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症會要》~ 卷二 (14)
卷二 (14)
1. 大順丸
治痰里食積腫脹
蘿蔔子、連翹(五錢)、山楂肉(二兩)、廣朮(四錢)、陳皮(七錢)、砂仁(五錢)、赤茯苓、神麯、半夏、白朮(各一兩)老米糊丸,每服一錢二分,小兒減半。
白話文:
治痰食積聚於腹內引起的腫脹,可用蘿蔔子、連翹、山楂肉、廣朮、陳皮、砂仁、赤茯苓、神麯、半夏、白朮各適量,以老米糊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一錢二分,小兒減半。
2. 和中湯
白朮 陳皮 桑皮 赤茯苓 白蔻仁 連翹 茯苓皮 莪朮 蘿蔔子 半夏 山楂 神麯 姜二片
氣虛加人參(五分) 氣滯加香附(五分) 熱甚 加黃芩(五分) 喘加蘇子(三分)
白話文:
白朮、陳皮、桑皮、赤茯苓、白蔻仁、連翹、茯苓皮、莪朮、蘿蔔子、半夏、山楂、神麴、薑兩片。氣虛者加人參五分,氣滯者加香附五分,熱盛者加黃芩五分,喘者加蘇子三分。
3. 九味羌活湯
治水腫腰以上者,微汗之。(方見瘟疫)
4. 四君子湯
(方見中風)
5. 消痰化痰湯
山楂、酒麴、赤茯苓、半夏、陳皮、砂仁、蘿蔔子、連翹、枳實、白朮、姜三片
白話文:
山楂、酒麴、赤茯苓、半夏、陳皮、砂仁、蘿蔔子、連翹、枳實、白朮、姜三片。
6. 大安丸
(方見內傷)
7. 逐汗化痰丸
治痰里汗血腫脹
紅花(三錢) 蘇木(五錢) 桃仁 陳皮 半夏曲 貝母 香附 山楂 白朮 五靈脂(各一兩) 薑汁打曲糊丸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痰濕內阻、汗出、出血、腫脹等症狀。
藥材:
- 紅花(三錢)
- 蘇木(五錢)
- 桃仁
- 陳皮
- 半夏曲
- 貝母
- 香附
- 山楂
- 白朮
- 五靈脂(各一兩)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並加入薑汁調製成糊狀,製成丸劑。
備註:
- 方中的藥材劑量僅供參考,實際用藥劑量需根據患者體質、病情等因素調整。
- 以上藥材皆為中藥材,應選擇正規藥店購買,並妥善保存。
8. 清中湯
治濕熱相生腫脹 蒼朮、白朮、赤茯苓、山楂(各一錢)、黃芩、黃連、澤瀉、陳皮(各七分)、半夏、海金砂(各八分)、連翹(五分)、厚朴(三分)、滑石(一錢五分)、姜二片煎溫服
白話文:
治濕熱相生腫脹
藥方:
- 蒼朮、白朮、赤茯苓、山楂 各一錢
- 黃芩、黃連、澤瀉、陳皮 各七分
- 半夏、海金砂 各八分
- 連翹 五分
- 厚朴 三分
- 滑石 一錢五分
- 生薑 二片
用法: 以上藥材煎煮成溫湯,服用。
9. 五味五皮飲
治浮腫太甚,肚腹腫急,小便不行,喘急難息
茯苓皮(一錢五分) 桑白皮 陳皮(各八分) 大腹皮 山楂(各一錢) 梔子(七分) 生薑皮(五分)加薑棗同煎,或兼用大順丸。
白話文:
治療浮腫過度,肚子腫脹急迫,小便不通,呼吸急促難以喘息
藥方:
茯苓皮(1.5錢)、桑白皮、陳皮(各8分)、大腹皮、山楂(各1錢)、梔子(7分)、生薑皮(5分)
用法:
以上藥材加入生薑、紅棗一起煎煮,或者同時服用大順丸。
10. 鼓腹遇仙丹
壯實宜服,虛弱人不可輕用
白醜(頭末四兩半,生半炒) 白檳榔(一斤) 茵陳 莪朮 三稜 牙皂角(各五錢)
上末醋糊丸如綠豆大,五更時冷茶送下三錢,行後隨以溫粥補之,忌食他物
白話文:
身體強壯的人可以服用此藥,虛弱的人不能輕易使用。將白醜(頭末四兩半,生半炒)、白檳榔(一斤)、茵陳、莪朮、三稜、牙皂角(各五錢)研磨成末,用醋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天五更時用冷茶送服三錢,排便後用溫粥補充,忌食其他食物。
11. 加減分消丸
治中滿氣脹鼓脹水脹
人參、蘿蔔子、陳皮、厚朴、豬苓、澤瀉(各三錢)、白朮、茯苓、黃連、蒼朮、半夏、枳實(各四錢)、薑黃、炙甘草、砂仁、乾薑(各一錢)、黃芩、山楂(各五錢)水浸蒸餅丸淡姜下二錢
白話文:
用人參、蘿蔔子、陳皮、厚朴、豬苓、澤瀉(各三錢)、白朮、茯苓、黃連、蒼朮、半夏、枳實(各四錢)、薑黃、炙甘草、砂仁、乾薑(各一錢)、黃芩、山楂(各五錢),水浸蒸餅丸,用淡姜水送服,每次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