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症會要》~ 卷二 (16)
卷二 (16)
1. 鼓症有不治數症
唇黑則傷肝,缺盆盈平則傷心,臍突則傷脾,足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此五者必不可療也。
白話文:
嘴脣發黑表示可能傷害了肝臟,胸骨下的缺盆部位如果腫脹,可能傷害了心臟,肚臍旁邊突出可能是脾臟受損,腳底板平滑可能代表腎臟受傷,背部平坦可能代表肺部受損。這五種情況都無法通過治療來改善。
2. 治鼓症大法
鼓脹起於脾氣虛損,治之當補以培其本,少加消導以祛其積,次當順氣以通其滯。有挾熱者,加清涼以蕩其邪,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者出頭面而入四肢,濁者化微汗而行前溺。腹日消而神日旺,病斯愈矣。如單大補而佐使不明,反成壅滯,則脹愈甚矣。大抵此症脾雖損而無熱以擾之,則一補脾而獲效;熱雖有而脾未損,則一清熱而奏功。
如二者兼有,治彼妨此,治蠱之所以難也。予曾見休寧一人,脾氣稍損,尤能飲食,第腹痛而暴脹。予審知其為火,遂以香連丸下之,又進白朮湯,隨失氣甚多而脹痛皆愈。一醫至大言曰:此脾氣大虛,非大補則真元下陷,不治。與補劑二三服而脹痛兼作,脈反虛小。尤曰:脈小不補,詎能瘳乎?乃大補之,竟成不救。
白話文:
鼓脹病的治療
鼓脹病的發生源於脾氣虛損,治療應以補脾培本為首,輔以消導去除積聚,再順氣通滯。如果伴有熱邪,應加用清涼藥物蕩除邪氣,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氣會從頭面進入四肢,濁氣則化為微汗和排泄於尿液。腹脹日漸消退,精神日漸旺盛,病症便會痊癒。
如果只一味大補而不明辨佐使之法,反而會造成壅滯,使鼓脹更加嚴重。總而言之,鼓脹病若脾氣損傷,但無熱邪擾亂,則只要補脾便能見效;若有熱邪但脾氣未損,則只要清熱就能奏功。
但若二者兼而有之,治療時若顧此失彼,就會妨礙療效,這就是治療鼓脹難以捉摸的原因。我曾經在休寧遇到一位病人,他脾氣稍微損傷,依然能正常飲食,只是腹痛且突然鼓脹。我仔細判斷,認為是火邪作祟,便用香連丸瀉火,再用白朮湯補脾,患者隨即排出大量氣體,脹痛也全部消失。
一位醫生卻大聲說道:“這是脾氣大虛,如果不大力補脾,真元就會下陷,無法治療。”於是給病人服用補藥兩三劑,結果脹痛反而加劇,脈象也變得虛弱細小。這位醫生還說:“脈象虛弱,不補脾怎麼能治好呢?”於是繼續大補脾氣,最終導致患者病情無法挽回。
又見北鄉一人,腹痛兼吐,予亦知其為火,與清涼藥降氣和中,病尋愈矣。一醫云:真氣大虛,非大補不可。自後愈補愈脹,腹如烈狀,頓死。由是觀之,則治是病者,清補當適其宜,不可執一。自是昔人所謂: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有食積者,消積;有挾熱者,清熱;有痰滯者,行痰;有因外寒鬱內熱者,而脹則散寒;有因大怒鬱氣脹者,散氣;有畜血而腹脹者,行血。實者消之,虛者補之,溫之。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可不畏哉!
或謂丹溪云:朝寬暮急,血虛當補血。切聞蠱脹用血藥則加脹。今用之何也?予曰:血虛者陰血也。經曰:陰虛生內熱。又曰:諸腹脹大,皆屬於熱。熱作則脹生,勢所必至也。養血者養陰也。陰生則邪陽自退,脹漸消矣。劉河間所謂:養血益陰,其熱自退。此不治之治也。
白話文:
曾經遇到一位住在北邊鄉下的病人,肚子痛還吐,我判斷他屬於火氣上炎,就給了他清涼降火的藥,很快就好了。有個醫生卻說病人氣虛,必須大補,結果病人越補越脹,肚子像要爆炸一樣,最後猝死。由此可見,治療這種病,清補要合適,不能死板。古人說得對: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有食物積滯的就消積,有內熱的就清熱,有痰濕的就化痰;外寒內熱引起的腹脹就散寒,大怒鬱氣引起的腹脹就散氣,積血引起的腹脹就活血。實證就消,虛證就補,寒證就溫。
治療失之毫釐,就會谬以千里,不可不谨慎啊!
有人問朱丹溪:早上肚子松,晚上肚子緊,是血虛要補血。但是听说蛊胀用补血药会加重病情,现在该怎么办?朱丹溪回答说:血虛指的是陰血虛。古籍記載:「陰虛生内熱」,又說:「諸腹脹大,皆屬於熱」,熱氣上炎就會導致腹胀,这是必然的。補血就是補陰,陰氣充足,邪熱自然退散,腹胀也会逐渐消退。刘河间说:养血益阴,热气自然退散,这就是不治而治。
且養血非獨用血藥也,必兼健脾順氣。血藥安得滯乎?此養血補血理也。故立此方,屢驗。如實熱作脹,內有積塊,堅硬如石,但脾胃未傷,宜清熱行氣,服加減東垣廣茂潰堅湯中滿分消丸。鼓症有服人參反增劇者,遂至不救。此症甚多。茲其故何哉?按人參入乎太陰肺經。
肺有邪熱者,得參而火愈甚。故脹急日加,筋青臍出,危篤立見。經云:肺出氣,腎納氣。邪火挾氣而出,脾胃先受之。以脾胃舊有積氣,今得新邪,宜脹滿之益甚也。故脹症必服人參,人參之服必生肺熱。肺熱不能服參,不救之症也。
白話文:
養血不只是單靠補血藥物,還要兼顧健脾順氣。補血藥物怎麼能停滯呢?這就是養血補血的道理。所以制定了這個方子,多次驗證有效。如果出現實熱導致脹滿,內有積塊,堅硬如石,但脾胃沒有受損,就應該清熱行氣,服用加減東垣廣茂潰堅湯、中滿分消丸。鼓症患者服用人參反而病情加重,甚至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這樣的病例很多。這是為什麼呢?人參入太陰肺經,如果肺有邪熱,服用人參反而會加重火氣。因此脹滿越來越嚴重,筋青臍出,危在旦夕。經書說: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邪火夾著氣外出,脾胃首先受到影響。由於脾胃本來就有積氣,現在又遇到新的邪氣,所以脹滿會更加嚴重。所以鼓症患者不能服用人參,因為服用人參會導致肺熱。肺熱不能服用人參,就會導致無法挽救的症狀。
3. 治鼓症用效方
治脾大虛損脹大日加宜服此方
白朮 赤茯苓皮 薏仁(各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二分) 茯苓(一錢) 蒼朮(八分) 陳皮(七分) 枳實 厚朴 熱加黃連 渴加麥冬(各五分) 痰加半夏(六分) 蘿蔔子(四分) 白蔻仁(三分) 臨臥加磨木香(一分)水二鍾煎半兩次服
白話文:
脾胃虛弱導致腹脹,每天都要服用這個方劑:白朮、赤茯苓皮、薏仁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二分,茯苓一錢,蒼朮八分,陳皮七分,枳實、厚朴各五分。若發熱則加黃連五分,口渴則加麥冬五分,有痰則加半夏六分,蘿蔔子四分,白蔻仁三分。睡前加磨木香一分,水煎服,每次服用半兩,一天服用兩次。
4. 用驗丸
人參 白朮(各一兩五錢) 白茯苓(一兩) 枳實 山楂 陳皮(各五錢) 白蔻仁(四錢) 蘿蔔子(三錢) 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朝暮米湯下一錢二分。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各一兩五錢,白茯苓一兩,枳實、山楂、陳皮各五錢,白蔻仁四錢,蘿蔔子三錢,用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早晚用米湯送服,每次一錢二分。
5. 加減廣朮潰堅湯
治中滿腹有積塊,堅硬如石,坐臥不寧,二便澀赤,上氣喘促,通身虛腫
厚朴(四分) 黃芩(五分) 益智 草蔻仁 升麻 紅花 甘草(各二分) 當歸 黃連(各五分) 廣朮 陳皮 柴胡 澤瀉 神麯(各三分) 白朮 茯苓(各一錢) 半夏(七分)吳萸(一分)青皮(三分) 姜(三片)
白話文:
患有腹中積塊,堅硬如石,坐臥不安,排泄困難,大便乾硬發紅,呼吸急促,全身浮腫。
6. 葶藶木香散
治濕熱太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瀉。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瀉,利小便。
葶藶子、茯苓、豬苓、白朮(各二錢)、澤瀉、木通、甘草、滑石(各三錢)、桂、木香(各三分)。
白話文:
治療濕熱過盛,導致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稀軟的症状。這藥方能化解水濕、消腫止脹、止瀉利尿。藥方包含葶藶子、茯苓、豬苓、白朮各二錢,澤瀉、木通、甘草、滑石各三錢,桂、木香各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