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1)

1. 大補丸

治久痢發飽:黃柏(不拘分兩,為丸),以人參、白朮湯下一錢二分。

白話文:

治療長期腹瀉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將黃柏(無需特定重量,製成丸狀)與人參、白朮湯混合,每次服用約一小錢二分的量。

2. 吞酸吐酸

大抵酸者俱肝水之氣,而吞與吐不同。吞酸者,酸水攪至喉嚨而復自吞下,俗說醋心是也。濕熱積於肺胃之間,乃寒包熱症也。治法當用河間解表之義,防風、羌活、炒黃連、山梔、蒼白朮、陳皮、半夏,少加吳萸為嚮導。吐酸者,吐出酸水如醋,挾痰居多,乃津液為火所爍,不化血而化痰,痰鬱水亦郁,自成酸矣。一遇上升之氣,則痰與水並出。

蓋未有酸水而無痰也。治法當宗丹溪二陳湯,加梔子、姜、炒黃連、蒼白朮之類,亦可加吳萸為引經。凡治酸,必少用吳萸,蓋因其性而折之也。通用加平胃散。老弱人久患吞酸,則津液消耗,漸成膈噎。又有老人胃氣虛弱,口吐酸水不止者,以六君子湯補之,其吐自愈。此挾虛之症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酸味都跟肝臟的水氣有關,但吞酸和吐酸的表現不同。吞酸的人,酸水會跑到喉嚨,又自己吞下去,俗稱「醋心」。這是因為濕熱積聚在肺和胃之間,屬於寒包熱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遵循河間的解表原則,使用防風、羌活、炒黃連、山梔、蒼白朮、陳皮、半夏,並少加吳萸引導藥性。

吐酸的人,會吐出像醋一樣的酸水,而且多半伴隨痰液。這是因為津液被火氣灼傷,無法化為血,反而化成了痰,痰阻礙了水氣,就形成了酸味。一旦遇到上升的氣息,痰和水就會一起吐出來。

基本上,沒有酸水就沒有痰。治療方法應該參考丹溪的二陳湯,再加入梔子、薑、炒黃連、蒼白朮等藥材,也可以加吳萸引導藥性。治療酸味時,一定要少用吳萸,因為它的藥性會削弱其他藥材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可以加入平胃散。老年人如果長期吞酸,津液會消耗殆盡,逐漸形成膈噎。有些老人胃氣虛弱,會不停地吐酸水,可以用六君子湯來補益,這樣吐酸的症狀就會慢慢好轉。這些都是虛症導致的。

3. 二陳湯

治吐酸挾痰

4. 加味平胃散

治宿食不化,吞酸、呃臭,右關脈滑。

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神麯、麥芽,加薑、棗。

白話文:

針對食物積滯不消化、反胃酸、打嗝臭氣,並且右關脈滑利的情況,可以使用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神麴、麥芽,再加上生薑、大棗一起調理。

5. 六君子湯

治胃虛吐酸

6. 藿香安胃散

吳萸丸 治胃中濕熱抑遏肝火令人吞酸

黃連(一兩) 黃芩 吳萸 陳皮(各九錢) 蒼朮(五錢) 老米糊丸桐子大

白話文:

吳萸丸主要用於治療胃中濕熱鬱結,阻礙肝氣,導致吞酸的症狀。方劑中包含黃連、黃芩、吳萸、陳皮、蒼朮,以老米糊製成丸劑,每粒大小如桐子。

7. 吳萸天水散

治濕熱吞酸

滑石(六兩) 吳萸(七錢) 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二錢。

白話文:

治療濕熱腹痛和胃酸倒流的方子如下:

滑石(6兩)吳萸(7錢)甘草(1兩)將這三種草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

8. 嘈雜噯氣

嘈雜者俗說心嘈是也,其症由火動,其痰乃有餘之症也。老人嘈雜不止,則膈噎之漸也。治法宜半夏、南星、陳皮之類消痰片,芩、梔子、姜炒黃連、知母、石膏、三補丸輩以降火,蒼白朮、白芍、茯苓、薏仁之類健脾行濕壯其本源,更宜慎口節欲,無不效者。噯氣者,即俗呼攪氣是也,與呃逆不同,其症有氣虛、有痰火,一屬不足,一屬有餘。

白話文:

俗話說「心嘈」,就是指人經常感到嘈雜不安。這種症狀是由於心火旺盛引起,而痰多則屬於身體虛弱、積累過多的表現。

老年人如果經常嘈雜不止,就預示著將會出現食道梗阻的症狀。

治療方法應當使用半夏、南星、陳皮等藥物來化痰止咳;黃芩、梔子、姜炒黃連、知母、石膏以及三補丸等藥物來降火;蒼白朮、白芍、茯苓、薏仁等藥物來健脾利濕,補益脾胃,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此外,還應當注意飲食控制,戒除房事,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噯氣」,也就是俗稱的「攪氣」,與呃逆不同。噯氣的症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氣虛,屬於不足;另一種是痰火,屬於過剩。

治痰火宜二陳加芩、連、白朮、枝貝,少加蘿蔔子、檳榔、枳實、厚朴、木香降氣;治氣虛者宜四君子湯加山梔、黃連、神麯、半夏、砂仁,亦少加降氣藥,通用三聖丸至驗。

白話文:

治療痰火,宜用二陳湯加黃芩、黃連、白朮、川貝,少量添加蘿蔔子、檳榔、枳實、厚朴、木香降氣。治療氣虛者,宜用四君子湯加山梔子、黃連、神麴、半夏、砂仁,也少量添加降氣藥物,並可服用三聖丸,直至見效。

9. 加味三聖丸

治嘈雜、吞酸、痞滿,屢效。

白朮(二兩) 川連(一兩) 陳皮 半夏曲 白芍(各七錢)

上末,老米糊丸。

白話文:

這方子可以治療經常性的胃部不適,包括聲音嘶啞、反胃酸、胃脹氣等症狀,效果顯著。

藥方成分:

  • 白朮(2兩)
  • 川連(1兩)
  • 陳皮(7錢)
  • 半夏曲(7錢)
  • 白芍(7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老米糊做成丸子。

備註:

  • 兩、錢是古代的重量單位,現代常用克來代替。
  • 老米糊是指用老米熬成的糊狀物。

10. 治噯氣用效丸

若胃脘上下有塊,加莪朮三菱以銷堅

白朮(二兩五錢) 茯苓(一兩五錢) 扁豆 陳皮 貝母 神麯(各一兩) 半夏曲(一兩三錢) 川連(九錢,火盛諒加) 蘿蔔子(八錢) 木香 砂仁(各五錢) 枳實(七錢)

上末,老米糊丸。

白話文:

如果胃脘上下有硬塊,可以加莪朮,用它來消解堅硬之物。

方劑:白朮(二兩五錢)、茯苓(一兩五錢)、扁豆、陳皮、貝母、神麴(各一兩)、半夏曲(一兩三錢)、川連(九錢,如果火氣旺盛可以適量增加)、蘿蔔子(八錢)、木香、砂仁(各五錢)、枳實(七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老米糊做成丸藥。

11. 痰火越鞠丸

治痰因火動令人嘈雜

海石、南星、栝蔞仁、青黛、枝子、香附、蒼朮、川芎

白話文:

治療痰因為火動所引發的嘈雜聲音,可以使用以下的草藥配方:

  • 海石
  • 南星
  • 栝蔞仁
  • 青黛
  • 枝子
  • 香附
  • 蒼朮
  • 川芎

12. 加味三補丸

治鬱火嘈雜

黃芩、黃連、黃柏(各一兩)、香附、蒼朮(各七錢)、沸水丸

白話文:

用黃芩、黃連、黃柏各一兩,香附、蒼朮各七錢,以沸水製成丸藥,治療鬱火引起的嘈雜症。