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二陳加黃連枝子湯

治嘈雜: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黃連、山梔。

白話文:

治療胃部嘈雜問題的方子包含了以下幾味藥材:

  • 陳皮:具有調氣、理腸胃的功效。
  • 半夏:能化痰止咳,對胃部消化有輔助作用。
  • 茯苓:利水滌膿,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
  • 甘草:調和各藥材,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 黃連:清熱解毒,對於胃火旺盛引起的嘈雜問題有很好的效果。
  • 山梔:有清熱利濕、消炎止痛的效果,適合胃部炎症引起的嘈雜。

2. 痞滿

內經曰:太陰所至為積飲痞膈。痞者,否也不通之義。其症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位於心下,填滿痞塞,皆土為害也。痞滿之症不一,有陰症下早而痞者,由下后里虛邪氣乘虛而入於心之分野。仲景黃連瀉心湯,瀉心下之土邪。有傷寒下多則亡陰而痞者,用四物加參苓白朮升麻柴胡,少佐以陳皮枳殼監之。

有食填胸而作痞者,用保和丸枳實導滯丸二陳加神麯山楂麥芽。有濕熱太甚土來心下痞者,三黃瀉心湯二陳加芩連栝蔞。有大病後脾胃虛極清濁不分痞悶者,補中益氣湯陳皮枳朮丸木香枳朮丸。凡治痞悶須用芩連枳實苦以泄之,厚朴生薑半夏辛以散之,人參白朮溫以補之,茯苓澤瀉淡以滲之。又當詳脈症虛實,虛用白芍陳皮參朮,實用厚朴枳實。

白話文:

《內經》說:太陰所至之處,就會形成積飲痞膈。痞,指的是不通暢阻塞的意思。這種病症是由於陰邪內伏,陽氣蓄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的,位於心下,感覺飽脹阻塞,都是脾土的病變。

痞滿的症狀不盡相同,有陰邪從下而上,導致早起就感到痞悶的,這是由於下焦虛寒,邪氣乘虛而入,侵犯了心臟的部位。仲景用「黃連瀉心湯」來瀉去心下的土邪。

還有傷寒病後,陽氣虧虛,陰寒內盛,導致痞悶的,可用四物湯加參、苓、白朮、升麻、柴胡,再佐以陳皮、枳殼來調理。

如果因飲食積滯導致胸悶作痞,可以用保和丸、枳實導滯丸,二陳湯加神麴、山楂、麥芽來治療。

如果濕熱過盛,脾土運化失常,導致心下痞悶,可用三黃瀉心湯、二陳湯加黃芩、黃連、栝蔞來治療。

如果大病之後,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導致痞悶,可用補中益氣湯、陳皮枳朮丸、木香枳朮丸來治療。

總之,治療痞悶症,應該用黃芩、黃連、枳實等苦寒藥物來泄去邪氣,用厚朴、生薑、半夏等辛散藥物來散結,用人參、白朮等溫補藥物來補氣,用茯苓、澤瀉等淡滲藥物來利水。

另外,還需仔細辨別脈症虛實,虛證用白芍、陳皮、人參、白朮,實證用厚朴、枳實。

與脹滿不同。脹滿者內脹而外有形,痞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治痞滿不可全用利藥。若全用利藥導之則痞愈甚,痞甚而復下氣愈不降,必變為中滿鼓脹皆非其治也。許學士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治痞者當一補一消。

白話文:

痞症和脹滿不同。脹滿的人,肚子裡脹滿,外面看得出來;而痞症的人,感覺胸口悶堵,但外觀上沒有脹急的樣子。治療痞滿不能只用瀉藥。如果只用瀉藥,反而會加重痞症,痞症加重了,氣機更難下降,最終可能變成中滿鼓脹,都不是治療的正解。許學士說:邪氣聚集的地方,氣血必然虛弱,邪氣停留不去,就會導致病情加重。所以治療痞症,要同時補虛和消邪。

3. 三黃瀉心湯

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可服此湯,惡寒不可服。

大黃、黃連、黃芩。

白話文:

治療心下痞滿,按壓時感覺軟弱,如果脈象在肩部附近浮現,可以服用這種湯劑。但如果感到畏寒,則不適合服用。

大黃、黃連、黃芩。

4. 二陳湯

方見中風

四物加參苓湯

白話文:

【治療中風】

使用四物湯加參苓湯

5. 枳實導滯丸

治飲食填塞痞膈方見內傷

6. 保和丸

方見內傷

7. 補中益氣湯

方見內傷

8. 枳朮丸

木香枳朮丸 方見痢疾

9. 厚朴溫中湯

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時作時止

厚朴、陳皮、乾薑(各一錢)、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各五分)

白話文:

針對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的症狀,可以使用厚朴、陳皮、乾薑各一錢,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各五分,來進行調理。

10. 枳實消痞丸

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脈弦。

人參、白朮、厚朴、半夏曲(各三錢)、枳實、川連(各五錢)、茯苓、甘草、麥芽、乾生薑(各二錢)。

白話文:

治療心下虛痞,食慾不振,精神倦怠,右關脈弦的方劑:

藥方:

  • 人參:三錢
  • 白朮:三錢
  • 厚朴:三錢
  • 半夏曲:三錢
  • 枳實:五錢
  • 川連:五錢
  • 茯苓:二錢
  • 甘草:二錢
  • 麥芽:二錢
  • 生薑乾:二錢

說明:

  • 此方劑用於治療心下虛痞(指胃脘部痞悶、不舒)、食慾不振、精神倦怠、右關脈弦等症狀。
  • 右關脈弦是指右邊手腕上的關脈跳動有力,是脾胃虛弱的表現。
  • 方中人參、白朮、茯苓補脾益氣;厚朴、枳實、川連消食導滯;半夏曲燥濕化痰;麥芽健脾消食;生薑乾溫中散寒。

11. 大消痞丸

治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

乾生薑、神麯、炙甘草(各二錢)、豬苓(一錢五分)、澤瀉、砂仁、厚朴(各三錢)、半夏、陳皮、人參(各四錢)、枳實(五錢)、黃連、黃芩、薑黃、白朮(各一兩);共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空心米湯下六十丸。

白話文:

這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各種心下痞塊,以及長期久治不愈的病症。用生薑、神麴、炙甘草各兩錢,豬苓一錢五分,澤瀉、砂仁、厚朴各三錢,半夏、陳皮、人參各四錢,枳實五錢,黃連、黃芩、薑黃、白朮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湯浸泡蒸餅製成丸藥,每丸如桐子般大小。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六十丸。

12. 木香化滯湯

治憂氣鬱結,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此氣痞也

木香、生薑、陳皮(各六分)、柴胡(七分)、歸尾、枳實(各四分)、半夏(一錢五分)、紅花(二分)、草豆蔻、炙甘草(各一錢),水煎溫服。

白話文:

如果感到憂鬱,胸悶氣鬱,腹部隱隱作痛,胃部脹滿,食慾不振,這就是氣痞。可以用木香、生薑、陳皮各六分,柴胡七分,歸尾、枳實各四分,半夏一錢五分,紅花二分,草豆蔻、炙甘草各一錢,用水煎服,溫溫的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