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症會要》~ 卷三 (4)
卷三 (4)
1. 吐血奇方
白芨不拘多少,研末,每服五分,白水調下。
2. 四生丸
艾葉、扁柏、荷葉、生地等分搗爛丸如彈子大
白話文:
將艾葉、扁柏、荷葉以及生地按照相同比例搗爛,製成大小如彈子般的藥丸。
3. 犀角地黃湯
犀角(二錢) 生地(一錢五分) 赤芍 丹皮(各八分)
白話文:
- 犀角(二錢):犀牛角的藥材,用量為二錢。
- 生地(一錢五分):生地黃的藥材,用量為一錢五分。
- 赤芍(各八分):赤芍藥的藥材,用量為各八分。
- 丹皮(八分):丹皮的藥材,用量為八分。
請注意,這是一組中醫藥方的成分列表。在實際使用時,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進行開方和指導,不可自行隨意服用。
4. 黃連石膏湯
黃連、黃芩、知母、石羔、甘草
飲酒過多衄血,本方加升麻、葛根。
白話文:
如果您經常飲酒過量,導致鼻子流血,可以用黃連、黃芩、知母、石羔、甘草這幾味藥材來治療。如果症狀嚴重,還可以加入升麻、葛根來加強療效。
5. 清涼四物湯
治吐血嘔血
香附(童便浸) 當歸 白芍 生地 黃連 片芩 黃柏 梔子
白話文:
用童便浸泡過的香附、當歸、白芍、生地、黃連、片芩、黃柏和梔子。
6. 五味麥冬湯
麥冬、百部、歸身、生地、款冬花、片芩、白芍、阿膠、貝母、花粉(各七分)、五味(七粒)、茅根、茜根(各五分)
白話文:
這是一張中藥處方,藥材及其分量如下:
- 麥冬:七分
- 百部:七分
- 歸身:七分
- 生地:七分
- 款冬花:七分
- 片芩:七分
- 白芍:七分
- 阿膠:七分
- 貝母:七分
- 花粉:七分
- 五味子:七粒
- 茅根:五分
- 茜根:五分
7. 六味地黃丸
(方見勞症) 治鼻湧不止,急用百草霜擂水塗鼻及龍骨散吹入即止。
小便血症初起,辰砂六一散燈心湯調下(三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鼻血止不住的狀況,可以用百草霜研磨成水,塗抹鼻部,並用龍骨散吹入鼻腔,就能止血。如果剛開始出現小便出血的症狀,可以用辰砂六一散和燈心湯混合服用(三錢)。
8. 加味五苓散
白朮、茯苓(八分)、豬苓、澤瀉、牛膝、山梔(各七分)、瞿麥、赤芍、歸尾、木通(各六分)、桂(三分)、木香(二分磨)、鬱金、生地(各五分)
白話文:
此方藥材組成如下:
- 白朮:適量
- 茯苓:八分
- 豬苓:適量
- 澤瀉:適量
- 牛膝:七分
- 山梔:七分
- 瞿麥:六分
- 赤芍:六分
- 歸尾:六分
- 木通:六分
- 桂:三分
- 木香:二分,磨成粉
- 鬱金:五分
- 生地:五分
9. 加味小薊飲子
生地、小薊、滑石、通草、淡竹葉、蒲黃(炒)、藕節、當歸、山梔、甘草(炙)、車前、麥冬、陳皮、牛膝
白話文:
生地、小薊、滑石、通草、淡竹葉、蒲黃(炒)、藕節、當歸、山梔、甘草(炙)、車前、麥冬、陳皮、牛膝。
10. 滋陰補腎丸
黃柏、知母(各二兩);熟地(三兩);歸身(二兩五錢);牛膝(一兩五錢);茯苓、澤瀉(各一兩)蜜丸桐子大。
白話文:
這是一帖中藥方,方劑組成如下:
- 黃柏:兩錢
- 知母:兩錢
- 熟地:三錢
- 歸身:二兩五錢
- 牛膝:一兩五錢
- 茯苓:一錢
- 澤瀉:一錢
製成蜜丸,丸子要製成桐子大小。
11. 眩暈
眩暈者,目花黑暗,旋倒其狀,頭眩目閉,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丹溪曰:「無痰不眩。」此症屬痰居多,痰在上,火在下,火炎動其痰,故作眩暈。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治法當加制肝之劑為佐使。然有氣虛、血虛挾痰而眩暈者,有傷風寒挾痰而眩暈者,有痰厥眩暈者,有因嘔吐、衄、蔑、崩漏、便血併產後失血過多而眩暈者,有火動痰而眩暈者,各宜推類。氣虛四君子、人參益氣湯,量加川芎、菊花、天麻。
血虛四物湯,加貝母、天麻、秦艽、陳皮、甘草。傷風寒宜荊芥穗、防風、薄荷、天麻、白芷、川芎、南星、白附子、半夏。痰飲加減白朮、半夏、天麻湯、茶煎散。諸失血過多,大補陰血自愈。吐血即眩暈者,胸中有死血迷閉心竅,而然是宜行血清心自安。產後血暈即要略所謂「新產婦有二症,一曰病鬱冒也,初昏倒不知人,急燒舊漆器熏鼻竅,即蘇隨進十全大補湯,倍人參、黃耆,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義也。」火動其痰者,二陳加黃芩、蒼朮、羌活。
白話文:
眩暈的中醫觀點
眩暈,是指頭昏眼花,眼前發黑,甚至旋轉倒地,或頭昏目眩、身體轉動、耳朵發聾,如同身處舟車之中搖晃的狀態。
丹溪先生說:「無痰不眩。」眩暈多半與痰濁有關。痰積聚在上,而火氣在下,火熱上炎,刺激痰濁,就會引起眩暈。
經書記載:「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因此治療眩暈,也要考慮到肝木的因素,加入制肝之劑。
但眩暈的原因很多,除了痰濁,還可能由氣虛、血虛、傷風寒、痰厥、失血過多、火動痰等原因引起,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辨證論治。
具體治療方案:
- 氣虛: 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川芎、菊花、天麻等藥物,益氣補虛。
- 血虛: 使用四物湯,並加入貝母、天麻、秦艽、陳皮、甘草等藥物,補血養血。
- 傷風寒: 使用荊芥穗、防風、薄荷、天麻、白芷、川芎、南星、白附子、半夏等藥物,散寒解表。
- 痰飲: 加減白朮、半夏、天麻湯、茶煎散等藥物,化痰利水。
- 失血過多: 大補陰血,使氣血恢復,自然痊癒。
- 吐血眩暈: 胸中可能有瘀血阻滯心竅,需要行血化瘀,清心安神。
- 產後失血眩暈: 可用十全大補湯,加倍人參、黃耆,補血益氣。
- 火動其痰: 使用二陳湯,並加入黃芩、蒼朮、羌活等藥物,清熱化痰。
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的眩暈治療方案,實際應用時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
挾氣虛者,亦以治痰為主,加補氣降火藥。人肥白而眩者,治宜清痰降火為先,而兼補益之劑。人黑瘦而眩者,治宜滋陰降火為要,而兼抑肝之劑。此治眩暈之大旨也。
白話文:
對於氣虛的人,治療主要以祛痰為主,並加入補氣和降火的藥物。對於皮膚白皙但常感到頭暈的人,治療應以清痰和降火為優先,同時也要兼顧補益的藥物。對於皮膚黑且消瘦但常感到頭暈的人,治療應以滋陰和降火為首要,同時也要兼顧抑制肝氣的藥物。這就是治療頭暈的總體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