地方,向上進入胃部,再輸送到五臟六腑。
如果宗氣不虛弱,即使病症嚴重也不會死亡。當患者處於危險狀態,呼吸急促,這是宗氣即將耗盡,只剩下出氣沒有入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