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二陳加黃連枝子湯

治嘈雜: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黃連、山梔。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胃部不適,有嘈雜感的處方:使用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黃連、山梔這些藥材。

2. 痞滿

內經曰:太陰所至為積飲痞膈。痞者,否也不通之義。其症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位於心下,填滿痞塞,皆土為害也。痞滿之症不一,有陰症下早而痞者,由下后里虛邪氣乘虛而入於心之分野。仲景黃連瀉心湯,瀉心下之土邪。有傷寒下多則亡陰而痞者,用四物加參苓白朮升麻柴胡,少佐以陳皮枳殼監之。

有食填胸而作痞者,用保和丸枳實導滯丸二陳加神麯山楂麥芽。有濕熱太甚土來心下痞者,三黃瀉心湯二陳加芩連栝蔞。有大病後脾胃虛極清濁不分痞悶者,補中益氣湯陳皮枳朮丸木香枳朮丸。凡治痞悶須用芩連枳實苦以泄之,厚朴生薑半夏辛以散之,人參白朮溫以補之,茯苓澤瀉淡以滲之。又當詳脈症虛實,虛用白芍陳皮參朮,實用厚朴枳實。

與脹滿不同。脹滿者內脹而外有形,痞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治痞滿不可全用利藥。若全用利藥導之則痞愈甚,痞甚而復下氣愈不降,必變為中滿鼓脹皆非其治也。許學士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治痞者當一補一消。

白話文:

[痞滿]

《內經》提到:太陰所致的疾病會出現積水、飲邪、痞滿、膈塞等症狀。所謂「痞」,就是阻塞不通的意思。這種病症是由陰氣潛伏,陽氣囤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主要發生在心臟下方,感覺到填塞、滿悶,這都是脾氣過盛造成的問題。痞滿的症狀種類繁多,有的是因為過早使用下法,導致裡氣虛弱,邪氣趁虛而入,影響到心臟的功能。對此,張仲景推薦使用黃連瀉心湯,來清除心下的土邪。

有的是因傷寒過度使用下法,導致陰液流失而產生痞滿,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茯苓、白朮、升麻、柴胡,再輔以陳皮、枳實來調節。

有的是因為食物積滯在胸口造成痞滿,可用保和丸、枳實導滯丸,再加上二陳湯加入神麯、山楂、麥芽。

有的是濕熱過重,脾氣上擾心下而產生痞滿,可使用三黃瀉心湯,或是二陳湯加上黃芩、黃連、栝蔞。

有的是在大病之後,脾胃虛弱到極點,清濁不分,感到痞悶,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再搭配陳皮、枳朮丸、木香、枳朮丸。

治療痞悶時,通常需要使用黃芩、黃連、枳實這些苦味藥材來泄熱,厚朴、生薑、半夏這些辛辣藥材來散寒,人參、白朮這些溫補藥材來補氣,茯苓、澤瀉這些淡味藥材來利水。同時,還需根據脈象和症狀的虛實情況,虛證用白芍、陳皮、人參、白朮,實證用厚朴、枳實。

需要注意的是,痞滿和脹滿不同。脹滿是內部脹大且外觀有明顯形狀變化,而痞滿是內心感到痞悶,但外表看不出脹大的急迫感。治療痞滿不能完全使用利尿藥物,如果完全使用利尿藥物來引導,反而會使痞滿更嚴重,痞滿加重後再使用下法,氣機更難下降,最終可能演變成中滿或鼓脹,這都不是適當的治療方法。許學士說:邪氣聚集的地方,氣必定虛弱;邪氣停留不去,病情就會實化。因此,治療痞滿應當採用補與消並用的方法。

3. 三黃瀉心湯

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可服此湯,惡寒不可服。

大黃、黃連、黃芩。

白話文:

用於治療胃部脹滿的症狀,這種脹滿感按下去會有柔軟的感覺,且在診脈時發現手腕關節上的脈象呈現浮動狀態的人,適合服用這種名為三黃瀉心湯的藥方。但若是患者感到畏寒怕冷,則不建議服用此湯藥。該藥方成分包括大黃、黃連和黃芩。

4. 二陳湯

方見中風

四物加參苓湯

白話文:

在古代中醫文獻中,對於「二陳湯」這個藥方,其內容原是放在中風的治療章節當中。但是接下來的文字「四物加參苓湯」,實際上是在說明,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和茯苓熬煮成的湯劑。

5. 枳實導滯丸

治飲食填塞痞膈方見內傷

白話文:

這是在談論一種名為「枳實導滯丸」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因飲食過量而導致的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在古籍「內傷」中有詳細的方劑記載。換句話說,這藥丸是針對吃太多東西堵在胸口不舒服的情況所設計的。

6. 保和丸

方見內傷

白話文:

翻譯內容為:「保和丸的處方可參考『內傷雜病』一書中的記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想要找到製作或使用保和丸的具體配方,可以去查找一本叫做『內傷雜病』的書籍,裡面有詳細的介紹。

7. 補中益氣湯

方見內傷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的配方可參考內傷卷中的記載。」不過,"方見內傷"這四個字是指出處,意指該藥方可以在《內傷雜病論》這本書中找到。所以更完整的表達應該是:"補中益氣湯的配方,可以在我們的《內傷雜病論》這本書中找到詳細的記載。"

8. 枳朮丸

木香枳朮丸 方見痢疾

白話文:

"木香枳朮丸"這個藥方,可以在描述痢疾的章節中找到相關資訊。在現代語境下,這句話可以被理解為:"有一種名為'木香枳朮丸'的藥物,其配方和使用方式可以在我們討論痢疾的部分找到。"

9. 厚朴溫中湯

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時作時止

厚朴、陳皮、乾薑(各一錢)、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各五分)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脾胃功能弱,常會感覺到心腹部有脹滿感,伴有疼痛,這種症狀時而出現,時而消失。

藥方成分如下:厚朴、陳皮、乾薑(各約3.75克)、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各約1.875克)。

10. 枳實消痞丸

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脈弦。

人參、白朮、厚朴、半夏曲(各三錢)、枳實、川連(各五錢)、茯苓、甘草、麥芽、乾生薑(各二錢)。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胃部有空虛脹滿感,對食物感到厭惡,容易疲憊懶散,以及右關脈象呈現弦狀的情況。

處方成分包含:人參、白朮、厚朴、半夏曲,這些都是各用三錢;枳實和黃連,各使用五錢;茯苓、甘草、麥芽和乾生薑,這些則各用二錢。

11. 大消痞丸

治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

乾生薑、神麯、炙甘草(各二錢)、豬苓(一錢五分)、澤瀉、砂仁、厚朴(各三錢)、半夏、陳皮、人參(各四錢)、枳實(五錢)、黃連、黃芩、薑黃、白朮(各一兩);共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空心米湯下六十丸。

白話文:

【大消痞丸】

用於治療各種心窩部位的脹滿不適,包括長久以來無法痊癒的情況。

藥材成分及其份量如下:乾薑、神麴、炙甘草各二錢,豬苓一錢五分,澤瀉、砂仁、厚朴各三錢,半夏、陳皮、人參各四錢,枳實五錢,黃連、黃芩、薑黃、白朮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後,使用浸泡過湯汁的蒸餅混合製成大小如桐子的藥丸。在空腹時,以米湯吞服六十粒。

12. 木香化滯湯

治憂氣鬱結,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此氣痞也

木香、生薑、陳皮(各六分)、柴胡(七分)、歸尾、枳實(各四分)、半夏(一錢五分)、紅花(二分)、草豆蔻、炙甘草(各一錢),水煎溫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情緒壓抑導致的腹部輕微疼痛,胸口有飽脹感,食慾不佳,這是因為氣滯所導致的問題。

處方成分與用法如下:木香、生薑、陳皮(各自六分)、柴胡(七分)、當歸尾、枳實(各自四分)、半夏(一錢五分)、紅花(二分)、草豆蔻、炙甘草(各自一錢)。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