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勞病

勞因傷成,經曰:「陰虛生內熱。」難經云:「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一損於皮毛,毛聚而毛落;二損於血脈,血脈衰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於肌肉,肌肉消不為肌膚;四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於骨,骨痿不能起床。然治損之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滋其營,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河間曰:「心肺損而色敝,腎肺損而形痿。

」但機要有言:「感寒則損陽,損自上而下;感熱則損陰,損自下而上。」獨以寒熱言之,恐未盡虛損之理,而不及難經之該且博也。大抵勞病根因各自不同,酒傷肺,色傷腎,思慮傷心,勞倦飲食傷脾,忿怒傷肝,此五者皆能致勞也。大抵酒色成勞者多耳。或問六腑豈盡無成勞者乎?子曰:「傷臟者多,六腑間亦有之。

2. 肺勞

肺如華蓋,其氣輕清,既不受寒,亦不受熱。然酒性本熱,多飲則肺受火邪熏蒸,日久以致郁遏不清,脹大不斂,或喘咳,漸至音啞,骨蒸寒熱,皮毛焦乾,如何可救?

3. 腎勞

人之五火皆賴腎水制之,色欲過度則腎水虛,虛則熱矣。腎脈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所以腎虛之人,先動腎火,延入肝膈,遂挾相火使入肺中,始則咳嗽,久則發熱,盜汗,遺精,骨痿肉脫,甚至傷脾,泄瀉作而危殆矣。

4. 心勞

心者血之源,營氣發動之始。心不妄役則精血日生。惟勞焦日久,思慮過度則心血日耗。肝無所秉,臟腑無所潤,筋脈無所養,榮氣不行,邪熱隨作。經所謂陰虛生內熱也。熱盛剋金,金衰嗽盛,日見銷爍而危亡。立待此症,不得志者多有。

5. 脾勞

元氣靜則神藏,動則消亡。若勞倦過甚,飲食不節,二者皆脾氣受傷,不能舒發,以致飲食不化,泄瀉頻作,血氣不生,肌肉不長。況脾者肺之母,脾氣衰憊,則肺失所資,津液枯涸,咳嗽殊甚,勞斯成矣。

6. 肝勞

大怒則令人暴絕,煎厥,使血菀於上。故多怒之人,肝火屢動,而所藏之血隨火上逆,大吐不止。稍久則並腑臟膻中之血盡吐不留焉。所謂相火一動則五火相煽,而動火動則血隨之矣。真血去多,自成空廓,以致金不制木,木火凌肺經,所謂侮其所不勝也。發熱咳嗽,脅痛喘急,而勞日劇矣。

由是觀之,勞病同名,根因不一,治者當究始末,明在何經受病,不可模糊泛治。

7. 五勞見病

肺勞者咳嗽喘急衄血嗽血,皮膚枯槁,鼻塞聲沉,時吐痰沫,脈微虛而澀數。

腎勞者足脛痠痛,腰背拘急,遺精白濁,面色黧黑,耳輪焦枯,脈沉細數。

心勞者心神驚惕,怔忡無時,盜汗自汗,心煩熱悶,口舌生瘡,咯血,面赤,脈洪而數。

脾勞者面色痿黃,唇口焦燥,飲食無味,腹痛腸鳴瀉利,四肢倦怠,脈虛濡而數。

肝勞者面青頰赤,多怒,虛陽不斂,夢與鬼交,甚至卵縮筋急,脈弦而數。

8. 治勞病要語

勞病有陽虛、有陰虛、有陰陽兩虛者,在精察而酌處之,勿令誤也。凡氣皆陽也,精血皆陰也。陽虛者四君子,陰虛者四物加知柏,陰陽兩虛者合而用之,此定理也。如陽虛而誤補陰,則吐逆、痞悶、滲泄之症生焉,其人解㑊。陰虛而誤補陽,則盜汗、嗽熱、夢遺之症成焉,其人煩燥。

今之醫者,凡見人有自汗、怠惰、嗜臥、食少,皆用補中益氣、十全大補,固當矣。至於陰虛而倦怠、少食、癯弱、盜汗,亦每用之,甚者明見吐血、發熱、咳嗽,尤用之不置焉,是促其亡也。殊不知既虛矣,而猶補陽,則陽愈亢、陰愈虛,諸病悉加,將何望其生耶?

9. 陰虛久服補陽論

陰虛補陰理也,今誤補陽已非理矣,況久服乎?久服則大助陽邪,燥灼真陰漸亡,陽邪並熾,真元之氣無所附麗,乃成飛越,或吐血發熱,或二便燥秘不通,或筋骨攣痛,或精神恍惚,或五臟絕於內而痢不禁,勺水不入而死矣。

10. 論勞可治症

勞病失血發熱,咳嗽,夢遺,盜汗,皆陰虛也。而卒有可治者,皆脾胃充盛,飲食多進,致然。大哉坤土乎!萬物賴養者,此也。血氣賴生者,此也。脾旺,飲食自調,精血自生。雖有邪熱,藥得以制之,消之久則邪日退而正日復。此病之所以可起也。若脾胃一弱,則養血生精,清肺之藥,不無出入,加減,而脾胃日愈損矣。

將見元氣下陷,雖滋腎而腎不生精,雖養心而心不生血,雖清肺而肺不生液。蓋元氣一虧,則邪火日熾,不能壯水以制陽光治,何益哉!予常起數十人,皆脾胃壯健,元陽不虧,伐相火之邪,滋金水之正,隨手輒效,故以告同志。

11. 論真火動不可治症

凡真火動者皆不可治,豈獨腎哉?人之有腎,猶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制陽元健,筋骨所繫重矣。愚民不知而御內太過,腎室虛空,遂生內熱,挾相火而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此咳嗽、吐血、潮熱之所由來也。若傷損輕,知覺早,調養之專,猶可冀其生。若損傷甚重,失血之頻仍,邪火日熾,此真火動於腎也不治。

肺如華蓋,其位高,其氣清,其體浮,形寒飲冷先傷之。至於邪火剋金,則傷之重矣。故醇飲之人,肺先熱,胃厝邪火,鎮日熏蒸,或成肺脹,則咳嗽喘急;或成癰痿,則音啞無聲,皮毛乾枯,癯瘦骨立,此真火動於肺也不治。肝者將軍之官,其性暴,其動速,無病則藏血,有病則逆血。

經云:「大怒則令人煎厥暴絕,使血菀於上。」蓋大怒之人,先動其肝,性猛烈,氣即逆上,血隨氣逆,大吐不止,肝室虛空,內火愈熾,心雖生血,肝不復納,心血雖臨,不移時而輒出矣。此真火動於肝也不治。脾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故飲食入胃,賴以運化。脾火暴盛,血液枯絕,胃雖能納,脾失轉運,泄瀉無度,補則愈甚,清則濡弱,脈細而數,肌瘦骨立,此真火動於脾也不治。世有真頭痛者,火炎水滅,有真腹痛者,陽亢陰亡,皆真火動也。

經曰:「暴病暴死者,皆屬於火。」其斯之謂歟?亦有屬寒者,急溫之,猶可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